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杨廷和父子

A+A-

    “父亲。”

    “坐吧。”

    朝廷情况一片模糊。

    短时间之内,朱厚熜是两次驳回了杨廷和的意见。一次是关于李承勋的辽东筑城问题,一次是关于河南伊王的事情。这两个事情都是属于国家大事,甚至是政策大战略的问题。可是朱厚熜却驳回内阁首辅的意见。不仅仅是如此,朱厚熜让杨廷和不要管这些事情,而是让杨廷和负责北直隶、河南、山东一带的赈灾这样本来六部侍郎该负责的事情。

    之后的事情越来越让杨廷和受到打击。

    朱厚熜决定整顿京营。

    但关于如何整顿京营,朱厚熜只是和兵部、武定侯、镇远侯商量。在内阁阁臣当中,也只有和杨一清有过交流。完全不问问杨廷和这个内阁首辅的意见。

    甚至都没有征求内阁的意见。

    因为朱厚熜整顿京营,并不是废除京营,也不是对于京营的归属、编制这些方面进行大改变。而只是对于京营进行调整,京营的编制还是原来的编制,就算是空壳,也保持编制。朱厚熜整顿京营,只是先整顿其中几个团营。

    这种调整,只是京营内部的调整,完全不需要内阁的配合。

    只要兵部支持就可以。

    最近朝廷政策,朱厚熜都没有召开内阁会议,或者是廷议。只是和一些内阁阁臣单独见面,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是跟六部尚书讨论。这是很不正常的情况。

    内阁权力增加,内阁首辅地位上升之后,很少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杨廷和这样的内阁首辅成为摆设。明宪宗、明孝宗不用,就是明武宗对待内阁首辅,也没有这样不给面子。而每一个皇帝一旦这样对待内阁首辅,那都是准备换一个内阁首辅。

    因此朝廷现在各种风言风语非常多,都在朱厚熜不满意杨廷和,准备撤了杨廷和的内阁首辅。杨慎也是非常担心杨廷和,所以过来看看杨廷和的情况。杨廷和是老了,看起来精神也很是疲惫。

    但也只是如此。

    倒也看不出受到多大的打击。

    “父亲,皇上和吏部、礼部讨论。想要在边疆地区,一些教育差的省份,照顾一下当地读书人。包括要在五年之内让辽东拥有自己单独乡试资格。”

    “听了。”

    杨廷和点头。

    朱厚熜为了支持辽东移民,也是为了让更多有实力的,更多诗书传家的家族移民辽东,所以要改革辽东科举。以前的辽东地区,读书人只有科考资格。也就是最前面的几个考试资格,最多可以拿到秀才,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至于乡试,都要去山东考试。

    因为之前的辽东只有辽东都司,没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所以辽东没有开乡试的资格。但现在辽东开省,先后成立了辽东承宣布政使司、辽东按察使司,完全有资格在辽东开乡试。不过也不能立即开乡试,因为在很多方面还是缺乏准备。一个省份开乡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样会吸引不少家族。

    和后世的高考移民一样。你在南直隶,在江西,在福建,在浙江这些文风很盛的省份考科举,因为竞争太激烈,能不能考上举人真的不定。但要是去教育基础差的辽东考试,只要有点实力的读书人,成为举人都是轻而易举。只有成为了举人,才有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

    学而优则仕,入仕途是读书人最大的愿望。

    能够获得举人资格,不知道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而且辽东现在各项优惠政策出台,辽东地区的土地也便宜。在关内富裕省份,你只是一个稍微有钱的家族。可是一旦来到辽东,你就是相当富裕的家族。

    “而且皇上跟吏部讨论,对于这些地区的举人增加入仕的会。如果他们愿意在边疆地区当官,那么会就更多。”

    “吏部是什么意思?”

