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父死
都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对于三杨来,历经五朝,位极人臣、声望兴隆,已成了他面前的一座大山。
那时三杨之中,杨士奇和杨溥接连病倒,朝中只剩杨荣一人苦力支撑,故而,杨荣不仅得天下文人倾慕,更得武将钦佩,连后起之秀于谦都与其交好。
王振苦杨荣久矣,巴不得将他凌迟处死,以以泻心头之恨。
为了独揽大权,王振密令锦衣卫和东厂搜罗杨荣证据,想要将他一举绊倒。
只是杨荣清名在外,为人刚正不阿,更不取百姓一分一毫,锦衣卫和东厂暗中罗织了大半载却连一点把柄也没有,王振恼羞成怒,竟派人暗杀杨荣!
这样隐秘之事,寻常人是不放心的,所以他命时任北镇抚司千总的李四顾处理此事。
但那王振多留个心眼,只刺杀之人乃是朝廷之中瓦剌部的细作,不论年女老幼,宁错杀一万不放过一个。
历经多年,蒙古部族依旧虎视中原,自开朝以来,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再经宣宗御驾亲征,终于还天下一片安宁。
但在百姓的骨子里,提起瓦剌部还是深恶痛绝。
这命令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下去,但那李四顾又是何等精明之人,他一早便知王振心思不纯,偷偷留了个心眼,暗中打探起来。
这一打探不要紧,牵扯出这般大的一件事,竟知晓王振口中那通敌叛国的人乃是当朝辅政杨荣杨阁老!
就算将李四顾的脑子全抽走了换成浆糊他也不信杨容会通敌叛国,再细一想,便知原委,眼珠一转,是夜便着了夜行衣来到杨荣府中。
杨荣府邸并不难找,隔着皇宫仅有两条街,这也是皇帝倚重杨荣,方便随时传召,特意命人建造的府邸。
但对于这位当朝辅政来,他的府邸直可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几字来形容。
外面看似冠冕堂皇、一派繁华,内里却是穷酸的要命,几间破败的大房子中,除了书籍之外,都是些修了又修的桌椅板凳,似乎连一件像样的物件都找不到。
这对于杨荣或许是一件坏事,但对于天下间的百姓却是幸事,得官员清廉如此,天下百姓哪有不幸之理。
李四顾看着院落之中的一切,一股崇敬之心涌上心头。
他飞檐走壁,来到了院落最深处的一间房子上,虽是夜半时分,但房间内烛光昏暗,一个佝偻的背影在凄凄灯光应在窗户上,显得分外的孤单又有一种强悍的坚韧。
不必想,那定是杨荣在挑灯夜战,操劳国事。
李四顾叹了叹气,“哎,杨大人这把年纪还在忧国忧民,可恨那王振!”
他四周看了看,并未发现有护院之人,这才放心落了下来,弄出些响动。
许是杨荣专心至极,那不的声响没有影响到他分毫,捅破窗户纸,见得他老人家面色发白、两眼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写着奏章。
他敲了敲窗,动静奇大,这才将杨荣从政务中拉出,举着油灯四处转了转,又舒展几下筋骨,转头又回到案前坐下,自言自语道:“不知谁家的猫儿又来找食吃了。”
李四顾无奈,哪里想的到杨荣大人竟专心至此。
他天生是个顽皮的性子,即便年近四十还是童心未泯,便想着试试杨荣的胆量!
这一次,他没再客气,使了武功,将窗户推开,一跃而进,中匕首寒光闪耀,直接比在他脖颈处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杨大人,若不想死,便将钱财交给我!”
杨荣愣了愣,旋即坦然的笑了出来,苍老的将毛笔轻轻放下,又用嘴吹了吹奏折将上面的墨迹吹干。
“不知哪路来的朋友,府中还有三石余粮,尽数拿走便是。”
李四顾声音变得阴冷,“余粮?杨大人,堂堂当朝辅政一命就值这么点粮食?”
杨荣缓缓道:“三石够得几十个灾民吃上一年有余,已算不少了!”
“”
李四顾愣住,宋代明相范仲淹曾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早就知道杨荣崖岸高洁,听到这番话仍旧不免心头震颤。
但他还是不想死心,匕首近了一些。
“莫要骗我,堂堂朝廷一品大员,怎会剩下这些粮食?”
杨荣苦笑,身子忽而挺得笔直,正是这条脊梁撑起了大明的盛世、也正是这条脊梁在风雨飘摇之中挽救了大明。
“苗疆异族伺叛乱、沿海倭寇蠢蠢欲动、北部瓦剌、鞑靼等部对我中原虎视眈眈,我大明钱粮虽多强敌却是环伺,难道要让前线的将士饿着肚子?难道要让边关的百姓饥不择食?我杨荣是朝廷命官不假,更是天下的父母官,哪能独一人享受而弃百姓于不顾?!”
