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清查皇庄4

A+A-

    “我记得夏言过,希望朕可以以身作则。既然如此,皇庄不用免徭役。”

    朱厚熜大笔一挥,直接表示皇庄也应该承担徭役。

    古代交税,是赋役。

    赋,分为两种,一个是田赋,一个是丁赋,丁赋的就是人头税。当然赋早年是兵赋,打仗的时候收的钱。后来慢慢的变化,到了大明朝的时候,赋主要是指田赋和丁赋。是基于田地和人口的一种税。

    役,指的是是徭役。

    徭役就是政府征用人干活。而且朱元璋对于大明朝徭役分的非常细致,什么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役,都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人丁的徭役,根据土地的徭役,都分的很细致。

    在古代来,赋很重。特别是丁赋,人头税是非常不公平的。有钱人反而少交钱,没钱的平民百姓却要交更多钱。包括田赋也是如此。

    明明应该是大地主交更多的钱,但现实情况却是赋税压在了下面的百姓身上。那些大地主都有的是办法逃避赋税,甚至有办法把赋税转移到百姓身上。

    但相比起赋,役更是百姓闻风丧胆的东西。对于很多普通百姓家来,最害怕的就是徭役。有些人参加徭役回来,人都丢了半条命。徭役这个东西,对于地方官员来就是免费劳动力。并不会多关心这些人的身体,结果是很多参加徭役的人,身体损害都非常厉害。

    在大明朝就更是如此。朱元璋制定的明朝田赋是比较低的,或者在整个中国朝代当中,大明朝的田赋都是相当低的。但田赋低,不代表百姓的负担就轻。相反大明朝百姓的负担依旧很重。

    因为大明朝的赋税,除了田赋之外,还有丁赋、徭役,以及地方官员的摊派。这些东西加起来,就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很多百姓交完这些税,顶多能够糊口。可是一旦碰到一些风浪,这样的家庭只能是卖田,甚至是卖儿卖女。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为了逃避赋役,就会投献土地。投献土地之后,庇护于大户人家。虽然这样投献土地也要给钱,而且上面还多了一个主子。

    但相比起赋役来,这种办法反而是更好的。因为这种办法之后,这些人就不用参加徭役,且田赋、丁赋都会少交很多。

    而对于大户人家来,接受这种投献,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势庇护这些农户,利用自己的权势赖掉朝廷的赋役。反而是自己拿到属于朝廷应该拿到了东西。虽然比不上朝廷赋役那么多,但这也是白拿的东西,不拿白不拿。

    等于是把朝廷的钱,踹进了自己的兜里。

    投献土地和侵占民田,是大明朝目前兼并土地最大的两个问题。杨廷和他们的新政,就是针对权贵中的土地。不让权贵土地增加,影响朝廷赋役。

    “皇上圣明。”

    杨廷和很是惊讶。

    没想到朱厚熜竟然是主动的表示,皇庄可以有徭役。

    免徭役,是大明朝廷对于权贵的优免政策。皇室、勋贵、国戚这些权贵,在朱元璋时期都是优免的对象,免他们的徭役。这个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就是宗室、勋贵、国戚这些权贵田地都是不用服徭役的。包括对于读书人阶层的优免,其实并不是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免了士大夫阶层赋税。

    朱元璋当年免掉的,是徭役,不是赋税。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最清楚田赋的重要性,怎么可能免了田赋。朱元璋对于这些读书人的优待,其实就是让他们体面一点,不用跟那些泥腿子一样去服徭役。因此朱元璋对于士大夫阶层,也就是读书人的优免,是免了他们的徭役。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士大夫阶层的实力越来越强。

    到了现在,这些读书人当官之后,慢慢的把免掉徭役,变成了免掉赋役,连赋税都给免了。虽然朝廷没有明确规定免掉赋役,但就是这么实施的。都是读书人,互相之间都给一定的面子,或者大家很默契的维护读书人的利益。到了地方当官的那些官员,也不会太过为难那些读书人。反正很多读书人不交税也不是一天两天,他们下去何必做这个坏人。所以现在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的田地不仅不用服徭役,连赋税都不交。等到了万历朝的时候,这甚至成为了朝廷的规矩。

    像朝廷一品官员,那都是免了万亩的赋役。但是万亩,其实有多少亩谁又能够知道。就如徐阶,要不是海瑞捅出了徐阶儿子的事情,谁又能够知道徐阶儿子在老家囤积了二十多万亩,甚至还有法是四十万亩。反正徐阶儿子在老家,侵吞了不知道多少民田。

    这些田交税吗?这些天有徭役吗?

