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边关局面 ·
当兵的子们回来了, 在莲花山村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向平静的村子,又有了新鲜话题, 足够男女老少们到过年了。
儿子平安回来了, 一向节俭度日的爹娘也舍得花钱了, 要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 好好给他们补补身体。
赵晟卤了二十八只鸭子和五十多张干豆腐,黄豆腐炸了一百多根油条和一百多根麻花, 全都卖给了这十二户人家。
借了这十二个子的光,黄豆腐和赵晟两人还赚了一笔。不过毕竟是村里人,两人也是给了不的实惠,倒是得了村里人不少好话。
“大将军站在我们大高台子上话, 声老大了!我站在后面都震耳根子。大将军,这帮贼寇是畜生, 就是欠揍了, 一顿就消停了,然后大将军就带着我们把这帮畜生跑了!”
“这帮畜生平时也就敢欺负咱们老百姓, 碰到大将军时,就给耗子看着猫似的,跑得可他娘地快了, 我们追了好几十里地都没撵上他们。”
回家第二天, 董大力吃完丰盛的早饭后,就站在村口的大树下滔滔不绝地讲着他们去边关仗的事情。
他讲得绘声绘色的,村里一帮老少爷们围着他,全都听得津津有味的, 时不时还要夸赞几句,给他喝个彩, 极大地满足了董大力的虚荣心。
“啥畜生啊,大将军的原话是他们是禽兽,他们欺软怕硬。咱们不能对他们太仁慈,要把他们怕了,他们才不敢再过来欺负咱 。”
宋大胆嘴皮子不如董大力利索,讲故事也没有大力有意思,眼见着大力得了全村老少爷们的崇拜,他也赶紧见缝插针,想要享受一下被一帮人崇拜的感觉。
“畜生和禽兽都一样,反正大将军就是贼寇们都不是人呗!大胆你别岔,让大力接着讲。”
村民们正听着津津有味呢,对于大将军到底的是啥一点都不关心,他们就想听听贼寇们被大将军得有多惨,这样才能解气。
“大将军领着我们把贼寇们的老巢给端了,我们在边关等了半年,贼寇们都没敢往回抢。大将军瞅这帮禽兽应该是怂了,就让别的将军守在那里,领着我们回家了。”
董大力他们作为新兵,虽然也接受过训练,但到底不如上过战场的老兵。
他们这些新兵大多数时间都是驻扎在营地的,做一些安营扎寨和做饭的杂活,总共就去过四五趟战场,还都是去扫战场的。
他们第一次扫战场时,看到贼寇们的尸体都吐了,后来才渐渐适应。
至于大力跟村里老少爷们讲的这些话,都是那些上了战场的老兵讲给他们这些新兵蛋子听的。他为了在大家跟前逞威风,把事都按在他们自己身上了。
不过大力也不怕战友们揭穿他,因为其他人比他吹得还玄乎,他们十二个人现在是一个比一个能吹,把村里这帮男女老少唬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董大力除了吹嘘自己的英勇善战外,别的话倒都是实话。
得知贼寇们被大将军撵回了老家,还失去了重要的城池后,村民们欢呼雀跃,全都给大将军喝彩。
百姓们终于安心了,暂时不用担心战争波及到自己了,可以安心过自家的日子了。
大将军派了重兵把守要塞和贼寇们的重要城池,直接屯兵种地,以后那边就常年有官兵驻扎了。
将士们可以在边关结婚生子,不出三代人,贼寇们的老巢就属于关外人的了,贼寇们想越界是越来越难了。
莲花山村征兵出去的十二个伙,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拿着朝廷发的军饷直接解甲归田,回老家继续种地。
二是回边关继续当兵赚军饷,而且朝廷免费给他们分地,他们一文钱都不用花就能白得一大片荒地。
而且当兵的年头越多,赚得军饷也就越多,即便是去了更冷的边关,他们依旧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其实若是能吃得了苦,第二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仅有免费的田地可种,而且还有军饷拿。
贼寇们被大将军怕了,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元气,边关暂时是不会仗了,当兵不用上战场还有钱拿,这算是天大的好事了。
