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皇帝的愤怒

A+A-

    大商王朝的进攻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由不同的军团担任主攻任务。柳如龙所统领的远东军团是西路军,此时依然在西潼关与陈传芳对峙。

    而极地军团则担任东路军,率先攻破了山海关,进而拿下了辽东首府沈州城,一路烧杀抢掠,逼近京城直隶。

    石元山的北方军团则是中路军,负责拿下整个山南省。

    而之前与周天交过的赵承泽,则是此次南下进兵的总指挥。柳如龙、石元山加上极地军团总兵关禄安,都受赵承泽的统领和节制。

    除了柳如龙迟迟没有突破之外,东路军和中路军都已经分别进入了大周王朝腹地。

    临近除夕之前,石元山的中路军逼到了大同城下。城内的百姓已经在私底下流传着一则消息,那就是楚将军可能不战而撤。

    恐慌的传递是非常快的,商兵到达大同北城门外的当天下午,便有豪绅集体到政务官门前请愿,请求楚云龙不要撤出大同城,城内百姓将与北阳军团一起死战到底。

    对此楚云龙只保持了沉默,这些豪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正是因为听闻了商兵在北阳关的累累恶行。倘若石元山提前整肃军纪,严令一切危害百姓的行为发生,这些豪绅不定还敢与商兵里应外合,将他这个北阳总兵来一个瓮中捉鳖。

    商兵的惨无人道,反而让这些豪绅没有了退路,同时又激发了普通百姓的抵抗热情,此时城中已不再分出贫富阶层,大家一起众志成城,誓死抵抗外敌入侵。

    想到这里,楚云龙不禁暗自苦笑了一下。石元山在北阳关的所作所为,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转过头看了一眼身旁的邓毕凡,楚云龙开口问到:“城外的情形怎么样了?”

    邓毕凡躬身答到:“将军,北方军团二十万大军集结在北城门一里之外,扎营而驻,短时间内看来不会攻城。属下认为,他们的粮食供应有些跟不上。”

    楚云龙到:“石元山的骑兵营若是绕城而过,到达南城门需要多长时间?”

    邓毕凡答到:“大同城城墙高险,前后四方均有十里之遥,北方军团骑兵营最快也需要一刻钟才能到达南城门。况且仅有骑兵营而来,对上咱们的步兵营和诸葛营,只怕讨不了什么好。”

    到这里,邓毕凡停了一下,又继续到:“将军多虑了,石元山意在夺城,以属下的估计,不会舍得骑兵营前来围堵南门。”

    楚云龙点了点头,到:“城中百姓大约十万,自南城门撤出至并州城,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邓毕凡眉头皱了皱,到:“将军,咱们打开南城门,让百姓自行逃往并州即可。北阳军团虽然将士十万,但妇人之仁要不得,军队本身的力量需要保存下去。”

    楚云龙哑然一笑,到:“我并不是妇人之仁,只是想看一看在撤退的过程中,能否避免被商兵突袭。”

    邓毕凡沉吟了一下,到:“百姓撤退仅靠徒步,此去并州,少也得两日路程,但离开大同城十里之后,相信石元山对占领城池的兴趣更大,应该不会继续追击,十里便是安全线。”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楚云龙苦笑着到:“守了北阳关十五年,今天终于还是把关口和大同城都交出去了。只是不晓得后世的史书,会如何写咱们二人的事迹。”

    当天下午,大同城南门打开,浩浩荡荡的百姓从城门涌了出去,拖家带口的奔向并州城。

    但即便楚云龙和邓毕凡将圣旨的意思传达给了众多的豪绅,这些在大同城有不少产业的富户,依然不愿意离开。一些人在楚云龙面前痛哭流涕,诉城池被占之后,他们将再无活路,央求北阳军团留下守城。

    楚云龙对此无可奈何,只好默然不语。

    一份又一份邸报从山南、辽东两省传回了京城,皇帝在震怒之中只能将气撒到满朝文武的身上。

    周天虽然已经被架空,但名义上还是军务大臣,与政务大臣秦儒华、法务大臣罗元法,并列为帝国三相,依例每天还是要参加早朝的。

    只是当周天偶而一次、甚或两三次不出早朝,皇帝也并不介意,文武大臣们也同样不当回事。

    军械监、募兵所已经自成一系,皇帝懒得过问了。只要军处、枢密院这两个关键部门每日向皇帝汇报事项,皇帝便能一把持住军务院的核心。

    自从先皇采纳了周天旧制改革的路子,先后废掉了丞相、太尉和御史,重新任命了政务大臣、军务大臣和法务大臣之后,整个朝政可谓是气象一新。旧制改革中诸多具体的做法,让原本形如隔墙的各门各部,打通了政令传达的渠道,上上下下协调起来更加便捷,行政效率远胜改制之前。

    平王登基之前,做了将近二十年的王爷,下的能人异士何止数百,众多的幕僚在细细研读过周天关于旧制改革所写的全部卷本之后,皆认为这是功在千秋、利国利民的良政。

    平王自然不傻,没有废除已执行的改制方略,反而全力支持,责令各门各部通力协作,继续推进,改革到底,甚至达到了先前周天都没有预料到的效果。

    但即便如此,在周天的心里,也照样改变不了平王卖国保身的罪行。

    此时周天站在勤政殿的大厅之中,他右侧依次又站着秦儒华和罗元法,身后便是满朝文武大臣。

    皇帝阴着脸,到:“商兵中路军已经逼近并州城,东路军已经占领了整个辽东省,眼看着就要到达直隶燕门关了”

    到这里,皇帝停了一下,悠悠长叹了一口气,继续到:“还是陈传芳有些本事,一直将西路军远东军团堵在西潼关外,待战事了结,朕一定要重重的赏他。”

    众多的大臣沉默不语,但心里都明白,皇帝恐怕是言不由衷。让陈传芳撤回直隶武门关的圣旨已经下了,平西军团一直没有什么动作,虽陈传芳可能会有相对合理的解释,但抗旨不遵的嫌疑总还是会有的。

    更有人猜测,皇帝的愤怒并不是针对山南、辽东两省被占,而完全就是因为陈传芳的抗旨不遵。

    此次大商王朝足足派出了五十万精锐之师,其中更有极地军团这样的威名远播的军队,极地人野性未化、茹毛饮血,且来去如风、神力无双,尚不能拿极地军团如何,中原的士兵又怎样掠其锋芒?

    如此看来,大商王朝对中原沃土可谓是势在必得。

    坊间的消息已经流传得不再有任何秘密可言,文武大臣们自然也知晓了整个事件的始末。

    皇帝是无奈的,唯一的问题便在于飘渺峰凌霄阁中的那个书生。

    书生要灭大周王朝,天下无人能挡。对满朝文武来,只要不灭了自己的家族和势力,丢掉一些国土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只要京城保得住,将来的情形便难的很。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都是书人惯用的词汇,但谁又知道不会真的发生呢。

    文武大臣各怀心思,有人盼着商兵迟一些攻到京城之前,好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将京城以外的产业收拢回来。有人反而希望商兵早一日来到京城城下,在官位上徘徊多年、一直得不到晋升的窘况,不定会因此而改变。

    皇帝可以换人,皇位也可以轮流做,不管谁成了新的天子,他们这些大臣都还是要发挥作用的,毕竟政务、军务管理的才能和经验,包括本人的学识与博闻,绝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