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大捷
朱厚熜拿着战报,都是有些发抖。
朱厚熜是一个很务实的皇帝,或者朱厚熜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如此。
虽然朱厚熜也想跟那些穿越的前辈一样,可以带着军队大杀四方,横扫天下,开疆扩土。看看那些前辈,甚至在三国时代,就已经梦想殖民全球。可惜朱厚熜不是那样喜欢做梦的人。
殖民全球?
不要是三国时代,就算是现在的技术,你想要殖民全球都是很困难的。
而且不技术问题,就人心,就很难完成全球殖民。朱厚熜才不相信底下那些人。你让他们带兵控制东南亚某个岛屿试试。开始的时候还可以,等到他们在那些地方稳住阵脚,控制那里的军政,成为一方诸侯之后你再看看。不用几年这些人全都变成了草头王,都会自立为王,再也不会接受朝廷的命令。就算是接受朝廷的命令,也都只是名义上的。
这就是人性。
就像是后世很多人,是唐朝接纳胡人,所以才出现了安史之乱。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不管任何人,只要是稍微有野心的,有了安禄山的权势和实力,野心都会迅速膨胀。这个不关汉人还是胡人,是权势带来的野心。
除非朝廷有能力征伐他们,他们才会老老实实。
所以朱厚熜虽然成为明朝皇帝,但也不会做梦,想着怎么殖民全球。因为对于现在的大明朝,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解决草原部落同样也是如此。
朱厚熜不着急。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已经对草原部落很是头疼。上千年的时间过去了,也没能够真正解决草原问题。
草原部落就是典型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代表。甚至草原部落不见得就是草原民族,很多汉人逃到草原,几十年之后他们就是新的草原部落。
其实就是农耕民族和狩猎民族之间的关系。除非能够控制草原,不然草原民族是不可能消失的。
朱厚熜不认为自己是奥特曼,可以迅速解决,中原王朝上千年出来过那么多出色的人物,他们都没有解决的草原问题,朱厚熜可不认为自己就比他们厉害很多。所以朱厚熜并不着急,愿意慢慢的解决草原问题。
朱厚熜对于九边重镇最大的期待只有一个。
那就是不能让九边重镇出现问题。配合完成对于鞑靼右翼的围困,让鞑靼右翼缺物资,延长鞑靼右翼和兀良哈万户之间的战争。这就是朱厚熜对于九边重镇的期待。
但朱厚熜现在看到了什么。
蓟州大捷。
巡抚蓟州的刘天和、蓟州总兵周尚文,联合发来的捷报。
空前的大捷。
杀伤土默特部落和依附土默特部落的骑兵24人,俘虏了232人。
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大捷。
内阁阁臣、兵部左侍郎汪鋐、吏部尚书王宪都已经看完了。有激动,但也有怀疑,实在是这个战果太大了。除了开国时候之外,特别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朝在边疆一直是处于下风。战略上是以防守为主。一般都是二三百人的战果,四五百人的战果都是大胜仗。
现在突然有了三千人的战果,大家怎么可能相信。
“这是真的?”
“皇上,还不确定。这是蓟州快马加鞭送到朝廷的,臣也是刚刚接到。”
兵部右侍郎郑岳开口。
朱厚熜点了点头。
都是刚刚知道。朱厚熜想了想,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查一查真伪。虽然朱厚熜信任刘天和,还有周尚文,所以才把蓟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们两个负责。也信任他们两个人的操守。
但信任归信任,这样的大捷必须要派人调查一下。
别弄出个乌龙。
甚至这样的战争,直接影响朝廷未来的战略战术。
因此问道:“其他人的报告呢?”
