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专辑发行(三)
“暂时不打算拍摄。”
刘昊果然摇了摇头:“拍完专辑之后,我准备回大陆,没有时间。”
杜映画知道刘昊来自内地,而且她的心思只在音乐录制方面,对于其它工作一概不感兴趣。但林孝邦顿时感觉到脑门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线——专辑拍完之后,肯定就是发行,而且之后就是一系列的宣传,这位祖子居然在这个时候要摞挑子回大陆?
被刘昊的随心所欲震慑了一下的林孝邦差点儿把眼珠子登出来。
不用看林孝邦的表情,刘昊也知道他在纠结什么。因为除了专辑的事情之外,还有碧血剑的首映,这都需要他出场。
笑着道:“该做的宣传还是要做的,我刚才不是了吗?是准备而不是立即。而且我还要采购一批录音设备,回去之后建一个录音室。”
这个打算早就有了,这一次来香江录音,前面几首歌几乎多半是他自己录制的,但有些地方因为经验的欠缺,总有些不如意,但杜映画的到来,以她的实际经验指导刘昊,让他补齐了最后的短板,也使得他的录音技术突飞勐进,有信心完全独立的录制唱片。
“那mv呢?还拍不拍?”杜映画有些好奇地问道。
“看情况吧。勉强拍摄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刘昊也没有一口否决。
林孝邦轻轻吐一口气,这也算是解决办法。具体的办法,今天回去需要好好讨论一下才行报告?眼前这位可能就是大爷,跟谁汇报。
但不管如何,专辑发行的时间估计做一下调整了,必须尽快,免得专辑上市的时候,主跑回去,这种事对于媒体来,绝对是热烈讨论的焦点负面。
“主打曲呢?还是青苹果乐园吗?”林孝邦突然想起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他所的‘主打曲’,是和专辑同步发行的单曲,目前定的是青苹果乐园。
在原订计划里,碧血剑的首映和专辑的发行是同时的,林孝邦现在考虑是不是将日期提前,但刘昊还是否决了:“我可以等到首映之后再走。”
林孝邦得到了一个肯定的法,顿时大喜过望。
京城,火车站。
站台上站着很多人,秋老虎的毒辣让接站的人们心里就像是燃烧着一团火苗,虽然不至于把人焚毁,却让人感觉着十分的焦躁。
列车已经晚点三个时了,各种不安的猜测在人群中悄悄流动着,许多人都变得焦躁了起来。
“站长,要不要跟站前派出所联系一下?”一名铁路职工问道。
“没那么严重,这个时候没人会犯傻,等车进站了,大家就会放轻松了。”站长道。
他的语气很轻松,但眉头却是微拧,显然也很担心局势失控。
这两年陆续有下乡的知青返城,每一次接待,车站的上上下下都如临大敌——无论是接站的,还是回家的,心中都有着一股莫名的焦灼,稍不心,就会引发一起群体事件。
“站长,次列车马上就要进站了。”一名女职工兴奋的进来报告。
“那还等什么?快广播出去!”站长大声道。
“站台工作人员注意,站台工作人员注意,次列车就要进站了,请作好接站准备,请作好接站准备”
站长站在窗口,看着额外的人群,心中顿时觉得轻松了起来此时,他对那位火车司有一种莫名的感激。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火车站,广播员的声音都永远是那么一种职业性的,那么一种不徐不急、充满节奏感的语速,偏偏能够抚平焦躁的人心,让人安定下来。
每一个国家的国徽和国旗是不同的,但所有国家所有火车站的广播员,却彷佛就是同一位可敬的女性,一位熟谙世界各国语言的女性。
有人,这是母性的力量。
几乎每个国家的火车站广播员都是女性,而且就像是被同一位老师调教出来的一样,而正是她们那看似呆板的声音,却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信任。
京城火车站的女广播员声音听起来很年轻,而且还是标准的普通话,话时从容不迫,透露着一种彷佛大家闺秀似的优雅。
她的声音彷佛就是命令,一个个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迅速而紧张地从办公室里出来——他们刚才不是存心躲避,而是在面对一个他们也无法解诀的问题时,只能采取这种办法,以免激怒那些家属。
“所有接站人员请注意,为了避免引起混乱,请在安全线以外等待乘客下车,任何擅越安全线的人,将被视为有意制造骚。乱而予以法办”
这会儿列车即将进站,接站人员的心火都没那么盛了,倒是安静了许多,站长却有些后悔——刚开始就不应该答应那些人进站的,现在醒过神儿来,轮到他自己坐蜡了。
希望等乘客下车的时候,那些人冷静一些吧。
次列车就是一列普通的列车,上面没有拉什么重要人物或者珍贵物件。
在广袤的东北、西北农村、农场、建设兵团中,分散着无法计数的插队知识青年。当初他们有多么热情地奔赴农村,现在就有多急迫地返回自己的家乡。
次列车上就有这么一批知识青年——不是几十、几百,而是近万名。
这趟列车的始发站是冰城,京城只不过是途中比较大的一个城市,在前面的城市中已经下了数千名乘客,其中不免发生各种故事,这也是列车晚点的主要原因。
跟那些接站的人一样,这些急于回家的乘客此时也是满肚子的郁闷,不过看到外面似陌生、又似熟悉的站点和那些翘首张望的人群,他们又激动了起来这是他们的城市,这里有他们的亲人。
“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站台上接站人员较多,各禾位旅客下车的时候,请照顾好自己的行李有序下车”
车厢内的广播喇叭也响了起来,不外乎就两个字——秩序。
接站者,有返城知识青年们的父母,有他们的兄弟姐妹,有他们各种关系的亲人。有的甚至是举家而来。
在同一个站台上,他们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中送走了自己的孩子、亲人,而现在,他们又在这个站台上迎接归家的游子没有飘舞的彩旗和惊天的锣鼓,只有那无数的高低参差不起的写着人名的纸牌子。
“李隆,爹来接你了,快过来!”
