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不忘初衷,牢记使命

A+A-

    “是要调我爹爹过来接任殿下的工作。”

    李宽微微一怔,目露疑惑。

    实话,不止是李宽不解,就连武曌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一头雾水。

    甚至昨个儿自己回家询问爹爹时,也只是得到爹爹神神秘秘的一句武家要扶摇而上了。

    是处理政务,其实医药司的事务大多都是由孙思邈和武曌打理,李宽最多也就是审核一下,签字盖章之类的工作。

    所以交接起来,也并没什么问题。

    临近黄昏,李宽在渡酒肆置办了一桌酒席,是邀请孙老先生吃酒。

    毕竟上次吃酒因着房瑶漪临盆的缘故,李宽半路就溜走了。

    这次一是饯别,二是算把上次没吃完的酒给补回来。

    孙思邈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两人在处理完医药司的政务后,也是来到了渡酒肆。

    对于太子殿下,孙思邈有无奈亦有敬佩。

    无奈的是太子殿下太喜欢偷懒,医药司的政务常常丢在一旁,人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

    而敬佩则是因为李宽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迹,可以仅从这些事情来,李宽为大唐造就了一个极为光明的未来。

    酒菜很快便上来了。

    孙思邈抿了口酒,脸上露出一丝感慨神色,“好酒,无论是尝过多少次,老夫都觉得渡酒肆的酒当真是天下一绝。”

    李宽笑了笑,端起酒杯道:“孙老先生对这酒有如此高的评价,真是让在下深感荣幸。”

    孙思邈笑着摇了摇头,道:“太子殿下这份谦逊的态度,也是古往今来头一份啊。”

    李宽举杯一饮而尽,“得到孙老先生如此称赞,看来我也算是做的不错了。”

    孙思邈又自顾自斟了杯酒,端起来道:“太子殿下将要前往兵器监任职,此乃高升,我敬太子殿下一杯。”

    李宽举杯,而后饮下。

    咂了咂嘴道:“其实都是为大唐做事,哪有升迁之,归根结底都是想要叫大唐更好。”

    孙思邈笑笑不言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孙思邈此时已经微醺,本就酒量不好,再加上年事已高,极容易醉倒。

    孙思邈满脸通红,对李宽拱道:“太子殿下,这医药司的同僚都太子殿下不常打理事务,但老夫心里清楚得很。”

    “无论是行医资格证,还是长安医府,这都是太子殿下的主意。”

    “这医药司啊,就是太子殿下您画的一个框,我就负责把太子殿下画的框填上。”

    “这次武士彟来医药司任职,同僚们都为我可惜,其实我一点都不遗憾,我就是为太子殿下感到不高兴。”

    “眼看着医药司越来越好,再往后肯定是功利千秋的,太子殿下您才是应该享受着赞誉的人。”

    “都我功劳大,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画框的人才是真正最关键的人。”

    “他们都不知道”

    孙思邈喝醉了,话都有些结巴。

    “现在太子殿下走了,接下来该咋做?”

    “老夫一点头绪都没有,老夫这辈子就会个医术,但你要什么体制,构,老夫真的一点都不懂。”

    “也懒得去琢磨。”

    李宽夹了一块羊肉丢进嘴里,咀嚼几下后,轻轻点了点头。

    是羊肉没错。

    他端起酒杯,嘬了口酒,看向微醺的老人,笑道:“孙老先生何须迷茫?”

    “医药司为何而存在?孙老先生很清楚,只要不忘初衷,牢记使命。”

    “这发展,又有何迷茫?”

    不忘初衷,牢记使命。

    这短短的两句话如惊雷炸响,在孙思邈的耳边久久回荡。

    创立医药司的初衷是什么?

    不正是为了解决当今大唐医者乱象而成立。

    何为使命?

    到底,医药司的使命就是为大唐百姓谋福,叫大唐百姓能看得起病,能少花些冤枉钱。

    这也就是医药司看病,为何会比其他私人医馆要便宜许多的根本原因。

    “好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孙思邈脸上流露出一丝释然神色,眼中清明不少。

    “太子殿下当真是语出惊人,这等理解实在是高!”

    李宽微微一笑。

    这可是前世的主流口号。

    这理解,能不高吗?

    李宽饮了口酒,继续道。

    “其实接下来要做的事很简单,虽然医药司的定价极低,但即便如此仍旧有些百姓是看不起病的。”

    “而医药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百姓看病更优惠!”

    孙思邈闻言微怔。

    现在长安医府看病的价格已经够低了,还要更便宜?

    这不是要做亏本买卖了?

    孙思邈尤为不解,询问道:“现在长安医府的盈利能力只有三成,若是再低下去,再加上大夫的俸禄,怕是要亏本了。”

    长安医府并不完全隶属于朝廷,属于自负盈亏。

    也就是,除却前期的建造成本之外,后期长安医府的大夫俸禄是由长安医府的利润所承担的。

    若是做成亏本买卖,这不是等于要长安医府倒闭吗?

    李宽摇了摇头道:“这自然是要在保证长安医府的盈利下,再在一定程度上为百姓谋福。”

    “比如医保制度。”

    “医保制度?”孙思邈满脸好奇,倒是从未听过的名词。

    “还请太子殿下详细讲讲。”

    李宽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的解释道。

    “所谓的医保制度,指大唐百姓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朝廷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质保障的制度。”

    “当然,朝廷也并非是平白支出这一部分财政,关于医保,需要从百姓所交赋税中划出一部分归置医药司名下。”

    “或者由百姓自愿每月交付一定的数额至医药司,而交付医保的百姓,凭借相关凭证可在长安医府看病时,享有一定的优惠。”

    “在发生任何重大疾病时,甚至可以减免一定比例的费用。”

    “而这部分的费用则是由先前收纳百姓的医保来共同承担。”

    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风险共担的制。

    不过在这其中,仍有一部分尚需要完善的地方。

    先不推广起来的困难程度,就单单这个凭证问题,如何保证没有人依据凭证冒充看病,就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李宽将其中的优缺点一一给孙思邈讲的清楚,孙思邈也是听的一知半解。

    但隐约间,孙思邈感觉到太子殿下是在一件皆为不得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