“还没有到。不过既然刘巡抚和周总兵的捷报到了,其他人的报告应该很快也会到达。”
九边重镇,不是一两个势力在那里。
这么重要的地方,是不可能只放一两个人控制。
除了蓟州巡抚,蓟州总兵之外,作为军事重镇这里还有朝廷派出的镇守太监,还有三个副总兵。如果是以前,这样的战争最后拍板的是巡抚和镇守太监,总兵其实没有多少权力。
但朱厚熜不一样。
蓟州算是朱厚熜对于军事重镇的一些改革。以文驭武,巡抚的确是权力最大,这个朱厚熜也不好改变。不过具体打仗,领兵还是总兵。至于镇守太监,更多的是监视巡抚和总兵,并不参与军事决策。以前镇守太监权力惊人,可以随意的干涉前线的战争。但从蓟州开始,朱厚熜慢慢的改变这样的情况。其他三个副总兵,各有各的权职。负责后勤,负责军纪,负责记功,都是为了分权。
这么大的事情,这些人必然会有报告过来。都各有各的渠道。
“就算报告到了,朝廷这边也要派人去核实,这个事情太大了。兵部、军事参议司,你们两家都出人,去核实此事。”
“是。”
“走,去文华殿。李总参议(李钺),你把具体的战报,给我们复盘一下。”
朱厚熜想看看是怎么打仗的。
到了军事参议司那边,李钺立马站在了地图前面。军事参议司这几年可是对于全国的地图好好地整理了一下。一些有问题的地方,都是派人重新制定地图。
李钺立马给朱厚熜复盘一下。
当然主要是根据战报。刘天和跟周尚文,不是简单的上了捷报。而是写了战争的经过,大部分的情况都写了进去。
朱厚熜听着李钺的介绍,走上前仔细盯着地图。然后指了指地图道:“若土默特部真的在这里受到了重创,那么这一带土默特部就再也没有影响力了。”
“是。本来这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是,以前的朵颜三卫。朵颜三卫虽然也一直在南下和我朝发生冲突,但这几十年和我朝一直是保持很不错的关系。特别是这几年开边市之后,这里的部落也停止了对于边疆的骚扰。蓟州这里,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太严重的冲突。除了他们之外,这几年兀良哈部落一直在南下,以及土默特部落这几年势力膨胀,在这里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不过此次土默特部落受到重创,必然会从这里退出。之前依附土默特部落的,都会受到打击。这一带短时间之内不会有土默特部落的势力。”
蓟州北面地区,一直没有强大的势力。
以前这里是朝廷控制,不过后来朝廷收缩战线,把这里让了出来。不仅仅是这里,还有辽河套地区,乃至于奴儿干都司都裁撤。其实就是以为大明朝的国力衰弱,无法维持对于这些草原地带的控制,所以主动地放弃这些地方。明朝后撤,这地区立马成为了草原部落的游牧场所。朵颜三卫中的朵颜卫南下,开始控制了这里。但也只是这里最大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控制这里。
因为后来鞑靼部落出来了统一蒙古部落的达延汗。
达延汗也算是雄才伟略。
达延汗南征北战,那个时候蒙古部落,就算是不满意达延汗的强势,也不敢反抗达延汗。朵颜三卫所在的部落也都是如此,只能是乖乖的听话。
达延汗死了之后,蒙古部落再一次四分五裂。两股强大的势力,都瞄准了这里。一个是南下的兀良哈万户,一个是东进的土默特万户。
朵颜三卫为什么重新和朝廷的关系好了起来。
就是因为担心土默特部落,或者是兀良哈部落,吞下这里,吞下他们的部落。
“杨太师(杨一清),你怎么看?”
