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卡在游戏里的第八十一天 我的第一期做……
《可爱合唱团》的先导片早早地剪好了, 但是第一期整整录了一个星期的素材,导演王斌就跟难产似的,怎么也下不了决心要怎么剪。
幼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控制的生物, 他以前还是电影导演的时候, 总结出过一个规律,就是对于导演导戏而言,最难对付的两类, 分别是动物和人类幼崽,因为你真的控制不住他们, 他们在镜头下的一举一动都很随心所欲,根本不管你有多撕心裂肺!
一个幼崽在片场就已经很难搞了,现在拍了综艺,整整三十二个幼崽!
你这怎么搞?
王导原本的算其实还挺圆满的,《可爱合唱团》可以借鉴隔壁《明日童星》——
第一期,可以让梁老师先来试试孩子们每个人的音色, 就拍分组, 分高声部、低声部,
第二期, 可以拍两个声部各自的练习,以及不同声部分开唱起来的效果,
第三期可以拍两个声部合唱, 他在拍摄前是花了工夫去了解合唱的, 知道两个声部一开始和声那就跟两组人械斗一样, 真的细拍也很精彩,
等到了第四期,就可以拍老师选拔领唱,那效果跟隔壁《明日童星》选C位似的铁定有人爱看!
等第五期, 一首歌就完成了,下一首歌可以继续。
但实际上呢?
实际上是,王导连第一期也剪不出来。
因为幼崽们根本不按照他设想的来!
就光是第一期!
让梁老师给这群幼崽分个声部,这件事就没成!
因为这群幼崽都是很闹腾不听话的幼崽!即使梁老师是一个有着几十年与幼崽斗智斗勇经验的老音乐教师,她也觉得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分声部——
“这会让孩子们之间存在奇怪的攀比和敌意。”
“他们会理所当然地把这件事和在学校里排座位进行类比,即使他们还不懂什么叫做类比。”
“他们会暗地里猜测,究竟是高声部比较好,还是低声部比较好,他们会思考,为什么我会被分到这个声部,是我太优秀还是我太差劲,老师对我到底是个什么看法?”
“然后他们会按照他们猜测的老师的想法去变成那个他们以为老师心目中的他们的样子。”
你以为孩子们不懂老师每次排座位时候心底里想的那些事情吗?
你以为他们不知道,被老师排到后面的孩子,就是被老师放弃了的可以随便野的孩子,排在中间几排的孩子就是老师觉得能救一救的孩子,而排在前两排的孩子是老师心中的宝这个秘密吗?
他们是孩子又不是傻子。
人家和你一样是人类好嘛!
“所以当务之急不是让他们去分声部分开,而是让他们在一起,让他们对这里有安全感,愿意信任我们。”
所以一连三天,梁老师每天的教学都很简单,就是带着她的孙女一起,让她孙女往那儿一站,然后开始唱一些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包括但不限于《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以及各种现下正在播的卡通片的主题曲。
以上这些都不会是文艺演出的曲目。
真正的曲目还在编曲写词中。
这是秦总的要求,为了精益求精(多花点钱),她要求整个文艺演出所有演唱的曲目都必须是原创的全新的歌曲,并为此斥巨资请了如今最优秀的词作者和曲作者,请他们来为孩子们写歌。
现在这两位艺术家也在大别墅里住着,就住在王导的隔壁,他俩是来找创作灵感的。
接活儿的时候,两个人可谓是自信满满,觉得儿童歌曲简直手到擒来,但当真的开始落笔的时候,真的是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因为这两个最擅长的是歌颂爱情。
写的词一般一般就三种主题,暗恋,热恋,分手。
写这种歌曲的时候真的是手到擒来,随便吃个便当看着一片狼藉的餐桌都能有灵感大笔一挥促成一篇佳作!
但是换成儿童歌曲就不一样了。
儿童歌曲,首先在作曲上面就不能有很难的节拍,要的是脍炙人口,孩子的气都不太长,不能搞太多特别高的调子和延长的符号。
而在作词上……
你特么要是敢给孩子唱的歌里面混杂情情爱爱,都不用家长,光是这几个孩子背后的几所学校班主任都会连夜车跑过来喷你一脸你信不信?
于是两个人在家里写得头秃,就着找灵感的旗号跑来蹭大别墅的房了。
然而并没啥用。
因为这三天里,这群幼崽们的整体生活就是在与大人们斗智斗勇,除了合唱的那堂课一群孩子还能稍微专注一点,唱个歌,其余时间就是疯狂地闹腾!闹腾得累了就睡觉!
总之就是成功做到了让别墅里所有对他们寄予厚望的大人们都倍感失望。
“……按照现在这个进度条,什么时候才能把第一期节目给剪出来啊。”王导看着隔壁《明日童星》,进度条已经推到把童星练习生都选出来了,开始按照每次公演舞台表现分班了,再看看自己家这个节目,心中焦躁不已。
要知道,按照秦总当初对这个节目宣传方面的设想,那是要蹭《明日童星》热度的呀!
别等他把第一期剪出来的时候,《明日童星》都要决赛搞出道之夜了吧?!
而就在所有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晕头转向的时候,一件发生在三十二个孩子之间的事情改变了《可爱合唱团》的现状。
那是几个孩子之间的架。
讲真,对于几个孩子突然起来这件事,当王导从指导老师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点都也不感到惊讶。
他从还没开始录节目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一群皮猴聚在一起会架这件事了好嘛!
