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有些心动

A+A-

    如果牟婉莹没来,杨秀妍想帮父母的路只有一条,既然牟婉莹来了,她就想在出嫁之前,找会挣些银子贴补家用。她也知道制作衣服的程序,也不想成天拿个尺子,在不相干的男子身上比来比去,于是有些不甘心的问道:“姐姐,那个制衣厂是不是只制作女子穿的衣裳?”

    “男子的多,女子的少。不过”

    牟婉莹冰雪聪明,从几母女的眼神中,已经看出了想挣银子的渴望,但言语中的担心自然是不想抛头露面,所以接着道:“制衣厂的人既不与外人打交道,也不用等量尺寸,只按照型把衣服做好就行了。”

    “姐姐,型是啥?”

    “这都是公子和娜娜姐想出的主意,以前我也不懂。公子一两个人的身子尺寸不容易一样,若几百上千人做同一个样式的衣裳,那总有一些人的尺寸是一样的,他们事先让人把这些个尺寸等量好,归拢在一起画出来,就叫‘型’,做成固定的模子,就叫‘制’,制衣厂按照这个‘子’先把衣裳做出来,穿的人不管高矮胖瘦,总有自己合身的。”

    牟婉莹解释的非常清楚,杨夫人放心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她姐,你这个娜娜姐和你一样,也是制衣厂的掌柜?”

    “我和娜娜姐都不是,我在票行,娜娜姐是我们的总掌柜。制衣厂、制鞋厂、乳胶房、橡胶厂都归她管,我们票行、制铁厂、木器厂里的规矩,都还是她定下的呢。”

    杨夫人越听越稀奇,刚才还有些名词没咋太弄清楚,现在牟婉莹的嘴里又蹦出这么多新鲜的东西,心:“这个冯东家年纪轻轻还真了不得,下竟然这么多铺子。”

    杨秀妍一门心思全在制衣厂上面。她和母亲一样,本来觉得制衣厂已经有三个掌柜了,就

    算铺子再大,也不可能容下第四个,等牟婉莹完,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于是问道:“姐姐,你像我这样的针线活儿,能做制衣厂的掌柜吗?”

    “秀妍,这个我可不敢下定论,还得由娜娜姐定夺才行,不过制衣厂里针线活儿好、脚又麻利的女子,有的一月能挣五六两银子,都要赶上先生了。”

    “先生?”

    杨夫人听得眼睛发亮,急切的问道:“她姐,是教书的先生吗?”

    “婶子,是的。公子建了个学堂,开始有四个先生、一百多个学子,后来学子越来越多,先生就不够了,听有个叫吴燕的女学子,聪明伶俐、学得又好,暂时做了一年级的先生。”

    牟婉莹刚才听杨夫人杨熙饶打算暂时做做先生,教几个孩子,挣点银子补贴家用,所以慢慢的又把话题引向这里。

    她以前就觉得冯晓宇在积蓄力量、积蓄财富,图谋更大的发展,等成立海东县之后,更坚信自己的判断。

    她觉得杨熙饶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如果能像当时的韩伯阳一样,把杨熙饶招致麾下,作为储备人才,应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主意。

    只是她既没有和冯晓宇商量过,又不清楚杨熙饶会不会去,所以才以聊天的方式,把隆宇商行美好的一面展现出了,以便通过杨夫人母女几个的描述,去吸引杨熙饶动心。

    杨秀娴自认为针线活不如杨秀妍做的好,觉得不符合当掌柜的标准,但吴燕这个从学子变成先生的事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是问道:“大姐姐,这个吴先生多大年纪,当了几年学子?”

    牟婉莹道:“学堂到现在也才办了三四年。都是些不能帮爹娘做活的孩子,虽我不认识这个吴先生,估计也就是十来岁。”

    “娘,我想去当先生。”

    杨秀娴从五岁开始读书,到现在已经读了八年了,虽针线活不如姐姐,但她自认为学识比姐姐强,既然学了三四年的学子都能当先生,她就觉得她也能。

    杨夫人问道:“他姐,你看像娴儿这样的能行吗?”

    牟婉莹道:“能不能行,等试试就知道了。再在制衣厂、制鞋厂、乳胶房里做活的都是女子,只要勤快,哪有挣不到银子的道理。”

    “他姐,像我这般岁数的也能行?”

    “婶子,那里有很多你这样年纪的婶婶、伯母,她们成天在一起可热闹了。”

    “秀妍、秀娴,那咱们就问问你爹,看你爹同不同意。”

    尽管病急乱投医,杨夫人依然需要杨熙饶来做主定夺。

    冯晓宇随杨熙饶在前堂坐下,把蒋鹛蒙写的书信递给杨熙饶,道:“若不是这个蒋鹛蒙,我还不知道杨大人蒙了不白之冤。”

    “那日冯东家离开之后,仁文兄就讲过,弄不好蒋大人会做些段,免得真相被朝廷得知。”

    蒋鹛蒙提前得到高升的消息后,找了个由头把杨熙饶、彭仁文和田万山一并解职,这样一来,他推荐的太云县令、县丞和县尉绝不会张扬剿匪真相,而新上任的济郡郡守也不会无事关心与己无关的事情。

    杨熙饶快速浏览完书信,然后问道:“冯东家打算去吗?”

    冯晓宇道:“估计不去不行。我本来纳闷,为何找我的不是杨大人,现在解释的通了。”

    “应该是朝廷给的压力,否则蒋大人绝不会找冯东家来帮忙的。”

    “不是还有郡尉吗?”

    “嘿嘿,个中详情,冯东家去了才会明白。”

    杨熙饶把书信重新折好,递还给冯晓宇,脸上流露着不易捉摸的微笑。

    冯晓宇接过书信,放入袖袋,然后打量一眼前堂的摆设,随口问道:“杨大人甘心吗?”

    “不甘心又能如何?”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谈何容易?!鄙人早已心灰意冷,再不去想那些事了!”

    “杨大人当初踏入仕途,怕不是这么想的吧。”

    “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他们徇私枉法、颠倒黑白,不光是我,连彭仁文和田万山也一起被解职了。”

    杨熙饶长叹一声,接着道:“唉,当初我把他们二人引入仕途,最后却是连累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