“皇上,臣是这么考虑的。如果战果属实,那么土默特部落不仅仅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宣府北面这一带,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
杨一清也是很激动。
战果太辉煌,他都不敢置信。特别是对于这些草原部落来,就算是强大的土默特部落,如果伤亡超过3000人,是真正的伤筋动骨。
其实对于这些草原部落来,一场大战当中伤亡几百人,对于他们来都是非常难受的事情。实在是因为草原部落当中,人口非常宝贵,青壮年尤其宝贵。
不像是中原国家。
人口多得是。像大明朝目前的官方统计,人口在七千万人左右。不过目前的大明朝,有太多无法统计的人口,很多人猜测大明朝的人口是超过一亿的。因此就算是损失十万人、二十万人,只要一段时间的休养,就能够缓过来。
但草原部落不一样。在目前的蒙古部落当中,一般强大的部落也不过是几万人。而且这里面青壮年能有两万人,那都是最顶级的大部落。一般的大部落能有一万青壮年就不错了。草原部落,最重要的就是青壮年。一旦损失太多青壮年,剩下老弱妇孺,在凶恶的草原上根本无法生存。
就算其他部落不来灭了你,光是缺吃的就足够让这个部落灭亡。
所以一次性损失几百青壮年,他们都会心疼。土默特部落虽然强大,可是3000人的伤亡,他们也是接受不了的。因此杨一清判断,一旦战果属实,土默特部落必然要收缩战线。
因为现在的土默特部落,不能承受再一次的伤亡。要是再来一次这样的惨败,那么整个土默特部落不定就会被别的部落吞并。
“若属实,朝廷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皇上,若此战果属实,那么我朝在辽东、蓟州乃至于宣府一带就彻底掌握了主动。臣的建议是,大力支持辽东筑城,特别是辽河套地区的筑城要加快。三年之内要在辽河套地区,完成李总制(李承勋)的规划,打造出三座城市,互为犄角。为朝廷下一步完整控制辽河套地区做好一切准备。”
杨一清在地图上指了指辽河套一带。
辽河套,是指后世的阜新、新民、彰武一带。李承勋的计划就是在这三个地方筑城,彻底控制辽河套地区。若是需要,李承勋是要把长城前移。
现在的辽河套长城,那是走了一个u字形。不过若是在辽河套地区筑城,然后控制了彰武一带。那么重新建设一个过彰武的长城,那么整个辽河套都会进入朝廷的控制当中。
接着杨一清指了指蓟州北面地区,道:“皇上,此次击溃土默特骑兵,此地很多地方陡然变成了一个真空地带。朵颜卫部落,兀良哈万户部落,还有此地的大部落,都在虎视眈眈,不定这些部落之间会发生很大的冲突。这是朝廷很好的一次会。此次大败土默特骑兵,朝廷在这里必然是影响力大涨。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邀请各方部落谈判,不让任何一个部落控制这里。利用这个会在这一带设立一个边贸城市,以边贸为理由,让周围部落同意在这里建一个边贸城。以后蓟州边贸,就不在蓟州进行,直接在这里进行。不过只要边贸扩大,周围部落都来这里做生意的时候,这个地方必然需要扩大。到时候就扩建为一个大城,钉在这里,那么这里方圆几十里之内都会重新成为朝廷的控制区域。”
“此地能够筑城?”
“能。这里一直是蒙古部落游牧的地方,因为此地有水,这里的草地也适合放牧。正因为这里适合放牧,所以这个地区一直是各方部落争夺的地方。现在土默特部落败退,其他部落估计都对于这里虎视眈眈。这个地方位置这么好,一旦在这里筑城,周围这些地方都在朝廷控制当中。”
朱厚熜仔细看了看地图。
杨一清的这个地方,是后世的承德一带。朱厚熜明白杨一清他们在选择筑城的地方,都是选择有水的地方。一个城市必须要在有水的地方才能够建立起来。
承德就非常适合。
这里的水资源不少。而且承德地区的位置也好,朝廷一旦在这里筑城,控制了承德这一区域,那么周围几十里的地方都在朝廷的辐射当中。如果再建设几个军事要塞,军事堡垒之类的。那么朝廷对于此地的控制就更胜一筹。
甚至一旦在承德筑城,还可以和辽东遥相呼应。
“嗯,有些道理。”
杨一清一心想要在九边重镇建功立业。
所以给出的也是非常激进的策略。当初的杨廷和就是反对杨一清和李承勋他们太过激进,认为容易引起朝廷和草原部落的全面对抗。
而且在草原地区筑城,花费的钱太多。