这句话得义正言辞,从旁人口中出来李四顾或许不信,但从他口中出,便让李四顾相信了一件事。
天下间贪官污吏虽多、中饱私囊者不少,但绝不包括面前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
杨荣见李四顾有些动容,神情一凛,坦然道:“东厂派你来的?不对,看你身应该是锦衣卫。这样吧,我一家老的性命可以交给你,但烦你将这折子上呈给陛下!”
李四顾瞄了一眼,但见奏折上‘黄河水患’四个字分外显现。
这四个字刺痛了他的心灵。
黄河水患,自古便有,带走多少性命又使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他垂首片刻,忽而将匕首一转,径直跪了下来。
“杨大人忠肝义胆实乃我辈楷模,北镇抚司李四顾恳请恕罪!”
杨荣淡淡笑着,将那奏折合上,轻轻扶起李四顾。
锦衣卫乃是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设而成,一开始为了纠察淮西将领和胡维勇等文官的罪证。
段虽落了下乘,但见效其快,扫清寰宇更稳固了社稷。
然而,经过这些年,锦衣卫早就变了味道,名声也逐渐臭了起来。
尤其永乐皇帝创立东厂之后,他们两个已经成了一丘之貉。
但李四顾跟其子李孤行却是个例外,乃是锦衣卫中忠肝义胆之辈,连杨荣对两父子之事也有耳闻。
“李千总!失敬失敬!”
李四顾道:“杨大人有所不知,那王振陷害你不成,竟派了人加害于你,时间就定在后日早朝十分。我见大人夙兴夜寐为国事操劳,不忍动,还请明日大人退避一二!”
杨荣叹了叹气,多少年来朝堂之上党同伐异从不缺席,自己历经五朝早已看淡。
他活了这般大的年纪,死或不死早就不放心上,但为国家计、为江山计,他不能死,更不能死在王振上!
“好,我答应你!”
他转念一想,又道:“但你”
李四顾道:“无妨!我自有对策!”
罢,自窗户飞身而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来处去。
二日凌晨,李四顾果然带着精干人等身着夜行衣与半路截杀杨荣。
王振将事情做绝,直言杨荣轿子之中坐着瓦剌的刺客,已化妆成汉人,要学荆轲刺秦王的戏码,要在朝堂之上将皇帝刺杀。
这些执行刺杀人物的锦衣卫都不信杨荣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来,但想到王振和皇帝极其亲密的关系,这事情又显得不那么简单。
毕竟王振被皇帝称为‘伴伴’,以一个太监做到了现在这样的高位,不仅东厂和锦衣卫两大构听他号令,连朝中百官也依附到他的足下,认他坐了干爹。
这样的权势、这样的庇护,自然不会加害皇帝,故而他们心中一开始虽然不信,但经此一想,十有**也信了。
所以,对‘格杀勿论’的命令再也没有存疑,下也不留余地。
只是,杨荣在李四顾的通禀下,当夜便住在了皇宫,那轿子之中空落落的,什么人也没有。
只可怜了那四个轿夫,横遭毒!
一人问李四顾:“狡猾的老狐狸!怎让他给逃了?”
李四顾道:“可能漏了风声!”
另一人道:“那该如何?咱们办砸了!”
李四顾将腰杆一挺,“怕个屁,我是千总,出了事我顶着!”
几人默不作声,纷纷看向李四顾,单膝一跪,叩首道:“千总带兄弟们如此,兄弟们怎能让千总独自承担?要有责罚,我等一起!”
只是,他们谁也未曾想到,这一晚,谁也走不了。
刺杀当朝一品大员何等大事,王振怎可让这些人活着回去。
还未等反应,便有另一群人将他们拦住。
双方人马都带着面具,只是另一队人胳膊上缠着红绸带用以区分。
李四顾明白,这是王振要斩尽杀绝,当即发下令来。
“兄弟们,咱们今生回不去了,四处突围,若活下来找个偏僻之处度日!”
他话言简意赅,这些人同他在一起这般久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他们几人虽逃了,但一家老还在,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王振抓不到他们,指不定会对他们的家人动什么脚。
不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要想护佑自己的家人,这一条性命是万不能搭进去的,故而几人战的极勇。
但那一群人中,有一人武功高绝,以绣春刀施展剑法,长刀凌空而飞,竟将那些人在一瞬之间穿了个透心凉,一招便将众人杀了个干干净净,唯独剩下李四顾。
这一剑法李四顾熟悉的不行,再看月光下一双眸子,不是自家师弟骆勇还能是谁?!
“师弟?”
他心中念叨着,不敢出声,更不敢显露自家武功。
既然自己横遭毒,万不能再将自家师弟牵扯进来。
一群人围着李四顾进攻,而李四顾就算有通天的能耐也不敢使,一路打一路逃,最终逃到了京郊。
骆勇和李四顾武功相差不多,论起真章来,李四顾要高骆勇几分,但他现在全然不用本门路子,自然敌不过骆勇,时间一久落了下风。
骆勇便是趁着这个会,挺刀直上。
就在刀尖挨到李四顾身上的时候,忽而认出了他,绣春刀悬停半空。
然而他终究晚了一步,其余的人抓准这个破绽,就在一瞬间的功夫,李四顾被捅成了马蜂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