    “不是很清楚。不过我想王尚书应该是不会反对的。”

    “也是。王瓒此人,没什么主张。不过那些官员一向是不喜欢去边疆地区,让一些举人去边疆地区当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特别是边疆地区文风不盛,圣人之学传播有限,让这些举人去传播圣人之学,也是一个好事情。”

    杨廷和笑笑。

    对于让举人去边疆地区当官,杨廷和是很赞成的。这些举人好不容易有会当官,会很珍惜当官的会。且边疆地区也需要这些读书人去传播学问。因此这个政策,杨廷和没有异议。

    可是对于现在的吏部尚书王瓒是看不上眼。

    一个靠着拍马屁上去的,能有什么能力。皇帝什么,从来不敢随便提出反对意见的。这种大臣杨廷和是看不上的。看杨慎还要什么,杨廷和开口道:“我和陛下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你好好做自己的事情,不要掺和这个事情。到外面也不要打听这些事情。”

    “可是父亲,现在都”

    “别人什么,那是别人的事情。用修(杨慎),你现在不是一个孩子,而是朝廷大臣。一些没用的事情,不要听,不要管。”

    杨廷和摆摆。

    自己这个嫡长子才气纵横,而且也愿意踏踏实实做事情,可惜玩政治却问题太多。并不算是合格的政客。

    “你做你的事情。”

    朱厚熜对于自己的冷落,杨廷和本人当然是感受到了。杨廷和在正德早期就进入了内阁,后来当了十年内阁首辅,对于内阁的情况很熟悉。

    没有皇帝信任的内阁首辅,很难继续成为内阁首辅。

    这是定论。

    不要是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以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开府的丞相,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只能是离开。皇权和相权的对抗,除非是相权能够造反成功,能够直接压制皇权,要不然最后结果都是要屈服于皇权。

    在明朝更是如此。

    辅佐皇帝的内阁首辅,没用开府的权力,也没有行政权力,一切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的信任。一旦得不到皇帝的信任,那么内阁首辅是真的做不下去。现在的杨廷和就处于这样的地位。

    杨廷和明白,现在的朱厚熜皇权稳固,皇位稳固。已经不需要跟刚刚登基时候那样,一边倚重自己,一边忌惮自己。自己这个先帝留下来的内阁首辅,对于朱厚熜这个新皇来总是“碍眼”。

    “最近皇上对你如何?”

    “挺好的,跟以前没什么区别。我现在依旧是每周都会去给皇上讲课。不过皇上有意成立一个新的构。朝廷、地方政府一起出钱,成立一些启蒙学堂。任何人只要交一点点的束脩,就可以在启蒙学堂学会认字,教一些简单的启蒙书籍。准备十年之内在全国打造最少五千所的启蒙学堂。皇上的意思是,把这个构交给我负责。”

    杨慎立马回答。

    朱厚熜并没有因为最近和杨廷和有问题,就迁怒到杨慎身上。相反朱厚熜对杨慎一如既往的信任,让杨慎继续担任自己经筵日讲的讲官。几乎每周都会跟杨慎单独谈话一次。这在杨慎这个级别的官员来,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关于大明朝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杨慎商量很多。

    朱厚熜是真的非常喜欢杨慎。

    因为和这些才子话,让朱厚熜的心情很是愉悦。才子风流,杨慎这些才子博览群书,只要是你想知道的事情。不管是官方修史,还是民间野史,甚至是民间的神话,杨慎都能够出一二。

    加上这些年杨慎整理周边国家,东亚、草原、东南亚乃至于葡萄牙这些国家的资料,视野大大开阔。朱厚熜和杨慎聊天,心情非常愉悦。

    因此依旧是非常重视杨慎。

    “教育乃国之本,皇上此举必然是功德无量。皇上能够把这个事情交给你负责,看来对你很好。你现在负责的‘参考’杂志办的也很好,为父平时从中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杨廷和点头。

    虽然朱厚熜没有和自己商量,但在杨廷和看来所谓的“启蒙学堂”,应该是为了增加读书人数量的。朝廷财政有钱了,支持大明百姓读书,这种事情杨廷和是支持的。

    “除了‘启蒙学堂’,皇上有意模仿‘太学院’模式,打造几所大型的学堂。”

    “大型的学堂?具体是什么样的学堂?”

