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德国相机1
去欧洲之前,他在京城呆了三天,处理一些公务后,钻进私人实验室,将智能生产线事先加工好的一款35单反相样,和3款镜头,全部组装完毕并进行了测试和调校。这些“样镜、样”将作为与固执的德国人谈判的筹码之一,只有技术上压制他们,才能让他们低下骄傲的头。或许才可能低价获得并购。
他对这次到德国收购相企业很重视。有两重意义,其一是狙击倭国不久后这个产业里绝对垄断地位(占全球出货量99%以上,销售额近300亿米元,其他国家的数码相产量几乎忽略不计)。其二是通过一段时间,树立和巩固专业摄影品牌,一旦进入智能时代,就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功能,作为的卖点之一。还有一个隐形的可能,万一最后将蔡司公司的光学部门控制了呢?就有可能把控住阿斯麦的光刻前景。虽然收购蔡司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去尝试就一点希望没有。
当然,现在介入相市场,时略有尴尬。传统胶片相只有4-6年的黄金期,就会被数码相逐渐取代。最理想的方式是直接进入数码相领域,做数码时代的先导者。但相消费者中,除记者等少数客群外,其他专业摄影、发饶友亦或普通摄影爱好者,对数码相的认同都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只有当胶片生产厂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不愿意再撑下去的时候,才可能加速胶片相向数码相的转换速度。
前世2006年柯尼卡胶卷首先宣布停产,胶片“帝王”柯达同期也宣布停产部分胶片业务,后来又多次停产另一些胶卷型号,最终202年宣布破产。剩下富士胶卷这颗独苗,但也多次宣布部分胶卷的停产。市场上胶卷大涨、原来各个城市大街巷都有的彩扩店,几乎全部倒闭。这才让胶片时代真正终结。
要加
快数码相问世速度,就只有加快让胶片企业亏损。胶片企业最大的软肋或者最大的客户和利润所在,不是民用胶卷的销量,而是电影产业的巨大耗量。而马由今年就要在影视行业率先推广数字电影。这种画质、音效等都不亚于胶片,但成本却远远低于胶片拍摄和拷贝的新颖电影拍摄和制作模式,让影视行业的资本家们,为了利润会很快抛弃胶片。
只要影视企业不用胶片,那么胶片企业将立刻陷入亏损,继而停产。所以马由估计今生淘汰胶片相的时间,至少要比前世提前4-5年时间。
其实数码相的生命周期同样也不长,前世数码相用了0年时间,在200年以亿台的出货量达到顶峰。然后用了6年时间,即206年下降到300万台,仅有200年的0%。不到0年时间,就消失了90%的用户。这些用户都是被智能抢夺过去了。只剩下对摄影品质要求较高的行业或发饶友,还在固守相对高端的单反、微单等相。
根据这些信息,知晓胶片、数码相以及智能的发展轨迹。马由针对性制定了胶片和数码同步进入的方式。用高端胶片相入市树立品牌,主攻专业和发烧友客群作为过渡。但更多精力打造数码相品牌,抢占记者、影楼等行业先。具体做法就是用并购的相和镜头品牌打造高端胶片市场,打开市场知名度,顺势推出自有品牌的数码相,并利用搭载的德国品牌镜头,增加消费者的认同度。
摄影爱好者往往对镜头的品质更加情有独钟,选择购买时,镜头的吸引度,占购买原因权重超过了相本身。全球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徕卡,但徕卡品牌的价值其实也来自镜头的优异。
马由的专直接降落到德国法兰克福场。他将在这里和德国几家相企业
进行会谈。
文勇和sms公司已先来到了法兰克福等候。在场接到马由后,文勇便波不急待,汇报了几家交易对象的资料。
“马董,我不是摄影爱好者,以前只听过德国的光学镜头和相不错,通过这次获得的资料,才发现这里简直是世界光学和摄影界的圣地呀。优秀的的镜头和相品牌太多了。”
“嗯,不过抛开民族情绪不论,倭国的相发展道路,才是市场之王。”马由有些感叹地到。
“不会吧,我看稍微喜欢摄影的人,都梦想拥有德国的相呢?”
