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建李家村
最终,楚明远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去干活儿,被全村的人孤立,实在不好受。
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施工,道路修到了李家河位置。
李青玉回娘家就会经过一条河,就是这条李家河。
原本李家河上有桥,但是多来前的一场洪水把桥给冲走了,后来官府不管事,桥就一直没有修,直到现在。
几个村的人汇集在河岸边
“李哥,我们去跟清芷姑娘,让她帮我们修桥,怎么样?”
“修桥可是大工程,她会愿意吗?”
“不知道愿不愿意,但这是一个会,而且会难得,我们去试试吧?”
“也行,要是她愿意帮我们主张的话,到时候修桥我们全村的人都来帮忙,也不让她给我们付工钱。”
“我也这样打算,走,去试试吧。”
“走吧。”
几个村的村长细细地商量了一番,然后结伴朝楚家村走去。
楚清芷封地上的路基本竣工了,现在修的是水云县附近,以及封地以外的官道,最近她频繁外出巡视,怕大家觉得路修远了,就懈怠。
楚清芷走在路上,在想李家河这边的路怎么修,要是不管的话,桐梓县和水云县始终隔着一条河,来往非常不方便,尤其是运货的时候,
要是绕路,河那么长,成本太高了,最好的就是在河上修一座桥。
一会儿好好勘测一下,要是能修桥就把桥修起来。
这样想着,她迎面碰上了几位村长。
那几位村长没想到能在半路遇到楚清芷,看到她后,一下热情地围过来。
李家村的村长道,“姑娘,我们是周边村子的村长,有点儿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楚清芷点点头,“你们请。”
李村长想了想,直言道,“姑娘,我们希望你能在李家河上修一座桥,我们村子穷,没多少钱,但是男人很多,我们愿意不要工钱,只求你帮我们修一座桥。”
这倒是跟楚清芷想的不谋而合,“能不能修桥我需要看了才知道,我现在正打算去李家河,几位村长不如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几位村长连忙答应下来,“好好好,都听姑娘的。”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一行人快步来到李家河。
楚清芷走到河边观看,李家河宽大概**米,河水流速缓慢,周围的土层比较厚实,不是沙土,建桥的问题不大。
不远处正在修路,楚荣看到楚清芷,连忙走过来,“清芷。”
楚清芷回头,“爹。”
楚荣关心道,“你来这边做什么?”
楚清芷道,“我来看看这里能不能修桥,要是可以修的话,就修起来。”
“修桥好啊。”楚荣十分高兴,伸指了指上游的方向,道,“那边有更窄一些的河道,要是修桥,可以修在那里。”
楚清芷点点头,“我马上去看看。”
楚清芷往上游走去,修桥的话,当然是河道越窄修建起来越容易,而且也更省材料。
往上游走了大概十几米的距离,楚清芷看到了更窄的河道,大概五六米的样子,跟刚才的**米相比,难度一下降低了好些。
这时,一位老伯走过来,他殷切地看着楚清芷,问道,“你是楚清芷姑娘吧?”
楚清芷不明所以,“我是,老伯有事吗?”
老伯向楚清芷行了一个大礼,“我这一礼是替这一方百姓向姑娘道谢的,姑娘深明大义,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太难得了,太难得了!”
楚清芷轻轻侧开身体,没有受礼,“老伯,绵薄之力,不足挂齿。”
老伯摆了摆,敬佩道,“每次下雨,要是连续下几天,那路踩的就跟田里似的,满是泥浆,现在有了青石板路,就算是下一个月雨也不怕了,姑娘所做的事,可做大凌所有人的表率。”
楚清芷谦逊一笑,“老伯谬赞了。”
老伯郑重道,“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夸错人,你当得夸赞,只有你当得起。”
楚清芷微笑,“谢谢老伯。”
老伯眼神变得恳切,“姑娘,我今天除了来替百姓跟你道谢外,还想跟你一件事。”
楚清芷点点头,“老伯请。”
老伯带着几分回忆和惋惜道,“我是一名桥工,李家村曾经被冲垮的桥就是我带着人一起建的,自从桥被冲走以后,我一直想重新修建,但是靠我一人之力,实在实现不了,姑娘,你会安排修桥吗?要是修桥的话,我愿意尽我的绵薄之力。”
楚清芷自然是答应他,“我有此打算,并且我看了一下,在这附近,李家河河面最窄的就是此处。”
老伯修桥的经验十分丰富,“当年的李家桥就建在这里,不过这次,需要把桥洞弄大一些,以免洪水到来再次被冲走。”
楚清芷让人去把纸笔取来,在一块石头上摊开,跟老伯商量设计图。
一番交谈,老伯对楚清芷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见多识广不,就算不知道的,也能在知道之后举一反三,这学识简直了,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深厚。
两人交谈的这段时间,又来了几个义务打算帮着修桥的桥工。
楚清芷集思广益,最后决定修一座五拱石桥,两个大拱,三个拱,其他还有很多防洪水的细节,这样就算发洪水也不用担心了。
楚清芷道,“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是没问题,我们就按照这个修建。”
老伯道,“非常完美,不需要再改了。”
“我们也赞成。”
楚清芷道,“那行,我马上去安排人,准备材料,准备周全后,我们就开工。”
李家桥重建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周边很多人自发来帮忙。
大家早就想修桥了,现在可以实现这个愿望,都想出一份力,争取早日把桥建起来。
在行动力超强的楚清芷的安排下,李家桥很快开始动工了。
动工的当天,周围的村子全部来围观,可以是人山人海,跟要建一个大工程似的。
楚清芷的美名传得更加遥远,生祠里的香火更旺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