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礼仪

A+A-

    正德6年9月日(阳历0月3日)。

    这一天正是兴献王除孝的日子。兴献王的孝期是3年,当然的是3年,实际的守孝时间是2个月。到这一天兴献王孝期刚好到了2个月,也就是到了正常除孝时间。朱厚熜明白,随着兴献王除孝时间到了,朝廷必然要掀起一番风浪。

    不过朱厚熜已经做好了准备。

    朱厚熜登基马上就是5个月时间,登基这么长时间也不是天天吃喝玩乐,什么都没干的。朱厚熜利用这段时间做了很多部署,也有了足够的支持力量。甚至在朝廷当中,也有了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5个月时间下来,朱厚熜在朝臣当中留下的印象还是相当好的。

    虽然不敢比拟历史上那些明君,但也让很多朝臣对于朱厚熜抱有信心。特别是和前面的几个皇帝比较,朱厚熜虽然登基时间短,可是表现还是非常好的。

    他们都认为大明朝迎来了一位明君。

    这样的印象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让很多朝臣在面对朱厚熜的时候,会留有余地。不会死磕皇帝。相比起历史上嘉靖皇帝登基三天,还没有任何的根基,甚至明武宗都没有出殡,就开始掀起大礼仪之争,朱厚熜就谨慎很多。嘉靖皇帝正是因为太着急,连朝政都不熟悉,就敢掀起大礼仪之争。结果是掀起大礼仪之争两个月下来都没有一个支持者,反而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和朝臣战斗。甚至历史上嘉靖皇帝虽然掀起了大礼仪之争,但其实嘉靖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或者他自己都没有任何的理论基础,面对杨廷和为首的朝臣反对,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杨廷和他们。

    嘉靖皇帝毕竟太年轻,虽然聪慧,但读的书有限。

    和杨廷和他们相比,学识差了一大截。杨廷和他们随可以引经据典,可以拿出圣人之言,的年轻的嘉靖皇帝完全是哑口无言。

    冲动的掀起了大礼仪之争,根本没有计划,没有任何的理论基础。因此历史上嘉靖皇帝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怎么进行大礼仪之争。所以被杨廷和他们反对之后,嘉靖先是要给杨廷和他们加官进爵,希望杨廷和下留情。可是杨廷和他们都已经是内阁大学士,加官进爵对他们没什么用,他们都拒绝了嘉靖皇帝的加官进爵。后来更是派近侍去求毛澄他们,皇帝身边的太监跪在毛澄那里,希望毛澄这个礼部尚书可以支持嘉靖皇帝。这些都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年纪太,根本不熟悉朝政,根本没有处理过这样复杂的局面。因此杨廷和他们反对之后,完全是忙脚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要不是张璁横空出世,从理论上驳斥了杨廷和他们,大礼仪之争嘉靖皇帝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张璁别看七次会试未录取,但本事很大。直接找到了杨廷和他们理论的矛盾之处,从理论上狠狠地驳斥了杨廷和。让嘉靖有了理论的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理论的支持,嘉靖皇帝才能够继续和杨廷和他们争斗,同时开始有更多的人支持嘉靖皇帝。如果没有理论基础,那么嘉靖皇帝再怎么强势,也不可能赢得大礼仪之争。

    因此嘉靖皇帝才会那样提拔张璁。张璁的出现对于嘉靖皇帝绝对是救命稻草。

    但现在的朱厚熜比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已经好了很多。

    朱厚熜可不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并不是真正的十四周岁的孩子。从登基开始,朱厚熜就一直在准备,一直在积蓄实力。朱厚熜为什么提拔王瓒、席书、张璁、桂萼、严嵩这些人,还有提拔六科当中的夏言、熊浃、史道这些科道官员,以及召回杨一清他们。就是为了大礼仪之争。

    有了这些支持者,朱厚熜在大礼仪当中就不会孤单。

    当然虽然有了准备,但朱厚熜依旧是严阵以待。

    正德6年9月20日,兴献王孝期过了三天之后,朱厚熜就表态要接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兴王妃进京。此事没有任何的问题,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本来很多朝臣都以为朱厚熜年纪,登基之后很快就会接兴王府入京。但朱厚熜并没有如此,以兴献王孝期为理由,推迟了兴王妃入京的时间。

    现在兴献王孝期过了,准备接兴王妃入京完全是合情合理。毕竟朱厚熜登基已经五个月时间,离开安陆五个月时间。

    作为一个只有4周岁的孩子,和母亲分别这么长时间,想要接自己的母亲入京,这个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反对。朱厚熜为了迎接兴王妃进京,派遣了礼部左侍郎汪俊,礼部郎中杨应奎,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时去接兴王妃进京。

    规格还是很高的。

    兴王妃只是亲王妃,按照礼仪其实没有资格,用这么高的礼仪。连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都出马。但谁让兴王妃的儿子成为了皇帝。虽然杨廷和他们讲究礼仪,但在这些方面还是通融的。

    反正又不是什么大事情。

    如果连这个都反对,朱厚熜和杨廷和的关系就真的会变得紧张,甚至有可能破裂。所以在这样的事情上,虽然有一些违反礼仪,但杨廷和他们是不会干涉的。

    “皇上,此乃皇上登基的时候,吏部呈献的礼仪状。现兴献王孝期已过,臣请皇上在礼仪状盖玺。追孝宗皇帝为考,尊封太后为‘圣母皇太后’。”

    朱厚熜派人迎接兴王妃入京,杨廷和是坐不住了。

    因为大明朝的皇统问题还没有结束。

    朱厚熜登基,是因为明武宗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所以从明孝宗那边开始数起。用“皇明祖训”当中的“兄终弟及”,选择了兴王世子朱厚熜。

