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混动航发

A+A-

    直到现在,国产重型直升,暂时还是空白。马由本就计划优先满足国家有关部门、国防需求和国内庞大市场。对出口并不着急。不过,他也自信,那种十分炫酷、没有扇叶的轻型私人豪华直升一旦交付,会吸引更多用户前来订购。

    话间,马由等人来到了蓉城南郊航空产业园一大型车间里,他的新蓝星号专已在总装线上逐渐成型。

    这是基于正在试飞的乙型大型运输主体结构、外形基础上,进行了局部修改设计后,研制的远程客。

    不过,这架飞可是外拙内慧。它的动力系统,和其他即将上市的3款重型运输、一款公务不一样,采用的是更加先进的混合动力电驱推动器技术。

    即燃油供电的串联式架构,发电不直接提供动力,只为电力推进器提供电能,此举实现了发动与电动的解耦,使得发动能够始终在最佳工况点附近稳定运转,效率高和排放性能好。

    当然,这种技术路线,若要超音速飞行,则不能采用最易实现的涡浆推进器的方向。为此,马由设计了一种三级压气涵道风扇新架构。这是星儿在前世同期50多年后的一种纯电推进器图纸优化而来。

    这款推动器,实现了涵道风扇多级压气,增加涵道风扇推进器的推重比。三级风扇扇叶数量呈递进关系,并且通过合理分配电功率和齿轮齿数而达到最佳的转速比,从而达到最大的推进效率。实现高推重比的新一代涵道风扇发动的突破。

    为使这款推进器拥有超高的能量转化率,他在实验室里,专门研发了几款用常温超导材料打造的新型电。所有械部件都围绕超高速运转,从材质、构造和制造精密度上,进行了全方位优化。

    电力推进器虽是全新的构造。但仅从外观上看,他人无法区别与常规的涡扇发动有何差异。且整体外形和气动布局,都与尚未命名的乙型大型运输几乎相同。还是在翼上布置了4台推进器,只不过在尾翼位置,暗中布置了一台超高效航空煤油发电。

    目前世界上其他飞企业生产的涡轮风扇发动,对燃料能量的利用效率仅约40%。而电推进系统对电能的利用率能够超过0%,因此电推进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马由的这款电驱,却高达%。

    本来,最佳动力系统方案是一步到位,用已十分成熟的,已在莫桑比克基地、鹭岛基地运行良好的奇点2065代核电技术,作为飞的电源,成为全新纯电推进型。

    电驱可使推进器效率更高,体积极。可采用全新的分布式推进系统。其布在身、翼各处的多个推进器然后分别产生推力,可设计出更加先进的气动布局外型。

    此外,电驱推进器还有诸多优势。首先,电和发电不是硬性连接,发电可以始终控制在最佳效率转速,使得发电效率大大提高;其二、动力分散开以后,飞行控制器就能但对针对每一个推进单元实施精确控制,这样控制精度会大大提升;其三,推进单元型化以后,单个成本有所下降;其四,推进单元分布开以后等效涵道比反而会提升,效率更高;最后,下降阶段还能进行能量回收。

    马由不时要出国,他又是焦点人物,其座驾难免被人关注。若从来不加油,飞造型又十分先进,容易暴露这种超前的电推技术。

    他采取了这种混合动力过渡方案,依然具备提高整体效率的潜力,能够达到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几乎是极限利用率的发电技术,综合能量损耗极低的纯电技术,其燃油能量转换率,高达63-65%。虽没有纯电高,但较之波音、空客同等起飞重量的客,至少节约40%的油耗,拥有大幅下降成本的优势。马由更看重的这样的推进器飞行稳定性更好、航程可达约24万公里。

    将来,马由乘坐这款飞,可中途不用加油,到达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且大多数国家可飞来回而不用浪费时间加油。这就有效规避了一些在中途加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更是规避了因空中缺油,导致迫降的意外发生。

    专除客舱比马由现在乘坐的空客340-200更宽大外,货舱容积也更大,可搭载6辆防弹suv随飞行。整体起飞重量和波音4-200b(300)342吨基本相当。比340-200的25吨增加了近30%。