光是筑城需要的材料,后勤运输就非常不容易。再就算是筑城成功,还要防止草原部落过来袭扰。为了防备草原部落,要在这些城市部署重兵,周围还要建设大量的军事堡垒。
这些都是钱。
杨廷和始终认为,在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建造城市完全是浪费。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明朝为什么从草原收缩,就是因为维持草原的控制,花的钱太多,朝廷实在是承受不住了。
可惜杨廷和不知道的是,只要不解决草原问题,那么边疆地区永远都是朝廷最大的隐患。而且不解决草原问题,一百年后沙俄就会过来。
“皇上,臣认为还是要谨慎。”
费宏站出来。
费宏性格随和,在内阁最多的工作就是调和杨一清和蒋冕的矛盾。在这方面费宏做的是相当不错的,没让内阁发生严重的冲突。
朱厚熜看向了费宏。
费宏立马道:“皇上,此次土默特部落若真的伤亡很大,那么这次的战斗必然会震动整个草原部落。到时候鞑靼左翼,蒙古大汗那边如何选择我们谁也无法判断。虽然鞑靼左翼和鞑靼右翼之间矛盾重重,甚至发生了很多次冲突。但鞑靼左翼和鞑靼右翼总共六个万户当中,除了兀良哈万户之外,其他五个万户都是达延汗的子孙。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觉得,朝廷和兀良哈万户合作,有可能影响他们达延汗子孙对于蒙古部落的统治。若是朝廷在草原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会让鞑靼左翼改变想法。一旦鞑靼左翼和鞑靼右翼因为这个事情联合起来,草原局势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就算他们不联合起来,只要鞑靼左翼,蒙古大汗不再和鞑靼右翼对峙,不再支持兀良哈万户,那么就给了鞑靼右翼足够的支持。”
“费少保考虑的也对。”
朱厚熜点头。
鞑靼右翼和鞑靼左翼,白了目前的头领都是达延汗的嫡系子孙,不是达延汗的儿子就是他的孙子。达延汗统一蒙古之后,把蒙古部落划分为六个万户。分别是鞑靼右翼三万户和鞑靼左翼三万户。其中的五个万户都是自己和自己儿子直接控制。达延汗唯一没有完全控制的就是兀良哈万户。是因为兀良哈万户是后来被达延汗吞并的部落,本来就不是达延汗的嫡系部落。当然如果达延汗活得长一点,肯定也会慢慢的吞噬兀良哈部落。可惜达延汗没有吞下兀良哈部落,就已经死了。
因此兀良哈万户行事,一直是比较独立的。
和鞑靼其他部落不是一路。
之前鞑靼左翼的蒙古大汗,担心鞑靼右翼的吉囊跟自己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所以一直支持兀良哈万户。但这一次大明军队大败土默特骑兵,让土默特部落损失惨重。
这情况就变了。
蒙古大汗毕竟是达延汗的子孙,是鞑靼部落的人。就算是担心鞑靼右翼和自己争夺大汗的位置,但那也是属于自己内部的事情。但大明朝和兀良哈万户不一样。
这两个是外人。
不仅仅是威胁自己蒙古大汗的位置,不定要的更多。
“那有什么办法?”
“朝廷应该和蒙古大汗直接联系。朝廷要承认蒙古大汗的位置,讨论双方边市的问题。不是现在这种单方面的边贸,而是和蒙古大汗正式展开讨论,且和蒙古大汗缔结盟约,给足蒙古大汗礼遇。”
费宏开口。
不过石珤直接开口斥责道:“什么蒙古大汗,番夷之酋长而已。有何资格让朝廷给他礼遇?有何资格和大明朝缔结盟约?费少保,这是把皇上的颜面置于何地?”
石珤是很不满意。
蒙古大汗算什么。费宏的意思是,让朱厚熜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蒙古大汗,和蒙古大汗缔结盟约,给蒙古大汗一个错觉。以为大明朝愿意和蒙古大汗平等来往。
蒙古大汗也配?
堂堂大明朝的皇帝,如果和蒙古大汗这样平等的缔结盟约,那么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搁。史书上会如何写皇帝,如何写他们这些内阁阁臣。
费宏笑笑,却没有话。
这就是费宏的性格。费宏不是杨廷和,表达自己观点之后,并没有想过一定要坚持下去。石珤是一个刚硬的人,不高兴了连皇帝都不给面子的人。费宏可不想和石珤吵起来。
倒是朱厚熜微微皱眉。
面子?里子?
