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杨慎的使用

A+A-

    “圣人赎刑之制,用于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

    几次交锋之后,朝廷开始稍微平静。

    定国公徐光祚、武定侯郭勳、寿宁侯张鹤龄这些勋戚,正在负责大行皇帝,也就是明武宗的玄宫。而三法司这边则是把钱宁、江彬、王琼并案调查。

    这是目前朝廷最关注的案子。

    内阁这边派出了内阁大学士毛纪,朱厚熜这边派出了锦衣卫指挥使朱宸和御用太监黄锦,三法司这边是刑部尚书张子麟、大理寺卿赵鉴、督察院左都御史王璟。

    王璟今年已经4岁。

    在督察院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因为之前陈金以太子太保的身份兼任左都御史,因此很多人都嘲笑王璟为“中都御史”,他在督察院根本管不了事情,被陈金压着。督察院的事情,都是陈金在管。王璟本来是正儿八经的左都御史,但因为干不过陈金,所以只能是不管事情。本来朝廷规矩督察院只有一个左都御史,可是随着明朝开国一百多年,不少年纪大的臣子身上都会挂着左都御史、右都御史的官职,但却是不怎么管事情。

    所谓的冗员,也是这样产生的。

    此次三司会审,因为新上任的左都御史石珤有其他事情,所以王璟重新出马。

    这个案子很重要。

    朝野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这个案子。特别是这个案子牵涉了大批其他人。杨廷和他们是希望利用这个案子,把正德朝的权阉,以及和王琼一样的政敌都给牵连进去。

    而朱厚熜并不希望这个案子牵连太广。

    不过案子具体会怎么变化,谁也不好判断。毕竟此次参与的部门太多,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

    除了这个案子之外,新上任的督察院左都御史石珤,则是带领一帮人开始清理冗员的问题。冗员的问题很复杂,内廷宦官、锦衣卫这方面的问题最严重。

    但不仅仅是他们。

    包括冗官、冗兵问题也很严重。

    这都在此次清查的范围之内。杨廷和要解决的冗员问题,必须要根据石珤他们的清查结果来进行。因此杨廷和虽然和石珤关系不和,但对于石珤清查冗员问题,却是积极配合。

    而杨廷和目前主要关注的事情是庄田的问题。

    朱厚熜把事情交给了杨廷和。杨廷和带着内阁阁臣正在讨论,怎么清查庄田,清查之后应该怎么解决,还有怎么得到朱厚熜的支持。因此这段时间杨廷和他们对于朱厚熜也没有之前那么紧逼。

    不过对于宦官的打击是没有停止。

    弹劾了魏彬,把魏彬搞下去之后,那些言官是受到了鼓舞。开始接连对正德朝的那些权阉发难。石珤他们正在清查冗员的问题,言官对于权阉是不停地追打,都让那些权阉坐卧不安。

    正德6年5月4日,御史和六科官员再次要求对于魏彬处以极刑。朱厚熜几次都留中,但挡不住朝野上下的呼声,朝臣对魏彬是喊打喊杀。魏彬慌乱之下,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家产,而且愿意积极配合石珤的清查行动。看到魏彬如此的配合,朱厚熜只是让他赋闲在家。并没有跟朝臣要求的那样,把魏彬送到了监狱。

    杨慎是不满意朱厚熜这样的处理。

    所以借尚书里金作赎刑这一章,告诉朱厚熜,魏彬的罪很严重。不应该因为魏彬拿了钱,就赦免他的罪过。朱厚熜最近一段时间听杨慎讲书,还是很满意杨慎这个人。

    虽然有些方面看起来比较固执一些,但整体来的确是不负才名。就连劝诫自己,都是用各种典籍,各种圣人之言,一点都不枯燥。

    “杨师,治大国如烹鲜,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处理。目前石宪臣(石珤)他们清查内外冗员问题,若阻力太大,反而影响大事。魏彬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由他配合调查,会大大加快冗员清查的速度。这才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皇上,维护法度,才能让人遵守。若为了一时之功效,破坏法度,未来必然贻害无穷。”

    “杨师这句话,朕深以为然。”

    朱厚熜点头同意杨慎的法。

    法这个东西,破坏容易,再想要恢复法度的威严就很困难。可是往往很多人为了走捷径,老是破坏法度。当然现在的朱厚熜需要稳住皇位,没时间考虑那么多的事情。法度的重要朱厚熜当然明白,但法度再怎么重要,也没有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重要。

    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选择。

    朱厚熜就是如此。

    屁股底下的皇位重要,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

    “杨师,朕读宋史,里面有句话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怎么看这句话?”