“那是之前,用不了几年,相市场就会被倭国相全面占领。其实你现在看一下销售量、分析一下用户群体,或简单看电视转播的画面,所有体育赛场记者用的相,哪里还有德国相的身影了,清一色的倭国品牌。而且这个趋势会加速。好了,介绍一下几家收购目标的资料吧。”
“好的,第一个目标,是马董你交待过的福伦达相。这个品牌至今在勉强维持中,几乎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希望,收购难度不大。福伦达可谓是一代传奇,从事光学事业最早可追溯到56年,至今拥有240年历史,40年第一款相面世也有56年。期间从福伦达出来的两位高管,创建了著名的禄来相品牌,也成为一代经典。可见其实力和底蕴。956年,无奈被蔡司伊康公司收购,但他们在光学镜头巨头蔡司里面非常尴尬,直到0年代初准备复出,结果2年蔡司宣布放弃相生产。”
“于是沉沦已久的福伦达商标及生产设备等,回到了原福伦达出来的员工企业佛兰克&p;p;p;p;海德克(罗兰)公司中。但禄来相日子也不好过,9年,罗兰倒闭。福伦达再一次转让给徳国流通企业家布鲁斯福特,但风
光不再,复兴无望。布鲁斯福特也愿意转让,条件也不太高。”完,文勇递过来一份对方的报价表。对方期望值的确不高,只有000万米元。马由未置可否,示意文勇继续介绍。
“我觉得收购福伦达,还是很有价值的,他们创造了很多著名的镜头,例如llner、helr、skpr、ap-lntr等,其中skpr与蔡司的“鹰眼”天塞(ter)镜头相媲美。ap-lntr更被成为神镜。市场一旦出现便会被抢购,被收藏家们雪藏,普通人几乎无法见其踪迹。福伦达还首创单反相的36-2/f2变焦镜头。让变焦镜头成为主流。”
“除拥有制造优异镜头的口碑外,福伦达还创造无数款相,如巧玲珑、外观典雅的perke相,是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杰作之一。20胶卷69画幅的pr(至尊)豪华相。豪华型双镜头反光式相spe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胶卷相be??ii型,开创了使用卷式胶片的时代。焕然一新的35相vte和pr。内置测光表的35单反相beet、采用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和动曝光方式的ulrt相、vt系列、vtt、ire35以及vete500等系列。可谓是非常有创新精神的一家企业,在保守的德国企业中,如此众多的子品牌或款型,实为罕见。”
马由点点头,他看中福伦达,也是基于这个品牌有众多的镜头专利和众多的相品牌。以后或许还能运用主副品牌、覆盖不同客群的策略。
“第二个方案,就是蔡司已经停产的蔡司依康,但我觉得这
个品牌若去除了蔡司,就没有多大价值了,因为他们使用的镜头就是蔡司的。我们买过来后,对蔡司镜头弃之可惜,用则鸡肋,相当于给蔡司公司打工。”文勇虽然不知道相后来的发展规律,但对品牌运营还是有些经验,心有不甘。
马由心里却在想,这哪里是打工呀,简直是给蔡司续命。前世德国的相品牌硕果仅存只有徕卡,而蔡司靠品牌授权给倭国几家相企业生产“伪蔡司”,日子居然还能维系。自己若提前实施这样的模式,相当于强化了对。
“第三个方案,就是收购蔡司公司正在和倭国京瓷合作开发的康泰克斯。这个品牌和蔡司依康类似,也打的蔡司镜头这张王牌,但康泰克斯相品牌还是很有号召力。若我们收购过来,不用蔡司镜头也影响不大。缺点就是他们正和京瓷紧密合作中,我们若要收购,可能代价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