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李明珠

A+A-

    “哦,齐公公那你得赶紧再回慈宁宫问问太后的真实意思,可别办错了事情惹太后不开心。”齐公公是太后的人,薛燕茹不能把他拖去慎刑司问罪。反正审与不审,大家都清楚是谁故意要让施正惹上麻烦。

    “是,奴才这就去。”齐公公一刻也不敢待,撒腿就跑。

    “施大人快起来吧。本宫让人马上带你去见皇上。”

    “多谢皇后娘娘。”

    有了皇后的人带路,一路顺畅,施正很快就见到了皇上。

    “皇上,请看这状纸。”施正双手捧着状纸。

    安子把那叠厚厚的状纸呈上来,摊开了给皇上看。这状纸上一眼看上去全都是人名,接着看着约有千字的诉讼内容。

    赵云轩虽然早就的得知周博文回来告状,但真的看到状纸上的内容时,心情还是不能平复,东岳国这群结党营私的害群之马徇私舞弊动摇的是东岳国的根基。他们一日不除,苦的是东岳国的众百姓。

    “安子把尚方宝剑拿来。”

    安子把尚方宝剑取来交到皇上手中,然后皇上从龙椅上走下来,对施正:“施正听旨。”

    施正双膝跪地虔诚听旨。

    “朕赐你尚方宝剑如朕亲临,命你彻查礼部上下官员是否徇私舞弊之事,此时事关重大,一定要给众考生一个公平合理的交代。查案期间,三省六部的官员任你调遣或者审问,若有不配合者可先罚后奏。”

    “微臣领旨,臣必当不负责圣意。”

    君臣俩的眼里都透露着对此事刻不容缓的态度。

    施正离开后,赵云轩对天下人下了一道告示,告诉众考生,关于礼部是否徇私舞弊的事情已经着手调查了,必定会给天下人一个公平公正交代。接着,他还下旨,让有官员务必配合施正的调查。

    赵云轩的圣旨下得极快,李太师一党的人也没想到他们设置了重重关卡,最终还是让施正面见了皇上,请了尚方宝剑,要对此事一查到底。

    “太师,这事怎么办?”步翔释略显担忧。

    “当初你们怎么办事的,不是好了万无一失吗?”

    “是万无一失啊。”

    “那不就行了,你还但有些什么?”李太师喝了口茶水,接着,“此次参与的官员众多,老夫就不信皇上能全部查办了,到时候找那么多人任这些空缺官职。你们别杞人忧天了,把有可能构成威胁的事情快点抹去。”

    “是,下官这就去办。”

    这边,赵云轩刚把圣旨颁发下去没多久,颖妃急急忙忙地跑来,:“皇上,你快去慈宁宫救救燕茹。”

    “怎么回事?”

    郑颖儿拉着他边走边:“咱们快去吧,路上边走边。”

    原来,薛燕茹禁足李明珠的事情传到了李太后那里,李太后立刻把李明珠放了,还把薛燕茹叫去,据慈宁宫传来消息皇后娘娘被太后罚跪在宫殿门外。

    李太后是故意,她早就想要处置薛燕茹了。

    到坤宁宫的时候,薛燕茹还跪着,郑颖儿心疼得紧,“皇后娘娘~~”

    “颖儿,皇上。”

    “皇后你快起来。”

    “可是,太后……”

    “放心有朕在。”

    赵云轩大步走进寝宫内,看见李明珠和李明珊正伺候在李太后左右,李太后脸色尽是喜悦之意。

    “儿臣参见母后。”

    “起来吧。”

    “臣妾参见皇上。”

    “平身。”

    “皇上怎么有空来哀家这里?是为了皇后来的吗?”

    赵云轩也不和她拐弯抹角,:“正是。儿臣已经让颖儿护送皇后会坤宁宫了。”

    “你……”李太后怒言,“你不知道她顶撞了哀家,正在受罚吗?皇上如此做法,岂不是在哀家的脸吗?你让那些奴才们如何敬重哀家这个太后?”

    “那母后倒是燕茹是如何顶撞您的,又为何要顶撞您。您若有理,朕自然也会惩罚她,若是您惩罚得没理,外头百姓也会您不分是非,这让百姓们或者宫里的奴才如何从心底里敬重您?”

