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打压宗藩2
“这是桂副使调查的?”
“是下官调查的。”
相比起对待周用,桂萼对于张羽多了一丝尊重。
很是规矩的施礼。
其实桂萼别看目前只是一个正四品的按察副使,但桂萼是皇帝宠臣。两京十三省,不两京,就十三个省就有十三个左布政使。辽东开省之后,现在全国更是有十四个左布政使。如果加上右布政使,那么整个大明朝目前有二十八个布政使。
地方三司衙门,除了布政使司,还有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这样大明朝总共十四个省,拥有二十八个布政使,十四个按察使,十四个都指挥使。这些地方大员,在地方都是一等一的大佬。但是在朝廷那些大佬眼中,这些地方大员,没有那么重的分量。
地方从二品的左布政使,除非是有皇帝或者朝廷重臣的支持,要不然都是没有资格直接成为六部侍郎。甚至对于这些从二品的布政使来,能够成为正三品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那绝对是值得放鞭炮的大喜事。甚至有些布政使成为都察院正四品的佥都御史,都认为是一个好的发展。
可以看出明朝的时候,京官和地方官员之间的差距。
因此桂萼虽然是品级低,但还真没有把这些地方布政使放在眼里。只要皇帝没有忘记自己,这些地方从二品的官职,自己不需要几年,就能够获得。甚至未来不定桂萼升官的速度比他们还要快。
所以之前面对周用,桂萼也没有多少恭谨。
很平常的和他话。
但面对张羽不一样,桂萼很敬佩张羽。
当然不是因为张羽的级别高,其实张羽的级别一点都不高。因为张羽今年都五十七岁,才刚刚成为河南左布政使没有多长时间。按照张羽的年龄来,致仕之前很难获得很高的位置。再看看周用,今年不过是四十八岁,却已经是当了两年的河南右布政使。从年龄来,周用的未来比张羽光明很多。
而且张羽这一次能够成为河南左布政使,也是朱厚熜觉得河南的宗藩太多,问题也太多,需要一个强人坐镇,才破格提拔了张羽。要不然张羽现在也就是当个按察使。
张羽升官速度为什么这么慢?
起来张羽是弘治九年(496年)的进士,到现在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八年。还是破格提拔才有了现在的位置,要不然就是地方正三品的官员。那些翰林院熬资历的官员,如果三十年时间,最差也能够混到这种级别。
相比起他的名气来,张羽的升官速度真的很慢。
张羽为什么名气这么大。
就是因为张羽怼天怼地,就没有他害怕的,就没有他不敢怼的。刘瑾当政的时候,他作为监察御史弹劾刘瑾,名震朝野。当然得罪刘瑾的下场不是很好,被关进了监狱。好在他当时名气大,不少清流声援他,因此能够走出监狱。不过就算是走出了监狱,但张羽最后还是被贬官。
贬到了云南。
但到了这里,张羽依旧是不改脾气。云南有矿,而当时的这些矿很多都是太监控制,其实都是太监私自开采的。大明朝对于开矿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私自开采是很大的罪名。但这些中官胆大包天,才不管那些。甚至很多中官名义上是私自开采,背后其实还有皇帝。皇帝用这种方法充实自己的内库。
