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再见尼古拉
带着费德勒以及对方安排的拖车回到工作室,后者立刻指挥着工人们将那门反坦克炮装车,甚至连那枚已经被切成两半的炮弹壳都没放过,也装进了提前准备好的塑料箱子里。等卫燃再次洗出来一张阿留申和卓娅的合影交给对方,费德勒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找老板复命。
送走了散财童子般的大客户,卫燃将对方支付的调查费收进保险箱,随后迫不及待的拉上卷帘门,将亚历山大先生赠送的那支昂贵枪从枪盒里取了出来,和之前阿历克塞教授买下来的原枪摆在了一起。
两相比较,大量使用钛合金零件的前者要比聚合物枪身的原重了不少,但因为额外的木制枪柄贴片,前者的握持感反倒舒服的多。
与此同时,卫燃也发现,亚历山大赠送的这支枪不但套筒上除了防滑槽之外没有任何的标识和lg,甚至在拆开之后,也根本没在任何一个零件上能找到至关重要的枪号。
好歹在俄罗斯这边待了这么长的时间,他立刻便明白了这支枪除了用料奢侈之外的价值所在。简单的,这支造价昂贵的枪恐怕根本就没有记录在案。
但这也引伸出来另一个问题,如果只是正常的枪,比如阿历克塞教授买的那支原,因为有枪号的存在,而且阿历克塞教授大概率也做了身份登记。所以就算警察查到,只要不带出工作室就没多大的问题。
但这样一支黑枪,哪怕只是在家里放着,一旦被警察查到恐怕也是个大麻烦。在某一瞬间,他甚至已经在怀疑这是不是亚历山大故意设下的一个圈套。
而一旦这种怀疑在心里冒出了苗头,卫燃顿时觉得里这支枪变的有些烫,转而开始琢磨着该把它藏在哪里才算是最安全的。
“笔记本里的那些红色漩涡能不能藏东西?”
卫燃心头一动,起身反锁了卷帘门,召唤出笔记本翻到了原本用来存放那台徕卡相的页面。自从他把那台老徕卡拿出来之后,这红色漩涡就一直空着呢。
没敢用那支昂贵的枪试验,卫燃毫无心理障碍的将阿历克塞教授送给自己的那支原枪送进了漩涡。让他欣喜若狂的是,这支枪还真的能放在里面!
试着合上牛皮本子,根本没有任何的阻碍,甚至将它变回纹身都没有问题。再次召唤出牛皮本子翻到对应的页面,一眼便看到了在红色漩涡里沉浮不定的枪柄!
还真的可以!卫燃欣喜若狂的将其抽出来,甚至拆成了零件仔细观察都没有发现任何的损坏。
“既然枪能进去,其他的东西行不行?”
卫燃来了兴致,翻箱倒柜的找来包括调味料和胶卷以及现金乃至一支双筒猎枪在内的各种东西。然而让他失望的是,这漩涡似乎除了枪根本放不了其他的物品,甚至连子弹都只能装进弹匣才能送进去。
“所以,这漩涡到底是被撑成了枪的形状,还是有其他的规则限制?”
卫燃看着满桌子的零碎喃喃自语,脑子里却在琢磨着一个更加大胆的猜测——是不是把东西放进牛皮本子里就能带回二战的战场了?