    都没有。

    谁敢在徐阶家人面前收税,谁敢让徐阶家的田地服徭役。徐阶可是内阁首辅致仕的,是打倒了严嵩,在清流当中名声大好的政坛大佬。而且当时主政的高洪、张居正,都受到过徐阶的提携。张居正甚至算得上是徐阶的学生之一。这样的情况之下,哪一个地方官员敢收徐阶家的税?哪一个地方官员敢查徐阶家?

    也就海瑞这样的官员,才敢捅出这么大的事情。

    不徐阶,其他的那些朝廷大臣,哪一家不是囤积了大量的土地。多少内阁阁臣、六部尚书这样的朝廷重臣,他们的族人打着他们的旗号,侵吞民田,囤积土地。地方官员谁敢查这些朝廷重臣?本来朝廷为了读书人的体面,所以对于读书人优免徭役,不让耕读世家的读书人去服徭役这样不体面的活。没想到后面发展到连田赋都不交。

    读书人越来越多,当官的也越来越多。他们囤积的土地越来越多,一个个都不交税。加上大明宗室、勋贵、国戚,包括皇帝宠信的太监,他们也囤积大量土地,一样不交税。结果是交税的土地越来越少。

    大明朝的财政不崩溃,那才是稀罕的事情。

    大明开国到现在,可以征税的土地少了三亿亩。而且这一百五十年当中,开垦了那么多荒地,都一起消失,都不在交税的范围之内。应该本来应该征税的土地,少了四五亿亩。这么多土地都去了哪里。

    不就是被大明宗室、勋贵、国戚、太监,以及这些读书人给囤积,换句话就是被这些人给隐匿起来。本来有十万亩地,他们给朝廷报的是一万亩地,剩下的九万亩地就是隐匿的土地。

    像皇庄这样的,你收田赋都不可能,让皇庄里面的人服徭役就更困难。皇帝为什么不让户部插皇庄的事情,就是不愿意让皇庄交田赋。户部不掌握皇庄的情况,就无法让皇庄交田赋。杨廷和他们坚持户部管理皇庄,就是为了从皇庄收田赋。朱厚熜刚刚答应内阁,让户部管理皇庄,已经让杨廷和喜出望外。因为皇庄的问题处理好了,清查权贵庄田就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至于让皇庄那边服徭役,杨廷和根本就没有想过。

    没想到朱厚熜竟然是主动出来。

    杨廷和真的是太意外。

    “不过朕的意思不是让你们真的让皇庄佃户服徭役,而是让你们算算,把服徭役的钱计算一下,并入到田赋当中。包括丁赋,也都计算一下,全都并入到田赋当中。以后朕的皇庄,就只收一次赋税,不存在其他任何的税。朕收皇庄地租,户部从地租当中征收皇庄赋税,皇庄所有佃户每年只需要交地租即可。朕讨厌复杂的东西,喜欢简单的解决问题。”

    朱厚熜摆摆,就像是讨厌麻烦一样。

    可是在场的都是内阁阁臣,都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精英。

    特别是杨廷和。

    这可是号称正德朝最会管理经济的大臣。李东阳当内阁首辅的时候,对于杨廷和管理的户部非常满意,对于杨廷和评价非常高。表示杨廷和是天生管理经济的人才。杨廷和管理过好些年的户部,对于户部事物非常熟悉。现在一听朱厚熜的话,就立马有很多想法。杨廷和不知道朱厚熜这是真的觉得麻烦,还是对于税收有想法。

    不过不管是哪一个,杨廷和都要好好想一想。

    田赋、丁赋、徭役,把他们合在一起,计亩征收,和现在朝廷的税收方式完全不一样。有些类似于唐朝两税法。杨廷和熟知历史,听朱厚熜的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两税法。

    不过和两税法也有很多不一样。

    “内阁会跟户部商量,拿出皇庄征税方案。”

    杨廷和虽然心里想的很多,但回答倒是很快。

    毕竟朱厚熜自己愿意让皇庄交税,甚至是服徭役,杨廷和当然是要立马答应。从皇庄收税,而且跟普通的田地一样收税,绝对是一次突破。

    皇庄可是有超过十万顷地,也就是超过千万亩地。能够在这么多的田地收税,杨廷和非常高兴。这么多田地,能给朝廷带来多少赋税。杨廷和现在对于自己推行的“新政”是越来越有信心,对于中兴大明也是越来越有信心。

    朱厚熜点头。

    “让户部好好计算一下,看看朕每年能够从皇庄拿到多少地租,给朕一个明确的数字。以后内库每年就从皇庄收走规定的地租,至于户部怎么管理皇庄朕就不管了。还有,清查皇庄先等一等。等朕梳理完了皇庄的账目,再开始清查皇庄。”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