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杨慎的震惊
“那些火船,直接冲过去。”
京城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杨慎快马加鞭来到了广东。
不过北京和广东实在是太远。
这又不是二十一世纪,可以坐飞,可以做高铁,一天之内就可以到达。大明朝的时候,这样的远距离,路上花费的时间是非常长的。
杨慎虽然很努力,但还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等杨慎来到广东,去拜访汪鋐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第二次的屯门之战。也就是汪鋐再次进攻屯门岛的战争。
汪鋐虽然是文官出身,但真的很能打仗。
上一次失败之后,汪鋐仔细研究了一下。研究为什么会失败,研究要如何才能够反败为胜。因此汪鋐一边在加紧仿制蜈蜙船和佛郎统,一边在考虑打败佛郎战船的战术。第二次进攻,汪鋐做了万全的准备。
此次作战汪鋐光是进攻屯门岛,就调动了4000多人,上百艘船只。跟第一次一样,派遣5000人左右的军队,再次封锁了屯门澳,也动员了上万人的后勤。战争开始,汪鋐将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只点燃,然后让火船快速朝葡萄牙战船驶过去。选择这一天打仗,是因为汪鋐预测了今天的风向。
中国历史上比较常见的火攻打法。
汪鋐考虑很久之后,其实并没有找到可以突破葡萄牙战船,可以轻松突破葡萄牙在屯门岛防御工事的办法。不管怎么进攻,打起来都很难突破。
离上一次进攻屯门岛才两个月时间,汪鋐的准备还是严重不足。特别是仿制蜈蜙船和佛郎统,数量还是太少。在此次作战当中,依旧是处于弱势。
因此汪鋐才选择了火攻。
相比起汪鋐选择火攻的这些船来,葡萄牙的船都很大。
正所谓船大难掉头。
葡萄牙战船面对汪鋐这样无赖的打法很是无奈,因为现在的船又不是后来的那些轮船。就算是轮船想要掉头都不容易,何况是现在用人力的帆船。
因此没能够挡住这些火船。
被火船迅速的近身,有些葡萄牙战船开始着火。滚滚浓烟弥漫,影响了双方的能见度,直接影响了火器的命中率。
“靠上去,靠上去。”
汪鋐很是沉着的下命令。
倒是在指挥船上的杨慎,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战争,脸色有些白。但杨慎很努力的让自己镇定。自己来到广东这么远的地方,就是为了看看葡萄牙战船多么厉害。
此时双方已经开始开火。
用的都是佛郎统。
这不是火统,不是这个时代的火枪。相反这是一个介于火炮和火枪之间的东西,或者应该是型的火炮。葡萄牙用的是他们自己生产的,汪鋐这边用的都是仿造的。汪鋐派遣何儒,策反了几个葡萄牙商人那边的华人。何儒此人胆大心思,化妆之后潜入屯门岛,策反了好几个工匠。
这些人懂得如何制造蜈蜙船,如何制造佛郎统。汪鋐得到他们之后,立马开始在广东仿制这些武器。
没有多少差别。
这个年代大明和西方在工艺方面没有多少差距,谁也没领先对方多少。因此汪鋐挖了几名葡萄牙那边的人之后,仿制还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时间太短,仿制的不多,但也可以参与这一次战争。
“轰——轰——轰——”
命中率不高。
双方的命中率都不高。不要是现在这种佛郎统,就是几百年后的那些大炮,在海上的命中率都不高,更何况是现在。加上汪鋐采取的火攻的打法,整个战场浓烟滚滚,影响双方视线,命中率就更低。不过佛郎统一旦命中之后,带来的破坏力是很强的。现在的船都是木船,真要被佛郎统打中,立马就是一个大坑。
甚至有些船,只要被击中,基本上就散架了。
杨慎脸色惨白的看着战场。
虽然汪鋐的奏章当中,已经是描写了佛郎统的强大,但亲眼看到的震撼根本不是奏折描述能够比拟的。杨慎看着佛郎统的威力,突然明白了朱厚熜的顾虑。
若佛郎来的部队多,在中国的沿海地区转一圈,中国如何防住他们。或者他们的步兵都采用了这样的武器,明朝在陆地上能够抵挡得住他们吗?