“毛,妈来接你了!”
“海子,来这里!”
“张红旗,爸爸妈妈在这里等你。”
“廖建军,妹妹在这里等你!”
十几名工作人员耐心地让接站的人们组成几个方阵,方阵之间留下通道刚开始的时候,人群还比较理智,可在火车进入车站的时候,接站的人群顿时亢奋了起来,所有的人都企图挤到最前面去,好像他们想要接的人一定会第一个出来似的。
车站的工作人员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希望人们冷静下来,毕竟火车还没有停下,一旦发生事故,那一场欢喜很有可能变成悲剧。
“让开!”
一个男人‘噗’的一声吐了一口浓痰,正喷在一名中年铁路职工的身上,然后挑衅地瞪着他。
那名铁路职工澹然地掏出一块绢拭去身上的黄痰,目光平和地看着对方:“我的女儿也在这趟车上,我能够理解你们的心情。”
他又指指铁轨和人群,大声道:“你们想一想,如果在这个时候落下站台或者踩踏出人命来,你们十多年的等待是为了什么?!”
虽然人群都很激动,但刚才那一幕很多人看到了,被这名铁路职工一吼,很多人都下意识地恢复了几分冷静,人群也缓缓安静了下来。
稍远处,一个身形颇为健硕的女铁路职工有些讶异地看着那名中年铁路职工,嘴里都囔了一句什么。
旁边的一个同班组的姑娘没听清楚,问道:“牛婶,你什么?”
牛婶一脸不屑地道:“那个庞汉民,一个老光棍哪来的女儿?”
咣
列车终于进站,车窗上,一张张焦急的面孔贴在上面,向外张望着。
此刻,他们就像是被塞进罐头里的鱼,渴望着呼吸自由的空气,而这么多年以来,这是他们距离自由最近的一次一路颠簸,大多数人没有座位,互相挤靠着,许多人实际上仅有立足之地。他们的食欲、困意,每一根最微神经的最末梢,全都麻痹了。
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待业,在城市重新寻找到下一个生活目标继续生活下去、奋斗下去。他们又疲惫又亢奋的头脑,还来不及预见到,城市将在他们之中,划分出多么细致又多么难以超越的等级。划分得很细,很细。
知识青年返城其实在前些年就有了,但大多是因为招工、推荐上大学、因病或者家庭状况发生改变,只有这两年才有大量知识青年因为政策原因大批量返城,而在一九七九年前后,才是真正的高潮。
尽管如此,知识青年的反城也给各个城市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冲击——各方面的。
而此时,这些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愿景,他们愿意以全副的精力在盼望已久的城市中重新站到起跑线上,他们对城市所怀抱的一切希望,都将从一道新的起跑线上去实现。
列车驶进车站,一些乘客激动地已经将车窗打开了,探头寻找自己的亲人,而还有一些人在彼此告别——不管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已经将最好的年华留在了那一片片的黑土地上,他们细腻的情感在那片黑土地上磨砺的深沉厚重,他们充满朝气的面容被那片黑土地上磨砺得沧桑粗犷。那些女知青们尤其感性,她们两个、几个、甚至十几个抱作一团,不能抑制地放声大哭。哭声在这种时刻是有传染性的,很多男青年甚至是非知识青年的乘客也红了眼睛,他们甚至都不清楚这是为什么而伤感是因为逝去的,还是因为未知的?
“乘客同志们,你们辛苦了,因为各种难以控制的意外原因,导致列车晚点,你们的亲人已经进入站台接站,为了避免过于激动而导致踩踏行为,下车的时候请遵守秩序,看好行李,避免奔跑或者原地堵塞请在站台工作人员的指示下,有序出站”
火车站广播人员那温柔悦耳的声音,这一次并没有起到多少安抚作用,车门刚刚打开,就有人跳到了站台上。提包、行李捆、木箱、兜,各种各类物件,纷纷从车窗扔出,散乱地落在站台上。
一道道身影从车门里窜出来,根本不是那几个工作人员能够控制的!
京城,不是这趟列车的终点,很多家在魔都等地的知识青年都冷静地坐在位置上,还有一些人则是不徉不徐地往车下走,他们不是京城人,但需要从京城换车。
但有一个最后下车的女青年背着一个与她的体形极不相符的大背包和两个鼓鼓囊囊的大旅行袋,神色澹然地最后下车,望着混乱的站台,她站在车厢前面,旅行袋放在地上,就像是一个局外人看着眼前的场景。
此时的站台,更像是一幕舞台剧,每个演员都是本色出演,站台上到处都是呼儿唤女、喊姐叫弟的声音,一张张或悲或喜的面孔,尽管抒发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而她和那些工作人员就像是舞台下的观众。
“同志,家里没来人接站?”一名有些好奇的铁路员工问道。
“有。”
江曼的神色稍微有些变化却是从眼底浮起一抹澹澹的苦涩。
母亲,那个一心只想让她离开家,唯恐她多吃多占的女人,是不会欢迎她回来的。
而那个欢迎她回来的男人,此时却无法分身前来——当然,她不是报怨,如果不是他,恐怕自己还要呆在北大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