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风雨欲来(二合一)

A+A-

    “五十万两?呵呵。’

    张骥看着卞和送过来的沈忆宸书信,忍不住冷笑了几声。

    这子也算是让自己开了眼界,古往今来还从未有过钦差御史,敲诈地方布政司跟王府的先例,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啊!

    “东主,沈忆宸此人,真就是名满天下的三元及第状元公吗?”

    幕僚樊成看着沈忆宸书信中的内容,脸上表情跟便秘似的无法形容。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哪怕樊成站在沈忆宸的敌对面,对于他文人巅峰的成就,依然有着一种羡慕跟崇拜。

    可是来到张秋镇后所作所为,完全看不到任何文人儒雅作风,整日跟**以及泥腿子们混在一块。现在如今更是玩起了明盘“敲诈”,真是为文人士子所不耻!

    “这子若是没有三元及第的实力,又岂能把三省八府之地给搅的天翻地覆?”

    对于高层而言,看待问题的方式从来都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沈忆宸行事段虽然粗鄙,但张骥不得不承认,他的这套“以力破局”段很凑效,甚至是打的自己措不及。

    “那东主我们该如何应对,真给他这五十万两吗?”

    “五十万两不是问题,问题是沈忆宸拿钱之后,是否会把账本给我们。’

    五十万两放在大明任何地方,以正统朝时期的物价水平,都可以称之为天价。甚至朱祁镇打的第一次麓川战役,征召五万士兵在南疆打了一年多,花费军费不过才百万两级别

    但对于山东布政司跟鲁王府来,五十万两并不算大数目,能花钱买个平安非常值得。“属下不太信任沈忆宸,总感觉他拿到账本,目的不仅仅为了钱。”

    “本官也是这么认为的。’

    张骥神情复杂赞同一句。

    能用钱搞定的问题,都不算问题,这个道理他同样很懂。

    只是张骥绞尽脑汁都想不明白,沈忆宸到底想要什么,对付自己或者对付鲁王这两条,细想其实都站不住脚。

    动是什么,利益又是什么?

    除了给自己找死外,什么都得不到。

    难道真为了整肃吏政,还天下百姓一个清平世界?

    别开玩笑了,这种傻乎乎的人做不到佥都御史的位置,单纯的理想主义者,早就被扼杀在官场的混沌之中。

    “既然如此,属下建议就干脆回绝好了。”

    “不,这钱必须得给。

    “属下不明白,还请东主明示。”

    樊成想不明白,都知道沈忆宸大概率会拿钱不办事,那又何必白白给他送钱呢?

    “沈忆宸敢拿这笔钱,就意味着跟王爷还有吾等产生了利益关系,到时候在朝廷打官司,就能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我们不干净,沈忆宸又岂能置身事外?’

    张骥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用钱让沈忆宸撇不开关系。

    沈忆宸名义上是用这笔钱去赈灾治水,事实上背后怎么用的,他能一本一账解释的清楚吗2

    明朝上至朝廷下至州县,只要跟账目有关系的支出,无一例外都是一笔烂账,想要找出问题很容易。

    当初沈忆宸用这种查账段,威压山东布政司官员征调州府银钱。如今不过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就算沈忆宸清廉如宋时包拯,不贪墨一分一毫,他能保证自己下官吏,均是两清风吗

    能用五十万两把沈忆宸拉下马,怎么看都怎么值!

    “属下明白,这就去与王爷商议。”

    “去吧。

    张骥点了点头,随即想到了什么,于是又开口嘱咐道:“这次得让马辉国那个蠢才出大头,自己惹出来的麻烦,岂能让吾等替他承担?”

    “是,东主。’

    樊成明白张骥的意思,那就是布政司跟王府,如果要凑钱出这笔银子,马辉国就得把自己这份给出了:

    看着樊成的身影远去,张骥感到一阵放松惬意,沈忆宸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主动送了個把柄到自己中。

    就算朝廷来日问罪,把罪名搅浑成贪墨,总比“勾结外藩”强。后者是掉脑袋的重罪,前者最多革职罚俸,并且有沈忆宸一起垫背,不定这子权衡利弊下,没胆子去弹劾了。

    只可惜张骥不知道的是,他哄骗鲁王的段,被沈忆宸给用上了。

    弹劾的罪名根本就不是什么贪墨跟不法,而是鲁王谋逆!

