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放假四天
周家嫂子离开后,姜妈妈心情不错的哼着曲儿,“春秀,你们家的稻子什么时候割?”
春秀想着前两日回家时看到的家中的稻子还没有彻底变黄,“应当还要等五六日,大概也得七月二十五左右。”
姜妈妈又问两个伙计,“张三,你们呢?”
“应当就是这几日。”张三迟疑的道:“东家,我能否月底前请两日假?我想回家帮家里收稻,我爹娘腿脚不好,我大哥一个男人做实在是辛苦。”
姜妈妈颔首,她思忖片刻后便决定道:“这样吧,正好我们我们也要回家收稻子,再过三日我们便放假,从七月二十四日开始放到七月二十七日,七月二十八再开业。”
姜妈妈既是想回去收稻子,也是想休息几日,顺便去回家捡蘑菇晒干货。
春秀连忙道谢,“多谢东家。”
张三和李四也跟着道谢,原本只有两日假期,现在变成了四日,四日时间足够他们帮家里收拾好,还可以为下一季种麦子做准备。
安排好放假的事情后,姜妈妈继续回厨房做菜。
姜暖一直警惕着大堂的方向,一直到入夜都没有看到周家少爷的踪影,心底松了口气,“希望以后都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
“他现在被周家拘着,短时间不会出来瞎晃悠的。”姜策中午便收到了书铺老板送来的消息,得知周家夫人大发雷霆,直接将人收拾了一顿。
姜暖有些担忧,“不会查过来吧?”
“不会。”姜策昨夜并未现身,只是丢了一张纸条去城西,刚好被路过的老鸨捡了起来,她们便扮一番去了巷等候。
他的纸条上只是某巷有舍得花钱的金主,却未点名是周少爷,她们扑向周少爷也是她们一厢情愿,就算查起来也怪不了他。
“那便好。”姜暖有些不放心,但等了几日又没有任何动静,她也就慢慢放下心来。
转眼到了七月二十四,他们清起来便收拾好便挂了一张歇业四日的告示在门口,而后带着做好的卤味搭车回了青山村。
抵达青山村时,村里人都在农忙,晒谷场上晒满了稻子,金黄一片,大家脸上都挂着秋收的喜悦。
大家都很忙,没有闲功夫去关注回村的姜家人,姜暖她们径直背着背篓回到村尾,到家后姜妈妈、姜策就拿着新买的镰刀下田去收稻子了。
姜爸爸则拿着锄头将院子后面原有的一片凹地清理了出来,然后稍微修整成四四方方的样子,造成一个四米长三米宽的水池,专门用来泡杜仲。
原本是想买缸的,但是姜爸爸再三考虑后决定因地制宜,省钱又装得多。
为了防止渗透,混入泥土,所以姜爸爸便拿出早准备好的糯米浆和石灰等东西,混合均匀将将周围厚厚的糊了一层,等弄完刚到晌午。
另一边姜暖和奶奶两人则将多日未住人的茅草房清扫了一遍,然后将床单被褥拿出来晒一晒,等晚上再铺上。
收拾好院,姜老太开始做午饭,她们带了卤味回来,但是没有米饭,所以还得蒸一锅。
姜暖则拿着菜篮子去菜地里摘菜,这几个月的时间菜地里的菜都疯长,每隔十日哥哥会回家来摘一次菜,所以菜地里的菜都有被充分利用。
姜暖把还比较嫩的辣椒、黄瓜、豇豆、瓠瓜、冬瓜这些摘回家,其他的老一些的则继续留着做种子。
等她在地里转悠完一圈,篮子都装不下了,只能分几次搬回去,全部整齐的摆放在屋檐下,等过两日回县城的时候再一起搬走。
姜老太看着孙女搬回来的南瓜,又大有黄,“长得真好。”
“奶奶你种得好。”姜暖给奶奶竖起大拇指,他们家没人懂种庄稼,只有奶奶会,庄稼长得好都是奶奶的功劳。
“我就种下了也没管,都是老天爷的功劳。”姜奶奶拿起一个个头稍一点的南瓜,“我再做个南瓜绿豆汤。”
这几日天依旧有些热,煮一些汤来解暑也好,姜暖帮着奶奶烧火,等两人将米饭蒸好后也到午时三刻了。
姜暖去田边叫家人回家吃饭,“娘,哥哥,回家吃午饭了。”
“马上。”姜妈妈笑着看着长在田间摸索的儿子,“阿策,可能抓到?”
“能。”姜策深吸了一口气,朝那又长又滑的东西抓去。
姜暖好奇的看着正在摸索的哥哥,“娘,抓什么?”
“抓黄鳝。”姜妈妈走到田埂上,对姜暖:“若是抓得多,等回县城后我给你们做红烧黄鳝。”
姜暖看了眼旁边桶里已经装着几条了,又长又大,腹部还呈现暗黄色,她总觉得像是看蛇,浑身都起鸡皮疙瘩:“娘,这里面没有蛇吧。”
“蛇和黄鳝我还是能区分的。”姜妈妈看着女儿有些害怕,将水桶提远了一些,“若是抓到了蛇,我就给你做龙凤汤。”
“别。”姜暖见过人内脏,吃过兔头鸭头,可是就是对蛇肉、狗肉等东西敬谢不敏,而泥鳅黄鳝螺蛳也吃得不多,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寄生虫,“娘,如果非要吃一定要煮久一点,寄生虫很多的。”
“知道。”姜妈妈嗯了一声,“我拿回去会仔细看的。”
等哥哥又抓了几条粗大的黄鳝后,几人才背着满满一大背篓的稻谷回了家,到家后先将稻子晾在院子里,等稻子全部收割回来后再稻子。
吃过午饭后,奶奶留守家中用从周家借来的谷桶敲稻子,另外顺便请了周家人过来帮忙,大家一起出动去田里干活,第二天上午就将两亩地割完了。
割完后,浑身疲惫的大家顾不得休息,又来敲稻子,熬夜把全部稻子都敲了出来。
敲完后的第二天,奶奶便趁着天气好开始晒稻子,晒上稻子后她又将买回来的葱种插入到拔完了葱的菜地里面去,足足种了一亩,接下来至少两三个月他们家铺子是不需要去外面买葱的。
至于家里其他人,便一起去山里采摘杜仲树,有多少就尽可能的多摘一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