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红颜祸水
早年经历
司马师出生于建安十三年(20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与名士多有交往。[24]或因太和年间的浮华案,早年一直未能入仕。[25]
司马师早年迎娶夏侯尚之女夏侯徽,颇为恩爱。夏侯徽很有见识和器度,常常从旁策划协助司马师。二人育有五女。据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马师也对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顾忌。青龙二年(234年),司马师毒杀夏侯徽。[2]
曹魏景初年间(23年三月-239年),司马师担任散骑常侍,多次升迁后担任中护军。他设置选用人才的法规,推举人才不超越其功劳,官吏无从徇私。后来司马师母亲去世(24年),司马师为她守丧,获得孝子之名。[3]
睿略已宣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事变前夜,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次日清晨,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司马懿颇为感叹:“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4]大功告成后,司马师因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不久,司马师被加封为卫将军。[2]
当初,司马师私下里养了死士三千人。平时死士们散在民间,到了事变之日聚集起来,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大家都不知道死士们是哪里来的。[26]
随军征伐
参见:淮南三叛
司马师像
司马师像[5]
嘉平三年(25年),王凌反叛,司马师携带着养子司马攸,跟随司马懿出征王凌[6]。
平定王凌之后,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参见:东兴之战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升为大将军。[]十月,吴大帝孙权病亡。魏国意欲攻取东吴新建的堤坝。[30]当时王昶、毌丘俭及胡遵都献计伐吴,因着诸将的战略都不同,司马师最终决定分三路进攻。十二月,魏国发兵攻打东兴。司马师任命司马昭作为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却被诸葛恪所击败。[29]魏军死伤者众,吴军缴获魏军资材器物堆积如山。[3]
朝臣众议要把诸葛诞等参战的武将下贬职位,司马师把战败归咎于自己,并到:“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司马昭因为是都督,罚的最重被削去爵位,其他武将都没有过大的惩罚,只是将防区对调。[2]
新城之战
参见:新城之战
嘉平五年(253年)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派遣二十万大军包围合肥新城,朝廷纷纷议论,担心分兵攻打淮泗,并有守住各个水口的打算。司马师道:“诸葛恪刚得到吴国的权力,欲使用一时的权利,合兵于合肥新城,希望再次成功,没有空余时间攻击青州和徐州。况且水路口岸不单只一个,多防的地方则用多兵,少防的地方则不足以抵御。”诸葛恪把兵力全都集中在合肥新城,就如司马师所料,并派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防御,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等请战。司马师:“诸葛恪军队轻装深入,投兵于绝境,兵力的锋芒难以抵御。况且新城而坚固,攻击也未能马上攻克下来。”命令诸将以高垒来对待,诸葛恪相持数月,攻城兵力力竭,死伤过半。司马师命文钦督遣精锐部队会合,要其断诸葛恪的退路,毌丘俭等将断后。诸葛恪惧怕而遁逃,文钦上前大败敌军,斩首万余人。[]
擅行废立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魏帝曹芳打算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欲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欲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但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夷灭三族,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9]同年,司马师对曹芳有所猜疑,废曹芳为齐王,司马师本打算立彭城王曹据为帝,但郭太后要求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在郭太后的坚持下,司马师争执不过,于是派使者迎立曹髦到洛阳登基,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继续掌握大权。[0]
淮南二叛
参见:淮南二叛
司马师
司马师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因司马师擅行废立而举兵反叛,并各送了四个儿子去东吴作人质,向孙亮讨好,却并未得到东吴的大力支援。春一月,毌丘俭、文钦渡过淮河由寿春向西进发,没有办法捣洛阳占许昌,走到了项县就停住了。司马师吩咐监军王基带领前锋部队扎在“南顿”,对毌丘俭、文钦监视,另派诸葛诞带领豫州的兵,进攻寿春;派胡遵带领青州、徐州的兵,斜出谯县与今日的商丘之间,断绝毌丘俭、文钦从项县回归寿春的路。司马师自己亲率主力,屯聚在汝阳。又叫邓艾带一万多名“泰山诸军”部队到乐嘉县,做出不堪一击的样子,引诱毌丘俭、文钦出击。毌丘俭果然叫文钦来打邓艾,司马师就指挥大股骑兵从后面袭击文钦,文钦大败。毌丘俭在项县城里听到消息,慌忙弃城而走。毌丘俭走到慎县躲在河旁的草丛里,被老百姓射死。文钦则逃往东吴。毌丘氏与文氏两家的人,凡是留在魏国的,都一齐被斩杀。[]
惊吓而死
当初,司马师眼睛上有瘤疾,刚让医生做完割除术。淮南二叛中,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受惊过度致使眼睛震出眼眶。为安定六军之心,他蒙住被子强忍住疼痛,属下都不知道他的伤情。疾笃时,让司马昭统帅诸军。正元二年(255年)正月二十八日(255年3月23日)司马师痛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2]
二月,曹髦素服临吊,谥号忠武。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尊司马师为晋景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日),司马炎称帝,尊司马师为景帝,其墓称峻平陵,庙号世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