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

A+A-

    一向端庄尊贵的皇后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眼睛盯住薛陵婼开口道:“这是一条地道,也不知道是哪朝的皇后挖的,本宫让人探过, 这条地道能直通宫外。”

    “啊?”薛陵婼睁大眼睛, 试探地问道:“那您这是准备出宫吗?”难不成您出宫也要带着我?

    皇后摇摇头,将视线转到她的身上,注视着她,依稀带着不舍与怀念, 她郑重地开口:“阿婼, 本宫现在可以信任你吗?”

    在这个时候,自己肯定不能回答不能,于是薛陵婼使劲点点头。

    “好!”皇后似乎很是欣慰, 面上升起了一抹笑:“既然如此,本宫便要拜托你一件事。”

    居然要用拜托这个字眼,大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薛陵婼深吸一口气:“娘娘请?”

    皇后道:“如今宫中要乱了,太子在守着宫门, 无暇顾及家眷,可东宫里面还有太子妃和皇长孙, 本宫要你去东宫接太子妃和皇长孙到蓬莱宫, 然后护送他们通过这个暗道出宫去秦王府, 让秦王庇佑。”

    这个时候又想到齐晗了, 大军围城的时候怎么想不到他, 薛陵婼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是还是点点头:“下官领命!”

    反正她与毕极出宫后也是要到秦王府落脚的, 如今不过是多带两个人罢了。

    皇后有些欣慰,随后又肃然的敛起神色, 吩咐道:“记住,一定要好好保护太子妃与皇长孙,不可让他们受半点伤害,要用你的……命来保护!”

    这个大概做不到,薛陵婼在暗处悄悄撇了撇嘴,还是自己的这条命更重要。

    皇后继续道:“一定要看好他们,等到太子平叛后,才能让他们回宫,如果……如果叛军胜了,就再也不要让他们回来了,还有秦王,都一起逃出长安,隐姓埋名……”

    皇后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室内只剩下一片寂静。

    薛陵婼也有些伤感,换做平时,她大概会撒着娇的去哄皇后,可是在这个时候却实在不出口,良久,她才开口:“那您呢,您什么时候走?”

    皇后淡淡一笑,眼角那细细的纹路在这一刻分外清晰,她朗声道:“本宫为大鄌皇后,太子是大鄌储君,吾母子二人要与大明宫共存亡。”

    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薛陵婼的眼眶在这一刻猝不及防地红了,人都有两面性,她十分讨厌甚至近乎厌恶皇后与太子为了私利在齐晗和那些无辜者身上加诸的一切,却也不得不在此刻承认,他们现在很伟大。

    她从来没有如此刻这样诚心的对皇后弯腰:“是,下官定不负皇后娘娘所托,一定护好太子妃与皇长孙的安危。”

    皇后让她去东宫接人自然不是让她孤身一人,还要给她安排一队侍卫,薛陵婼借机和毕极通了个气,让他到时候再后面偷偷的跟着。

    派的侍卫不仅一身黑衣,还以黑巾覆面,一点也不像普通的侍卫更不是长安城的金吾卫,千牛卫等禁军十六卫,薛陵婼压下心中的猜测。

    这次是真的到了危机关头,皇后都把自己的老本给拿出来了,估计这些侍卫便是当年冀州郑氏与博陵崔氏造反的那些遗留。

    她没敢话,带着人赶紧去往东宫,去的路上还好,赵王的大部队都在外面围宫,不过是零星碰上了几个叛军,但成不了什么气候。

    等到了东宫,皇长孙一见了薛陵婼,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来意,连忙带着人去找太子妃,太子妃也被禁了足。

    当薛陵婼一告诉她是要带着他们出宫到秦王府,太子妃立刻冷了脸,摆出一副送客的姿态:“本宫就算自尽,也不会去求齐晗那个兔崽子。”

    大约她知道如今形势严峻,稍有不顺便是性命之忧,她不把性命放在眼中,起话来丝毫不忌讳起来。

    皇长孙的脸微微发红,低声道:“阿娘,您不能这样……”

    薛陵婼背过身去,强压制住心中的怒气,她原本想到了太子妃会不情愿见齐晗,却没有想到她话会如此难听。

    她竭力安慰自己,这人毕竟是齐晗的亲妈,她不仁自己却不能不义,况且自己已经答应了皇后,不能言而无信。

    况且,她抽动了一下嘴角,齐晗是兔崽子,那她又算什么?

    她劝道:“太子妃娘娘,若叛军一旦攻入皇宫,除了蓬莱殿,下一个就是东宫,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皇长孙考虑一下吧。”

    想到了皇长孙,太子妃神色有些动容。

    皇长孙看了一眼薛陵婼,知道她与齐晗有些不为人知的关系,眼中不禁多了几分愧意,他拉过太子妃,压下声音劝道:“阿娘,君子能伸能屈,留得青山在,不怕……”

    他话还没有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道巨大的响声,几乎震耳欲聋,隔着这么远,薛陵婼也能够听到远处劈里啪啦的脚步声。

    她心中一个咯噔,坏了,肯定是赵王攻进皇宫了,她看向太子妃,眼中多了几分不耐:“太子妃娘娘,您到底走不走?叛军马上就会到东宫。”

    皇长孙也急忙道:“阿娘……您就忍一下。”

