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讲学

A+A-

    卯时

    李文山多年养成的生物钟让他从睡梦中醒来,刚起身,就听到动静,这时一阵敲门声传来。

    心想这么早是谁呀,看着另一处睡得香甜地望竹,李文山起身开门。看到人道:&p;p;qt;杨兄!是你啊!怎么这么早?&p;p;qt;

    杨水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p;p;qt;昨晚忘记跟你寅时三刻起来晨练,卯时正是晨读时候。&p;p;qt;

    &p;p;qt;那杨兄稍等下&p;p;qt;李文山一听赶忙道。

    两人一路匆忙赶到课堂,不一会儿授课先生来了!

    李文山上完一天的课发现这里的教学方法很自由,学生之间自由辩论,先生听讲,每次理论依据都很充分,有些理论依据出自哪里李文山发现还不清楚,这就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

    李文山找到杨水岸,&p;p;qt;杨兄,这去藏书楼需要书院的借书凭证,我这刚来还没有借书凭证&p;p;qt;

    &p;p;qt;我有凭证,你可以先用我的,下午和你一起去办一张。&p;p;qt;

    问清藏书楼在哪,借了杨水岸的借书凭证,进去发现这里的书储藏量就比府学多出许多,书院的藏书底蕴可比他们徐州府府学强很多。

    本来还觉得在此不会有收获,没想到藏书居然有很多他从未阅读过,甚至在外界只闻其名,传已经失踪的古籍经典在这也能找到,可见这号称百年书院的名头可不是虚的。

    下午上完课杨水岸带着李文山去办了一张他自己的借书凭证。

    两人位一起去了藏书楼,办理完证书,藏书楼的先生道:&p;p;qt;你是秀才,所以你只能阅读二楼以下的书籍,三楼不许查阅。&p;p;qt;

    李文山听了这规矩心里点奇怪,还是点头道:&p;p;qt;学生知道,多谢夫子!&p;p;qt;

    接下来几天李文山上午课

    堂听课,下午专心去藏书楼。

    &p;p;qt;那新来的不学点正经的,整天问老师,这科举考试那些又不考,有那功夫不如多背几遍四书五经。&p;p;qt;一学子吐槽到。

    &p;p;qt;可不是不考,你看上次那新来的和孙师兄辩论时。引出的论证可不是新来的提出来的,当天我们藏书楼不是人员爆满。&p;p;qt;一学子潇洒地甩了甩袖子道。

    杨水岸声的:&p;p;qt;李兄,你这科举考试需要读这么偏吗&p;p;qt;

    &p;p;qt;我知道不需要如此之多,杨兄我读的也是名家经典,这样科举时,有更多的阅读量科举才能考的好我想考的更出色成绩。&p;p;qt;

    杨水岸也不接话题,道:&p;p;qt;明天就是大儒公开讲学,明早肯定很多人抢前排的位置,所以明天我们要起早。&p;p;qt;

    李文山听了蹙了蹙了眉头&p;p;qt;那需要多早呢?&p;p;qt;

    杨水岸道:&p;p;qt;我想应该要寅时,毕竟我们平时都寅时三刻去锻炼的。&p;p;qt;

    李文山皱了皱眉,答应了,毕竟他都没遇上过大儒公开讲学。

    一早月明星稀,看着天上还挂着月亮,还宛如黑夜,李文山觉得自己现在就是那个披星戴月的人。

    来到书院讲堂统祠时,已经不少人到了,他们两人也赶忙找了个好位置,把带来的蒲团放好坐下。

    李文山坐在蒲团上,起太早了,都开始犯困了!

    卯时三刻大儒终于来了。

    李文山看着进来的是一个留着胡须且有些发白,头戴冠巾,身高中等,略有些发福的五六十岁左右的男子。另一个也是五六十岁,身穿青色长袍,脚踩长靴,腰间配着玉佩,身材略高的男子。

    众人起身道:&p;p;qt;山长好。&p;p;qt;

    两人均点点头。

    之后两人分先后开始讲学。

    &p;p;qt;我是溪山书院山长朱黎,这是嵩阳书院的山长苏祁,今儿就主随客便,请嵩阳书院的山长先讲学,各位学子好,今天开始讲学。&p;p;qt;那身材略有些发福的男子道。

    &p;p;qt;那,恭敬不如从命了!朱山长,我开始了!&p;p;qt;略高的男子摸了下美髯须道。

    李文山知道了这略高的老头是嵩阳书院的书山长,那另一个就是溪山书院的山长。

    两三百人个学子,一声动静都没有,听着山长开始讲学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儒生应科举,就是为了进入仕途,而士大夫阶层能否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与“丧”。

    两个大儒讲课,听的他们如痴如醉,直到山长结束讲学时,还没反应过来。

    &p;p;qt;好了今天就到这里。&p;p;qt;

    李文山和众多学子一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讲堂,过一会才感觉肚子饿了的感觉。

    李文山感慨道:&p;p;qt;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p;p;qt;

    杨水岸也跟着:&p;p;qt;是啊!讲的太好了!尤其是我们山长。&p;p;qt;

    &p;p;qt;你知道吗!我们山长可是个传奇人物。&p;p;qt;

    &p;p;qt;十年前山长还是吏部尚书,一生跌宕起伏,可谓是当朝的传奇人物,二十岁金榜题名,中得状元。还担任太子太师,学问非常厉害,不过山长不喜官场,后执意离开,天子还特意相送了五里。&p;p;qt;

    &p;p;qt;所以山长的一生就像是话本里面的一般,时至今日,街头巷尾的书人还喜欢拿他的事迹来书,我们这里的学子可是对山长二三事都是个两三分。&p;p;qt;

    李文山没想到山长居然是这么牛。

    李文山听了感

    叹道:&p;p;qt;朱山长,可真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p;p;qt;

    &p;p;qt;那嵩阳书院的山长也是牛人,当年据是考上一榜进士,获得探花郎的名号,其实至今依稀你可以从他脸上瞧出,当年是何等美男子,一张迷了多少的京城的官家千金。不过苏山长志不在此,他在翰林院待了三年,带着妻子回乡创办了现在的书院。&p;p;qt;

    李文山道:&p;p;qt;杨兄你了解可是很详细。&p;p;qt;

    杨水岸不好意思笑了笑道:&p;p;qt;我买了一本天下大儒的书在看,所以了解比较清楚点。&p;p;qt;

    李文山好奇的问:&p;p;qt;那天下大儒可有沈先生,你知道沈先生的事吗?&p;p;qt;

    杨水岸讲起时两眼放光,也满是羡慕之情&p;p;qt;书里没有,不过我爹那时刚考上末位的举人,他知道我的夫子里有沈先生,是他崇拜的人。

    所以他跟我起,沈先生是隆兴二十年的状元,也就是先帝时期。连中六元的状元,当时可是轰动整个京城内外,那时本朝的百年历史上的第一个,前朝还一个都没有,中兴之主遇上六元及第状元,这可是祥瑞之兆。

    往上数三朝下来,整整四百年才出了这么一个状元郎。因此沈先生也深受天子喜爱和看重,当时整个文人圈都轰动了,高位士大夫把沈先生当作文坛泰斗的继承者和执牛耳者的继承者。&p;p;qt;

    李文山现在也不是刚出炉的白,要知道这是一个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时代。没想到陈训导居然认识这样的人,深深吸了口气道:&p;p;qt;那,那沈先生怎么来溪山书院当夫子了?&p;p;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