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臣凋谢
“皇上,可要去见见袁尚书?”
“算了。”
朱厚熜摆摆。
朱厚熜因为没有大规模清理明武宗时期的老臣子,因此目前留在朝中的老臣子不在少数。不过这些老臣子年纪大了,也在一个一个死去。去年,也就是嘉靖元年,南下安陆迎接朱厚熜的户部尚书郑宗仁病逝。
今年,也就是一个来月之前,内阁阁臣毛澄病逝。
内阁阁臣,已经是朝廷大臣最高的目标。毛澄在进入内阁之前,是礼部尚书,在朝野声望不低,也是当初南下安陆迎接朱厚熜的大臣之一。其实毛澄年纪不大,今年不过62岁,平时身体也不算太差。但却没能够熬过去。
对于毛澄,朱厚熜的观感不好也不坏。
毛澄这个人状元出身,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人长得好看,话也好听,写文章花团锦簇。任何事情,包括古代各种典籍,只有朱厚熜问不出来的,没有他答不出来的。这样的人放在内阁也是赏心悦目。这方面让朱厚熜很满意。
但毛澄这个人又很重视礼,任何一个事情,率先考虑的都是符不符合礼。因此和朱厚熜想要改革,发生很多矛盾。甚至杨廷和的一些改革,毛澄都有诟病。因此很多次和朱厚熜对着干,让朱厚熜不是很喜欢。但朱厚熜也没有针对毛澄怎么样,就当做是一般的臣子。
朱厚熜也是一个人。
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臣子当中也是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朱厚熜作为皇帝,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就影响政事。所以朱厚熜虽然不喜欢毛澄,但也没有针对毛澄。
应该毛澄死了,朱厚熜也是有些伤心。怎么也是自己的下重臣。但过了一个来月,袁宗皋的身体也快不行了。其实历史上袁宗皋在嘉靖元年就不行了,现在的时空袁宗皋能够挺到现在,多亏了朱厚熜关心他的身体。
可惜袁宗皋的身体是真的不行了,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进入0月份之后,袁宗皋身体完全垮了。
相比起毛澄,对于袁宗皋朱厚熜的感情是很深的。
挺到袁宗皋快不行了,朱厚熜心里是真的很难受。黄锦看着朱厚熜的样子,轻轻地问了一下朱厚熜。朱厚熜在一瞬间的确是很心动。
但想了想还是摇头。
道:“袁卿身体本来就不好,朕要是过去,反而会影响袁卿养身体。”
朱厚熜不是普通人。
是天子。
朱厚熜去袁宗皋的家里,肯定会闹得家里鸡飞狗跳。迎接一个皇帝,那可不是事情。就算朱厚熜是微服私访,到了袁宗皋的家里,他们也不能怠慢。
袁宗皋虽然不是那种迂腐的道学家,但也是一个恪守礼仪的读书人出身。如果朱厚熜去看他,他就算是身体不好,也要参见朱厚熜。
这反而会加速袁宗皋身体恶化。
重病的大臣,一旦皇帝去看他一次,基本上就是宣判大臣的死刑。皇帝都来看你最后一面,你要是不死都不合适。所以朱厚熜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袁卿跟着朕入京,这两年多也没有享受什么,却要这样离去。”
“能够看到皇上登基,看到皇上英明神武,袁尚书必然是死而无憾。”
黄锦劝着朱厚熜。
那些跟着朱厚熜入京的原兴王府的属官,每一个都是心满意足。要不是朱厚熜有会当皇帝,大家哪里有会混到现在的高度。
袁宗皋也是如此。
本来袁宗皋一辈子要在兴王府当一个长吏,在死之前可以成为吏部尚书,对于袁宗皋来是心满意足了。一个读书人有会成为吏部尚书,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
“或许吧。”
袁宗皋拖了三天。
三天之后,袁宗皋病逝的消息传来。
“文忠吧。”
吏部尚书,大明朝的天官。
还是皇帝第一嫡系大臣,这样的重臣病逝,对于朝野上下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袁宗皋病逝之后,朝廷要给他一个谥号。内阁阁臣给袁宗皋选择的谥号,虽然也不算太差,但朱厚熜整体来不是很满意。
内阁阁臣认为袁宗皋虽然是吏部尚书,但他在朝中不过当了两年半的吏部尚书。袁宗皋和其他朝中大臣不一样,中进士之后没多久就跟着兴献王南下安陆就藩。
一直到朱厚熜登基,才重新回到了北京。
在朝廷当了两年半的吏部尚书,这就是袁宗皋入仕之后所有的履历,非常简单。所以虽然袁宗皋是吏部尚书,但按照惯例来,谥号也不可能给太高。
但袁宗皋又是朱厚熜第一嫡系。
因此弄得很犹豫。
太高,袁宗皋没有那样的功绩。杨廷和他们是绝对不能同意的。如果真给袁宗皋“文正”、“文贞”这样的谥号,全国的读书人都会反对。他们不会骂皇帝,而是会骂杨廷和他们这些内阁阁臣。骂杨廷和他们失去了读书人的骨气,骂他们谄媚皇帝,未能够劝谏皇帝。
但是给的一般,朱厚熜不会同意。
朱厚熜可是过,袁宗皋是自己的老师。
所以最后朱厚熜拍板“文忠”。袁宗皋甭管有没有政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袁宗皋是朱厚熜第一嫡系,对于朱厚熜绝对是最忠心的。正所谓“危身奉上曰忠”。
“‘文忠’很好。”
杨廷和点了点头。
杨廷和其实很怕朱厚熜要一意孤行,给袁宗皋“文正”、“文贞”这样的谥号。“文忠”在谥号当中地位也很高,认真起来袁宗皋配不起“文忠”这样的谥号,但也可以接受。
“朝廷连失两位重臣,是朝廷重大的损失,朕悲痛欲绝。”
“逝者已矣,皇上要保重身体。”
嘉靖二年后半年,朝廷接连失去了内阁阁臣毛澄,吏部尚书袁宗皋,对于朝廷的影响是很大的。
毛澄和袁宗皋病逝,朱厚熜都是罢朝三日。
“毛卿去了,内阁要补一人。袁尚书留下的吏部尚书,也需要补一人。先从吏部尚书开始起,朕看礼部尚书王瓒适合担任吏部尚书。至于礼部尚书,交由礼部左侍郎汪俊接任。你们觉得如何?”
内阁阁臣,一个没有编制的秘书构。
但没有办法。
他们都是皇帝近臣,有什么事情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也会跟他们讨论。久而久之这些天子近臣的权利当然是大大增强。
人事问题也是如此。
本来人事问题,内阁阁臣是没有资格参与。但没有办法,皇帝越来越懒,只能是逐渐的倚重这些近臣。这一次也是如此,内阁阁臣和吏部尚书这样重要的位置,朱厚熜直接跟内阁阁臣商量。
朱厚熜其实是看着杨廷和的。
也给足了杨廷和面子。
王瓒调任吏部担任吏部尚书之后,就让杨廷和在礼部的嫡系汪俊担任礼部尚书。这也算是政治上的一种妥协。朱厚熜刚刚登基的时候,因为各种礼仪问题礼部很重要。
但现在不一样。
礼部成为了一个摆设,短时间之内没有多少用处。朱厚熜愿意把礼部重新交还给杨廷和,交还给清流。主要是因为朱厚熜看好的一些大臣,资历还浅,无法成为礼部尚书和侍郎。
因此短时间之内先让汪俊管着。
“臣认为陛下的选择很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