就连一些暴民,明朝地方卫所都挡不住。如果是拥有这样武器的军队,明朝有多少部队可以挡得住他们。
汪鋐看到葡萄牙战船反击,立马道:“船靠上去,靠上去,近身搏斗。”
毕竟是刚刚仿制不久的,大家用起来不熟练。
使用佛郎统,明军这边明显不如葡萄牙那边。双方进行对射,葡萄牙战船用的佛郎统命中率显然高于明军这边。这样对射,显然不利于明军。汪鋐看着战场,知道不能浪费时间。时间越久,反而不利于明军这边。
因此趁着现在的会,汪鋐挥让船靠上去。
火船靠近葡萄牙战船,不少葡萄牙战船被烧,而且因为火船烟火弥漫,影响双方的视线。汪鋐当立断要求明军这边靠近葡萄牙战船,上去跟人打。
对射不利,还不如肉搏。
“上去,上去。”
“其他船也靠上去。”
发挥人多、船多的优势。
明军这边船多,可以避开佛郎统,利用火船带来的混乱和烟雾,靠近葡萄牙战船。靠近之后,明军就开始上船,在船上和人肉搏。
汪鋐为了此次战争,光是在这一区域海战当中参与进攻的就有4000多人。相比起来对面的葡萄牙人参加海战的人数只有四百来人,人数只有十分之一。
差了很多。
剩下300人左右的葡萄牙人,则是在屯门岛的防御工事当中。利用防御工事当中的佛郎炮和佛郎统,帮助葡萄牙战船,炮击明军。当然除了这些葡萄牙人之外,还有葡萄牙商人雇佣的大量船员。这些人并不属于葡萄牙战船当中的战士。
其实葡萄牙人并没有想到汪鋐会采取火攻的打法。
这个完全是出乎意料的。
葡萄牙人本来以为,双方会堂堂正正的进行海战。什么是堂堂正正的海战,就是明军还是跟第一次一样,正面进攻。然后双方战船对射,看看谁的火炮威力更强、命中率更高。但汪鋐吸取第一次进攻失败的教训,这一次为了避开对的火力优势,没有盲目的正面进攻。而是第一步选择了火攻。
这样突如其来的打法,让葡萄牙人根本没有想到。因此被汪鋐的火船袭击之后,整个葡萄牙战船就完全乱了。而且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汪鋐也赶制了一批佛郎统。这些佛郎统虽然操作不熟练,但也可以帮忙压制一下葡萄牙战船的火力。
这一下葡萄牙这边算是措不及。
明军的船利用烟雾,视线受阻的空挡,迅速的靠近葡萄牙战船。明军这边很多船本来就比较,在烟雾的掩护之下,顺利的来到了葡萄牙战场这里。之后立马是跳到了葡萄牙战船上,和葡萄牙人进行了肉搏。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船只靠近了葡萄牙战船,然后参与了肉搏。这个时候人数的优势迅速的体现出来。
而且明军船只贴近葡萄牙战船,让屯门岛那边也是头疼。
本来葡萄牙在屯门岛有防御工事,部署了不少佛郎炮和佛郎统。海战的时候,这些佛郎炮和佛郎统,配合葡萄牙战船,打击明军部队。
因为是固定在屯门岛,所以这里打出去的佛郎炮和佛郎统,命中率比较高,有效的支持葡萄牙战船的海战。但现在双方混合在一起,屯门岛这边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结果是明军这边优势越来越大。当然主要是人数的优势,肉搏之后,人数优势非常明显。
“敌人要跑,贴上去,贴上去。别让敌人跑了。”
汪鋐看着海战,突然发现靠后的葡萄牙几艘大船升起了船帆,立马就判断这几艘大船要跑。所以立马是下达命令。汪鋐这边是指挥船,立马就有人打旗语,要求船只迅速靠上。只要明军这边能够登船,那么利用人数优势,控制住这些大船。
杨慎在旁边紧张的看着这场战争。
听到汪鋐,葡萄牙战场要逃跑,立马是看了过去。果然葡萄牙那边几艘大船,已经开始掉头。很快杨慎就看到了汪鋐的葡萄牙战船速度快是怎么一回事情。
他们升起了船帆,靠着海风。与此同时下面有很多划桨的人,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不停地有节奏的划船。杨慎一下就看到了惊人的画面。
葡萄牙的这些战船,被汪鋐誉为是蜈蜙船的战船,逃跑的速度非常快。汪鋐已经下了命令,让明军这边的船只靠上去。可是当葡萄牙蜈蜙船发动之后,明军这边的船只速度根本就跟不上他们。
葡萄牙的蜈蜙船,速度是真的很快。
甚至前面有明军船只阻挡他们,但他们靠着战船体积大,速度快,竟然是横冲直撞。明明有艘船已经被明军包围,但竟然还能够利用速度突围而去。
“哎——哎——”
杨慎看着都是非常恼火。
眼看就能够全歼敌人,可是葡萄牙几艘战船竟然跑了。杨慎数了数,发现是三艘大船已经全力开动,已经逃离了明军的包围圈。还有两艘船开始也想要逃离,只不过他们已经被明军船只贴上,明军已经跳上了船,没能够逃离。其他三艘大船,决定逃离之后,明军想要围剿都没能够成功。
太快了。
在杨慎看来,明明都是体积很大的大船。可是葡萄牙战船,却能够在包围当中利用速度甩开了明军这边的船只,迅速的逃离。
汪鋐并没有夸大。
