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你还没放下?
姜策看着压根就没提过的诊费的妹妹,有一点咬牙切齿的:“下次遇到时候我帮你要。”
姜暖没有反对,“哥哥记得要两个人的。”
姜策笑着应了一声好,但眼底的笑却不达眼底,他转头看向青山的方向,微眯着双眼,片刻后道:“我去砍一些柴火,明日搬去县城。”
姜暖想着顺便摘点草药这些,“我跟你同去?”
“走吧。”姜策道。
两人一起上了山,山上草木蓊蓊郁郁,清风吹过有些凉,待到夏日坐在山间应该可以消暑。
姜策环顾着四周,望着昨日妹妹出来的方向,地上的痕迹都消匿得无影无踪,也不知是被雨冲走了,还是被处理过了。
“这青山绵延数里,瞧着也不像有路的样子。”姜策随意的道。
“可能不是从山里而来的。”姜暖望着山另一侧的方向,河流下游的方向,那下面还有村落河谷。
姜策顺着妹妹的视线望去河流下游的方向,沿河区域的确有一些路,浅流方向还可以直接过河。
他眯了眯眼,突然抓住了一个点,他侧目看向姜暖:“以前还见过?”
姜暖想着当初遇到过的樵夫,心中莫约有了数,“只是一个樵夫往下游方向走去。”
山那么大,一村靠一处,需要跑到其他村落来吗?姜策复又将目光看向了深山里的方向。
姜暖轻声道:“哥,山里蛇虫鼠蚁极多,张大夫深山里还有老虎、野狼,我们还是莫要进去了。”
姜策将所有的猜疑放入心底,随后淡淡嗯了一声,“砍柴吧……”
两人一起合力砍了不少柴,等到砍够后手膀子都要抬不起来了,樵夫这个活儿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姜暖理了理头发上的草屑,然后同哥哥一起将柴运回家,来回跑了十趟,总算是将下午砍的柴都搬回了家。
“回来了?”奶奶已经将地里收拾好,另外还去竹林里挖了不少春笋,装了两大麻袋,“这里的笋和折耳根明天一起带去县城。”
“奶奶,我也捡了一些春菇,另外还摘了一点香椿芽、蕨菜。”姜暖将背篓下面的菜拿了出来,“你看,这么多够吗?”
“够了,咱们家吃是够了的。”姜老太看着其中的蘑菇,后怕的问道:“阿暖,这蘑菇没毒吧?”
姜暖笑着没有,“这个是普通的白菇。”
“你确认就好。”姜老太以前年轻的时候也去山上捡过蘑菇,认识一些蘑菇,但是想到原主一家吃了蘑菇一命呜呼了,她又不是那么确认了。
姜老太看孙女确认了,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现在天气回暖了,山里潮湿,蘑菇就该长出来了。”
姜策:“确实是,我们还看到一些蘑菇,颜色很多都艳丽。”
姜老太:“那些都是有毒的,白色褐色的没毒,以前我们时候就是这么分辨的。”
“奶奶,有些白色和褐色的也不一定。”姜暖列举了几种蘑菇,“致命白毒伞、白毒鹅膏菌、白霜杯伞、豹斑毒伞、墨汁鬼伞这些看着和咱们吃的蘑菇很相似,颜色也比较正常,但其实都有毒的,所以咱们还是尽量只找自己认识的蘑菇。”
姜老太点了点头,“我就认识鸡枞菌、三把菇和那种灰包菌,其他的就不认识了。”
姜暖:“认识这些就够了,味道挺鲜的。”
“确实挺鲜的,以前夏天在老家屋后山林里经常能找到,拿来煮汤好喝得不行,你们爷爷就爱喝。”
姜老太顿了顿,“你们娘以前买回来的松茸、红菌、刷把菌、羊肚菌、獐子菌这些味道更好吃。”
姜暖想到妈妈每年夏天都会去甘孜阿坝里面买纯野生的菌子回来熬汤,今年肯定是吃不上了。
姜策看了眼妹妹,然后转移了话题:“奶奶,这么多笋拿去做什么?我们怕是吃不完。”
“我们拿去泡上,以后可以炖汤做鱼,还可以晒干做干笋,或是玉兰片来以后用来做三鲜汤。”姜老太着。
姜暖还挺喜欢吃奶奶做的三鲜的,她们当地做的三鲜和北方的不一样,里面是有猪肚、竹笋、莴笋、木耳、火腿肠这些,“那我们再去挖一点吧?反正明天雇了两辆牛车。”
“那走吧。”姜策拿起锄头和背篓一起去了离家不是很远的竹林里挖笋,挖笋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几个村民也在挖。
村民尴尬的看着姜策姜暖兄妹,村里没有规定竹林是属于谁的,但理论上是离谁家房子近就应该是谁的,一般不会去别人家竹林挖笋的,以前偷偷摸摸的挖了也没人瞧见,这次没想到撞了个正着。
村民将挖好的竹笋放到背篓里,“你们来挖笋呀?”
姜策点了下头。
“我们看你们都不在家,就想着过来挖一点。”几个村民都比较年轻,相对讲道理一点,所以解释了一句。
姜策嗯了一声,“我们也就最近不在家,以后还是会在家的。”
村民道:“那我们以后不来挖了。”
姜策没有继续追究这事情了。
村民们走远后还不忘回头看向姜策,“我觉得姜家二房还挺讲道理的,没有太计较,也不会像其他人骂骂咧咧的。”
“而且长得也怪好看的,要是我还没嫁人就好了。”
“想得美呢你,你让你姑子嫁还差不多。”
“我婆婆怕是不愿意,姜家二房现在没个帮衬的人,家里也没地。”
“这倒也是。”
姜策看着还没走远村民们,不骂骂咧咧是因为他们有素质而已。
姜暖看着哥哥,哥哥长得好看,是一块大肥肉,被人盯上也很正常,“哥哥,你去把你一月赚十两的本事出去,保准大家都不嫌弃了。”
“幼稚。”姜策埋头挖笋。
姜暖犹豫着问道:“哥哥,你还没放下?”
“放下了。”姜策卖力的挖着笋,手上磨出的血泡压着疼他也似乎察觉不到任何知觉了。
姜暖在心底轻轻叹了口气,她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