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程晓艾拉着董立新回屋,董立新很是乖巧地劝程晓艾不要生气。他跟程晓艾来这里本来就添了不少麻烦,他可不想因为自己让程晓艾难过。
程晓艾蹲下身子怜惜地看着董立新,没想到这么的孩子就这么懂事,“老师没生气,今天累坏了吧。”
“我不累,在家里我也帮姑姑干活的,什么都干,赵大娘已经很好了,只是嘴上,我在姑姑家干不好,姑父会我的,还不让我吃饭。”
程晓艾揉揉董立新的脑袋,心中酸楚。
放假没多久就要过年了整个村子里开始忙活,虽然家家都不富裕,但是该忙的东西那是一样不落。
赵保国家,魏淑芬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了,自然没人用她干活,她也乐得清闲。
生产队杀了猪,按人头分,一人得了几两,程晓艾把自己那份儿给了徐兰,让她大年三十包饺子。
程晓艾原来在柳林县的时候,即便就她和她爹爹两个人,那过年也是不糊弄的。挂灯笼,贴福字,喜气洋洋。
程晓艾会做一大桌子菜,她爹爹会将晚上值班的衙役叫过来,一起吃一顿年夜饭。
那个时候,很幸福!
来到赵家村,程晓艾有幸见到了这里的年是怎样过的。
其实与他们家那里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过了腊八,就开始忙活。
腊月二十三过了年,二十四开始扫房,也叫扫尘日,承载着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然后徐兰开始拆被,洗被,洗衣服,收拾家里所有碗筷,将一切理的一干二净,就为了好好迎接新年的到来。
二十九这天,赵志华进县城买了豆腐回来,这里三十儿早上是要吃白菜炖豆腐的,图的是一年都有福气,吃的还是暖豆腐,冻豆腐是不行的。
赵志华顺便买了两挂鞭,徐兰了,即便日子再不好过,年都要好好过。放放鞭炮,驱赶晦气。
三十儿一大早,大家伙都起来了,二蛋穿上了新衣服,整个人跟个团子似的,别提多可爱了。
程晓艾花钱给董立新扯了布,也做了一身新棉袄,他虽然没有父母疼爱,但是既然她把孩子接来过年,总要有个过年的样子。
董立新接过新衣服的一刹那,眼泪就在眼眶里转,自从他爸妈没了以后,他就再没穿过新衣服。
徐兰用面熬了浆糊,赵志华几个拿着刷子开始贴春联和福字。
程晓艾这边白菜炖豆腐出锅,那边也都忙完了。
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坐下,还挺热闹。
吃了饭,程晓艾和张桂兰帮着徐兰忙活下午的年夜饭。
这里大年三十儿这天白天家家都吃两顿饭,第二顿下午三四点钟吃,晚上十二点再来一顿饺子。
所以下午这顿饭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年夜饭,自然要丰盛。
徐兰用大萝卜插成丝儿,和了面,攥成一个个圆溜溜的丸子,扔进了油锅里。丸子变成金黄,捞出来,喷香扑鼻。
还用白糖、鸡蛋和了面,擀成面饼,切成菱形块,在中间拉上一刀,菱形的一角从窟窿里套过去,用油炸了,出锅以后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徐兰管这些叫果子。
程晓艾没见过,觉着新奇,出锅以后拿起一个放进嘴里,酥酥脆脆,又有些甜,确实好吃。
整个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董立新和二蛋在屋里玩的也欢快,俩孩子在炕上翻跟头把势,都折腾出汗了。
下午三点半,准时开饭。
赵保国和徐兰是拿出了不少钱来置办今天的年夜饭。鸡和鱼都没少。
热热闹闹吃过饭,难得的魏淑芬和张桂兰都很消停,大家心里也都高兴,谁不想过年图个乐呵?
程晓艾收拾碗筷,张桂兰帮着徐兰和面,剁馅子。
赵保国带着两个儿子去弄柴火,木头劈成块儿,在院子里摆放的整整齐齐,就等着晚上十二点之前,饺子下锅的时候,所有人往屋子里抱柴(抱财)图个吉利。
包饺子的时候那是基本所有人都上了,连赵保国都洗了手过来包饺子。
徐兰在大锅里填好了水,招呼赵志华他们去压水,是要把水缸填满了,祈求来年好生活。
这边徐兰饺子下锅,赶忙招呼大家去院子里抱柴火回来,就抱一捧,能抱多少是多少。
连二蛋都穿着棉袄跑出来,一个劲儿地往怀里塞柴火,嘴里还嘟囔着,“多要钱,多要钱。”
逗得大伙都笑了。
饺子端上桌,赵志华在外面点了鞭炮,听着外面劈啪作响的鞭炮声,程晓艾在心里默念了一句,“爹爹,新年快乐。这里的爸爸妈妈,姥姥,晓龙,新年快乐。还有,沈潇,新年快乐。”
而远在部队的沈潇,也渡过了第一个没能回家的新年。
跟战友们吃过饺子以后,就算是结束了热闹的一天,躺在僵硬的床板上,睡觉之前,沈潇默念了一句,“晓艾,新年快乐,等我!”
