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年代文

A+A-

    年代文/40

    苏家现在还是一家人,就算张丽娟对王喜娥很不满意,但对苏娜这个辈包容性还是比较强的,主要苏娜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在张丽娟只有一个苏田江的时候,她也很想有一个女孩子。

    这几年苏娜越来越伶牙俐齿让人不喜,可张丽娟对她还有一点时候的滤镜,而且现在苏家还是一家,苏娜也还是和她两个儿子住在一个院子的嫡亲的堂姐妹。

    按照张丽娟自己的想法认知,就是一家子几房人之间,最好几家人生活水平要差不多,好的不要太好差的不要太差。

    不要有一个拖后腿的,差的那几家也要有个底线,这样一家人的和谐才能保护的比较好。

    不要嫌弃她想的远,这是她自己的经验所谈。不是她脸大,而是事实,她大儿子苏田江因为职业,将来肯定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照他的心性,肯定饿不着。儿子就更不用了,将来肯定会有出息。堂姐弟已经是很亲近的关系了,等将来苏娜假如有事情,大伯找到苏田江兄弟身上,你他们是帮不帮,肯定是要帮忙的。

    所以,不如家里每个人都过的好一点,谁也不用眼红谁,彼此之间也不用大动干戈,平时只要有些人情往来,这样亲戚里道的又能处的漂亮又不落人口舌,才能凑凑和和的过下去。

    就像她娘家,她的姐姐,她的两个弟弟,每一个都不愁吃穿,所以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都能大气的拿出好穿的好用的,才能有度量的出好听的话,才能显得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大度友好。

    当然也有兄弟姊妹之间同甘苦共患难真情实意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很少,更多的是一方侵占另一方的利益,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张丽娟希望,自己的两个孩子能互帮互助,是有来有往。

    “哎,起来也是咱们女人命苦,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咱们女人,咱们女人不检点。”张丽娟叹了口气,“这两个孩子也是脑子不清楚,过去招惹人家知青,也不看看人家和咱们能不能成,不能成还不是给村子里添一桩笑谈!”

    村子里的人谁不知道知青家里条件好,就看他们村子那几个男知青每个月都有家里寄来的大大的包裹,里面很多都是他们攒一年才舍得买的东西,但是这些知青家里每个月都舍得给他们寄。

    就算知青现在在他们村里,甚至有的人已经在水村生活了将近十年了,但这样也并不代表这些知青和他们水村的人一样,他们并不喜欢农村,只要有会,就会回到他们的地方。

    就是因为这些,很多家人嫁女儿的时候也并不会考虑知青。有的人直接自己家攀不上,有的人就看不上知青,觉得不是一条心。

    但不管怎么,其实很多人名都明白,是因为两个家庭相差太远。

    古的时候有门当户对,虽然现在都要破除这些封建的东西,那都是落后的害人的东西,可人们虽然嘴上不,但其实心里都明白,门当户对现在也还是有的。

    不然就他们村长的女儿,怎么不嫁给知根知底一个村子的男孩,反而嫁给城里的干部了呢。有些东西,不是嘴上不,就消失了的,因为人们追求的东西,千百年来也就那些。

    大人们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在孩眼里可不是这样,她们都看到了知青那些表衬衫,看到他们时不时写首诗,看到他们嘴里都是锦绣华章,但在大人们看来,这些都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反而更离他们远了。写那么多诗,也没见他们哪一个登上报纸了。

    实话,在苏田叶的文章登报之前,水村的人都没想过写文章还能登报纸呢。现在知道苏田叶的文章登上报纸了,又为啥那些知青天天写文章都没等上报纸。

    还有,这些知青年纪都不了,每个月还要家里给寄东西,活脱脱都要靠父母养的子弟,这可不行,一点也不踏实。

    桂花婶子张丽娟几人一下午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一番村子里的知青,他们的家庭条件知识水平还有他们的交友情况,又批判又带着好奇又期盼又鄙视,最后的口干舌燥酣畅淋漓才回家去。

    这天晚上苏家也不是很太平,苏田叶家隔壁两家房都不平静。王喜娥王梅都吼了一通,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睡觉。不过这样的打打骂骂苦口婆心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

    腊月十八,苏家开始蒸蒸肉。苏家也才蒸了四年,这个需要肉,也是这几年条件好家里才有条件蒸肉蒸肉,不是每一家都能蒸。

    苏家也蒸的不多,也就十几碗,自家人也可以弄完,但是苏奶奶的朋友还是来了三个。

    “你家真舍得放肉,闻着真香。”