    太子妃只能点头答应,与他们一起离开。

    另一边,赵王终于进了皇宫,虽然进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但他还是些洋洋得意。

    赵王这边势不可挡,那么太子一方就是节节败退,一连退到了宣政殿前,若宣政殿再次失守了,叛军将会直接攻入紫宸殿,再后面就是后宫。

    两方对峙在宣政殿前,很快又开了战,赵王兵强马壮,人多势众,太子站在殿前,心中明白对面兵马胜过自己太多,而自己仅靠留守长安城的禁军十六卫并不能相抗。

    不过即使输,也不能输了气节,太子暗暗下定决心,如果到时候被捕,自己就立刻自杀,绝不能受这等叛贼的折辱。

    宣政殿前刀光剑影,太子只觉自己这边形势逼人,又要败了。

    突然,他揉了揉眼,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只见无数的黑衣人不知从哪里飞来出来,冲进了战局,皇后身着大袖朝服,发髻一丝不苟的高高挽起,头戴大冠,连眉眼也好像仔细描过似的,她从宣政殿里面走了出来。

    殿前的战场上,有了那些黑衣人的加入,太子一方的局势大大缓解,太子缓了口气,喘息之余,惊讶看向皇后:“阿娘,这些都是你的人!”

    虽然是询问的话语,却是疑问的语气。

    皇后微不可见的点点头。

    看她一副要拉着赵王一起去死的样子,太子叹了口气,心中盘算着怎么请母亲回去,毕竟这地方刀剑不长眼。

    皇后带来的那些自然不是寻常侍卫,虽然人少,个个却很能,赵王一看局势忽然变了,思索之下,决定狠下心来,下令发箭。

    旁边的将领脸色不好看了,不论是太子一方还是赵王一派,都是大鄌的子民,又不是外族,何必用上这样的办法,这些一射下去,死的可都是大鄌的将士。

    万箭齐发,齐齐的射向宣政殿的方向,谁也没想到赵王会有这样的举动,太子一方的队伍躲闪不及,好些人瞬间哀嚎倒地。

    一只锋利的羽箭嗖嗖的直冲皇后而来,太子正护在皇后旁,眼见着皇后马上要被射中,不假思索,直接推了皇后一把,那只利箭一下子直直的刺进他的后背,太子重伤倒地。

    皇后受惊摔倒在地,看向趴在自己眼前的儿子,往他身后一瞅,脑门在那一瞬间开始嗡嗡作响。

    太子中箭了。

    兵将们一看太子中箭,胜敌的信心一下没了,开玩笑,太子都要没了,他们这场仗赢了去效忠谁?

    赵王一看太子中箭,心知自己的机会来了,连忙下令继续进攻。

    皇后一边要顾及着将士们的军心,一边还要照顾受伤的太子,太子自然不能看着自己节节败输,急忙强撑着自己起来,他还能再战!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王身后的昭庆门,突然冲出一支轻骑,领头之人身穿黑袍银甲,骑着一匹乌黑的矫健大马,手中托着一块玄红刺绣的布。

    他高喊着:“圣人旨意在此,尔等跪下受聆!”

    等人到了近处,赵王一看,此人目光桀骜,不是被幽禁中的齐晗吗?

    又听到他口中的“圣人旨意在此”,赵王的脸一下子漆黑如锅底,圣人不是被自己软禁在了九成宫吗?哪来的圣旨?莫不是圣人被救出来了,他怎么一点也不知道。

    秦王肯定也是做的假圣旨。

    大军进长安后,他也没忘记这个弟弟,直接派了人去秦王府准备把他捉回来威胁皇后母子,可惜派去的人迟迟未归,而他这边战事胶着,也没有太过在意此事。

    谁知现在正在他志得意满,认为自己战无不胜之际,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

    乖乖受聆自然是不可能的,秦王是标准的太子一派,用脚趾头想想那圣旨上面写的肯定是骂他的话。

    可是他又不能直接圣人被我囚禁了,重重包围,想出也出不来,秦王手中的是假圣旨,这样他自己也暴露了。

    于是赵王高呼:“秦王,你敢违逆父皇圣旨,谁允许你擅自出王府的?”

    他虽然是反问,可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谁会允许秦王出王府,当然是太子喽。

    “吾有圣人旨意,二哥,你是谁让弟弟出来的?”齐晗呵呵笑起来,坐在高头大马上,不其他,光是气势就很有服力。

    齐晗笑过,神色和煦,嘴巴却毒的很:“怎么?二哥不信?二哥的手里不也是有圣人的圣旨吗,不如二哥拿出来比对一下,比对一下,也好证明弟弟的清白。”

    赵王讪讪的擦擦冷汗,他的圣旨也是假的,怎么真敢拿出来?

    见赵王心虚,齐晗神情一变,将手中的圣旨高高举起:“此乃圣人龙袍所裁,圣人亲手所书,诸位不信,大可自行验证。”

    被困在皇宫的当然不只后宫嫔妃,还有很多官员,如今有的已经投靠了赵王,有的是太子的死忠,维护国家正统,坚信太子不会做出弑父这种丑事。

    前者年纪,后者年纪大。

    这些官员们素日伴驾,对圣人的笔迹比自己的还清楚。

    当下窃窃私语的声音渐渐了下去。

    齐晗展开圣旨,高声读道:“赵王大逆不道,胆敢囚禁君父,谋途大位,其心可诛,凡吾大唐子民,不得与其相谋。”

    齐晗一读完,将圣旨团成一团,很精准的将圣旨扔到了一群瑟瑟发抖的官员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