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惊艳

A+A-

    是肖政。

    金玲拍拍手走到他身边, 仰头看着他:“爷爷,那些人没有看着你吗?”

    肖政怜爱地摸了摸她的脑袋:“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来得不勤了。”

    金玲眯了眯眼睛, 很好。

    肖政拿起她的气压喷水壶,帮忙给那些刚种上去的蘑菇喷水。

    他问金玲:“作业做好了吗?”

    到这个金玲可就不困了。

    她现在正在接触一个新的领域, 还是她特别好奇的领域。

    她虽然不容易激动, 但此时还是蛮澎湃的, 而且又自学了那么多新知识,然后就想找个人分享了。

    她拉着肖政在山洞外的河滩边坐了下来,把这些天自己做的功课, 包括去镇文化馆借书的事,以及自己看到了什么文献工具书,全都给他讲了一遍。

    肖政不接话茬,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她,示意她继续。

    金玲以为他是听不懂。

    农村的老人是这样的。

    有很凶很不讲理的老人,也有比较温柔的。

    他们自知和你有代沟,听不懂你的话,但他们不会阻止你话。

    他们会点上一根旱烟或者嚼一根嫩草,眼里放光的听你把话下去。

    就好像在:“孩子啊你别管我, 我只要看着你,听你话, 就已经很开心了。”

    金玲在这样的氛围中觉得岁月特别安稳。

    于是也不那些什么书啊,文献啊的了, 就这种蘑菇的技巧。

    “爷爷, 我知道了。种蘑菇只要掌握好关键的几个部分就不会出错。比如温度,湿度,还有防治病虫害。”

    肖政点了点头:“和种菜的道理是一样的, 本质上也是培养生命。”

    “啊?”

    金玲虽然知道肖政是读过书的,却也还是有些不自在。

    一个早年行兵仗的,随便扯个什么东西,居然能联想到生命这种高深的命题?

    她心里忽然有种预感。

    这人不可能只读了几年私塾吧?

    难道后面就读了很高的书?

    还是和学历无关,只是因为他看过很多书,所以思想境界也提高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种蘑菇。

    金玲又把几个一直徘徊在她脑中的问题和肖政了。

    她的问题,如果在其他农民看来就是孩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

    什么把野生蘑菇的菌种纯化,像廉价的评估一样大批量生产。

    什么去掉毒蘑菇的毒性,让它们兼具野性的味道,却又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重点是他还想种香菇和木耳,到激情的地方居然要种灵芝!

    这不是扯淡吗?!

    这年头但是平菇和草菇都难种。

    农民们碰都不会碰这档子事,还要上面派技术员下来指导。

    你还要种香菇、木耳、灵芝?你怎么不去种摇钱树呢!

    金玲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别人应该不会理解。

    不其他人,就王红。

    她曾经试图把自己在种蘑菇的事跟王红讲。

    谁知道王红刚听了个开头,就一根手指点赞在她的脑门。

    “傻姑娘,是不是晚上没吃饱?都胡话啦!”

    于是那天晚上,金玲就被逼着多吃了一碗糖水炖蛋。

    村里其他人肯定也都是这种想法,所以金玲完话后,发现自己是多此一举,便等着肖政笑话她。

    但肖政不但没有笑话他,反而和她掰扯开了。

    “金玲,你那些文章没有白看,我看你已经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一直都知道。”

    “你这样有想法是对的,我们人和畜生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有一颗发达的大脑还有一颗炽热的红心。身而为人,是要有一点梦想的。但是你的这两件事都不好达成。”

    “我知道,但我想试试。”金玲笑着。

    肖政摸了摸她的脑袋:“爷爷的意思是,光在这土地上,是没法达成的你需要有一个标准的真菌学实验室。”

    “啊?”

    金玲觉得,自己对肖政的了解还是不够。

    到底是怎样的机缘巧合才会让一个只读过几年私塾、常年混战在野外、最后又被到农村来住牛棚的老人提起“实验室”这种东西?

    “爷爷,你还知道实验室啊?”

    肖政便笑道:“”爷爷为什么不能知道实验室?”

    他着,将视线投向溪的另一边,仿佛回到了时间的洪流尽头。

    “你需要有一个标准的真菌学实验室,将你想改造的真菌放在显微镜下,记录他们的表观。”

    就像是一个满经沧桑的木头人,他的身体一动不动,只有那沟壑满布的嘴在微微动着。

    “你记录好它们的表观,就可以开始探索它们的基本结构。你穿上白大褂,戴上无菌手套,粉碎它们,分离出它们的细胞壁和细胞质。”

    “剩下的核酸物质不好研究,但已经有人提出来了,你可以以此作为创新的突破口。”

    “等你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找到了决定真菌毒素的结构和物质,你就可以对其进行改造。就像是拔掉毒蛇的毒腺一样,也能拔掉这些真菌的毒腺。”

    金玲惊呆了!

