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卫所2
“皇上,王部堂是什么意思?”
杨廷和没有出自己的想法。
而是询问朱厚熜,王琼是什么意思。杨廷和和王琼是政敌。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杨廷和和王琼就是如此。
两个人在明武宗中后期,作为最大的政治对,对于对方都非常了解。
王琼现在给朝廷这样的卫所调查报告。
杨廷和可不相信王琼只是写了报告,没有写自己的解决办法,这不是王琼的风格。王琼这个人走一步看三步,不会无缘无故挑起卫所的问题。王琼对于卫所的调查报告,为了绕开朝中大臣,一些正常的奏折是通过通政司上奏的,但也有很多密折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到了朱厚熜这里。
本来大明朝到了现在通政使司的权力大大下降,通政使虽然是大九卿之一,但属于是权力最的大九卿。而且通政使司因为掌管奏章,因此被朝廷各路人马渗透成筛子,所有的消息根本瞒不住。但朱厚熜任命席书担任通政使之后,对于席书很是信任。
也关注通政使司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通政使司的权力。
通政使司最大的功能就是消息灵通,所有的奏章都是要通过通政使司。因此朱厚熜嫡系的那些官员,袁宗皋、王瓒这些人都非常重视通政使司,支持席书这个通政使。且席书是他们的政治盟友,大家合作起来排斥其他势力插通政使司。结果现在的通政使司消息传出来并不容易。
通政使司是如此,锦衣卫那边就更是如此。锦衣卫虽然也不算是铁板一块,但有些规矩他们还是遵守的。他们是天子亲军,有些事情可以通融,可以传出消息。有些事情他们可不敢随便传出来,因为那是要命的。
因此杨廷和他们没有看到。
“王卿的意思是,彻查宁波和绍兴六个卫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卫所世袭军官侵吞卫所军屯的问题。撤销其中一些问题严重的卫所,卫所军屯并入官田当中。”
“撤销卫所,军屯并入官田,那以后征调军队,保障军队后勤呢?”
“王琼调查的结果很明显。卫所军户逃离现象严重,军户完全沦为佃户,没有丝毫战斗力。此次围剿倭国使团三百人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卫所军队征调也打不了仗,只是浪费粮食。因此撤销卫所,需要的时候在当地募兵。且卫所军屯情况糜烂,已经无法保障军队后勤。还不如把军屯并入官田,军饷由户部、兵部负责。”
杨廷和心中叹口气。
杨廷和早就知道朱厚熜这个皇帝,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一个皇帝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更何况是一个皇帝。但朱厚熜和前面的那些皇帝都不一样。
杨廷和经历了四代皇帝。
明宪宗幼年不幸,因为卷入了明英宗和明代宗的事情,幼年遭受了很多压力。甚至有一些口吃,因此性格有一些软弱,有一些唯唯诺诺。所以明宪宗并不是很愿意和大臣见面。因为常年不愿意见大臣,所以很多中下级官员非常不满意,老是上奏劝谏皇帝,希望皇帝能够见见他们这些官员。不过就算如此,明宪宗也不是很愿意和大臣见面。
明孝宗相比起明宪宗就好了很多。
非常愿意和大臣见面,非常愿意和他们讨论国家政策。刚刚登基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和朝廷重臣交流,学习。可是明孝宗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身体不是很好,而且性格整体来比较软。文臣都喜欢明孝宗,因为明孝宗很愿意接纳大臣的建议,愿意信任底下臣子,让他们尽情的发挥自己才华。换句话明孝宗性格好,很少一意孤行,或者没有自己明确的政治想法。因此很多文臣才会一直怀念明孝宗,认为明孝宗的天子典范。
等到明武宗,就是另外一种风格。
明武宗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政治线路,其实并没有。明武宗是一个非常聪慧,但不是一个稳健的皇帝。明武宗不喜欢被人约束,喜欢自由自在。自己想干什么,其他人不能约束自己。特别是那些大臣。明武宗虽然做过一些改革,但因为性格原因,很多都不会持之以恒,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改革,没有连贯性。因此在大臣眼里明武宗就是一个胡闹的人。
等到迎来了朱厚熜,和朱厚熜一起两年半时间,杨廷和对于朱厚熜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和明武宗一样聪慧,但相比起明武宗更稳健,且很多事情不会半途而废。虽然出身只是藩王世子,但却比明宪宗更有自信,且相比起明孝宗心中更有主意。
且不是想什么是什么,想到什么就干什么。
相反朱厚熜有清晰的一套计划。杨廷和虽然不知道朱厚熜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但很显然朱厚熜这个皇帝对于大明朝的改革有自己的看法。
像之前推动庄田交税,后来推动清查官田,一直到今天的卫所改革。每一步看起来都是偶然,但却都是有步骤有计划的。
杨廷和不是傻子。
杨廷和明白王琼的奏章,其实就是朱厚熜的想法。不是王琼要改革卫所,而是朱厚熜要改革卫所。杨廷和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和朱厚熜交多次,也慢慢的调整自己和朱厚熜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待朱厚熜的态度一直在变化。
朱厚熜不是明孝宗。
一旦要做什么事情,很难阻挡。像庄田交税、清查官田,杨廷和都是反对的。但朱厚熜虽然没有强硬推行,却一直在慢慢的推动。并没有因为杨廷和的反对就终止。
只不过没有强制性大规模的推行而已。
