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追击
现在两船相向而行。
商船行的慢,战船行的快。
冯晓宇想掉头或者横船,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或许船还没有横过来,就已经被对方的撞角撞上了。
冯晓宇情急之下,让张义告诉所有船只,继续前进,择躲避。
就算真的撞上,损伤也不会太大,比拦腰冲撞要好的多。
当所有船只得到冯晓宇的命令时,两个船队已经相距不到一里了。
一里的距离,对于快速相向而行的船只来讲,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容不得船长和舵有丝毫犹豫。
感谢日常的刻苦训练以及远海航行。
各船船长就如躲避移动的礁石,在两船相遇的瞬间,立即转舵。
敌我船队相遇又离开,就如战场上的骑兵对垒。
几年前在曹国北境,冯晓宇和上官玉春一起,带领十名亲兵沿河巡查,碰到了成为游寇的东胡轻骑兵。
当年的遭遇战,与现在的状况有异曲同工之处。
冯晓宇受到启发,拿了一支步枪,来到甲板上。
他准备下次两船相错时,让枪射杀甲板上的士兵。
每个甲板上有五十个枪。
这些枪全部分散匍匐在两边的船舷旁。
在两船错开的那一瞬间,双方都把对方的甲板看的清清楚楚。
远的相距二三十米,近的就只有五六米。
甲板上的枪没有得到开枪的命令,而战船上的弓箭也来不及瞄准。
大家都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对方。
冯晓宇估计在这个时间内,他的枪们至少能开两枪,就
算不能枪枪命中,至少能给敌人一定的杀伤。
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吧。
两船错开之后,战船上的弓箭再想射箭,也只能用箭雨覆盖。
一来弓箭的数量太少,二来有船帆遮挡,就算把箭射出,最终都会落在帆上。
白费力气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现在战舰在商船的外侧,变成了包围商船的态势。
商船桅杆上的哨位报告,海湾里的其他战舰,没有移动包抄的迹象。
冯晓宇判断,守船的士兵,应该全部集中在那艘战船上了。
只有想办法把这艘战船拿下,他们才有上岸追击的可能。
问题是他们不仅拿不下战船,反而被战船追着打。
“娘的,实在太憋屈了。”
冯晓宇暗骂一句,让商船掉头。
既然没有后顾之忧,那就认真对付前方的危险。
战船速度太快,所以需要转大弯。
等商船全部掉头完成,战船还在转弯的过程中。
等战船掉过头来,冯晓宇已经发现了问题:双方船只的风向发生了互换。
以前的逆风,变成了顺风;以前的顺风,变成了逆风。
双方都必须调整船帆,才能继续前进。
而调整船帆需要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船的动力来源是惯性。
现在两船相距三四百米。
三四百米的距离,是火炮的有效射击距离。
冯晓宇马上有了主意。
如果战船还是像刚才一样冲撞过来,那再次掉头时,两船必有一段船舷平行的时间。
冯晓宇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开
两轮炮。
虽不能击沉,至少可以重伤。
想到这里,他马上命令炮做好准备。
但他想不到的是,三四百米的距离,是战船的指挥官故意为之。
冯晓宇有枪有炮用不上,但还有一个对方压根就搞不清楚的东西。
那就是旗语。
战船指挥官看到商船没有撞角,所以才把守船士兵分成个队,打算一对一搏杀。
就如持武器对付赤空拳,根本不需要二打一。
因为没有通信段,布置好的任务就只能原样执行下去,中途很难有临时更改的余地。
否则的话,他们在途中两船夹击,一定会给商船带来巨大的损伤。
战船没有好的通讯段,指挥官却可以用实际行动,告诉其他船只该怎么做。
既然商船去而复返,那绝对不是来探亲的。
既然想打,那就不会轻易逃走。
刚才两船相错的一瞬间,战船指挥官看到商船上并没有多少士兵,于是立刻改变战术。
他准备接舷厮杀。
否则三四百米的距离,根本不足以把船的速度提起来。
其他战船看见旗舰转向,马上跟着转向;看见旗舰徐徐向前,也跟着徐徐向前。
旗舰甲板上的士兵,抬起了接舷桥钩,其他战船上的士兵马上照做。
船长看见之后,自然会把船速降到合适的范围以内。
因为他们知道,船速太快不能接舷,否则,在勾住商船的同时,两船因为惯性相反,马上会在海上打转,甚至倾翻。
冯晓宇没想到刚才向他们冲击的战船也在改变战术。而这个战术正是他想要的。
本来打算开两枪、开两炮,能杀伤多少算多少。现在看来没必要了。
他看到战船缓慢向前,立刻命令己方船只停止前进。
所有船只的舷窗已经打开,炮弹已经上膛,炮们得到准备开炮的命令后,立刻调整炮位。
因为是船头对船头,火炮只有向侧前方射击。既要打到对方的船舷,又不能伤害到己方的船只。
战船指挥官见商船停了下来,以为商船的想法和他一致。
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马上命令所有士兵拿起武器,做好准备,一旦两船相接,可以立即发起冲锋。
冯晓宇离开甲板来到船舱。
当他看到战船与己方的距离不到两百米时,果断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轰隆隆的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550门火炮终于有了发出怒吼的会。
暖风由东南向西北吹。
战船上的官兵闻不到硝烟的味道,却能感受到战船的剧烈震动。
“进水了!进水了!”