    在红色的大盆子拌起蒸肉的料,还没开始蒸就已经闻到了香味。

    蒸肉要用土豆,淀粉,肉,各种调料,料放的越多闻着便越香。

    土豆泥、淀粉和肉混在苏家的盆子里,苏奶奶将肉切的细细的,又好看还又显得肉多,吃起来也不会腻。

    还有调料也放的足足的,将肉、土豆、淀粉混合搅拌后,上面甚至还能看到属于调料的棕色,还有生姜,各种气味混在一起,比起平时少油少盐的饭菜,食物的味道浓烈又强势的冲击着人的鼻子,闻着怪不得香。

    蒸肉,家里有条件的就放的肉多一点,家里条件一般的就多放点土豆,肉就几粒,甚至还有的人家不放肉,不过就算这样,蒸肉吃起来还是很香,毕竟大料的味道就很香。

    “今年肉多了点,想了想还是多做些蒸肉吧,多年的时候也能当一个菜。”苏奶奶洗着从邻居家里借来的碗。

    家里的碗不多,大也不一样,要借几家才能借到大深浅差不多的碗,这样蒸出蒸肉来大差不多,也好看,送人也好送。

    “你艺好,做什么饭都好吃,做的萝卜素丸子也好吃。”

    “那行,你想吃丸子咱们今天中午就吃。”苏奶奶将洗干净的十来个碗拿过来。

    做蒸肉必须要有碗,将拌好的料放进碗里,然后蒸熟,碗里的肉就成了一坨,到时候切开就可以吃。

    做蒸肉也省心,不过就是准备工作比较麻烦,最开始要将土豆煮起来,然后剥皮,将土豆弄成泥。

    这一个步骤就比较麻烦,这也是别人来帮忙的原因。

    从九点多开始,快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

    “苏田叶!有你的报纸!”房间里的人正在话,就听到门口又有邮递员喊苏田叶的声音。

    “咋了,这是又送来什么了?”房间里忙活的人一听见外面这个动静,瞬间就又将话题到苏田叶身上。

    “你家这个长生真厉害,我那天听我孙子,田田的稿费就有五块多,还上了省城的报纸,你这多厉害,我孙子要是能上省城的报纸,我宁可没那个稿费都行。”

    “我听现在可多人跟着长生学习了,不影响长生的学习成绩吧?”这是苏奶奶的好朋友,苏田叶要叫老姨。

    “应该不影响,长生以前也经常帮家里的弟弟妹妹学习。”苏奶奶洗了洗,随在围裙上擦了擦。

    正话着,苏田叶就拿着一个大袋子回院子了。

    “长生,过来,妈也看看这是啥。”张丽娟在窗边喊苏田叶,她也特别好奇。

    “是城里姥爷寄给我的东西。”苏田叶打开袋子。

    里面全是报纸,有苏田叶订过的,更多的还是他没见过的,还有一包糖果。

    “姥爷上面第二张报纸就登着我前几天过稿的那篇文章。”

    苏田叶的话刚落,屋子里的人们就不镇定了。

    “真的?文章上报纸了!”她这也算第一次看报纸。

    “写的啥,给老姨看看。”

    “长生真厉害啊,写的文章居然能上报纸,这就是作家吧。”

    “作家?哼,长生比作家还厉害,不看看长生才多少岁。”长生的另一个老姨傲娇的一哼。

    “哪里,我没那么厉害。”苏田叶连忙摆摆。

    他可不敢,他现在上报纸实话有很多都是侥幸,其实他还在研究套路,这一篇也有一点是带着他心里的套路写的,并不是他的文笔或者情感感动了编辑。

    可是屋子里的人才不听他话,都喜滋滋的翻着报纸,想要看看苏田叶的名字在哪里。

    家里闹哄哄的,又起哄让苏田叶念一念他的文章。

    热闹了一个多时,屋子里的气氛才消下去一点。

    ———

    回了自己的屋子,苏田叶看着放在自己桌子上的本子,他想要写一片。

    他实在太喜欢文字里翱翔了,他喜欢在排比句里感受情绪的变化,喜欢在拟人句里体会自然的意境。文字,总是带给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和无穷无尽的快乐,那好像是他的另一个世界,他也要创造自己的世界,让别人感受里面一花一木的无穷奥妙。

    苏田叶只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便感受不到时间的快慢。他做事情总是一心一意,而且有规划有目的,这样既能让他不浪费时间,还总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苏田叶一坐就是一下午,等到天暗下来,他才开始收拾自己桌子上的笔记本子。刚收拾完准备站起来放松一下,就听到敲门的声音。

    晚上了,院子里没有灯,天又冷,苏田叶出去开门,省的家里老人出去。

    “田田啊。”

    站在门口的是一个内穿红色毛衣,外穿绿色大衣的男性。他身高一米八几,看起来非常结实,这是前年刚来的知青,也是让苏娜苏灵这些女孩疯狂的知青里面的代表。

    苏田叶有些好奇,他来自己家干什么。

    作者有话要:  猫真的好偏食,只喜欢吃肉吃甜的东西,对于别的,它真的饿死也不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