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雅士】雅士和渔民

A+A-

    东海镇海星渔村

    一艘捕鱼用的沙船跟随着海浪循序推向海边。几个正在近海撒网捞鱼的渔夫看见沙船,连忙将系着绳子的勾矛扔过去,勾矛卡住沙船的边缘,众人合力将沙船拉向沙滩边。

    一个老渔夫看了眼沙船里面的东西,忙对身边的儿子喊道:“快!快去叫刘婶!”

    年轻的渔夫匆匆忙忙跑回渔村,大喊:“刘婶!!刘婶!!!”

    正在晾衣服的刘婶和他那已有十五的女儿刘蚌抬头看过去。年轻的渔夫指着海边,喊道:“刘叔的沙船回来了!”

    “回来了?”刘婶瞪大眼睛,问:“他人呢?”

    “人……没了。”年轻的渔夫怕刘婶听了难过,忙道:“但也没见着……尸。”

    这大海里,人没了就没了,大海连房子都能吞噬,吞一两个人更是吃人不吐骨头。如果渔夫在海上出了事,尸体还留在渔船上,那才叫一个稀奇,可没了尸体,那多半便是殒身于大海了。

    刘婶和他的女儿刘蚌闻言,立刻嚎啕大哭起来。刘婶更是双膝一软,好似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刘蚌连忙扶住刘婶,一边哭着叫爹一边擦眼泪。年轻的渔夫赶紧扶住刘婶,搀扶着她往海边去。

    乡里乡村的渔民们,近日来家里也折了不少人,很多人家门口都挂着白灯笼。有几个乡里看见刘婶这情况,都跑过来帮忙。

    刘婶跑到海边,一看回来的是空船,扑在地上哭得稀里哗啦。乡亲们赶紧上去搀扶住她,连连安慰。

    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下,人肯定是已经没了。

    将沙船勾上来的老渔夫对儿子摇了摇头,将他拉到一边,:“去官府报备吧。”

    年轻渔夫点点头,赶紧跑去驿站租了辆牛车往县衙跑去。

    衙门口此时聚集了很多人,年轻的渔夫一时间没办法插足,他焦急的往人群的最前面观望,看见这些排队的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纸走了回来。

    他拉住一个人,问:“衙门口怎么这么多人?”

    “哦。”那人晃了晃手里写满了巫文符箓的纸,:“前几天镇子里不是老出事么,县衙来了几个高人,是把这张纸往家门口这么一贴啊,保准无事。”

    那人口中的高人便是谢安、王羲之和秋水三人。此时,这三人慢悠悠走向衙门口,站在人群外围观望。谢安已经将近而立,王羲之更是年长,但一个风流儒雅,一个潇洒飘逸,两人都穿着宽袍长袖,腰间系着玉遂,一人佩戴短剑,一人佩戴七星剑,看上去真叫个轩轩如朝霞举,濯濯如春月柳。加之旁边有一位仙风道骨翠如白玉的秋水国师,三人走到哪里都甚是受人瞩目。

    王羲之探头看着人们手中拿着的巫文符箓,一展折扇,折扇上写满了同样的巫文符箓。

    谢安看了眼折扇,问:“逸少,这么冷的天带个折扇,不觉凉么?”

    王羲之道:“谁带扇子是为了扇风。”

    秋水点头,笑道:“应该问,逸少,你就这么怕死么?”

    王羲之被戳中了要害似的,脸色一白,怒道:“你们两不也一样!!!!”

    谢安抬手抱臂,胳膊上写满了巫文符箓。秋水低头看了眼自己写着巫文符箓的封腰,拍了拍道:“这东西不能碰水啊。”

    “无事。”谢安拍了拍王羲之的肩膀,道:“我们有逸少在。”

    秋水点了点头,道:“等这件事结束了,我这件封腰应该能买个好价钱。”

    谢安竖起手指,:“有逸少的提字已价值五百两,加上陛下宠爱的国师使用过的原味封腰,少……也有千两了吧。”

    秋水问:“我也这么值钱了?”

    “可不是么。”王羲之摇了摇折扇,:“你可知,京都的雅舍现如今都在仿国师的装扮呢。”

    的好听是雅舍,的直白点就是青楼。

    晋王室的贵族子弟和后宫嫔妃们带动了整个晋国的妆容和衣着,因秋水受晋王宠爱,青楼里的女子纷纷褪去了华丽的头饰和艳丽的衣着,模仿起国师秋水的素雅道姑装扮来。秋水对此也不知该高兴还是该愤怒,但她不是个喜欢斤斤计较的女子,随即就笑道:“那这封腰应该再加个二百两。”

    “只是,也不知道这些符有没有用。”王羲之道。

    “我师弟有用,应该有用。”秋水道:“况且这些时日以来,似乎没有再发生剥皮案了。”