    李太后被得无语,有些面红耳赤,但还是狡辩地:“明珠不过是十二三岁,天真调皮得很,宫里那些规矩何必对她那么严格,慢慢教导就是,可是皇后偏偏要对严惩,禁她足,还让教习姑姑去教导,什么时候可以了,什么时候才放她出来。哀家怎么知道皇后请的教习姑姑是不是个好的。哀家觉得此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把明珠放了出来,并且把皇后请来,告知她,这都是哀家的主意。可她倒好,竟然哀家这么做是不对的。哀家怎么就不对了?她一个儿媳妇顶撞婆婆,在民间也是没有的道理的吧。哀家一怒之下就罚她跪在殿外。哀家也是在气头上,并没有想要她怎么样?”李太后就是觉得赵云轩来得太早了,否则她定要让薛燕茹跪上一天一夜。

    “那母后可曾听燕茹出您不对的理由?”赵云轩问。

    李太后再次语塞,好半晌,她才:“没有,但是光是她顶撞哀家,难道哀家还罚不得她吗?”

    “母后,死囚犯都能辩解一二,燕茹贵为皇后,并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妇人,她除了管理后宫,适当规劝朕,孝敬伺候您。她是敬重您,才大胆您错了,也是要维护您的威严,即便是是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您何不听听她您错了的理由,再想想在不在理。若不在理您处罚她,那是合乎情理,若她是在理的,您却惩罚她,让奴才们怎么看您怎么看她?皇宫本是人多嘴杂的地方,保不齐这会儿宫里发生点事情早就被流传到宫外,演变成各种对母后不利的版本。”

    李太后第三次无言以对,人活在世上都想留个好名声,更何况她做妃子的时候就是以贤良大度让诸多宫人追随她的。“那皇上可得仔细调查,制止流言。”

    “儿臣明白。”赵云轩接着,“关于李才人不守宫规的荒唐行径,朕已经听人禀报了事情的经过。先不李才人的过失,朕觉得母后应该把齐公公给发了。”

    李太后脸色一惊看着他。

    “齐公公没听明白母后的吩咐,私自带领施正游荡后宫,让李才人因为自己不守宫规的性子差点和施正撞上了一起。幸好燕茹让宫女及时拉住李才人,才免去了他们的身体接触。倘若他们真的接触了,那李才人的名节不保了,母后会将她送回李家还是冷宫里?至于施正也会因此受到不必要的牵连,这施正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若他因此事受到了牵连,失去了这么个好官员是东岳国的损失。皇后替朕挽回了一个能臣,立了大功。母后您呢?”

    “哦,原来还有这么意思啊,那哀家还真是怪错了皇后。”李太后压下怒火。

    “是啊,母后。所以李才人该罚,就依照皇后所的禁足,再让教习姑姑教导,等到教习姑姑满意了再放她出来。”

    “既然如此,就这么办吧。”李太后实在没话再反驳,看着身边的李明珠,心里更恼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庶女,一开始就不该让她去执行这个任务。“你还愣着干嘛,还不回储秀宫跟着教习姑姑学礼仪。”

    “是,太后,臣妾这就回去。”李明珠表现的微微弱弱,等到出了宫殿才变得脸色阴沉。她恨太后恨皇上皇后,更恨出生在唯利是图的李家。原本以为她被接进宫有了依靠,更有了地位,原来一样是蝼蚁之命。太后是故意让她去冲撞施正的,幸好她没有真的和施正有过任何接触,否则她就是清白难保,重则活活丢了性命。禁足了吧,且看宫内的发展局势。出来时,她瞥见了李明珊得意的笑容,自以为没了她,她就能出头,看着吧,李明珊的下场不一定比她好。

    “母后明辨是非,相信民间也不会乱传谣言。”赵云轩。人一巴掌总得给颗糖吧。赵云轩不介意此刻多一些阿谀奉承的话。

    “皇上回去吧,哀家累了。”李太后心底里也越来越不想见到赵云轩这只喂不熟的”白眼狼”,心里盘算广平王和广康王那个更好。

    “是,母后好好休息,儿臣告退。”不过,转眼睛,赵云轩就让人把李太后不问青红枣白就处罚皇上的事情散播出去,但是让他们先控住传播速度,等到必要的时刻再大肆宣扬。

    施正手持尚方宝剑开始调查科考一事。首先他觉得自己的试卷有被掉包的考生写一遍当时考试所写下的内容,然后,施正再让人核实适合是否和当天考试内容一致。

    结果,再次证明这次考试确实重大问题。比如榜上有名的那些人的试卷,和这几个名落孙山的考生所写的内容丝毫不差。周博文更是写了会试第一名曹炳文张贴在外的文章。因为曹炳文是第一名,按照惯例是要贴出去供人参观的,所以能背下这篇文章的人大有人在,因此周博文要证明礼部调换自己的文章着实难。榜单是除了第一名的试卷会被公布出来,其他人的都不会,礼部把其他人的试卷都封存好,除了皇上以及礼部尚书外人是不易见得到的。所以这几名”名落孙山”的考生所写的内容与榜单上的那些人一样,这就足以证明礼部在科考上作假。

    作者闲话:  我们的千千和紫儿还要再消失几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