不过就是娶媳妇可能困难点,不像是在老家,爹娘能帮着张罗张罗。
虽然第二种选择最好,但是莲花山村里的子们大多都选择了待在老家。
他们大多数都是家里的长子,而且也在边关待过,知道那边的日子有多苦。即便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过,但他们也不想再吃开荒的苦了。
董大力肯定是要解甲归田的,他家的日子过得好,他爹娘还给他建了大瓦房,他这次拿回来不少军饷,帮着家里还了一部分债务,家里日子不用过得太紧巴了。
十二个子中,只有王三虎选择了返回边关。在战友们还跟村里的老少爷们吹吹乎乎的时候,王三虎鸟悄地离开了村子。
“我家三虎了,他要回去赚军饷,到时候给我养老,给我家也盖上大瓦房。”
王三虎走后,王老二还在村里到处吹嘘他儿子孝顺。但明眼人和王三虎的十一个战友都明白,王三虎这是算一去不复返了,以后肯定是在边关成亲生子了,这辈子都不会回来了。
边关远在几百里之外,即便现在可以走水路了,但是翻山越岭还是要费不少功夫,一来一回至少得一个多月。
而且朝廷对驻守边关的将士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将士们一旦决定驻守边关了,想要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好事不能都砸你一个人头上,又想白种地得军饷,又想家人团聚,那是不可能的。
王三虎为啥坚持要回边关军营,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是有数的。只有他爹王老二真信了儿子的话,以为儿子是给他赚钱去了。
这次王三虎回来根本就没把军饷都带回来,只带回来了一半,这明他早就想好了,根本不想回老家了。
这一半的军饷就是给爹娘养老的,以后他往不往回捎钱都没心理负担了。
村里大部分人都是同情王三虎的,觉得这子不回来是对的,他没当兵前过得是啥日子,村里人都是有目共睹的。
王三虎虽然是长子,但一点都不受宠,摊上王老二那样的爹,以后也给他留不了多少财产,这辈子都得活得憋了巴屈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村里也有不少人同情王四虎,毕竟王三虎跑了,王四虎就成长子了,以后他得跟他爹他娘一起住,这日子过得肯定得艰难。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觉得王三虎太不孝了,背着包袱就跑了,把爹娘扔下就不管了,诅咒他以后遭报应。
但无论村里人咋议论,王老二都坚信他家三虎会回来,给他赚军饷,也不知道王三虎到底跟王老二啥了,能把他这个精明的爹骗得团团转。
王三虎一个人默默离乡后,剩下的十一个子则全都留在了家里,开始相看媳妇。
他们早就到了成亲的年纪,但是附近十七八的好人家闺女都已经定亲了。
剩下些年纪的闺女,人家还不着急定亲,反正等到十六七再定亲就赶趟。
现在子们只剩下两个选择了,要么先订下年纪的闺女,等着她们长到十八岁,要么就是跟那些不太好嫁的闺女成亲,彩礼多出些,这样也省得光棍了。
跟其他战友比,董大力算是比较幸运的了,他以前跟黄念文一起卖过豆腐,在外村露过脸,不少人都是认识他的,对他的评价还是很好的。
再加上董家新盖了三间大瓦房,闺女嫁过来就能住进去,这也让不少好人家的闺女动心了,所以董大力很快就相到了可心的闺女。
一时之间,村里不少人都想盖间瓦房给儿子娶媳妇,但瓦房哪是人人都盖得起的,也就只能念叨念叨了。
为了不耽搁下面的两个弟弟成亲,董大力刚回家一个月就做新郎了。
高氏请金氏和黄豆芽帮忙给大儿子操办席面。
这两年,金氏和黄豆芽办宴席在十里八村都出名了,锅包肉和糖醋里脊是她们的招牌菜,家里有些钱的人家都优先找她俩操办席面。
金氏和黄豆芽现在操办席面的钱也涨价了,跟镇上大厨一个价,一桌八文钱。董家要办二十桌席面,黄家这对姑嫂光席面钱就一个得了八十文。
黄豆腐又卖了董家不少大豆腐和干豆腐,再加上租碗筷的钱,又赚了一笔。
现在大河不好挂鱼了,不然黄豆腐和赵晟还能赚点卖鱼钱。
“豆腐啊,老董家都盖大瓦房了,你家还不盖啊?”
