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出生纪念品
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更是出阔绰,竟直接赏赐了一件玉凤子作为洗儿之礼。
要知道玉龙子和玉凤子,是极为昂贵的“出生纪念品”。
上次赏赐此类物件乃是在李治出生三日后,太宗和长孙皇后赐他一件玉龙子作为礼物。
洗儿会上。
李世民更是对李宽和房瑶漪封赏,外带着百官也得到些许赏赐,算是为他的第一个皇孙儿送上祝福。
宴会一直到了深夜才堪堪散去。
李宽这一天折腾下来,可谓是身心俱疲。
而房瑶漪则是带着夏瑶早早就睡下了。
回到书房后,李宽伸了个懒腰,刚要准备入寝时。
突然书房门被叩响了。
“太子殿下。”
是方商的声音。
李宽有些疑惑,这么晚了,方商突然前来又是所谓何事?
没有多做细想,李宽回应道:“进来吧。”
“什么事?”
方商面色凝重,如实应道:“孙老先生传来消息,是长安医府所任的大夫,突然开始自发的拒绝任职了。”
!!!
一听这话,李宽瞬间困意消失的一干二净。
长安医府眼看就要修缮完毕,父皇更是亲笔为匾额题字,眼看就要挂牌了,怎么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李宽站起身,便要往府外走。
“孙老先生现在可在医药司?”
方商点了点头,也不耽误时间,慌忙去牵马。
两人急匆匆地赶到医药司。
彼时医药司灯火通明,孙思邈看着桌面上清一色的婉拒信,气的满脸通红。
“胡闹,真是胡闹!”
“眼看就要到长安医府开张的时候,这群人又闹什么幺蛾子?”
此时距离长安医府挂牌仅剩不足三日,消息早早就在长安城散布出去了。
事到临头,这群人居然集体尥蹶子,根本就不给长安医府任何缓冲换人的时间。
怎能叫孙思邈不着急?
而且这其中本住在长安城内的大夫,要么就搬走了,要么就是闭门不开。
根本就不给孙思邈见面的会,态度异常坚决。
“这群王八蛋,明明当时答应的如此利索!”
“现在就整这么一出,真是混账!”
关于长安医府任职的事,孙思邈当时只是口头约定,直到近些日子才通知先前的大夫签订契约,却得到了这么一堆婉拒信。
便在这时,武曌慌里慌张地拿着一封信纸跑过来,语气带着些许欣喜道:“孙老先生,卢大夫同意的。”
孙思邈接过契约后,只见契约上清清楚楚写着卢青山三个大字,以及卢青山的印章。
孙思邈苦笑道:“这倒是算一个好消息,只是”
此次长安医府共聘请了三十五名大夫,而今算上卢青山也只有八人签了契约。
而有些医科甚至连一个大夫都没有。
一时间,医药司的每个官员脸上皆是愁云密布。
“这群人一定是商量好的,就是不想让长安医府好。”
“xxxx,怪不得当时这群人答应的这么利索,感情就等着整这么一出呢!”
孙思邈脸色阴沉极了,看着面前的信纸,一言不发。
若是这群人没有串通,他自然是不信的。
但孙思邈现在想不通,为何这群人宁愿拒绝如此丰厚的俸禄,也不愿来医药司任职。
过了约摸一炷香的时间。
李宽终于赶到了医药司。
孙思邈面带歉意,率先打招呼道:“太子殿下,本来这件事”
太子妃诞下凤胎的消息,他自然是知晓的,若不是事关重要,他实在不愿意在这种时候打扰李宽。
但眼下,也只有李宽这个太子身份,才能镇得住这些大夫了。
武曌则是眼神复杂地看了看李宽,并未言语。
李宽摆了摆,道:“无须道歉,孙老先生还是先将现在的局面细细与我。”
孙思邈点了点头,而后把信封及契约一一摆在李宽面前,并将现在的情况细细讲给李宽。
李宽在听罢之后,亦是脸色微变,罕见地动怒了。
先是长安医府的修缮问题,接下来又是大夫纷纷拒绝。
这其中若没人搞鬼,李宽是万万不相信的。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去揪出罪魁祸首的时刻,眼下还有三日,长安医府就要挂牌。
若是到那时没有大夫坐镇,怕是长安医府的名声会一落千丈。
对于长安医府,乃至医药司来,都是一件难以挽回的事。
李宽眉头紧蹙,而后展开纸张道:“我且以太子名义书信一封,你们今夜立马拿着亲笔书信去挨家挨户劝。”
罢,李宽便亲自写了几封劝勉信,而后落下自己的方印。
很快,医药司的官员便持太子殿下的亲笔信,前往各大夫的府上。
但谁的心里都没有底,白了,医药司乃是太子殿下零头创立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这群人既然拒绝了,那就算是李宽的亲笔信,恐怕也难以起到什么效果。
待官员持信封纷纷离去后。
李宽叹了口气,叫武曌挑出这些婉拒信的大夫信息,仔细查看下来。
经过仔细的比对后,李宽发现这群人似乎并没有什么共同点,有门阀医、亦有山泽医。
而在看到签订契约的人中有卢青山的大名后,李宽微微一怔。
事实上,他在前来医药司的路上,做过许多设想。
最终把矛头指向了七宗五姓的干涉,如果长安医府的成立会动摇谁的利益,那必然非这些医药世家莫属。
但如今身居医药世家卢氏的卢青山居然没有落井下石,难免叫李宽有些意外。
“卢青山现在何处?”
李宽皱了皱眉,疑惑开口。
孙思邈赶忙道:“现在应是在长安的同福客栈住着。”
李宽点点头道:“劳请老先生派人把卢青山请过来吧。”
不管是不是七宗五姓暗中搞鬼,李宽都想要问一下卢青山,毕竟这家伙是真正的世家大族出身,应是对此有些了解。
“对了,顺便帮我请一下李尚书。”
之所以要请李靖,自然是因为李宽并不全信卢青山,李宽自知自己察言观色的本事不足。
而李靖身为刑部尚书,提审过无数犯人,自然对人撒谎时的神色动作有些了解。
很快,李靖便来到了此地,不得不太子殿下的身份确实有些分量,能够差使的动当今尚书。
可以,李靖给足了李宽面子。
这其中自然有许多难以言明的原因,此处就不一一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