    杨慎在朱厚熜这边一直是侃侃而谈。

    32岁的杨慎,是真正的学富五车。加上出身很好,是真正的官宦世家。因此读过很多书,也在父祖身边学到过很多官场知识,知识面非常广。可是听到朱厚熜这句话,杨慎却是静了下来。

    因为不敢随便。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宋史当中王安石的。王安石此人是北宋改革家,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评价很高。但是在明朝的时候,王安石的评价一般。

    或者应该,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清末,王安石的评价都不怎么样,或者评价是非常低的。戊戌变法的时候,变法派为了他们变法的正当性,找出了王安石,然后吹捧王安石,才让王安石的地位陡然出现巨大变化。那个时候变法派给王安石按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的称号。

    但那都是近四百年之后的事情。

    现在不少人都把王安石打入了“奸臣”行列,把北宋灭亡的责任推到王安石身上。不过杨慎考虑的不是王安石的评价问题,而是王安石推动的变法问题。

    朱厚熜是什么意思?

    朱厚熜也想要变法,要推行新政?

    杨慎不得不考虑。

    因为杨慎的老爹就是杨廷和,是现在的内阁首辅。目前杨廷和正在推行自己的新政,是不是朱厚熜这个新皇也认为明朝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朱厚熜这是表明对于杨廷和目前推行政策的肯定?还是认为杨廷和推行的政策还是太保守,应该更加激进?又或者对于杨廷和的新政不满意?

    这些事情杨慎都要考虑。

    看到杨慎第一时间没有话,朱厚熜反而是笑着道:“杨师,朕最欣赏的是‘天变不足畏’这句话。”

    “臣愿聆听皇上的想法。”

    “朕看到这句话,先想起来的就是‘大禹治水’。天地运行,自有其规律,日食月蚀,也是自然现象,和皇帝、阁臣毫无关系。上古时期发生水患,若是君主或者宰辅失德发生的,那么君主或者宰辅改正就可以。怎么会发生十几年时间?难道这十几年君主和宰辅都在失德?而且那个时候是尧舜这样的上古君王在的时候,难道是因为尧舜此等上古君王失德,所以老天降下惩罚?大禹治水,正好表明水患和这些没有关系。正因为没有关系,大禹才能够战胜水患,最终完成伟大功业。而且大禹治水的时候发现其规律,完成了疏而不堵的治水策略,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治水。”

    杨慎仔细的思考朱厚熜的话。

    和朱厚熜接触这段时间,杨慎明白新皇虽然年幼,但聪慧异常。没想到4周岁的皇帝,竟然还能够从“天变不足畏”当中想到了“大禹治水”,还能够出一番如此的话。

    不过这可不是随便的。

    因为皇权天赋,这是皇权能够高高在上的原因。如果皇帝自己否定皇权和天地之间的关系,那么皇权的神秘性、正当性都会受到质疑。

    杨慎是大才子,对于这一点更熟悉。朱厚熜是皇帝,可以这些话。但杨慎是臣子,这种话可不能随便。

    因此杨慎不敢回应这些话。

    “朕在安陆之时,粗略的翻过‘齐民要术’、‘梦溪笔谈’。这都是人们发现天地运行的规律,运用规律,为生活服务。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判断天地运行的规律,知道哪一年会有水患,哪一年会有旱灾,旱灾之后会有蝗灾,一旦我们能够掌握这个规律。那么对于我朝的农业,就会有巨大的推动。”

    “皇上,会有具体规律吗?”

    “一定会有的。”

    朱厚熜点头。

    不过很快笑着道:“朕希望能有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可以发现这些规律,用在我朝方方面面。当然天地之道,玄虚难测,不谈也罢。朕今天的,也只是随便聊聊。杨师,大明朝乃天朝上国,周围国家都受大明文化的影响。这是不是表明大明在文化上,完全凌驾于周围那些国家?”

    “皇上,可以这么。”

    朱厚熜的思维太跳跃。

    杨慎都赶不上趟。

    刚刚还在谈论天地运行规律,突然之间又开始谈大明文化。朱厚熜都这么了,杨慎还能怎么。不杨慎本人也认为大明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就算他不这么认为,在朱厚熜面前,他还能大明文化并不先进,这不是找死吗?

    朱厚熜不找他麻烦,天下士子都会找他的麻烦。

    “那么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该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