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读书好累,他想去杀猪
转眼到了六月下旬。
天气依旧炎热,依旧没有下雨,但好在县城周边有河流,河中有水,大家倒是不太慌张。
只是边关方向时不时传来一些消息,边关对面的越国土地干涸,多地寸草不生,百姓生活艰难,若是再不下雨,来年可能饿死无数。
姜老太听后忍不住感慨,“这个越国也太惨了。”
酒铺的刘嫂子忍不住:“姜婶子,越国惨也是活该,你忘了当初他们杀了我们边关多少人?他们如今饿死也是报应。”
姜老太呆了一下,还有这事?
她不知道呀。
姜妈妈也没有关于越国的记忆,保险起见也没有话,只是听着刘嫂子抱怨着当初越国的狠辣。
近六十年前,越国兵强马壮,便生出一统天下的妄想。临近的宋国是通往其他各国的必经之路,是以越国便率兵南下,刚经历一场动荡的宋国毫无反手之力,以至于边关失守。
后来因着边关与云州交界的大山艰难险阻,再加之其他国家暂时不想失衡,帮助宋国抵御外敌,从而保住了边关。
但边关依旧有许多百姓因此丧命,刘嫂子的祖辈便是从边关逃来的,后来在乐至县安定了下来。
因此刘嫂子对越国的恨意更浓,如今提起也是咬牙切齿,“他们就是报应。”
姜家人倒是不知道这些,原主一家子没有太多的记忆,可能忘记了,也可能是对过往的事情不在意。
姜妈妈对刘嫂子心中的仇恨很是理解,就像她们不喜欢日子过得不错某岛国人一样,“越国若是乱了,那咱们这边可能也会受一些影响。”
刘嫂子气势汹汹,颇有魄力:“我们宋国已经不是六十年前的宋国了,咱们现在兵强马壮,他们来一个我们杀一个。”
姜妈妈倒是没有这么乐观,无论哪个时代,战乱都会扰乱人心,尤其是宋国离越国这么近,越国狗急跳墙第一个遭难的就是他们。
等刘嫂子离开后,姜妈妈忧心忡忡的将自己的担忧和丈夫了一番,“历史上因为缺粮掠夺其他国家的例子很多,咱们不会刚稳定一点就改朝换代了吧?”
“不至于不至于。”姜爸爸觉得这个国家没这么弱,“我们且先看看,若是真有危险,咱们搬去其他州府便是。”
姜妈妈想想也对,不起可以躲呀,他们有钱有资本,去到哪里都可以东山再起的,“那我再开几间铺子,多一些铺子消息也灵通一些。”
“倒也可以,不过你确定能忙得过来?”姜爸爸不想妻子过于劳累。
“能忙得过来的。”现在姜妈妈将做菜和管理的铺子的事情都交给了旁人,她只需要负责炒制底料即可,倒也还算轻松,“等七月我们前去云州时,和阿策商量商量,看看他的想法。”
“那问问阿策。”姜老太也赞同,毕竟现在阿策算入仕,对朝堂局势肯定比她们这些人更为了解,“也不知道阿策如今在云州过得如何?不知是不是又瘦了。”
被惦记是不是又瘦了的姜策此刻正在院长的茶舍之中,听院长顾杞闲聊如今边关之事。
“这是今日收到的讯息。”顾杞毫不避讳的递给姜策看,“你有何看法?”
一开始姜策以为顾杞是一个戢鳞潜翼、和光同尘的人,但发现是他大错特错,此人虽不在官场,可官场之中处处都是他的身影和痕迹。
早已见怪不怪的姜策低头看了一眼折叠得十分细的纸条,心想他养的鸽子怎么还不认识路呢?
纸条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字,简单将边关严重事态叙述了出来,姜策看了一眼后便放下了:“先生,越国已是强弩之末,根本不足为惧。”
姜策看了一眼路边葳蕤草木,时间变迁,丰茂水草也将一去不复返,就如同现今的越国一般:“虽南风不竞,但我们也需警惕,如佩弦自急,避免重蹈当年覆辙。”
顾杞颔首,眼中露出几分满意,“怕只怕越国和其他几国有所勾连。”
“我们虽是香饽饽,但也不是那般好啃的。”姜策觉得之其他几国更乐意吞下越国这块肥肉,“而且雄伟抱负也需风禾尽起、顺应民心才行,如今其他几国天旱,他们贸然出兵恐会陷入两难之地。”
顾杞饮了口茶,“倒是对我们朝廷有信心。”
“我不是对朝廷有信心,而是相信霍骁。”姜策与霍骁相识二载,交心后知晓霍家满门忠烈,是以他信忠肝义胆的霍家人。
顾杞轻笑了一声,“你倒是敢。”
姜策勾唇,“霍将军忠心耿耿,定会保卫国家,让一方安宁。”
顾杞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姜策,这人看似真诚白纸,嘴上确是真真假假,他扬了扬手:“罢了,回去后以此次边关之事写策论。”
姜策应了一声好,然后起身告辞离开。
离开茶舍后,姜策回到了宿舍,卫安正在里面看书,没有偷懒。
卫安看他进屋,放下厚厚的书:“阿策,我们明日下山去吃火锅吧。”
姜策询问:“这一本可都背下了?”
卫安斟酌着道:“大概还需两日。”
姜策点了点头,“你若是今日全部背完,我明日请你吃火锅。”
卫安面露难色,“今日啊?”
姜策颔首,“不行吗?”
卫安头大……
“送你一个词,焚膏继晷。”姜策完后继续看书,脑中却回想着适才顾杞暗示的话,这人到底想做什么?
卫安愣了愣,可见姜策没空搭理自己,转头看向陆骞:“阿骞?”
陆骞将书递给卫安,“让你夜里点上油灯也要将这本书背完。”
卫安:“……”读书好累,他想去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