压住随便找个战争文物回到二战再试一试的疯狂想法,卫燃将亚历山大赠送的,那支没有编号的黑枪压满子弹送进了笔记本里的红色漩涡。随后钻进暗房,将前几天在喀山拍摄的街景,以及给尼古拉拍下的照片全都洗了出来。
相比颜色绚丽的数码照片和彩色照片,黑白照片特有的质感和灰阶似乎把那座城市的街景和那位穿着苏联时代kgb军装的老人全都送回了上个世纪,而逐渐干燥的银盐相纸特有的颗粒感,也似乎给那些定格的瞬间蒙上了一层虚假的岁月斑驳。
耐心的等着相纸彻底晾干,卫燃把亚历山大的承诺书,以及尼古拉的照片和那所废弃学校门口拍摄的甬道,连同对应的底片全都装进相框,最后将它们塞进背包,再把那台老徕卡挂在脖子上,迫不及待的驾车直奔场的方向。
这次前往喀山,除了要把亚历山大的承诺书和那五万美元交给尼古拉之外,卫燃还有额外的打算。
他之前满心欢喜的拜托教授帮他找个能学点保命艺的地方,却没想到那个不靠谱的老东西给自己安排的竟然是一群玩战争重演的爱好者。
哪怕用脚趾甲盖想也知道,就算自己跟着他们学到了所有的东西,恐怕也根本没什么卵用。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毕竟一旦养成肌肉记忆,遇到生死关头,身体下意识的反应根本就不会给大脑思考的时间,等到了那时候,恐怕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尼古拉不同,他可是个从战争年代活下来的kgb,只要对方愿意教自己一招半式,总比那些打空包弹的演员们要专业的多。顺便,他或许还可以从尼古拉的嘴里搞清楚9号阵地的阿留申连长被送进矫正营的真正原因。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等他搭乘的航班降落在喀山场,乘坐出租车再次赶到尼古拉的那所学校时,却发现这老头儿竟然正带着那个什锦色头发的年轻混混在收拾行李。
“维克多,你来怎么不给我打个电话?”
那个混混格外开心的拍了拍卫燃的肩膀,随后又一脸遗憾的道,“不过你来的不是时候,尼古拉先生准备出趟远门。”
“晚点出发也没关系”
原本已经把行李绑在哈雷摩托上的尼古拉不在意的道,“我本来就准备骑摩托去伏尔加格勒,看看你的那座纪念碑,只是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又来了。”
“那座纪念碑一周之后就会立起来,就在伏尔加斯基的地志陈列馆门口”
卫燃先答复了对方最关注的事情,这才笑着道,“尼古拉先生,我这次找你是有别的事情。”
似乎读懂了前者眼睛里的含义,尼古拉不急不缓的解下摩托上的行李,随后把车钥匙递给那位混混,“季马,帮我去城里给摩托换个油,顺便带点儿吃的喝的回来。”
“好的校长先生”混混季马痛快的接过钥匙,熟练的跨上哈雷摩托一骑绝尘的离开了废弃学校。
“您和那些混混的关系还真好。”卫燃忍不住道。
“他们可不是混混”
尼古拉拎着不多的行李,自顾自的往楼的方向走,同时不忘解释道,“他们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好孩子,只不过关于发型的审美实在差了点。倒是你,怎么这么快又来我这里了?”
卫燃拍了拍背包,“给你送些东西过来。”
“难不成你又把那份申请报告送回来了?”尼古拉的语气里充斥着一丝丝的期待,但同时却又带着不易察觉的失望。
“很抱歉,那份申请报告暂时没办法带回来。”
卫燃跟着对方进入之前来过一次的教室,随后从包里将那几个相框,连同五万美元的现金全都掏出来一一摆在了课桌上。
“这是我的客户给您的承诺,拿着这份承诺书,您随时可以把那门曾经在顿河9号阵地战斗过的zis-3反坦克炮连同那份申请报告书免费带回来,对方甚至愿意承担所有的运输费用。”
接过卫燃最先递给自己的承诺书,尼古拉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这才悠悠的冒出一句,“这是你从哪找来的傻子?”
“毕竟不是乌克兰,所以这样的傻子其实还是挺多的。”
卫燃笑了笑,不等对方再些什么,直接将桌子上的那一摞现金推过去,“这五万美元也是对方赠与您的,他希望您能用这些钱改善一下生活。如果对这笔钱的数目有疑问,那张承诺书上有对方的联系电话,您随时可以打过去核实。”
“你也是个傻子”尼古拉不置可否的扫了眼桌子上的现金,随后便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那张照片上。
“这是上次给你拍的照片,另一张是我拍的这个院子的甬道,他们的底片都在各自相框的后面。”卫燃话的同时,知趣的把最后两个相框也推给了对方。
拿起两张黑白照片各自打量了一番,尼古拉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突兀的问道,“你这次来不会只是为了把这些东西送回来吧?”