张羽在京城刚刚得罪了刘瑾,才贬到了云南,可是到了云南之后因为开矿问题继续弹劾这些内官。这一下可是直接得罪了这个宦官群体,都想要把张羽置之死地。要不是当时的户部尚书孙交站在张羽一边,认为这些太监私自开矿,侵吞了朝廷财政,要严办这些人,才让内官退了一步。不然张羽不定还要再次进入监狱。
不过张羽得罪的可不仅仅是刘瑾这些正德朝权阉。
张羽弹劾了私自开矿的太监之后,后面得罪的,就是目前朱厚熜在朝廷颇为倚重的杨一清。因为张羽在云南整治了杨一清的儿子。杨一清的老家在云南安宁,杨一清的儿子作为纨绔子弟,在家乡鱼肉乡里,横行霸道。这些官二代都有这样的毛病,所以才虎父犬子。而正德朝早期的杨一清正是在西北领兵打仗,名垂朝野的时候。后来更是入了内阁,成为了内阁阁臣。张羽狠狠地处罚了杨一清的儿子,落了杨一清的面子,结果是大大的得罪了杨一清。
杨一清想要整治张羽这样的官,还是比较容易的。
让张羽在云南蹉跎了不少时间。
当然杨一清虽然生气,但他要保持自己的气度,所以也不好跟那些权阉一样直接动对付张羽。权阉怎么对付张羽,直接抓进监狱,但杨一清是不能干这种事情的。所以杨一清在张羽升官的时候,使了一个段,把张羽弄到了保定担任知府。
保定就在京城附近,也是权贵云集的地方。
杨一清的意思很简单。
你张羽不是骨头硬吗?不是不怕权阉吗?也不怕自己吗?那就去保定,去碰碰那些权贵,真正的权贵。保定这边有一大堆的皇亲国戚,还有勋贵。让你跟他们碰碰。
张羽怕吗?
完全不怕。张羽去了保定当保定知府之后,短短三个月之内狠抓保定治安。结果是大批的皇亲国戚、勋贵的纨绔子弟,都选择离开保定,不在保定跟你玩了。因为张羽这个官员,的确是油盐不进。不管是找谁给他施加压力,张羽都不在乎,该抓还是抓。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不管权贵在上面实力有多强,在保定一亩三分地上,张羽这个保定知府权力很大。当张羽什么都不怕,那些权贵子弟也没有多少办法。只能是选择避开张羽。
就这么几下,张羽在朝野上下名声大噪。
当然名声大也没用。
得罪了那么多的权贵,哪里能够继续留在保定。权贵要整治你,有的是办法。你名气大,名声好,不好直接整治你。他们就一脚把你踢到了福建,去福建当知府。本来按照张羽在保定知府上的政绩,是可以顺利的升官到按察使位置的。
但因为得罪人太多,所以被发配到了福建,品级也没升,依旧是正四品知府。
朱厚熜登基之后,看官员的履历的时候,也被张羽这种官员震惊了一把。张羽真是一个杂草一样,被权阉、杨一清他们轮番打压,然后被皇亲国戚、勋贵厌恶打压。可以张羽一个人得罪了整个朝廷权贵。不过如此情况之下,竟然在地方还能够顽强的生存。而且每到一个地方政绩都非常好,名声都非常好。因此虽然被人不停地打压,但还是一步一步的往上升。
升到了按察使的位置上。
完全是靠着扎实的政绩,靠着出色的名声,走到了按察使位置的。朱厚熜也是欣赏这样的官员,同时也可怜这样的官员,所以才破格提拔到河南担任左布政使。
桂萼自己就是硬骨头,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气魄。因此格外的佩服张羽这等人。所以对待张羽的态度也是非常恭谨。
“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好?”
