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 五福齐母女谋大事 同时,她准备出……

A+A-

    这孩子对制作护肤品这一块感兴趣吧, 但又不全是,她明显更喜欢种植这些植物,而制作护肤更像是为了向人们证明, 这些植物除了我们惯常以为的用途外, 还有非常多被人们忽视的不可觑的价值。

    别人制作这些是为了变美或者挣钱,她更像是为了她的植物伙伴们能够开心,这还是她有一次偶尔路过, 看见闺女对着她的盆栽们话才知道的。

    她倒没有去扰,毕竟从麦姐从的表现来看, 就算她真的能和植物交流,她也不觉得稀奇,自己就是个穿越的,对此类灵异事件接受度还是高些。

    更何况就是一般人对着什么东西自言自语也是有的,实在犯不着大惊怪。

    但考虑到孩子将来的事业发展问题,有些问题她还是得提前问清楚。

    麦也没想到妈妈会这么郑重其事地和自己这件事, 之前申请专利注册商标, 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同时, 她生产的东西纳入正规体系, 接受质检和有关备案检查监督,确保产品安全。

    虽然她自己是会反复确定了安全可用才给妈妈, 但毕竟实验样本数据有限, 而且要大家认可, 确实少不了权威机构出具证明来确认这些东西。

    这样想来, 申请这些确实是有益无害,而且妈妈也不会无故跟她提这些,忙前忙后这么久,自然有其它用处, 也就答应了。

    但现在妈妈问她后继发展问题,她还真有点不知道,因为她之前也没接触过,是妈妈需要多少东西,她就做出来,然后妈妈把卖到的钱给她,她就存进自己的金库。

    她只知道现在金库里钱不算少,其他一概没有多注意。

    徐漫看女儿这懵懵懂懂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是个对金钱没概念的,这点和他爸有些相似,科研很认真,生活嘛不一塌糊涂,但论起过日子,起码是没多少成算的。

    徐漫觉得涉及到女儿将来的终身大事,她多少得多上点心,免得傻孩子遇人不淑,被人骗了去。

    思绪回归,她换了个方式提问:“妈妈是想问,麦你做这个东西,是想便宜点卖给更多人,走薄利多销路线呢?还是想走入高端市场,也就是卖贵点,这样不用量产,生产压力相对也些。

    这个问题把麦问住了,她自己将来想去种田,肯定会越来越没有时间研究这些,但东西本来成本就不贵,让她大价钱卖出去,她觉得良心不安。

    徐漫看出她的忐忑和犹豫,她了解自己的女儿,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她也是更赞成前者。

    前世她看到很多无法理解的大牌贵价,也曾有心水产品却因囊中羞涩望而却步,所以看到后来很多便宜好用的国产品牌崛起,就很是欣慰。

    她从来不是奢求什么大富大贵的人,现在既然有了成本不那么高的方法,让女孩们实现变美愿望,她实在不想因为过多的人工加码,让其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

    “妈妈其实也是觉得费用不宜过高,而且妈妈有开个工厂的想法,只不过妈妈知道你对这些不关心,想把这个机会带给你哥哥和大虎哥他们,让他们去试一试。成功了他们会负责经营,但这种方法来是要你付出方子,也是你的技术,不过你要是不想这样,妈妈也可以让他们只是帮你理,这些东西会全属于你个人名下。”

    麦明显被这番话怔住了“可是妈妈,我们是一家人呀!”

    言下之意,我的和我们一起的不是一样的吗?

    “是的,可是你们总会长大呀!以后都会有自己的家庭,当然现在这些还很早,咱们先不考虑这个问题,哥哥们先帮你弄着,等你长大了再决定怎么安排,现在只是确定了要卖得便宜点,妈妈就好先做接下来的事情。”

    意识到自己一时多言,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了人生必然要经历的分离和内外有别,但是话既已出,她也不再过多解释。

    两个哥哥相对成熟得多,徐漫准备等他们高中学业结束,就先给他们一笔资金,让他们自己试着用用,看能玩出什么来。

    麦于这方面相对单纯一些,如果她想自己干,她就再多补点给其他两个孩子,大体上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她相信,就算没有她们夫妻俩在,两个孩子也会帮着妹妹,做她最坚强的后盾。