所以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
先让指导老师把孩子们分开,然后上医务室的医生护士来治疗,最后让指导老师去关心关心这群皮孩子又为了什么事给起来了,基本也就结束了。
然而没有。
有一个孩子没有。
为了他,当天晚上,一直以来只作为背景板的心理咨询师出现在了镜头里,开始和这个孩子促膝长谈。
这个孩子叫默默(为了保护孩子,这个节目里的三十二个孩子都是用昵称为化名的),是三十二个孩子里最沉默的那一个。
当初进别墅的第一天,所有孩子都在主持人沈姐的引导下了自己的名字,回答了那三个问题,唯有默默这个只有六岁半刚上学的男孩子,一言不发,就只是沉默地看着提问者,逼得王导只能在这个孩子先导片介绍里面,让后期把这孩子的三个问题答案直接贴在他的头像边上。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今天合唱课结束之后,在合唱教室里和另外几个男生了起来,的理由一群孩子们都不清楚,其他几个孩子各有各的理由,有的“他瞪我”,有的“是他先动手的”,还有的很讲义气“我看见我哥们儿被了我当然要帮他”!
孩子的记忆在这个时候跟金鱼似的,完就忘了为什么要这场架,哪怕王导事后去调监控和摄像头,也只能拍到远距离的孩子们在那里架,隐隐约约有类似“爸爸妈妈”这种词出现而已,连是谁先动的手都不清楚。
而在完架之后,其他几个孩子都忘记了之前的事情,高高兴兴聚在一起开始玩最近新“发明”的石头剪刀布升级版游戏了,唯有男孩默默,整个人都不对劲——
他一直在哭。
哭得很大声的那种。
他涨红了脸,仰头,眼泪流下来,看着很狼狈。
心理咨询师这孩子这个情况很不对劲,于是立刻把孩子从孩子群里抓了出来,一起去了他们当初未雨绸缪准备好的马卡龙色系的心理诊疗室里,与默默面对面坐着,并往默默的怀里塞了一只长颈鹿玩偶。
毛绒绒的玩具和安静却温暖的环境让这个男孩终于停止了哭泣,他第一次在镜头前,在这个大别墅里,语无伦次的话。
他:“我居然人了,我,我我,我不是我了……”
他:“妈妈,妈妈呜呜呜,我,我了他……”
他:“……对不起。”
只要愿意话愿意表达愿意暴露自己的内心,有些深藏在心底的心事就能够被解开。
默默终于讲起了他的故事。
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
对于默默这个男孩来讲,在他短暂的六岁半的记忆里,有一件事是他最害怕的——
“我爸爸和妈妈,他们经常吵架。”
没有一对夫妻敢包票我们之间从来没有吵过架的,吵架,是一种心里发泄,是一种感情倾诉,总是忍不住的,但是不同夫妻吵架状态是不一样的。
有的喜欢大庭广众之下在所有人面前吵,有的喜欢背着所有人两个人私底下吵,也有像默默家这样的,喜欢在客厅里,在孩面前吵。
“他们,他们吵架,就,就会拉着我,问我听谁的。”
吵架的时候找人来评理,是一件不算少见的事情,只是恰好,离得最近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他们两人都忘记了,自己的孩子才六岁。
而吵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吵架后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连锁反应,比如吵着吵着,两个人就起来了,这个时候男人的力量体现了出来,他可以随便推女人,可以随便骂女人。
然后推着推着,骂着骂着,女人就有一种自己孤立无援的错觉,会做很多失去理智的事情。
“我,我妈妈,被爸爸了一下,她,她就去厨房拿刀,冲出来,抱着我,跟我爸——”
“你要是再骂一句,我,我就带着儿子一起走!”
当然,这一切最后都没有成真,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间,冷静下来之后,依旧是恩恩爱爱夫妻,把那些冲昏头脑的事情都给忘在了角落里,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之所以一天比一天沉默,一天比一天不爱话,都是因为那场已经被他们遗忘的争吵。
“我,我不想吵架。”
“我也不想人。”
“我,我不想像他们那样哇——”
到这里,似是又回想起刚才自己其他朋友的举动,默默又开始崩溃大哭。
于是,在这个一根筋的孩子的心里,话,就容易引起吵架,吵架,就容易引起架,所以为了杜绝后者,他选择了少话,避免前者。
安抚完这个害怕自己变成父母那样的人的孩子,心理咨询师把孩子送回了床上,看着他睡着,然后回到了王导的剪辑室。
剪辑室里,王导、作词家、作曲家都沉默地坐在那里。
谁能想到呢?
对于成年人来讲只是一件很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讲却是这么大的一件事。
心理咨询师最后了一句话——
“你知道一个人什么样的时候是最失败的吗?”
“就是当这一个人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孩子,而他的孩子想尽办法,为的是不要变成他那样的人的时候。”
三天后,梁老师终于和她的孙女米米一起入了可爱合唱团这个集体,获得了他们毫无保留的信任,成功给这个合唱团做了分组。
而他们要唱的第一首歌也定了下来,就叫《不要吵》。
是词曲作家以默默的故事为灵感写的歌曲,来自一个孩子对父母的呐喊,哭泣,和表白。
默默成了这首歌曲的领唱。
他含着泪站在整个合唱团的前面,与伙伴们一起完整地演唱了这首歌。
而这,就成为了《可爱合唱团》的第一期节目。
作为一个边录边播的节目,第一期一经播出,就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