因此杨廷和道:“皇上,撤销卫所,军屯并入官田,涉及到卫所稳定,因此应该慎重。不过宁波和绍兴两地,被三百倭国使团来去自如,脸面尽失。若调查之后的确有必要,那么应该取缔。包括浙江都指挥使司的官员,也应该承担责任,以此来引以为戒。浙江其他卫所应该吸取宁波、绍兴两地出现的问题,自查自纠,不能再发生宁波、绍兴这样的问题。若有需要,其他省份也可以进行自查自纠。”
杨廷和很是果断。
杨廷和已经是看出朱厚熜要对于卫所进行改革。但杨廷和并不认为现在是对于卫所改革的时,卫所问题实在是太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杨廷和没有想到的是,朱厚熜改革的步伐太大,实在是太激进,完全是要废除卫所。
这怎么可以。
朱元璋确立卫所制度之后,大明朝的军队都来自于卫所。每一个卫所都有世袭军职,他们掌握卫所大部分的权力。这些卫所世袭家族,不仅控制卫所权力,不少人还升官在五军都督府和各省都指挥使司做官。所以别看明朝文贵武贱,勋贵和世袭武官实力大损,但在大明朝军队当中这些人依旧是非常有实力。那些派到地方领兵的文官,打仗的时候还是要倚重这些军官。
如果真的按照朱厚熜的想法,开始撤全国的卫所,那等于是断了这些卫所世袭军官家族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老实的接受。一旦这些人闹事情,现在的大明朝怎么压制他们。特别是九边重镇的卫所,还有西南地区的卫所,他们要是闹事情,大明朝哪里有军队可以压制他们。大明朝最厉害的部队都在这里。
因此杨廷和要快刀斩乱麻。
断了朱厚熜想要改革卫所的想法。把卫所改革局限在宁波和绍兴两个府内,毕竟处理他们是有原因的。谁让他们被倭国三百人打的丢盔弃甲,丢尽了朝廷的脸面,处理他们名正言顺。也可以掩盖朱厚熜要改革卫所的意图。
朱厚熜没话。
在思考杨廷和的问题。朱厚熜心中有改革的方向,但改革的进程却需要底下经验丰富,能力强大的大臣来把握。同样的改革,步子快了容易扯淡。
就像是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做的事情一样,但一个是大昏君,一个是千古一帝。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做了,会成为利国利民、千秋功业。但有些人做了,那就是害国害民,民不聊生。
因此改革目标有了,但怎么改革,朱厚熜从来不会瞎干。该听的还是要听。
杨廷和的意思朱厚熜听懂了。
杨廷和的建议和朱厚熜的想法比较太保守。朱厚熜的想法是,以浙江为改革试点。一旦浙江成功了,就开始在全国进行卫所改革。但显然杨廷和是反对的,杨廷和是希望把改革局限在宁波和绍兴,不要是其他省份,就连浙江其他卫所也不要波及。
“自查自纠不错。让各个卫所,不要有任何隐瞒,检查卫所存在的问题,报告给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和行都指挥使司汇报给五军都督府和兵部。”
朱厚熜缓缓地开口。
卫所是肯定要改革的。但听了杨廷和的话之后,朱厚熜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卫所问题的确敏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来。因此朱厚熜还是妥协了一步,但也仅仅是一步。朱厚熜继续道:“但浙江不行。浙江此次发生震惊朝野的败仗,岂能轻轻放下。既然王琼去了浙江,就让他彻查浙江卫所的情况。至于宁波和绍兴的问题,杨卿的很好。该取缔就取缔,有问题的卫所官员该处理就处理。都指挥使司的问题也要处理,浙江都指挥使换人吧。”
杨廷和明白朱厚熜的意思。
朱厚熜这是铁定要在浙江进行卫所改革。但杨廷和不能让步,因为这个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其他省份的卫所看到浙江的情况,岂能无动于衷。
特别是九边重镇和西南地区。
他们一旦乱起来才是大麻烦。
因此道:“皇上,清查浙江其他卫所,主要查卫所军户逃离问题,军屯侵占情况,不应该裁撤卫所。卫所的存在是稳定的基础。”
杨廷和还是坚持自己主张。
宁波和绍兴被倭国羞辱,朝廷一怒之下撤离几个卫所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浙江一个省份的卫所都出问题,很多人就会考虑,朝廷是什么意思。全国那么多世袭军职的利益阶层,他们怎么可能看着朝廷撤了卫所制度。从五军都督府开始,下面的都指挥使司、卫所指挥使司都会反对。
杨廷和是内阁首辅,不能看着朱厚熜盲目干下去。
出什么事情,未来史书上,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也会遭受很大的骂名,这是杨廷和这样爱惜羽毛的人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再次反对朱厚熜的法。
而且态度强硬。
“裁撤卫所?好好地为什么要裁撤卫所。”
朱厚熜疑惑的反问杨廷和。
然后才道:“查,朕查浙江卫所,只是要知道浙江卫所现在都到了什么样子。谁要裁撤卫所。至于宁波和绍兴,任由三百倭人来去自如,那些卫所留着干嘛?”
杨廷和先是一愣,但很快如释重负。
杨廷和开始一愣,是因为朱厚熜这个皇帝越来越不要脸。明明一开始就是想要裁撤浙江卫所,推进卫所改革第一步。但看到杨廷和反对,立马改口,而且还很不要脸的反问自己。
不过杨廷和对于朱厚熜这种不要脸的做法还是很欣赏的。
“不要脸”,哪里有刘邦厉害。但刘邦却是最成功的帝王之一。“不要脸”换句话来,还可以表示是知错能改,从善如流。
一个皇帝如果不会这一点,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皇帝。就像是明武宗很聪明,杨廷和是明武宗的老师,所以比谁都知道,明武宗是真的聪明。但明武宗却从来不把这种聪明用在整理朝政、处理国事上面。
这方面来,朱厚熜比明武宗更适合当皇帝。不仅勤政,而且还如此的“不要脸面”,真的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这是杨廷和的看法。
现在朱厚熜既然改变想法,杨廷和的确是如释重负。所以上前道:“浙江卫所的确是应该好好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