    其他智能控制、反导弹锁定、私人卫星络、通讯等,更是十分齐全。不过,这些都是绝密工程。核心元器件都是在马由的私人实验室里生产,总装车间只负责安装到指定位置。

    “新蓝星号按计划还有0天就完成主体建造,内饰和设备安装、调试还需20天。之后就是试飞、测试等,需要个月左右,年底前能正式使用了。”李响汇报到。

    “嗯,速度还不错。我们的飞生产线,算达到了国际上大型客生产厂家的较高水平。”

    谷頙&p;p;lt;/pn&p;p;gt;  “这是我们暂时没有规模化生产,若全面开工,每架飞的制造周期,平均可缩短到2个月。毕竟我们的生产线上,运用的智能械是全世界最多、最先进的。而且我们的生产工艺设计,充分利用了物联技术,是最符合智能总装线,本身效率和品控就较其他厂家先进许多。”

    马由这一点是认同的。虽汽车总装车间是第一个全面采用工业智能械臂,但飞公司因建造较晚,设备基本上是一步到位。总装一架飞的人工只有国外同行的三分之一,这还是为了培养人才,才安排了这么的岗位,将来还会继续减少。最终可以达到国外飞公司的/5,甚至/0。

    “所有车间都开始生产了吧?”

    “是的,每种型号的运输我们安排了3架同时生产,公务则开启了全产能。”

    “运输都有订单的吗?”

    “有关部门每种型号各采购了一架,估计是拿回去作为基础平台,进行实验性二次开发、改造。一旦摸索成功,就可能大幅度增加订单。”

    “哦,另外的6架运输呢?”

    “暂时作为样,客户来了可以试飞,但不排除很快有订单过来。主要是我们没有怎么宣传,这次航展也没有亮相。”

    “订单嘛”马由这时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准备抽时间论证一下。脑海中让星儿记录下来,并收集相关资料。

    视察完航空产业园南区后,马由一行人乘直升飞往30多公里外,位于双流航空港内的蓝星航空产业园西区。

    “第一期工程已竣工交付,其中包括两条共计设计年产能为20架的总装生产线、0座相关配套生产车间、飞行员培训基地、以及维修中心。与此同时,蓝星集团与五津影视城一侧的航校达成了合作,成立一家直升俱乐部。”

    直升公司总裁丁玉成汇报到。他负责的这家公司,产品是最早投入实际使用的。现在已有5架在蓝星集团内部,以试飞的幌子正式使用。

    西区主要功能是直升研发和生产。现在3款常规重型直升和一款公务型直升,在国内的飞行测试初步完成。正在走适航证程序。

    “直升俱乐部报名的人多吗?”马由问到。

    “不算多,只有警方、消防、军方等部门共计50人。一方面是宣传不够,主要还是国内私人飞市场没有启动。”丁玉成有点奇怪,董事长的思维跳跃得比较远,怎么关注的重点是飞行员的培训问题。

    而马由心里想的是另外一回事。一个国家的空中力量是否强大,不能只靠部队系统培养。若数量庞大的普通民众,平时爱好甚至熟练驾驶飞,紧急状况时、或战时他们就是最合适的空军预备役。

    另外,他对前世的52地震,印象非常深刻,心中更是极为重视。虽不清楚这个时空是否重现,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届时拥有大量的直升,对灾区的救援,作用会十分巨大。

    当然他也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同样的灾难。现在这个时空,本来就有一点细微的差别。近些年,因蓝星集团的壮大,蝴蝶效应将更加明显。比如刚过去的5月,前世那个流氓国以误用了旧地图这么荒唐的理由,非法轰炸事件,这一世目前暂未发生。

    马由那几天可是动用了所有的侦测资源,对那些流氓国的军事行动,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

    他原本计划,一旦那架b-2还是要去执行轰炸任务,悬在他们头顶的穿梭,就会将这架飞上的所有导弹,发射出去,目标则是附近的米军基地。拥有超前数百年的感知系统,接管一架轰炸的操作和导弹的重新锁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