“清查河南宗藩的土地情况。自皇上登基开始,皇上委托杨阁老负责推动庄田清查,彭部堂(彭泽)目前还在南直隶清查庄田。下官来河南之前,正好担任户部庄田清吏司郎中,清楚的知道庄田清查之后,给朝廷财政带来了多少田赋、丁赋。而据下官调查,目前河南宗藩侵吞官田和民田的情况,比北直隶和南直隶勋戚、中贵情况还要严重。从河南历年的田赋变化,以及下面衙门的田地变更登记,下官初步推断,河南宗藩直接侵吞的官田和民田数量在十万顷以上。若加上宗藩姻亲、宗藩家奴侵吞的官田和民田,不会少于二十万顷。若能够把这些都查出来,让这些土地可以交税,那么光是田税就能够增加50万石左右。加上丁赋、徭役,整体来看可以给朝廷带来300万石以上。”
“贪婪无止境。”
张羽冷哼一声。
张羽不仅仅是不怕权贵,而且张羽本人非常清廉。可以这么,在大明朝只要是官员,就算他不贪污,但只要默认一些潜规则那么就没有真正穷的。
大明官员的俸禄不高,如果没有一些潜规则的话,很多官员养活一个家庭会觉得比较困难。当然不是跟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困难,而是在上流社会当中,要保持一定品质的那种生活,那么属于是比较缺钱的。当官的再怎么穷,那也是当官的,不会真穷的揭不开锅。这是无法维持官员的体面而已。
所以大明官员的一些潜规则敛财,就是皇帝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不过大明朝还是有一些官员,他们是真的廉洁。甚至拒绝所有人都不在意的潜规则收入。其实大明朝除了大名鼎鼎的大清官海瑞之外,还有不少清廉的官员。
张羽就是其中一个。
这是真正廉洁的官员。很多时候地方衙门办公经费剩下的,其实都是进入官员的口袋当中,这是大家默认的事情,不会有人什么。可是张羽却从来不拿这些钱。
历史上张羽辞官的时候,是真正的两袖清风。
因此张羽看着这些宗藩侵吞那么多的官田、民田,心中真的是忍不住怒气。朝廷对宗藩虽然一直打压、监视,但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在经济上朝廷对于宗藩还是很好的,甚至每年都有赏赐。连宗藩穿的衣服,朝廷每年都会赏赐新的。
可惜这些宗藩太贪婪,不停地侵吞官田和民田。
“先放放吧。”
张羽很生气,但还是没有立即批准。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放放?此乃关系到朝廷财政,关系到朝廷安稳的大事情。”
看到桂萼着急的反驳自己,张羽并没有生气。反而是脾气很好的给桂萼解释道:“朝廷钦差就在这几天赶到。其中户部邹侍郎,就是过来查伊王一脉有没有侵吞官田和民田的事情。等钦差查完了伊王一脉,朝廷对伊王一脉有了处罚之后,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清查宗藩和他们的姻亲、家奴的田地情况。”
桂萼有些受宠若惊。
没想到张羽这样,被认为脾气耿直的官员,话却是如此的和颜悦气。还如此耐心的给自己解释。因此桂萼立马弯腰道:“是下官孟浪了。”
“桂副使一片忠君爱国之心,我岂能怪罪。朝廷就需要桂副使这样的官员。”
“谢明公夸奖,下官愧不敢当。”
张羽给桂萼面子,桂萼更是佩服张羽。
张羽微微一笑。
能够得罪那么多的权贵,一个一个都是能够捏死张羽的存在。可是张羽还能够活得好好的,虽然仕途一直遭受打压,但能够平平安安的走到现在,还能够在官场上活蹦乱跳,张羽是真正的一个聪明人。
如果是不懂事的愣头青,得罪这么多权贵,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遍。怎么可能还活的好好地,在仕途上快三十年时间。就像是海瑞这样的,谁要是真认为他是愣头青,或者是不懂变通的老古板,那么那个人才是傻子。
张羽想了想道:“不过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桂副使,我看这样。我们做好一切清查宗藩田地的准备,人员也要找好。邹侍郎来了之后,先配合他完成伊王一脉的田地清查。等到时成熟,立马开始丈量其他宗藩的土地。”
“下官懂了。”
“不过此事不能张扬,不能让其他人听到。一旦传到宗藩耳朵,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这种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不能给人反应的会。”
“下官明白。”
桂萼立马保证。
现在桂萼对于张羽的佩服,不仅仅是张羽那种硬骨头。包括张羽的做事风格、做事方法,都让桂萼受益匪浅。张羽又看了看旁边的周用。周用是聪明人,立马领会张羽的意思,因此也道:“此事就该保密,不能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