卫燃坦诚的点点头,“确实还有另外两件事,但和桌子上的这些关系不大。”
“来听听”尼古拉点上颗烟,浑不在意的问道。
“我通过阿留申的身份胶囊,查到了他的作战履历,发现他被送进矫正营的原因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做了逃兵。这或许就是他提交的申请报告没有被批准的原因之一,所以我想”
还不等卫燃完,尼古拉便叹了口气,“因为卓娅”
“那位战地记者卓娅?”卫燃不明所以的看着坐在地面的老人。
尼古拉点点头,“根据我找到的资料,莫斯科保卫战期间,卓娅在鲁扎河前线进行报导的时候受了重伤,是阿留申和他带领的战斗组将卓娅送回了大后方医院,但也因为他擅离职守,差点儿让德国人撕开他们的防线。”
“所以他就被送进了矫正营?”
尼古拉点点头,“是他们,当时阿留申带领的那个步兵班全都被送进了西伯利亚的矫正营。甚至如果不是卓娅在伤势好转之后,借助共青团真理报发表了一篇关于阿留申和他的战斗组作战的报导以及相关照片,他们或许根本别想从矫正营里活着出来。”
“这些线索您都是从哪找到的?”卫燃追问道。
“我在矫正营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特意通过一些段去了曾经关押过阿留申等人的矫正营。但即便如此,想在战后找到二战时期的线索也费了很大的力气。”尼古拉道这里,扶着桌子站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道,“拿上你带来的东西和我来吧!”
匆忙将桌子上的相框以及现金划拉进背包,卫燃跟着尼古拉爬上二楼,重新进入了那间宽敞的房间。
趁着卫燃把背包里的东西重新掏出来摆在桌子上的时候,尼古拉在办工桌后面的书架上一阵翻找,最终抽出了一个档案袋,撕开发黄的封纸,从里面抽出一份保存完好的共青团真理报递给了卫燃。
“这是我当年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的报纸”
尼古拉指着其中一刊登的模糊照片道,“这就是卓娅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拍下来的阿留申和他的战斗组,旁边的文章是关于他们的报道。”
“守卫鲁扎河的英勇战士们”
卫燃看了眼这篇文章的标题,随后在边角的位置找到了卓娅的名字,而这张报纸刊发的时间,却是在942年的2月份。再想想尼古拉去矫正营工作的时间,这中间将近十年的间隔,想在当时那个年代找到这张报纸,尼古拉无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仔细将整篇报导看完,卫燃暗暗咋舌,这篇报导里除了有阿留申连长和万尼亚之外,还有几个其他的陌生名字,但这些人的职位和所属连队却全都被卓娅见缝插针的写在了一些战斗细节里。
这显然是有意为之,在卓娅的笔下,阿留申等人也被刻画成了无畏的英雄形象。但自始至终,却都没提过他们被送进矫正营的事情,更没有提过曾经救过自己的事情。
“这份报纸我可以带走或者复制一份吗?”卫燃举起脖子上的相,“或者让我拍一张照片也行。”
尼古拉格外痛快的点点头,一边将报纸收进档案袋一边道,“等你的那座纪念碑建好之后,这张报纸就是你的了,现在你来找我的另一件事是什么吧!”
“我想和您学习一些知识”卫燃斟酌着出了提前想好的借口,“以后我或许会去做个战地摄影师,我想知道该怎样在战场上活下来。”
尼古拉将档案袋重新塞进书架里,头也不回的道,“虽然你这次刻意没有看着我的眼睛,但你的语气和动作都证明你没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