    相比较谋逆这等大事,就算沈忆宸治水账目有些许问题,朝廷也不会在乎这种细枝末节。只能从始至终,张骥跟鲁王二人,都低估了沈忆宸的决心跟魄力。

    或者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想不到,真有这般理想主义者,敢行“诛王”之事!

    大明正统十一年的除夕,沈忆宸在山东一片大雪纷飞的场景中度过

    不知不觉中,他来到山东已有两个月的时间,排水的河道支流提前挖掘完成,主簿陈涛正率领着数万民工,用竹篓装载石块,不惜一切代价的往决口处堆放。只为能早日堵住决口加固河堤,然后实施沈忆宸提前束水攻沙的疯狂想法!

    沈忆宸这一日并未前往河工视察,他正坐在火炉旁,默默看着从京师送过来的家书。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这个车马书信俱慢的时代,如果不动用驿站特殊加急,想要收到一份家书属实需要等待太久。

    陈青桐在信中写了些公府最近发生的事情,林氏死了后成国公朱勇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面除了当年事情真相的打击外,可能也蕴含着对林氏的感情

    毕竟一夜夫妻百日恩,林氏身为公爵夫人这十几年,里里外外表现的很得当,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朱佶。

    亲赐死林氏,朱勇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冷漠无情。

    另外朱佶受到生母赐死的打击,一改往日纨绔子弟的张扬作风,变得低调阴鸷起来,平日里极少露面,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大公子朱仪“中毒”恢复后,在成国公朱勇这段消沉的时日里,逐渐接管了公府中的大局。并且还凭借着成国公的荫蔽,授予正四品的明威将军武官散阶,正式在中军都督府任职。

    可以朝廷的这番任命,从形式上确定了朱仪袭爵身份,朱佶再无凭借嫡母竞争爵位可能性。

    成国公中毒事件,朱仪成为最大了赢家。

    除了公府发生的事情外,陈青桐还告知了沈忆宸婆婆沈氏最近很好,不用在外担心。同时矿工护卫们依旧日夜巡视警戒,并且因林氏的赐死而懈怠,朱佶的变化让人不是很放心。

    家书的最后,就是陈青桐委婉的向沈忆宸表达思念之情。

    她知道治水大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可心中的那股想念依然遏制不住。只盼沈忆宸孤身在外过除夕,能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太过于劳累。

    山东地界百姓的惨状,以及与地方官员跟鲁王府,这段时间的勾心斗角。

    虽然沈忆宸表面上一副强硬作派,始终运筹帷幄的样子,但内心里面终究免不了会出现疲惫、沮丧等等负面情绪。

    陈青桐的这封家书,算是在这个寒冬中,给沈忆宸带来了心灵上的慰籍。

    “佥宪,是夫人的家书吧。’

    站在沈忆宸身旁看了许久的县丞姜沛,开了问了一句。

    “嗯。

    “难怪佥宪一直面带笑意。

    与沈忆宸共事久了,现如今姜沛逐渐摸清楚了这个年轻大员的脾气。

    其实相处很简单,只要你踏实办事,以百姓为重,他就没有丝毫的压迫感跟官威。

    甚至逾矩跟沈忆宸开着一些玩笑,他也能笑呵呵的接受,与之前那副杀伐果断的封疆大吏模样,可谓截然不同

    “看来本官得多修炼修炼,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否则轻易被属下看穿心思就不好了。’

    沈忆宸开了句玩笑,然后才道:“姜县丞,今天是除夕,你奏事完就回家与亲人过年吧,无需在这里值守了。

    “佥宪都未休息,下官岂敢擅离职守。”

    “这不是擅离职守,本官替你值守了。

    姜沛这段时间支持张秋镇的重建,满分十分的话,沈忆宸可以给他打到九分。

    基本上日夜操劳不敢懈怠,短短时间内码头商铺就初具雏形,并且后续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十来万流民,姜沛与阳谷县官吏差役们,也全部安置妥当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阳谷县官吏并不是没有处理地方事务的能力,却在孟安维下无法体现自身能力跟价值,成为了碌碌无为的庸官。

    “那下官就谢过佥宪!’

