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们6我们成亲吧
二娘大概是在场唯一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滢滢,那照你这么,你跟那个公子也没什么关系了,怎么还自己有未婚夫啊,这不是耽误自己的婚事吗?”
此话一出,另外三个顿时支棱起了耳朵,想听听到底怎么回事。
毕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滢滢重新起来这些,也就是有些感慨,但是很快就恢复了。
“姜姨,我这不是不想成亲嘛,所以才一直要等那未婚夫回来,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信物都被我送人了,定的肯定早就不作数了嘛。”
“那你这”二娘都不知道什么才好了。
一个姑娘,却要等已经始终不见十几年的未婚夫回来,偏偏这未婚夫还是国公府的孙子,旁人也不敢乱人家死了,回不来了这种话。
这不是坏了自己的姻缘嘛,这样的话,旁人如何敢上门提亲。
滢滢倒是耸耸肩:“不是我非要这样,是真的是好烦啊,我娘给我的那些人家,都是规矩多,嫁过去就要拿出什么当家主母的气度气派之类的。”
米深有同感的点头,她是不知道为滢滢姐的那些人家,但是这些天听那些嬷嬷们,讲的各种规矩,就让人挺害怕的。
这越是富贵的人家,家里规矩越多。
尤其是媳妇上面还有夫人,老夫人什么的,啧啧,想想就觉得可怕。
而滢滢姐能够跟国公府的公子定娃娃亲,身份肯定也不一般,不会嫁给什么门户的人家。
这规矩嘛,自然就更多了。
姜裕这会儿倒是已经不想那些了,抿了一口茶,摇摇头。
“以前你好歹一直在家里,现在这离家出走,姑娘家家的,怕是要被人闲话,太任性了,不想嫁人,怎么不想个别的法子。”
滢滢想了想:“倒也不是不想嫁人,只是不想嫁到那些规矩太多的人家里去。”
还不等其他人多问呢,就见滢滢突然看向姜裕。
“我知道你也没成亲,要不你娶我吧,我这次就是来找你商量这事儿的。”
“噗咳咳咳你,你什么?”
姜裕一口茶喷出去,因为躲闪不及,正好喷到滢滢脸上,但是没人多注意,大家都被滢滢这彪悍的发言,给震撼到了。
滢滢直接用衣袖抹了一把脸上的茶水,可惜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土豆条,不能吃了。
“我真的,等你参加完乡试我们就成亲,不然等你到了京城,到时候各方势力都会给你亲,你放心,我知道姜叔现在是侯爷,我这身份,配得上你。”
这话得太信誓旦旦了,姜裕一时间都难以反驳。
魏子昂悄悄的没话,心里却巴不得大哥马上点头答应,最好原地立马成亲。
虽然没有证据,也没有记忆,但是魏子昂心里猜测,滢滢姑娘的那个未婚夫,十有**,真有可能是自己。
毕竟自己确实比滢滢姑娘,只一岁。
还有那个平安扣,他看到后就有触动记忆。
而且被米捡到的时候,身上也是各种刀枪剑伤,也很符合被叛徒抓走折磨的条件。
最重要的是,知道他有被捡到之后的记忆,米也跟他了,他刚被偷偷放进空间没多久,就有当兵的在福安村找一个男孩。
就算是现在,听了滢滢姑娘的那么多,他们也不知道,当时找人的,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但十有**,就是找自己的。
关于有个护国公爷爷之类,他倒是没什么想法,毕竟,他确实是失忆了,没有家人任何记忆,一直都是在姜家长大。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那个什么婚约。
尤其是滢滢姑娘,貌似还在南阳府放出话去,要等自己的未婚夫?
想想就可怕。
当然了,如果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自然就是虚惊一场。
如果这都是真的,自然是滢滢姑娘最好早点嫁出去,那劳什子婚约,也就跟他没关系了。
这就是魏子昂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巴不得直接按着大哥的脑袋点头,让他们先就在这里成亲,然后再出发去南阳府!
可惜,他不能动,只能在心里期待,幻想一下。
但是魏子昂显然想多了,因为滢滢姑娘,比他想的,打算的还要更周详。
因为在完那番话后,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就继续了。
“对了,你们不知道吧,宫里还有两个公主呢,也到了试婚的年纪,姜大哥,我早就知道你想走仕途,但是你应该知道,这要是娶了公主,就只能领闲职了。”
本来还想什么,打消滢滢这离谱念头的姜裕,顿时就表情一正。
“知府大人可是有听到什么风声?”
“啥?知府?”米瞬间震惊,“滢滢姐的爹是知府?难道是南阳府的知府?”
二娘也很惊讶,但是姜裕和魏子昂却好像,早就知道的样子。
滢滢连忙解释:“米你别误会啊,我也不是故意瞒着你,这不是带你去过猎场了嘛,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啊。”
但她也没想到,米居然没打听过。
不对,是没想到姜裕知道了,居然没跟其他人过!
姜裕点点头:“确实没有特意隐瞒,只是因为此前不想吓着家人,所以并未告知他们。”
毕竟那会儿,他爹也还不是什么伯爷侯爷,就是普通老百姓,要是知道滢滢姑娘身份那么高,会很拘谨。
姜裕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话音一转,认真的看向滢滢。
“滢滢姑娘,可是知府大人知道些什么,或者,你逃婚,应该不是自己离家出走这么简单吧?”
滢滢惊讶了一下,迟疑了一下,才点点头。
“不瞒大家,之前成县知县刘大人,跟我爹也有两年同门之谊,数月前我爹进京,也有跟刘大人叙叙旧。”
“其实就算我现在不,想来用不了多久,刘大人会想办法告诉你们的。”
“至于我来成县嘛。”
到这里,滢滢就有些不好意思了:“不管别的,反正我刚才的那些话,肯定是真心实意的,我就喜欢你们家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