这是杨慎瞬间的想法。杨慎虽然不知道葡萄牙战船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但还是被这样的速度给震惊到了。
“该死。”
汪鋐也是非常生气。
狠狠地跺了跺脚。为了这一次战争,自己可是准备了很多。从打起来之后一切都很顺利,不管是自己的计划,还是下的官兵,都表现的都很好。可是最后竟然还是让葡萄牙三艘大船跑了。
汪鋐很是恼怒。
如果能够再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让自己也建造更多的蜈蜙船和佛郎统,那么这一次的战争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自己一定能够全歼对。
太可惜了。
放走了三艘大船,实在是一个大遗憾。
“尽快的解决海上的敌人,拿下屯门岛。”
虽然很生气,但汪鋐不是第一次打仗,所以让自己镇定。三艘大船既然跑了,那就是跑了吧。汪鋐的目的是收复屯门岛,那三艘大船如果没有补给,也失去了战斗力。不用太担心。
现在趁着军队士气大涨,赶紧进攻屯门岛,那些屯门岛。
“汪大人。”
看战争已经是进入了尾声,杨慎才来到了汪鋐身边。
杨慎很有自知之明。
从官职上,汪鋐是正三品的按察使,属于地方大员,自己不过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双方差了一大截。从经验上,自己这些年除了读书,入仕之后也一直在翰林院,最近才担任了国子监司业。而汪鋐在广东已经带兵打仗十多年时间。所以从任何一个方面来,杨慎都知道自己在战场上没有一点话的余地。
因此打仗的时候,杨慎是老老实实的,并没有去打扰汪鋐。汪鋐看到杨慎过来,面对杨慎露出了苦笑。本来听皇帝派了一个翰林院侍读来,汪鋐比较惊讶。一般情况之下,上一次自己进攻失利,皇帝想要调查自己奏折的内容真假,应该是会派遣督察院,或者是兵部的人。督察院或者是兵部,才是过来调查真相的部门。可是皇帝怎么会派遣一名翰林院侍读。
不过汪鋐好歹是正三品的地方大员。
还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知道来人是目前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嫡长子,而且是给皇帝经筵日讲的讲官,颇受皇帝宠信的大才子,状元出身的杨慎。所以更加不明所以,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杨慎的履历也都在汪鋐这里,杨慎一直都在翰林院,和广东这边的战争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会派遣杨慎过来?
是皇帝和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闹翻了?所以才流放了他的嫡长子?或者皇帝厌弃了杨慎,所以流放了杨慎?反正一个翰林院侍读,派到广东战场,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自己得到的消息又不完全是如此。目前皇帝依旧信任杨廷和,杨廷和依旧在主导“新政”,而且听闻皇帝和杨慎的关系也很好。杨慎离开京城之前,朱厚熜都一直非常宠信杨慎。
因此很多人都糊涂,反正汪鋐也无法猜测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不管怎么,杨慎的身份都是很特殊,所以汪鋐派人严加保护杨慎。担心杨慎在战场上出现问题,所以让杨慎在自己的指挥船上,也不让杨慎站在船边。
“杨侍读,你没事情吧?”
看杨慎的脸色刷白,汪鋐明白杨慎这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战场。
汪鋐理解。
汪鋐也是进士出身,第一次带兵打仗的时候,并不比杨慎好多少。只不过打仗多了,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甚至汪鋐常年在广东带兵打仗,都快忘记自己也是读书人出身。
“没有大问题,已经好了很多。初见战争场面,颇为不适,让汪大人见笑了。”
杨慎倒也没有矫情。
什么自己不怕之类的。自己都这个熊样,强撑着一些大话,不过就是惹人笑柄而已。不过杨慎这种痛快的态度,倒是让汪鋐很是欣赏。
汪鋐看过很多矫情的读书人,一点都不痛快。虽然也理解他们,但却不喜欢他们。
“没什么。本官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不比杨侍读好多少。只不过在战场多年,习惯了这种场面。”
“汪大人,佛郎的战船速度的确是很快。佛郎的战船都是这个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