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 五福齐孩子办转学 不想几个孩子对……

A+A-

    不想几个孩子对此完全没有多大反应, 非常淡然的接受了。

    “妈妈,我早就看不惯那个老师了,您能做出如此伟大的决定, 真是太英明了。而且我觉得您直接给我转个校更好。”

    徐漫横了他一眼, 卖东西的事还没找他算账呢,给点阳光就灿烂了。

    二狗立马收住笑,心里想着自己好不容易发展的下家, 最近行情刚好,一天自己光差价就能赚一块多, 不用努力也能表现出一副惋惜的样子了。

    刚想着,就听他妈:“但你在学校卖东西的行为必须停止了,你觉得没有影响你学习,但你能确保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吗?”

    二狗刚想没有,但想到班上那个卖得最厉害的同学,有时候确实会上课瞌睡, 是不是因为跟着他卖东西的缘故, 他不敢确定, 鲜见的沉默了下来。

    徐漫见他这样, 转向其他两孩子,大熊还在低头吃着饭, 抽空回一句, 对于转校, 我没意见。

    太过平淡, 弄得徐漫有些不适宜,她看像麦,这姑娘倒是很配合得摆出煞有介事的态度,不过出来的话却多少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完, 还很是感怀一番。

    “你又知道了!”徐漫没忍住笑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顺利,离校这边简单,徐漫想把几个孩子转进附中却有点难,现在还没有学区房这种法,孩子要进去得实实靠考。

    冲动完徐漫多少有些后悔,不该把事情搞到这个地步,或许当时留点余地,只是给孩子转个班也好。

    大熊二狗却并不赞同,那个瞿老师多少还是有点关系,不然也不敢如此肆无忌惮,即便转了班,也难保不会有其他事发生。

    好在几个孩子成绩都不错,本来附中对于最后一学期突然转来的几个孩子很不理解,他们高中部在招生这块,并没有因为是自己本校初中部就给予什么分数降格政策。

    相反,很多由于来自本校初中部,在外面很好的成绩,在本校就显得一般并且会被认为理所当然。

    给孩子争取好的教育资源,在家长眼里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

    但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显然不是因为教学资源,不然也不会现在才转过来,相当于教学资源没有感受到多久,压力却多了不少。

    对于孩子母亲几个孩子都是有压力才有动力的法,他是不太相信的。

    上次初三年级联考,凭一己之力力压他们附中几大苗子的可不就是这中间的一个孩子。

    至于这个老二,虽然成绩忽高忽低,但人家拿过好几个全国竞赛的奖项,其实现在很多学校还不怎么看重这种全国奖项,加分政策也不多。

    但他其实从各路消息管中窥豹,预感未来这类专业技术性人才也会成为一批种子选手,当然,短期而言,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比赛,也昭示着高校招生中,比赛加分特招或者保送,也许会成为一种新模式。

    即便这个学生这届赶不上,但他们附中也可以成为开此先河之校,开放包容,走在前沿的形象,也足以提升他们附中名气,让生源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番综合考量下来,三只豆丁取得了入学考试的机会,并且以漂亮的成绩顺利进入了附中。

    几天下来,学籍手续办齐全,几个孩子开始上学,徐漫的一颗心才算正式落了地。

    结束阶段性任务,终于出了实验室,可以回家待几天了,才听闻了这个消息。

    对此,他只是愧疚又无奈。

    孩子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作为父亲他仅不在身边,而且对此丝毫不知。

    徐漫原本担心他会觉得自己此次的行为过于冲动,但现看憷眉沉思的样子,略一想就知道他这是在自责,连忙些孩现在在新学校的事情。

    可以看出来,几个孩子的适应能力真的很强,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压力才有动力。到了学霸云集的地方,忽然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几个人反而开始花费更多时间在学习上。

    这一年,徐漫在专业课上遇到了一位兴趣很少相投的老师,几篇文章也正式被几大学术期刊选中,为自己的简历添上漂亮一笔。

    看着恭喜她的室友们,她心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自己不是完完全全的大学生,有前世的记忆和知识积累,像多了个作弊神器似的。