董家的席面办得漂亮,村里的老爷们坐在席上就唠起来了,跟黄豆腐一桌的村民纷纷问起他家的算。
“不着急,我大儿子还,还得过两年才能成亲,成亲前给俩口盖新房就赶趟儿。”
黄豆腐笑呵呵地敷衍着众人,一向爱炫耀的他这次选择了低调行事。
毕竟刚买完两垧水田地没两年,要是再拿钱盖两间大瓦房,那村里人还不得天天盯着他家。
黄豆腐现在倒是不缺盖瓦房的钱,但他不想一股脑把钱都花光,他想等秋天时把粮食和棉花卖完了,大家手里都不缺钱时再盖房子,省得让村里人议论他家。
以前在老家遭排挤的经历让黄豆腐不敢轻易露富,生怕村里人欺负他家人少。
尤其现在朝廷不强制分家了,那些儿子多的人家,儿子长大后也都住在家跟前。这些人真要故意找他茬,也挺麻烦的。
“等明年开春我家盖房子,我跟你嫂子就跟村里人,盖房子的钱是从你家拿的,你可别漏了!”
黄豆腐为了不露富,算找妹一起跟村里人演场戏,好让村民们摸不透他家到底有多少钱。
“那你俩算一口气盖两间大瓦房啊?”黄豆芽知道哥嫂的家底,此时见哥嫂搞得这样神秘,觉得他俩应该是想干件大事。
“你大侄子相中你家的房子了,让我俩给他盖个一模一样的!怕我俩钱不够,把他压箱底的钱都掏出来了,你我俩能不给盖嘛。”
黄豆腐和金氏确实算盖两间跟黄豆芽家一样的房子。一间房给黄念文俩口住,一间房则留给他们两口子和闺女儿子住。
见过太多互相不对付的婆媳后,金氏是一点都不想跟儿子儿媳掺和在一起过日子。
她想过几年清净日子,等以后儿子娶亲后,他俩再把房子空出来给儿子成亲,然后再跟大儿子家一起住。
“我也相中你家房子了,等文成亲了,就把俩口分出去,他们想咋过日子就咋过,我跟你哥不瞎掺和,日子也能过得清净点。”
金氏和黄豆腐的算,明面上不分家,但实际上跟分家过没啥区别了,以后赚的钱也分开,谁干活谁得钱。
他家现在有一垧旱田地和两垧水田地,家里还有一堆买卖可做,只要俩口舍得花力气,肯定穷不了。
黄豆腐都想好了,等盖了房子,就给闺女攒嫁妆。
给闺女的嫁妆丰厚些,再把她嫁到家跟前,他们两口子也方便照看闺女。
至于儿子娶媳妇就不用犯愁了,这孩现在才刚学会不尿炕,等他娶媳妇时,家底肯定能攒下不少,绝对够他衣食无忧了。
再了,大儿子九岁就开始做买卖了,黄豆腐算等儿子长到八岁时,就把他带去一起去镇上摆摊做买卖,省得他整天在家招猫斗狗,气得他娘舞了嚎疯的。
“我跟你哥都想好了,让他们哥俩自己赚钱。我俩赚的钱都握在自己手里,谁对我俩好,我俩就找谁养老,有钱在前面吊着,我就不信两儿媳妇敢不孝顺我俩。”
即将当婆婆的金氏,见过太多不孝的儿子儿媳了,所以早早就开始琢磨两口子的养老问题了。
琢磨了许久才琢磨明白,老人只要手里握住钱了,就不用受儿子和儿媳妇的气。
“把钱握手里,儿子儿媳天天都得上赶着去你俩跟前尽孝。我家老婆婆的日子为啥过得那么憋屈,还不是手里没钱!赵晟她奶手里有钱,他二嫂恨不得把老太太供起来。”
黄豆芽完全赞同哥嫂的观点,这年头,靠谁都靠不住,还是得靠钱。手里有钱,日子才能过得不犯愁。
金氏和黄豆腐均是一脸认同地瞅着自家妹,发现妹身上的优点还是挺多的,多有见地啊。
以前总觉得妹太懒,都忽略她身上的闪光点了,以后有啥大事还是得找妹商量,她这脑瓜子是真够用啊。
作者有话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