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本王要休了侧妃
原本齐王是要直接去正殿的,官员们必然是等许久了。
不过出了紫薇殿,他沉吟了一下又改了主意,转向了正房院老太妃住的地方。
紫薇殿外守着的莫七看见王爷拐了个弯,奇怪的忙步跟了上去,正要询问,突然又明白过来了,急忙示意后面的太监先跑去禀报。
所以等齐王到了正房院的时候,院门候着三四个婆子,夏妈妈亲自带着,略带紧张的看着王爷走近。
“参见王爷。启禀殿下,老太妃身体依然不适,实在无法起身,命老身在这里候着王爷。”夏妈妈道。
齐王嘴角勾了个讥讽的笑容,道:“老太妃还没好吗?宋医正没给看看?”
夏妈妈嘴巴动了动,料想心里在,宋医正还在济南呢,王爷你又不是不知道!嘴里忙道:“王妃娘娘将老太妃接回来的仓促,宋医正等人尚未跟上,不过王医官已经给老太妃看过了,需要多多休息。老太妃亦觉着十分的疲累,让老身跟王爷和王妃娘娘,这些天都不用过来请安,她只想好好歇着。”
“请安都不用来了?”齐王故意问着。
“是。”夏妈妈老脸上肌肉颤抖着,又道:“得知娘娘为王爷诞下双生麟儿,老身恭喜王爷,王爷真真是大福。”
“免了吧。”齐王转身走了:“本王才得了儿子是挺高兴的,这几天图吉利事情也多,就不过来了,等过几天吧。”
身后,夏妈妈脸色都变了,惊吓至极,看着他走远了急忙转身进院子。
齐王冷笑着往外府走。
老太妃简直都要把‘害怕’两个字写在她的脑门上了。她在济南府装病‘危殆’,却是为了算计王妃和孩子,现在被反算计,让王妃把她给弄回了青州府,她可能都要吓死了,怕自己顺便就直接弄死了她。
反正她病重‘危殆’嘛!就算是死了也得过去。这是她们自己设的铺垫,最后死在这上面就是咎由自取。
不过,齐王这一次并不想顺水推舟的弄死她。他想让老太妃死,但要先解除了‘母子’的名分,他不希望老太妃是以自己继母的身份死去的,自己和自己的后世子孙都得奉这位为祖。
他觉着恶心。
所以他一定要查清楚老太妃的那些龌龊事,公之于众,逼着皇帝削夺了老太妃的身份和太妃称号,让她完全失去和皇族的关系,彻彻底底成为一个废人。
这一次王爷要除去的,是另一人。
齐王回到了外府正殿,倒不用找人去传了,长史司、侍卫营的人都在这里候着呢。
昨天娘娘生了孩子之后,所有的人就都在正殿这边等候王爷。
齐王一上台阶,众人就跪下恭喜王爷,这些人倒是真的都很高兴,王爷终于有子嗣了。
“免礼,都进来吧。”齐王着进了正殿。
官员们鱼贯进了正殿,再次行礼,齐王就对右长史道:“上奏宗人府和皇帝报喜的奏表可写好了?”
右长史忙道:“已经写好了。”将奏表奉上。
齐王简单看了看,点头:“不错。”将奏表放下,沉吟道:“还有两件事情需要陈奏,第一,王妃娘娘去济南府接老太妃回来,一路辛苦了因此早产了几日,无论是母亲还是孩子身体都有些羸弱,需要休养。”
右长史顿了顿,道:“王爷,此事需要专门陈奏吗?”
“需要。”齐王点头:“这是请皇上和宗人府那边考虑,无论是名号还是赏赐都可以稍微迟一些,孩子们都娇弱,经不起太高的封赏,恐折了寿数。民间不是还有个俗话,孩子要糙养吗?”
右长史明白了,众官员也都明白了,频频的点着头。
“第二件事。”齐王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沉下脸来道:“上奏皇帝,斥责侧妃孙氏不孝不忠!”
官员们吓一跳,右长史忙道:“王爷?侧妃……如何不孝不忠了?”
齐王站起来背着手在台子上走来走去的,脚步略快,可见心里有气:“老太妃病重,孙侧妃是代表本王和王妃娘娘去为老太妃侍疾的,但她心中并不甘愿,对长途跋涉亦有怨言,所以在老太妃身边并无孝举,言语不敬,致使老太妃的病情加重,这是不孝。”
到这里齐王语气更重了些:“王妃娘娘身怀六甲亲自去济南府接老太妃,明知道王妃娘娘快生了,她却拖拖拉拉,意图不明,不能体恤王妃娘娘的凤体,不将本王的子嗣大事放在眼里,这是不忠!”
他气愤愤的着:“这样不忠不孝,实在让本王愤怒至极!”停顿了一会儿缓缓,一边看着底下的官员们,一个个的扫量过去,看清楚他们的表情。
缓了一会儿,齐王继续道:“况且,老太妃和王妃娘娘都回来了,她却独自一人留在济南,所为何意?这么长时间独自在外如何证明她的贞洁?哼,真真是岂有此理!原本本王想直接休弃,但因孙氏乃是皇上赐婚,所以特别上奏请示皇上,削去孙氏侧妃之封号,容本王休弃。”
听着是有道理。
孙侧妃在济南府表现如何,官员们并不知道。但是确实,王妃娘娘大着肚子亲自去济南府顺利的把老太妃接回来了,孙侧妃却没有跟着回来,这不对劲啊!哪有这样的规矩?孙侧妃一介妇人凭什么独自流连在外?
她是去侍奉老太妃的,现在老太妃都回来了,她为什么没回来?
王妃娘娘一回来就生产,可见是辛劳过了头,孙侧妃却不随同照料,这实在是不贤不良,没有分寸。
王爷话都的明明白白的了,怀疑她的贞洁,这可是大罪名!孙侧妃单独在外几天了,现在已经不清楚了。
之前虽然官员们都劝王爷速立侧妃,但那也是因为着急王爷的子嗣,现在贤惠的王妃娘娘刚给王爷生了双生子,相比之下孙侧妃却做出这样胆大妄为的事情,两相比较,王爷想要处置孙侧妃,也是情理之中。
于是右长史躬身行礼答应道:“是,臣这就去写奏折。”
其他官员也没有话,躬身行礼,表示默认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