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祖宗之法

A+A-

    朱辰转过身,看向那些流民道:“我给你们银子,先去买些东西来给所有人垫饱肚子,然后再开工,干得最好的那部分人留下。”

    听能垫饱肚子,几百号流民爆发出欢呼声,一个个争相跪在朱辰的面前,就要磕头叩首。

    朱辰拿出一些白银,选了几个人去买吃食。

    不一会儿,一大堆的吃食就被运到了城郊,运到了数百号流民面前。

    这些流民倒很规矩,也很心翼翼,明明都看得流口水,咕咕叫了,但朱辰没发话,没人敢主动吃。

    朱辰看着那些馒头,饼,以及大锅大锅的粥,咸菜,大喊道:“你们吃吧。”

    朱辰话罢,那些流民顿时疯了一般的冲过去,将那些吃食瓜分一空。

    紧接着,等到一个个都吃饱了之后,他们便十分自觉的拿起锄头,就去帮朱辰开垦。

    一个个争先抢后,争着干活。

    他们如同风卷残云一般,没几下就干得火热,下地的吆喝声就出来了,展现出他们吃饱后的活力。

    没有人偷懒,都在乖乖拼命帮朱辰干。

    朱辰站在岸上,看着数百号人奋力而又感激的帮他干活,他心中高兴的同时,忽然没来由一阵叹息。

    他是后世思维,认为人命大过天,可在这个时代,人命不过如同草芥,一口饭便可以让他们为自己卖命。

    哪怕现在饿得骨瘦如柴,却也在地里挥洒汗水。

    这仅仅只是应天府而已,各州各地又还有多少个这样的流民呢?

    而且当下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时期,若是放在乱世,他们可能连蝼蚁都不如吧?

    人命,怎么可以比蝼蚁还不值钱!!

    这该死的世道,实在是坏透了。

    朱辰攥紧双,喃喃道:“这个时代虽是盛世,可仍有人饿死,仍有马匪作乱,仍有官逼民反,迟早有一天,我若是从政,必将掀翻这乱世,为万民重新竖一个崭新的天下!”

    朱辰喃喃着,忽然身后传来一道声音:“臭子,在什么呢?”

    好熟悉的声音,是老爷子

    朱辰转头一看,果真是老爷子。

    “老爷子,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朱辰疑惑。

    朱棣一边走来,一边呵呵笑着:“应天府的眼线多着呢,你到哪我不清楚?这些流民也是你从城外搞来的吧?”

    这么一解释,朱辰倒释然了,是啊,老爷子可是掌权之人,在应天府有眼线也是正常的。

    朱辰点头道:“是啊,他们快饿死了,我请他们来耕地,只需要让他们顿顿饱餐就行,既便利我,也救了他们。”

    朱棣笑道:“一边把银子挣了,一边又救了人,是个好脑子。”

    朱辰叹息一声:“那又怎么样呢,这个时代,一顿饭就能买下他们的性命。”

    朱棣眼眸一凝:“那你是怎么想的。”

    朱辰看了老爷子一眼,坚定道:“我希望大明能更强一点,永乐盛世再强盛一点,大明的百姓不该像牲口那样命贱,他们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

    朱棣微微一怔,随后叹息一声,脸上有些无奈。

    “我何尝不知道他们也是人。”

    “要不是明太祖推翻蒙元,汉族正统早绝了,异族统治下的百姓更加民不聊生,太祖以来就一直在努力恢复民生,不过这事儿急不来,总要循序渐进。”

    “太急,没好果子吃。”

    大明还没立国时,乱世中的百姓比这更惨,这些年也多亏了太子爷到处大搞民生,经济,甚至拿朱棣的军费去给老百姓修路搭桥,不然百姓要比这还惨。

    是永乐盛世,可朱棣心里清楚,这是表面风光,背地里仍有老百姓吃不上饭。

    朱辰也深知这个道理,颔首道:“我知道,治大国如烹鲜,万事急不来。”

    顿了顿,朱辰道:“不过,眼下我倒有一个办法,能改变大明当前的弊端。”

    大明弊端?

    朱棣有兴趣了,调侃道:“那你看。”

    朱辰沉声道:“大明当前的弊端,在于不开海禁,在于压低商税,此两弊不改,将拖累大明!”

    洪武年间,曾下令海禁,现在虽然有郑和下西洋,可农用,商用船只还是不能海外经商,贸易。

    洪武帝的圣旨中宣布,寸板不许下海,于是这一禁,就禁了几十年。

    起初是为了防止倭寇,可现在却成为了大明的弊端,导致海外文化进不来,内地贸易出不去,明朝生产的东西,基本只能自给自足,而不能销往国外。

    而一旦打开海禁,必将使大明更加繁荣,开出一条崭新的出口业。

    至于商税,大明的商税收得很低,但农税却收得很高,所以大明朝的税收大户不是富商士绅,而是正儿八经的老农啊。

    并且这个弊端一直从明初延续到明末,导致明末崇祯帝直接没钱了,连军费都发不起,遍地流民,但山西八大晋商却有‘亿’两白银!

    老百姓都穷死了,还拼命的往他身上收税,那些富商却只需要缴纳一点点,这岂不是舍本逐末?

    换句话,有钱人你不敲诈,敲诈农民这十块八块的?

    朱辰直接指出错误,非但没有让朱棣不高兴,反而却让朱棣心中颇为欣慰,太孙的确是慧眼如炬啊,一眼就看出了大明当下最直观的问题。

    海禁,的确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郑和下西洋后,将汉人文化传播海外,永乐大帝的名字威震寰宇,各种奇珍异宝运入大明,这些都是开海的好处啊。

    “你子,看问题倒是很透彻。”朱棣笑道。

    朱辰诧异道:“老爷子,你也觉得应该开海禁?”

    朱棣笑道:“开海禁的确对大明有好处。”

    朱辰眼神一亮,只要老爷子认可,那这事儿就好办了,他望着老爷子道:“老爷子,既然你也支持开海,那不如你向上面建议,提高商税,打开海禁?”

    朱棣摇了摇头:“不行。”

    朱辰一愣,有些错愕:“为什么不行?”

    朱棣感慨一声:“这是太祖爷的规定,寸板不许下海,祖宗之法不可变,即便是当朝皇帝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一旦开海,就是违背祖宗训诫,会生乱子的。”

    朱辰望着那些撅起屁股,拼命干活的流民,冷笑一声道:“难道因为是太祖爷的主意,所以就不能修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