……
阳春三月,天气开始渐渐回暖,冰雪开始融化,程晓艾和赵志华带着董立新回了太平乡学。
为了安顿董立新,俩人提前回去了两天,去找孙校长。
可是等他们到学校以后,孙校长根本没来上班,王盛倒是勤勉,已经来了。
“这样吧,先让这孩子住我的宿舍,我一般都回家,不在那儿住,至于吃饭问题,我这还有点儿粮票,董立新,你先拿着,回头我再和孙校长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到乡里申请一些补助。”王盛琢磨了半天,似乎只能这样了。
新学期的董立新明显比之前活泼好动了许多,张海几个淘子看到董立新来到教室,都凑过来,“听你去老师家过的年,真羡慕。”
“怎么样,程老师在家是不是也特别温柔?”
“是啊,程老师可好了,给我准备好吃的,过年还给我做了新衣服。”董立新提起程晓艾的时候一脸幸福。
“真的啊,我怎么没那么好运气跟程老师回家呢。”张海大人似的摸着下巴。
“你跟程老师回家干什么,你不是有家吗?董立新多可怜,都没人管,你也想没人管?”王翠玲在后面插了一句嘴。
张海回过头,“就你话多!”
新的一学期没什么新奇,经过上学期的磨合,孩子们已经能很好的接受程晓艾,不仅如此,学习氛围也好了很多。
这天赵志华后半夜突然来敲程晓艾的门,睡熟的程晓艾吓了一跳,披上衣服,开了灯,“赵二哥,怎么了?”
“晓艾,我嫂子要生了,我要回去一趟,我来不及去跟王老师了,你天亮帮我请个假。”赵志华明显有些急切。
“嫂子要生了?”程晓艾听到消息还挺高兴,可是家里那么多人,魏淑芬要生孩子,赵志华这么着急回去做什么?
“具体情况我还不清楚,村子里来人给传的信儿,就在学校大门口,是难产。我不跟你多了,我得回去了。”赵志华扔下一句话消失在程晓艾门前。
程晓艾愣愣地坐在床上,魏淑芬难产?看来情况不太好,不然村子里不能连夜来人接他,但愿别出什么岔子才好。不过她不是生过一胎了吗?应该没事儿的。
夜里,赵保国家里人都睡下了,魏淑芬也没什么异样,直到后半夜,魏淑芬突然开始肚子疼,赵志军吓得赶忙去敲他妈的门,“妈,淑芬好像要生了,妈,怎么办呐?”
赵志军这一嗓子,徐兰和赵保国全起来了,披上衣服往外跑。
“志军哪,你快去村头找你韩大娘,他爸,快去烧开水。”徐兰没想到魏淑芬今天就发动。
不过好在她好些日子以前就跟接生婆好了,让她最近不要乱走,好帮忙接生。
徐兰自己生过两胎,魏淑芬也生过一胎,所以还不算慌乱。
张桂兰被外面的声音吵醒,也不能睡了,穿上衣服下地。
自从赵志军再一次明确拒绝她以后,张桂兰整个人消停许多,徐兰都以为这姑娘换了个人。
“婶子,我能帮什么忙吗?”
“桂兰啊,吵醒你了,你帮婶子照看二蛋吧,婶子把二蛋抱你那屋睡,行不?”徐兰正愁二蛋怎么办。
张桂兰不喜欢这个孩,因为这个孩不喜欢她,还总给她找毛病,但是还是点点头,“行。”
徐兰进屋看着头顶冒汗的魏淑芬,“淑芬啊,你再坚持坚持,妈去给你做点儿吃的,吃了东西才有力气生。”
魏淑芬咬着牙点点头。
村子不大,接生婆很快就来了。
徐兰端着一碗面条,上面两个荷包蛋进了屋,“他韩大娘,怎么样?”
“他徐婶子,你跟我来。”接生婆把徐兰往外拉。
徐兰将手里的东西递给赵志军,“快,让你媳妇儿多吃点。”
走到外面,接生婆冲徐兰摇摇头,“你家大媳妇儿这胎,胎位不正,恐怕生不下来,还是快点儿送去县医院吧。”
徐兰惊得够呛,“怎么会?她生过一胎了,怎么还能胎位不正?”
“我刚才摸了,这孩子在肚子里是横着的,听县医院能做剖腹产,如果硬生,怕是大人孩子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