    前世就算是知道表面冷酷的影帝居然是某综艺白花包的狗,她也没这么震惊过!

    这的是什么话!

    怎么好像回到了时候在爸爸的实验室里第一次学习做实验的场景?

    “等等!”

    金玲眸光一闪。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才继续问:“爷爷,你以前到底是干什么的?”

    肖政像是从突然从梦中惊醒过来。

    他拢了拢自己漏风的破烂薄褂子,:“咱们不提以前的事了,走,爷爷,再看看你那些蘑菇,有没有要查漏补缺的。”

    金玲也没有再问,反正应该不是普通人就对了。

    她起身走在他旁边,:“爷爷,你知道田家村吧?就是田青山那个村,他们有一个蘑菇种植队,里面有个技术员,那技术员听很厉害,就那一亩地,他每年都能种三四百斤蘑菇出来。”

    肖政就笑了起来:“那你可要努力了,金玲。他种三四百斤,你怎么的也该种个四五百斤出来吧!”

    肖政这话时,完全是当逗孩子玩的。

    因为他觉得金玲在种蘑菇这方面确实是很努力、很上进的。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两年之后,金玲这一方的山洞,还不到一亩的地盘,就种出了六百斤蘑菇,比人技术员种得还多!”

    这都是后话。

    此时,爷俩又返回了山洞。

    肖政把里面的情况检查了一番,对温度、湿度、除虫等方面手把手的指导了一下。

    还根据北沟村未来可能的天气预测了今后要做的事。

    比如什么时候开窗通风?什么时候烧结杆提高温度?什么时候除虫?除虫的药液怎么配置等等。

    金玲脑海里本来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那些都是没有经过亲身验证的,看不见摸不着。

    现在被他这么细化了一下之后,就更加清晰明白了。

    爷俩就这么忙活着。

    肖政快要离开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发现金玲用了新的物种。

    他在基料里扒拉了一下,就问金玲:“你这菇种是平菇的吧?”

    金玲简直佛了。

    这爷爷才到底是个什么物,怎么还能肉眼看得出菇种种类?

    金玲点了点头:“没错,是平菇的,是田家村的村支书送给我的。”

    肖政拈起一些基料,看了看里面肉眼几乎不可见的菌丝。

    “这菌种不好,丫头你可能会颗粒无收哩!”

    金玲摇了摇头:“没关系,我正好拿它们做实验。我已经对它们进行了处理,现在把它们放到单独的基料上,每天的培育方法也不一样。”

    她着眉眼舒展,绽开一个甜甜的笑来:“爷爷,你就等着我种出一堆大平菇来吧!”

    肖政笑了笑:“爷爷相信你,你是最厉害的。”

    就这样,金玲又开始了秘密的种蘑菇生活。

    而刘爱文看到姐姐每天雷不动去山洞理蘑菇,那坚持认真劲儿,让他觉得姐姐更好看了。

    在姐姐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再加上前面金玲用实际行动给他灌输的读书有用论,刘爱文那颗躁动的心便也渐渐收敛了。

    他开始跟着陈玉淑补课,从一年级开始补起。

    时光就这样辗转而过。

    没过多久又到了夏初。

    金玲的蘑菇已经收获过一茬,现在第二茬的蘑菇头也已经冒了出来。

    然而这时候漫山遍野也已经有野生蘑菇了,所以金玲的这茬蘑菇卖不起价。

    原本三毛五一斤,现在只能卖两毛钱一斤,还不一定卖得掉。

    金玲眨巴眨巴眼睛,决定把蘑菇晒了,留着冬天吃。

    于是,在村里人好不容易能捡到一餐两餐野蘑菇吃的时候,金玲家的院子里却已经晒起了野蘑菇干。

    更绝的是那原本不被看好的平菇种子,也已经发出了健康的平菇。

    肖政看到那些平菇的时候愣了一下,随后便是连连的称赞。

    他怎么也想不到,明明是先天孱弱的菇种,明显落地就会死九成九的,怎么还长出新蘑菇了?

    他也曾想过如果是自己能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菇种给金玲变成好菇种,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到实验室里去纯化。

    只要这些菇种里有一颗正常的孢子,他就能将这颗包子不断的培养、发散、培养、发散,最后变成一大堆好的孢子。

    但这样需要的条件太高了,没有实验室根本完不成。

    他便问金玲是怎么做到的。

    金玲表现得十分轻松:“爷爷,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