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曾钧年

A+A-

    同窗们看着傲气的余凌云转身离去,其他学子也回过神,觉得他品德不值得深交。

    李文山看着这一幕就觉得余凌云被捧得太高了,自傲到不可一世,但如果在学业比他强,他也是会折腰的。

    李文山认真看了夫子给的批注,想着回去好好学习,收拾好书籍笔墨准备回家。

    &p;p;qt;文山兄,文山兄&p;p;qt;走了大老远一段路听到有人喊他。

    李文山转身一看是曾钧年这个胖子,停住脚步等他跑上前来。

    李文山看他这幅样子疑惑道:&p;p;qt;胖兄,你这是&p;p;qt;指了指他那歪斜衣服

    曾钧年低头看了看,不好意思笑了笑整了整衣襟,道:&p;p;qt;文山兄,这秋收假你可有打算?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县城,我认识隔壁私塾的学子,他有去参加文会,我们也可以去。&p;p;qt;

    李文山摇了摇头,道:&p;p;qt;不了,胖兄,这秋收家里还有几亩地要收,我要回去帮忙。&p;p;qt;

    &p;p;qt;吖,我能不能跟你回去,到时候我给你帮忙?我都不知道怎么秋收呢?&p;p;qt;曾钧觉得李文山是他的好哥们,自从他去了乙班,除了每天午休教他读书那半个时辰,之后交集很少。其他很多学子其实都嫌弃他胖,他爹都觉得他胖。

    李文山沉吟一会儿,道:&p;p;qt;行,你去我家可照顾不了你,你跟我去的话到时候可是要下地干活。&p;p;qt;

    曾钧年高兴地拍道:&p;p;qt;那没问题!我明儿找马车去你家,我知道在赵家村。&p;p;qt;

    李文山看了看胖子道:&p;p;qt;你的衣服多带几套来,嗯不要太好了的,你来我家可是我帮我干活的,长裳到时候干活不好,最好短打方便。&p;p;qt;

    李文山想着胖子这越发胖的身材,以后科考在相貌上就过不了关,考秀才可是也是对外

    貌有要求的。这肥头大耳,肚大如猪的模样,考官第一关就给他咔嚓了!想着秋收好好使唤使唤他,让他瘦点,到时候再带他去采点野果。而现在正好山里八月瓜成熟了,还有其他的比如野板栗什么,相信爱吃的胖子也有动力,到时候让他减减体重。

    李文山道:&p;p;qt;行,那你明天带好你自己的东西明天来,当然我家有个姐姐,男女大防,快要亲了,所以你到时候跟我住前院,在我家不要乱窜。&p;p;qt;

    &p;p;qt;好的,保证没问题&p;p;qt;曾钧年拍下李文山的肩膀道。

    李文山跟着曾钧年寒暄几句道:&p;p;qt;那我回家了,明天见,再见。&p;p;qt;

    &p;p;qt;明天见。&p;p;qt;曾钧年看着李文山往前走的背影心里很高兴,听远房堂弟可以下河抓鱼,上山掏鸟蛋他就想去村里玩玩。

    这时胖子还不知道,他的好朋友要给他减肥。接下来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水深火热,让他终身难忘

    李文山他爹现在忙着地里的秋收,没空来接他,他在镇路口等着搭乘牛车回去,因此完一路向前走去。

    在集市的包子铺买了两个包子,正好遇到有经过张氏娘家张家村。他想到张家村顺便看望下外婆,又让车夫等他一下,买了一斤猪肉和一包点心。

    &p;p;qt;书生,我看着你不像张家村人,张家村里有个童生先生教书,一般像你这么大的娃娃,不是都在村里村塾读书吗!&p;p;qt;车夫道。

    李文山道:&p;p;qt;老先生,我是看望外婆她老人家,这在镇上读书的也很多。这都要秋收了,您怎么还在外驾车。&p;p;qt;

    &p;p;qt;我家在张家村上的一点,家里有好几个男丁,家里的地他们兄弟就能忙活起来,明天才开镰。有空就载载客,今天是送人去镇上,那人不回了,我还想着空车,书生你

    就上车了。书生这是放假了?&p;p;qt;

    李文山:&p;p;qt;嗯,夫子放秋收假,我就回家帮忙下。&p;p;qt;

    老先生开始起家里让他们出息地孙子&p;p;qt;我家孙子挺聪明的,但我们供不起他读书,这不从张家村村塾回来后,就没去了,在镇上找了的药铺做了个伙计,以后学点本事也能当个大夫。&p;p;qt;

    李文山忙道喜道:&p;p;qt;老先生,以后有福,各人有个人的缘法,强求不来。&p;p;qt;

    老先生指着不远处的稻田道:&p;p;qt;是的,今年田里的庄稼,看着就是丰收的年,这稻穗一串串的都把稻杆压弯了。这年景好,我们老百姓过日子也舒坦点。&p;p;qt;

    李文山看向田里确实稻穗低垂,明谷子饱满,&p;p;qt;那可真是好消息,这丰收了,我们老百姓也能多吃几顿饱饭。&p;p;qt;

    老先生,一路上没停下来话,还给李文山讲了一个山里的鬼故事。

    李文山听的精精有味,感觉这朴实的劳苦大众也能想出这种故事,虽听得觉得粗糙,但也不乏警示世人,做人做事要把握分寸。

    听着故事不一会儿到了张家村,付了车钱下车。

    到了外婆家门前,看到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妇人,正做着在捡豆子。

    李文山出声喊道:&p;p;qt;外婆。&p;p;qt;

    老妇人听到喊声抬头看到外孙,心里非常高兴,笑呵呵地道:&p;p;qt;山儿,你今天怎么来了?你爹娘呢?&p;p;qt;

    &p;p;qt;外婆今天我从镇上私塾回来,正好想来看看你,走我们进去吧!&p;p;qt;李文山另一扶着老太太往屋里走。

    老太太分家够跟着大儿媳妇一起住,吃饭是自己单独煮,几个孙媳妇会帮着她把衣服洗好,所以老人生活也算自在。

    &p;p;qt;你人来看看外婆就行了!怎么还买这么多东

    西呢!&p;p;qt;老太太看着李文山提的肥肉、水果和点心。

    李文山看着有点激动地老太太安抚道:&p;p;qt;外婆,读书后除了跟着娘,年初五来看看您,这都很少来,可不是要给您多买点吃的,而且这些不贵,您好好吃饭,我下次跟娘中秋节前再来看您。&p;p;qt;

    李文山在张家陪着老太太聊了一会儿,准备回去,不然到时天黑了不好回去。

    最近李家箪食都比较晚,李文山到家时天还没黑,刚好赶上一家人吃饭。

    李老头:&p;p;qt;稻田里的水排干了,捞的鱼也卖给县里酒楼,我们家自己留了几尾。&p;p;qt;

    &p;p;qt;爷爷,到时候要做酸菜鱼吃,对了明天我的同窗来我们这体验劳动,我带着他住前院。&p;p;qt;

    李铁柱:&p;p;qt;知道了!你同窗来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接待,你的客人,自己接待吧。&p;p;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