    “目前还是构思阶段。其中一个学堂是类似于‘四夷馆’,培养和番夷接触的人才。不只是语言,还有如何和他们谈判。皇上的意思是,这个学堂培养的学生,以后就要进入鸿胪寺。未来可以作为朝廷派出的代表,去番夷国家谈判。甚至可以常年驻扎在那边。”

    “术业有专攻,也是不错的构思。”

    “还有一个。皇上好像是有意打造一所专门研制兵器的学堂。”

    “研制兵器?”

    “是。”

    “奇巧淫技。汪鋐、李承勋这些人真是一群‘佞臣’,为了自己建功立业,蛊惑皇上。”

    杨廷和忍不住冷哼一声。

    脸色也是非常难看。

    你要是扩建“四夷馆”,杨廷和还不什么。可是要打造一个研制兵器的学堂,杨廷和怎么都不满意。什么时候这种奇巧淫技,也能够堂而皇之的成为朝廷成立的学堂当中。

    “这些也和你有关系?”

    “皇上想要成立的新构,对于全国的学堂都有管理权。朝廷成立这种大学堂,也要交给我负责。”

    杨廷和微微点头。

    明白朱厚熜的确是没有牵连杨慎的意思,因此总算是放下了心。甚至心中是比较高兴的。因为朱厚熜这是要把全国的学堂,或者大明教育,都交给杨慎负责。

    这可是非常大的器重。

    因此想了想道:“既然皇上对你依旧,且交给你这么多重要的事情,那么你也不要多想。陛下和为父之间的事情,你还不够资格参与。你就老老实实的做你的事情。”

    “父亲,我知道了。”

    杨慎点头。

    不过杨慎想到了什么,突然道:“父亲,叔叔告病致仕的事情,你知道吗?”

    “嗯。他跟我商量过。”

    目前巡视九边重镇的兵部左侍郎杨廷仪,在大同给朝廷告病致仕。

    这个事情和杨廷和目前在朝中的状况,让很多人都认为杨廷和时代要过去了。因此风言风语很多,杨慎作为杨廷和的嫡长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困扰。

    甚至很多人都在考虑,是不是杨家真的不行了。

    杨慎这些年一直受到皇帝的宠爱。朱厚熜刚刚登基的时候,杨慎不过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但看看之后杨慎的升官速度,不到四年之内先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然后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而且还负责给皇帝和朝廷重臣看的“参考”杂志。要是杨慎想要给皇帝和朝廷重臣什么,在“参考”杂志当中做一些脚就可以。

    而且杨慎作为朱厚熜的经筵日讲,是朱厚熜的近臣。

    以至于很多人都,以杨慎的才华,以杨慎受到皇帝宠爱的情况来看,几年之内成为翰林院翰林学士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有可能直接去礼部,担任礼部侍郎。

    这样的杨慎当然是碍了很多人的眼。

    如果借着杨廷和离开内阁首辅的会,把杨慎打下去,那么朝廷当中又出现了一个好位置。因此现在不是没有嫉妒杨慎,因此嘲讽杨慎的人。甚至不少人开始搜集杨慎的罪状,等杨廷和下去的时候,把杨慎也一起打下去。

    “二叔真的要致仕?”

    “皇上让你二叔去巡视九边重镇,就是不愿意让他留在兵部。既然这样也不必继续留在朝中。你二叔年龄也不了,这个时候致仕对他也是好事情。”

    “可是”

    “你又忘了为父刚刚过的话。我和你二叔的事情,和你没有关系。皇上对你还是很器重,你不要受到我们的牵连。不该掺和的,就不要掺和。”

    “是,父亲。”

    杨慎点头。

    杨廷和看着自己的嫡长子嘱咐道:“陛下自己很有主意。但陛下年幼,可能比较冲动。你在皇上身旁,要时时刻刻劝谏皇上。告诉皇上,治大国如烹鲜,万事不能太盲目。”

    “孩儿知道了。”

    “回去吧。最近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你都要沉默。有些人如果找你,你也不要跟他们什么,更不要跟他们做什么事情。好好管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