惊慌失措的声音在各个战船里响起。
商船的火炮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战船移动本就不快,被炮弹击中之后,不仅慢慢停了下来,而且还有向后退的趋势。
战船指挥官搞不清楚商船里装的是什么样的武器。
既然不能前进一步,那不赶快掉头逃离更待何时?
掉头的战船就如大鱼露出自己的鱼腹,把最脆弱的船舷置于火炮的攻击之下。
几轮炮响之后,艘战船全部严重倾斜,巨大的桅杆开始带着船体快速倾覆。
甲板上的官兵有的被甩入海里,有的被反扣在水中,
真正能够逃生的十之一二。
冯晓宇命令停止炮击后,让商船准备接受俘虏。
落水的官兵,有的被海浪卷入深海,有的负隅顽抗被抢击毙。
真正投降获救的不足百人。
负责在山梁上警戒的骑兵,看见守船官兵全军覆没,立刻掉头向内陆跑去。他们必须通知大部队回来夺船。否则就再也踏不上家乡的土地了。
冯晓宇接收完俘虏,命令船队向停靠在岸边的其他战船缓缓靠近。
战船上没有任何动静,显然里面没有人影。
为了安全起见,冯晓宇亲自带着50个枪法最好的枪,逐一登船搜索,确认无人后,留下200人守船,带领300门火炮和00人上岸。
海岸边散落着百多个救生艇。
海滩上杂乱无章的脚印,一直延伸到后面的山梁。
冯晓宇带着队伍走了上去。
山梁后面是一片丘陵。
丘陵沟壑中杂草丛生,山包上丛林密布。
在可见的范围内,看不到任何有人烟的地方。
冯晓宇把狄秀找到身边,拿起一颗石头,在地上画了个狭长地带。
他告诉狄秀,带着柳大壮和另外四骑去寻找罗马大部队的时候,顺便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地形,如果有的话,马上派人回来告诉他。
狄秀领命,带着干粮,顺着脚印追了下去。
冯晓宇让所有枪在山梁后待命,其他人去船上搬运做饭用的锅灶、木炭和食材。
午时早过,他们还没顾上吃午饭呢。
两个时辰之后,只见柳大壮飞马回来。他告诉冯晓宇,在丘陵的尽头,有一个七八里左右的狭长地带,应该是
冯晓宇想要的。
冯晓宇带着大队人马,沿着罗马人留下的脚印,前行二十余里,顺着缓坡来到柳大壮所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如山坳一般。
山坳两边,高的地方五六十米,矮的地方十几二十米。
山坳里宽的地方两三百米,窄的地方七八十米,弯弯绕绕绵延七八里。
缓坡下面的地面太宽、两边坡度太缓,不是一个阻击的好地方。
尽管狄秀还没回来,但冯晓宇依然让张义先布置好阵地,然后带着柳大壮沿着山坳向前查看地形,最终在三四里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绝佳之地。
此地宽度两百来米,两边坡度陡峭,不易攀爬。
关键是地势平坦、无法藏身,除了冲锋和投降,别无他途。
冯晓宇立刻让柳大壮去通知张义,让梁左带着枪先行过来,然后才让炮离开阵地。
这样交替布置,就算罗马的军队突然返回,也不至于把自己弄的脚忙乱。
天已经擦黑。
可是冯晓宇还不能让他的队员们休息。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虽罗马军队没有他们这样的武器。
但有弓箭、有投枪。
而弓箭和投枪的轨迹是抛物线。
所以,冯晓宇让大家稍事休息,晚饭后开始挖掘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