    两人别看平时粗枝大叶的,再加上大了兴趣不同,一起的时间也没那么多了,但两个人护妹属性还是挺强的。

    不过麦从将来要分开的震惊中出来,很快表示自己愿意跟哥哥们一起合作。

    知道了孩子的想法,她也就不再耽误她专研自己“工作”的时间,下一步计划她也知道怎么做了。

    虽要开工厂,但现在确实先不急的,一来她现在手上的流动资金不够多,盘地皮开工厂都要钱,做不来。二来现在都还没谱,麦手里的产品加起来也就两三样,办个工厂实在有些欠缺。

    于是徐漫决定等一两年,恰好麦还没成年,等过两年成年商标成她自己注册了,产品种类也多点了,再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时候自己也有钱了,就算之前买的那块地皮还没有变成现钱,她能在面厂那里拿收入,到时候有芹那边葡萄也该能卖钱了,就算不能带来多少收入,但至少不需要更多投入了。

    不过现在不能办厂,不代表不能做其他事情,比如要响名气这种事,需要前期不少宣传铺垫呢!

    □□十年代都是纸媒占主流,她的宣传还是得从这方面下手,既然走亲民路线,徐漫还是觉得不能曲高和寡,所以想写写低成本故事。

    不过要拿到出版许可,得有个正规场所,别的做不到,弄个办公场所的钱她现在还是有的。

    她准备先出一个画册,专门做故事汇,同样采用杂志社模式,接受市民投稿,不过她会在不改变故事内核的情况下,对文字进行加工。

    盈利模式也有区别,自负盈亏的,是要靠书稿卖出去的书册赚钱的,尤其是前期没有广告的情况下,低成本的东西更依靠发行量,能不能不亏钱还另。

    不过想到做这个还是为了后面的东西响名头,也不指望这么几本故事书赚钱,也就想开了。

    但要响名气,她还是需要一点噱头,这还得等一个机会,不过也不急。

    毕竟这一块管控稍微有点严格,办理许可证就费了她不少时间。

    好在她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并没有急着办成,这一年她还是以学业为重,她最近准备升学,自然这才是重头。

    免推名额有限,而且现在研究生博士生点开设得还不算多,自然更增加了难度,好在现在本科毕业就能分配工作,学历还没有那么内卷,不是有心科研的,很多人都不会选择深造,竞争相对也就没这么大。

    绕是如此,她还是非常认真地准备着,等熬过了大半年,她总算把所有升学申请资料都准备齐全。

    递交上去之后她也没有一直关注这件事,彼此的她需要一些事情来转移注意力,而前后跑手续就是一个很好的消遣方式。

    证件终于办下来的时候,徐漫也收到了学校通过她直博的通知,之后再补交一些材料,她的剩下的主要学业也就是两门课和一个毕业论文了。

    其他的事也开始慢慢提上日程,这个出版许可证办得不容易,她也有之后再发展高端线的想法,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下还是要先出好第一版的故事汇。

    她之前为了增加名气,在征得麦同意的情况下,帮她报名参加了苏妍她们举办植物百草鉴知识竞赛。

    这是她入学后开始创办的,经过三年,现在已经从帝大校内比赛,到现在帝市八大高校联合赛,比赛形式有点类似后世的一站到底。

    不过内容现在还没有那么全面,现在主要是植物百草鉴和动物万物生两个种类,但具体形式涉及到古诗俗语甚至药性属性,所需知识面非常广阔。

    但现在人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知道这么个比赛,形式丰富有趣,奖品还异常丰富,所以从第一年开始,就很多人报名,这个比赛也就很快出名火爆了。

    而且麦果然表现不错,最后拿了植物百草鉴的亚军,虽然不是第一,但却是年纪最的,一时就非常出众。

    而且苏妍为了更好地宣传出去,决赛那天联系了当地媒体,麦也还上了一次一家日报,萌萌哒的头像占了不的版面,简直是个活招牌。

    不过这些也随着那阵风差不多过去了,孩子当时也忙着考试,并没有多花多少心思在上面。

    到是徐漫学业定得差不多了,第一期故事汇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准备开业仪式。

    至于她的噱头,就是从她之前的积累里硬找了出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