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A+A-

    “温家温氏,逆行不端,为平民怨,今剥去官身,禁大理寺,永世不出也。”

    温姝沉默地接过了旨意。

    温氏?

    温姝的目光落在温氏这两个字上。

    皇帝没有在圣旨上揭露自己病重的真相,他是个要脸面的人,不肯让自己被一玩宠算计手心的真相给后世蒙羞,但他仍然不肯放过温姝。

    于是皇帝在自己的圣旨上用温氏这一词汇来形容他,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两省长官从此无名无号,如同女子般只有氏,这是一道写在圣旨上的羞辱,而这羞辱将流传百代。

    若干年后的史官或许不会记得一个叫温姝的佞臣,但永远会记住一个被皇帝以最大的恶意称为温氏的佞臣。

    人们会猜度,当时的皇帝为什么用这样的词汇形容他?

    也许是因为他爬了皇帝的床。

    又或许是因为他虽然是个男人,行为举止却像个女子。

    这样的男人担任了两省长官,也不过一时蛊惑了皇帝,你看看最后的下场,还是皇帝明察秋毫。

    这一道圣旨,将温姝永远贬在了耻辱柱上。

    即便祁凤霄赢了,也翻不了前任皇帝定下的案,这是从祖上下来的规矩,除非他另立新朝。

    而祁凤霄若是另立新朝,他也将和温姝一起被钉死在耻辱柱上。

    男人玩弄另一个男人,那是是风流。

    男人爱上另一个男人,那是下流。

    男人委身于另一个男人,那是笑柄。

    祁凛州一手将温姝变成了一个笑柄,一个流传千秋百代的笑柄。让他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永远背负着这个笑柄活着,死后仍旧不能安生。

    温姝握着明黄的圣旨,仿佛被揉碎了似的,终于一口血溅落在膝盖下的积雪中。

    昌巳将温府中的情形回禀于病重的皇帝,皇帝的声音竟有些温柔,“他送给了朕一份大礼,朕也送他一份大礼。”

    昌巳心道,您这大礼,倒不如直接要了他的命。

    祁凛州笑了起来。

    还没到最后一刻他仍是晋国的君王。

    民间真正的三皇子在影卫的重重保护下依然被温姝劫走没了下落,是他看了温姝。温姝想用云歧来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一招倒是高明。

    皇帝闭着眼睛,似乎想到了什么,对昌巳道,“告诉大理寺的人,不许易家和东宫的人接近温姝,并想尽一切办法从他口中问出三皇子的下落,必要时可以用极刑。”

    云歧的存在绝不能暴露于东宫和易家眼前,否则他们会先动手杀了云歧。禁止东宫和易家的人靠近,不过是为了防止他们从温姝口中知道一些本来不应该知道的事。

    如今大理寺的人唯他马首是瞻,倒是可以值得信任。

    事已至此,朝廷朝不保夕,祁睿仍然算计着皇位,祁凛州知道祁睿或许等不了多久,他早就决定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先下手为强,只是如今仗还需要易家,易家不能按照原计划动,但废太子,立新君得提到明面上,所以他才在两年前将云歧从旧居中接到了京城,这才给了温姝可乘之机,导致两难的局面。

    皇帝的目光落在自己手心的扳指上,风掠过了他枯黄的发稍。尽管他已经老去,不久后会死去,依然保有自己最后的尊崇和威严。

    皇城中响起了大理寺的钟声。

    昌巳躬身道,“陛下,想必何大人那处,已经要开始审了。”

    皇帝闭上了眼睛,似乎已经极度疲惫。

    这些日子他总是梦到死去的冤魂,他们从无数有孔的地方钻出来,血淋淋地前来索命。

    他这一生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临了终于受到了报应。

    皇帝摆了摆手,众多宫侍垂首退下,昌巳关上了门,正殿中只剩下了龙椅上那道影子。

    大理寺的灯一盏一盏亮了起来。

    这是温姝又一次被剥夺了所有权力。

    上一次他在长公主府中做了奴才,这一次他回到了自己父亲灭亡的地方,而他心中已经知道,自己出事的消息只怕此刻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仇人们将闻风而至一一这世上或许大半的人都视他为仇人,另外一半在拍手称快。

    可惜这大理寺处处铜墙铁壁,皇帝为了云歧的下落还得想尽办法保住他的性命。

    温姝盯着眼前的一盏灯,身后的白墙就像他没有血色的脸。牢狱中都是哭嚎受刑的可怜人,而那大理寺的官员正襟危坐在他的对面,行剥皮拆骨之差事,面容却慈和如悲悯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