    皇统是隶属于明孝宗、明武宗这一支的,这一支也是皇族的大宗。

    朱厚熜继承大位,皇统就是从明孝宗这边继承的。不过光是皇统的继承,杨廷和他们还不满足。毕竟现在明孝宗、明武宗这一支面临断嗣的危险,这是皇家也好,朝臣也好,都不能接受的事情。毕竟明孝宗、明武宗作为皇族大宗,如果断嗣,直接影响皇统传承。所以杨廷和他们要的是统嗣合一,皇统和子嗣合一。这是儒学礼法,是儒家宗法制度。

    儒家宗法制度,是目前维系整个大明王朝最重要的东西。

    后世很多人,外儒内法,朝廷更重视法,儒只是外面让人好看的。但其实不是,儒家在中国古代是真的很重要,并不只是让人看着好看的。儒家宗法制度,维系朝廷安稳不,还是稳定地方最重要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儒家宗法制度,所以才能够有中国式的农经济。可以整个中国制度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包括中国农村的稳定,都跟儒家宗法制度息息相关。一旦儒家宗法制度破灭,短时间之内没有其他思想代替,那么社会就会处于混乱状态。

    不其他的。

    一旦儒家宗法制度出现问题,首先就是很多大家族的继承会混乱。中国各家族的继承,都是有一套完整的规定。如果这个宗法传承制度出现混乱,家族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不知道要出现多少事情。爵位的继承、族长的继承,都是一个大问题。

    大家族如此,其他农村地区的宗族也是如此。会出现一片混乱。

    所以大臣非常重视儒家宗法制度。

    现在杨廷和他们想要的统嗣合一,就是为了维护儒家宗法制度。也就是儒家的道统问题。

    朱厚熜是答应了杨廷和,只要兴献王的孝期已过,就答应礼部的礼仪状。也就是入继,成为明孝宗的儿子。完成统嗣合一,继承明孝宗的皇统,也给明孝宗当儿子。

    但现在杨廷和是真的不敢相信朱厚熜。

    五个月的接触,让杨廷和对于朱厚熜颇为忌惮。现在兴献王孝期刚过,朱厚熜丝毫不提这方面的问题,反而是急急忙忙的派人去接兴王妃入京。

    杨廷和是非常担心的。

    所以立马给皇上进言,告诉朱厚熜,你五个月前答应的事情应该要兑现了。

    “哦?礼仪状?圣母皇太后?”

    朱厚熜看着杨廷和很是意外的表情。

    看朱厚熜的表情,杨廷和心里咯噔一声。杨廷和一直以来,碰到任何事情都是云淡风轻,一副天下事尽在掌握的样子。但这一次杨廷和真的是皱眉。

    因为他心里感觉很不好。

    杨廷和是真的不相信朱厚熜。朱厚熜太聪明,看上去少年老成,有少年人没有的城府,有少年人没有的腕。但与此同时又有孩子的顽皮,而且能够拉下脸面。看看现在,刚刚登基的时候,朱厚熜明明答应过杨廷和,但现在这是要干什么。

    一个皇帝,竟然是跟自己耍赖。

    杨廷和怎么可能想到,堂堂的一个皇帝,会话不算话。

    朱厚熜看着有些目瞪口呆的杨廷和道:“什么礼仪状?给朕看看。还有太后就是太后,怎么要封为‘圣母皇太后’。”

    杨廷和此时已经明白。

    自己被朱厚熜这个皇帝给耍了。当时朱厚熜刚刚登基,很是痛快的承认礼部的礼仪状,承认里面的一切内容。只是跟杨廷和表示,希望等兴献王孝期过了之后,在确定这个事情。毕竟在兴献王孝期,就过继给明孝宗,怎么看都是不孝。的是多么的诚恳。当时杨廷和并没有多想,且朱厚熜的要求也合情合理。更何况在杨廷和看来,朱厚熜继统继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就答应了朱厚熜。

    但现在朱厚熜什么?

    这是要否定自己过的话。

    朱厚熜接过之前礼部制定的礼仪状,看了几眼之后,陡然提高声音道:“朕在安陆接到先帝遗旨,言‘皇明祖训’的‘兄终弟及’,论序当立,令朕嗣皇帝位。因此朕才入京登基,是根据先帝遗旨继承皇统而来。这礼仪状怎么写的是,要朕宗祧过继。岂有此理,朕有生身父母,如何能够认其他人为父母。先帝在遗旨当中都没有,让朕继嗣,这里怎么写让朕宗祧过继。礼部王尚书。”

    “臣在。”

    王瓒走了出来。

    王瓒也是非常惊讶。因为当初毛澄担任礼部尚书,制定这份礼仪状的时候,王瓒是礼部左侍郎。因此王瓒也是清楚知道这份礼仪状的内容,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继统继嗣,这是儒家宗法制度当中最普通,最平常的东西。可是现在看朱厚熜的样子,王瓒就知道会出问题。

    “礼部重拟礼仪状。还有礼部讨论太后名号,及兴献王的遵从礼仪和称号。”

    “臣遵旨。”

    兴献王孝期过了。

    朱厚熜要给自己老爹争一个遵从的礼仪称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如儿子发达了,给自己老爹争一个名号,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情。

    只不过现在这个人是朱厚熜。

    那么问题就复杂了。

    特别是看到朱厚熜自己是继承皇统,而不是要给人当儿子。这让杨廷和他们开始明白朱厚熜的意思。王瓒也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因此突然觉得这个事情很是烫。但自己作为礼部尚书,还无法避开这个事情。

    “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