    三人正着,一个人从后面走过来撞在谢安的背上。

    “抱歉。”谢安忙回头,拱了拱手。

    三人挡在路中间,谢安自觉有些不妥,但这人并未回应,而是像醉酒一般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谢安忙抬头,见这人一身的水,表情浑浑噩噩,似不知道冷一般。三人相视一眼,正要询问,又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撞在了王羲之身上。

    这孩子一直伸长脖子往前看,但怎么也看不到里面,他一边后退看着院子,想着待会从院子里翻上去,没成想撞到了王羲之。

    王羲之忙后退。那孩子也赶紧回头,道:“对不住对不住。”

    王羲之道:“心点。”

    “是是!”孩子点头。

    王羲之闻到这孩子身上一身的腥味,脸上皮肤黝黑又有些皲裂,像是被海风吹得,想来是个渔民。

    “孩子可是生活在海边?”秋水率先问。

    年轻的渔民点头,道:“各位大人对不住了,我只是想来报官,没成想今天人这么……多……”渔民着着,目光飘向了那个浑浑噩噩的汉子身上,哎呀一声,喊道:“刘叔!”

    谢安、王羲之与秋水三人都是一愣。

    年轻的渔民拉住那被浑浑噩噩的的汉子,喊道:“刘叔!你怎么在这!”

    被唤作刘叔的汉子眼珠子缓缓转向孩子,渔民道:“我啊刘叔,赵五!”

    秋水见刘叔失魂落魄,道:“该不是丢了魂儿吧。”

    虽秋水的身份是道姑是国师,但她在道门学的道法不多,被王导接到建康以后接触的多是一些爱好玄学清谈的名士,虽然她看过老庄的书也很多,但道法懂得着实不多。

    赵五见秋水是道姑扮,又觉得有救了,忙对秋水摆了摆,:“道仙!”

    “别别别。”秋水忙摆手,道:“先明情况,能不能救尚未可知。”

    谢安摆摆手,示意几人去墙角不起眼的地方话。

    这刘叔晃晃悠悠被这个叫赵五的渔夫扯去了墙角。

    赵五道:“五日之前,刘叔出海渔,按道理,日落之前就会回来的,但是他渔的沙船今天才回来,那会儿我跟我父亲在海边撒网,看见船回来了就把船拉上来了,我们见船上没人,以为刘叔肯定喂了大海了,没想到……嘿嘿。”赵五憨憨一笑露出满嘴的大白眼,他看了眼刘叔,高兴道:“回去告诉刘婶,刘婶肯定开心坏了!”

    谢安三人见刘叔这状态,感觉不太正常,但又不知哪里不对劲,只是既然这位刘叔回来了,对整个渔民村来都是好事,三人又不便挽留。

    赵五与三人明事情原委之后,便要带着刘叔回去。

    王羲之忙拉住赵五,道:“留步。”王羲之敞开外袍,他的外袍里贴满了写着巫文符箓的纸条,他撕下来一张递给赵五,:“送你一张,回去贴在门上。”

    秋水和谢安二人相视一眼,看了下王羲之外袍里贴满的符箓,无奈摇头。

    赵五接了纸,拜谢三人,拉着刘叔上了牛车。

    谢安看着远去的牛车,问秋水:“你那师弟何时来?”

    “不知道。”秋水道:“我那师弟向来缥缈。”

    “哎呀,糟了!”王羲之突然想起来什么,一拍手,问:“今日十五,海市上新!赶紧去淘货啊!”

    “不急不急。”谢安道:“再晚点,听今年海市高阁新来一个头牌,曲子谈的可妙了。”

    秋水道:“那还不赶紧去占位置。”

    “对哈!”谢安道:“走走走!”

    渔村

    海鱼村内的渔民已经准备了一艘木筏,木筏上放了纸人、纸钱和纸鱼。渔民们叩拜之后,将木筏推向大海。

    刘婶和刘蚌看着木筏,欲追向海里,乡亲们赶紧拉住两人。

    赵五架着牛车赶回来,喊道:“刘婶!刘婶!刘叔回来了!!!”

    所有人都回头看向赵五。

    赵五停下牛车,将刘叔从牛车里扶下来,喊道:“刘叔回来了!”

    刘婶和刘蚌见刘叔真的回来了,忙从海边爬起来跑过来。两人跑过去抱住刘叔,一个喊丈夫一个喊爹。

    刘叔无动于衷,待到两人哭够了,问:“沙船还在么?”

    “在。”刘婶道:“都在都在!”

    “准备着。”刘叔道:“晚上,我要出海。”

    “爹。”刘蚌道:“刚回来,怎么又要出海!”

    刘叔大难不死,刚回来又要下海,刘婶不乐意,拍着刘叔的肩膀,喊道:“你个王八蛋!这刚回来又要出海!这海里近日不太平,你又不是不知道!”

    刘叔握住刘婶的手,重复道:“晚上,我要出海。把村里的船都调过来,晚上,出海。”

    刘婶和村民们面面相觑,都不知刘叔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