    怀着这样的心思,也是为了上学这段时间以来,大家还算和谐的关系,她把自己平时常看的一些期刊资料,供给大家传阅。

    不是网络发达的后世,只要有个账号就能知网等专业性网站看到各类资料,人们的知识来源都是纸质书籍,书店都还不算多,图书馆总是一座难求。

    而另外一些专业性资料,更是专人管理,一般人根本没法拿到,很多人吃饱喝足尚成问题,像她这样专门订期刊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般看过一遍,剩下的更多是收藏价值,所以先借大家看完,再收藏也是可以的。

    她们专业课程容易不算容易,毕竟考试内容涉及广,但要特别难也不至于,就像后世很多人文科类学科一样,能挂科是稀有物种,但能门门九十往上也是足够稀缺人才。

    当然,上过一次学的人来,她的课业压力不算特别大,除了保持自己每天的阅读习惯外,她还有比较宽裕的时间,用来发展课外兴趣。

    她最近爱上的,她想起前世面对发黄的旧报子那种感觉,近期开始集邮和收集旧报纸。

    梦想着自己多年以后能开一间梦想中的怀旧屋,现在运动前几年的报纸还是比较好找的,很多插画都很有怀旧感,既然决定收集,肯定不是保存一年两年的事。

    把这事和能能了,她想能不能有个帮助长期保存的材料,类似于“福尔马林”一类的保鲜剂。

    现在倒是有相关材料,但稳定性不算长久,而且产量有限,成本很高,并不适合徐漫这种要大规模收集的人。

    想了想,徐漫还是觉得用塑封技术就行,但现在各方面技术不到位,照片都很少应用,但这个想法却是可实施的,能能听完她的想法,觉得可行。

    一个月后,徐漫拿着自己最新塑封的报纸,都不得不感叹,自己简直像是拥有了一个金手指,全能型对象。

    为了支持她,还特意在徐漫装修来准备存放收藏物的房子时,提供了两种防潮防风的新材料。

    现在的东西挂起来还不到一面墙,但徐漫看起来觉得很满足,还买了几台旧式台灯和留声机,看起来倒是像模像样的。

    这些东西现在看来不算什么,而且刚刚经历那些,并不贵的价格,足够徐漫好好选择。

    一番装潢下来,这一切都成了徐漫梦想中的样子,她很想把这一切留存下来,想着接下来还是最缺一个照相机。

    现在的照相机多还是用胶卷,贵只是一方面,使用不方便,胶卷需要暗房再洗不,存储功能还不强。

    当然更重要的是,买这个东西还需要外汇劵,现在国产相机太少,只能买外国货。

    不过她倒是觉得急不来,毕竟手中的流动资金在她一番操作下来,确实所剩不多,趁着攒钱的时间,她也就积极找人看看,能不能拿到外汇劵。

    这么个东西,她目标首先瞄准的自然是杂志社的社长,本土人好办事,而且对方家族里有外交关系,自然更容易遇到这些东西。

    只能她足够幸运,在答应她的两个星期后,对方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当然她也不好白拿别人的东西,除了正常交换外,她还答应带人去参观自己的“梦中屋”。

    想起之前提到这个人时,能能那有些不对劲的表情,徐漫想了想,又邀请了杂志社几个毕竟谈得来的人。

    当然不免遭到冉余辉的调侃,她像个旧社会的媳妇儿,徐漫也只是笑笑没话。

    就冉余辉而言,要自己对这么个人没有过想法,也不是,毕竟年轻漂亮出类拔萃,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牵动少年的心。

    但知道对方有家室之后,这份年少的萌动就被很好的封存,骄傲和品格让人做不成一点出格的事,任何不合时宜的肖想,都像是一种亵渎。

    对她,也是对她默默为国家奉献的丈夫。

    很快便调整了心态,现在也能带着欣赏做好朋友。

    徐漫倒也不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是现在闲言闲语毕竟害人,能少就少些吧!

    她想要解释,冉余辉制止了她,“我明白的,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相视一笑,不需要更多解释。

    话题回到她的屋上,房子就选的学校不远处那个,大家走路没多久就到了,看见了之后都觉得叹为观止。

    现在还没有多震撼,毕竟素材有限,但听漫准备一直收藏下去,都觉得极其浪漫。

    想像以后铺满整栋房子的报纸,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充满时光的味道,让人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