    姜沛的家就在二十里外的阳谷镇,骑马的话不用半个时辰便能赶到。却在来到张秋镇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面,忙的抽不出身回家看望一趟。

    今天除夕家家团圆,姜沛自然期望能回家看望一眼。

    不过就在姜沛拱告辞之际,他看到了随着家书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朝廷发来的公文。沈忆宸之前看了一眼后,就皱着眉头放在了一边。以前借给姜沛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问发生了何事,可是现在不知为何,他想要为沈忆宸排忧解难。

    “佥宪,下官斗胆,敢问朝中是否发生了什么要事吗?”

    “你是指这封公文?’

    沈忆宸立马就明白姜沛想要问的东西,不涉及密文件,他并不在意下属的好奇心。“是,下官逾矩。”

    “没什么,有人弹劾本官,朝中告诫几句罢。”

    沈忆宸的云淡风轻,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上疏弹劾的人,不是普通官员身份,他是鲁王!

    鲁王弹劾沈忆宸在地方侵占王府财产,以及肆意欺压王府官员等等“为非作歹”的行为,事实上引发了朝廷不少的风波动荡。

    毕竟御史出镇地方欺负王爷,这在大明历史上也属于头一遭的事情,着实让人有些大跌眼镜。

    并且事关皇族宗亲,就连明英宗朱祁镇,也无法把屁股完全歪向沈忆宸这边。

    再怎么朱氏皇族乃大明的根本,哪怕养猪也仅仅是对皇帝而言。朝廷大员在他们面前,就得恪守尊卑礼仪,否则就是大不敬之罪。

    不过这些事情,被以成国公为首的勋戚压了下来,再加上沈忆宸担任治水大任,没办法临阵换将。哪怕朝中有人不满,面对勋戚跟文官的双重助力,也掀不起大风浪。

    这里就不得不明朝有一个非常奇葩的地方,那就是负责处理皇家宗族事务的宗人府,并不是由皇族掌管,而是由勋戚掌事!

    皇族宗室地位崇高,事关他们的案件,自然不会交给三法司这种朝廷部门审判,通通由宗人府来商定。

    很不凑巧的是,成国公朱勇,就是现任的宗人令!

    可能朱肇輝上疏弹劾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想到,明朝这种奇葩的规则下,有几率出现沈忆宸比皇族背景“更硬”的情况发生。

    “佥宪,那下官就再斗胆一句,如今你因治水得罪的人太多,还是得明哲保身。’

    曾经姜沛无比希望沈忆宸因为自己的激进风格,导致作茧自缚被朝廷问责。但是他现在更希望,沈忆宸能安安稳稳的留在山东治水,躲过外界的那些明枪暗箭。

    朝廷弹劾以公文形式下发,就不可能如同沈忆宸表现的那般轻松,换做寻常官员就是问罪的前兆。

    如今治水之事已经走向正轨,沈忆宸确实需要低调了。

    “没事,姜县丞先回吧。

    关于鲁王的事情,沈忆宸不想跟姜沛讲太多,更不可能选择什么明哲保身。

    弹劾仅仅是个开始罢了,他有种预感目前的平静,是风雨欲来的前奏。

    一旦弹劾没有凑效,再加上张骥从中蒙蔽挑拨,鲁王朱肇輝很有可能兵行险招。

    “下官告辞。’

    姜沛不再多言,他明白以自己身份,能这些话沈忆宸不追究,已经是上官的大度。哪怕自己是心怀好意,再劝诫下去,就是有些不知好歹。

    姜沛离去之后,沈忆宸坐在书房内审计着近日的银粮账目支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就算能保持一时的清廉,后续也会抵不住金钱的诱惑。

    所以沈忆宸哪怕再忙,他也从未当甩掌柜,不审查治水账目。

    不知不觉中,夜色降临了下来,突然间外面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音。

    这一幕吸引了沈忆宸的注意力,他来到了窗台面前向着外面望去,不知何时已有一群孩童,正在嬉戏的燃放着爆竹,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意。

    就如同到来的新年一样,此时的张秋镇,也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