第四十四章:小将军
“圣上,臣有本要奏!”
在朝堂上素来选择沉默不严的左将军燕齐突然站了出来跪在地上。
只见他穿着武官的战甲与袍,眉目间的凛然之气,衬托着他作为一名将军的威严与气质。
楚越冲他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燕齐望了一眼站在楚越身旁的莫辞,双手抱拳,恭恭敬敬的道:“启禀圣上,据探子传回的消息,我龙夏邻国乐惜现如今已是匈奴人的天下,而其国主拉贝,无才无德,大势已去,我们应趁机一举歼灭他们,完成大业。”
乐惜,那个昔日古都,曾是从龙夏分裂出去的诸侯国之一,只后来,龙夏国体渐衰,这些诸侯国便都各自立主,脱离管辖。
如今所有的诸侯国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收复,只是乐惜由于无敌国外患的能力,被匈奴人占领。
“燕将军怕是喝酒喝醉了吧!”丞相李珏旁若无人的走了出来,“去匈奴人,你是嫌我龙夏将士们活的太久了吗?”
作为止战派的领头人,李珏自然对燕齐的这种想法感觉到可笑。
现在不,匈奴和龙夏都能安然无恙,可若是起来,到时候死的残的,如果又遇上了饥荒、旱灾,龙夏必输。
对李珏的嘲讽,年轻力盛的燕齐很是鄙夷:“我龙夏将士骁勇善战,区区匈奴怎配与他们相提并论!”
这时陈奕出来附和李珏,只见他故作谄媚的往李珏的那个方向走去。
他毕恭毕敬的向殿上的楚越行了个礼,而后道:“臣以为,新帝登基尚不足一年,此时朝纲未稳,百姓未抚,若冒然开战,势必会引起动荡。”
“匈奴首领拉贝大势已去,此时不更待何时!”
燕齐有些心急了,他的脸涨的有些绯红,让他本就一副人畜无害的脸更加楚楚可怜。
“燕将军莫要忘记了,还有酆朝,我龙夏自开朝立国以来一直居于中间地带,北有匈奴,南有蛮夷,西有酆朝,北是蛮荒。
一旦开战,龙夏便会失去优势,彼时若三方对我发动攻击,便会腹背受敌,难以招架。”李珏缓缓的道来,只是他所的一切,完全就是照着兵书上背的。
“酆朝外强中干本就不堪一击,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威胁,蛮夷之边境有骠骑大将军张斯目镇守,而北方的蛮荒之地自古以来无人踏足,不知丞相大人究竟是在怕什么!”
若不是现在在朝堂上,燕齐真想把这个死读兵书的书呆子按在地上揍一顿。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战争的制胜之道都按照兵书上的来,那这天底下也就不需要人了。
“国师以为如何?”楚越撑着下巴,俯视着下方。
莫辞睁开了眼睛,方才他还真是差点儿睡着了。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丞相与燕将军所言各有其道理。”这么一句模模糊糊的话让底下众臣有些捉摸不透。
本来楚越算让莫辞来缓解这个僵局,没想到他只了这么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眼下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制止这一文一武的争论,他侧过身示意太监替他收拾残局。
“退……”太监还没喊完这二字,燕齐便有些怒气冲冲的走到大殿中央。
他双手自然垂落,身上的战甲由于方才动作幅度过大有些叮当作响。
少年儿郎气,燕家人独特的气质。
“国师大人,你以前可不是这样和稀泥的!”
燕齐很生气,方才他还以为莫辞会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等到最后什么也没有。
莫辞闻言慢慢的走了下来,他走到燕齐的面前,看着他,令他很意外的是,眼前这个看起来将将成年的人,居然不害怕他那双异瞳。
他颇有些意外的道:“还没有人敢这样与我话。”
“我……”燕齐眼神开始躲避莫辞的注视,“国师,丞相大人不过仗着自己读的书多便拿兵书来压制我,可仗本就不应该完全按照兵书上所的来。”
莫辞望着燕齐的眼睛,干净的如清波荡漾。
意气风发的年轻将军,总是有着一腔热血和不畏强权的勇气。
即便在面对莫辞时心里略微有些害怕,却还是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愤懑发泄出来,就好像,别人一定会理解他的做法。
可燕齐吃了瘪,原来不是所有人都会听他的,原来自己所所想也会有人去反驳。
“为何觉得兵书无用?”莫辞问道。
燕齐沉默了一会儿,随后抿抿嘴:“因为人心不可测。
仗,是用人去的,指挥者即便熟读了所有的兵书,他也不能保证敌方指挥官会按照常理出牌。
若是不会变通,死按兵书,会被敌方杀的片甲不留。”
莫辞突然笑了起来,他拍了拍燕齐的肩膀,十分欣慰:“你的不错。”
“乐惜匈奴军队虽彪悍,但缺少章法,纪律溃散,而我龙夏将士则悉数接受过统一训练,一有铁律,二有报国之心。
与乐惜对,我们必胜。”莫辞语气平稳的徐徐道来。
在这期间,楚大殿之上的这样一直看着他,但除了楚越,还有另外一个人一脸崇敬的看着他,那人便是左将军燕齐。
莫辞这个人在燕齐的眼里很有吸引力,无论是行事作风还是言谈举止,都很令他沉迷。
从前没有觉得,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莫辞可不会像现在这般可以站在你的面前给你话的机会。
“国师这话未免太言过其实了吧!”李珏又开口,似乎他要竭力的阻止这场战争。
“乐惜此时内忧外患,内有夺权之争,外有强敌,若不趁它之危,拿回乐惜,日后要拿恐怕会难上加难。”
带兵仗,时机很重要,一旦错过了攻击的最佳时机,那么接下来迎来的可能就会是敌人的反扑。
见李珏张口就要话,燕齐立马赶在他的前面堵住了他的嘴。
“丞相你看到没,就连国师都要,你就别再废话连篇了!”
“诸位爱卿,乐惜必定是要拿回的,并且国师与燕齐将军所的确十分有道理。
所以朕决定,十日后由左将军燕齐带领十万大军,前往乌头城,攻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