朱厚熜看了看杨一清。在这方面朱厚熜一直是很信任杨一清。杨一清看到朱厚熜的看向自己,明白朱厚熜的意思,因此微微点头。
很是默契。
虽然君臣之间,认识不过三年多时间。但朱厚熜还是理解了杨一清的意思。因此道:“皇帝的面子重要,还是边疆的安稳重要,朕认为还是边疆安稳更重要。西汉前期,为了安抚匈奴,朝廷受辱,只能是以和亲稳住匈奴。经过文景之治,汉武帝一战功成,这就是卧薪尝胆。再看看唐太宗,更是能屈能伸,臣服于突厥。然经过励精图治,彻底扫灭突厥。皇帝的面子算什么?只要能够解决草原问题,不要给蒙古大汗礼遇,就是让朕拍他的马匹,都没有问题。朝廷获利、百姓安居乐业,彻底解决草原问题,这才是大事情。真的颜面就算有所损失,只要朝廷未来能够扫平草原部落,那么就没有任何问题。费少保,如何稳住蒙古大汗,不让他和鞑靼右翼联,内阁制定一个方案。派人和蒙古大汗谈判。”
“臣遵旨。”
费宏看着毫无在意面子的朱厚熜,心中才彻底明白杨廷和为什么输了。
两个人本来地位就不一样。
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内阁首辅。在大明朝这个皇权压制一切的朝代,朱厚熜本来就占据绝对上风。杨廷和更多的是靠着自己的资历、威望、能力,还有朝臣的支持,才能够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和皇权对抗。
可惜杨廷和始终是读书人。
虽然有政治腕,也有很高明的段。但是在表面上,还是要维持他的面子,维持他儒家读书人的样子。但是看看眼前的皇帝,这可是完全不在意面子,完全“不要脸”的皇帝。只要对自己有利,皇帝是不在意丢面子的。
一个儒家官员,恪守一些儒家道德。
岂能是这样皇帝的对。
不过这样一个皇帝,虽然不是儒家文化当中,那种道德满分的明君。但历史上那些名留青史,真正能够干大事的皇帝,都是朱厚熜这种皇帝。
“还有,要给辽东更多的支持。现在草原局势纷杂,但也是最好的会。让李总制加快进度,完成他的筑城计划,需要什么朝廷都要给最大的支持。要钱给钱,要粮食给粮食,要人就要给人,要权力朕就给他们权力。其他事情相比起辽东的问题,都要往后推一推。”
“臣明白。”
蓟州这一次的战争,其实是直接打破了很多计划的时间表。
甚至此次战争,大大提高了朝廷的威望。朝廷边军,连土默特骑兵都能够战胜,战斗力可以想象。这就是朝廷的武力震慑,震慑草原部落不,还震慑了国内很多势力。
当然这都是在战报属实的情况之下。
“还有派人去核查蓟州战报,也带着京城这边的大夫一起去。能带多少人,就带多少人,别忘了带着药材。多少钱兵部先垫上,照顾好那些伤兵再。”
“臣遵旨。”
汪鋐领命。
都部署完了之后,朱厚熜突然感到很是空虚。
刚刚实在是太兴奋了,精神高度亢奋。不过现在冷静下来,就开始考虑更多的问题。边疆地区会发生战斗,这是朱厚熜早就预料过的。鞑靼右翼必然会逼迫朝廷放开边市。只是朱厚熜是没想到会有如此的战果。
现在这样了,朱厚熜要考虑下面的事情。
不是边疆地区的事情,而是国内的事情。若此战蓟州方面没有吹嘘,那么此战之后,国内很多实力派都要感受到朝廷的实力。这其实是推动一些改革最好的会。
因此朱厚熜道:“‘达官’的田地问题,不用畏畏缩缩,大胆的清查。让张璁回京,负责清查‘达官’田地。”
本来之前朱厚熜已经退了一步。
担心这些人在边疆地区反复,因此准备慢慢的解决“达官”的问题。但现在这样的胜利之下,草原部落估计都要消化一阵。利用这个会尽快的解决“达官”田地的问题。
这一次杨一清也没有反对。
之前杨一清是担心,边疆会出现一些问题。可是此战之后,边疆估计要稳定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好会。
“臣立即让张璁回京。”
吏部尚书王宪接受命令。
完了“达官”田地问题之后,朱厚熜继续道:“费少保,还有一件事情。杨太师(杨廷和)在朝的时候,制定的‘宗藩改革条例’,对于宗藩的俸禄有过改革。准备加大俸禄当中的宝钞比例,朕想应该继续推行。还有经过此次伊王的事情,朕深切的感受到宗室子弟飞扬跋扈,完全不把大明律法放在眼里。朕这些日子思考,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事情,就是因为宗室子弟没好好学习圣人之学,没好好学习大明律法的原因。因此朕想吏部、宗人府应该联合整顿宗学,让宗室子弟都在宗学学习。只有在宗学成绩合格了,才有袭爵的资格。这些内阁都要制定计划,让礼部落实下去。”
处理了伊王之后,朱厚熜并没有准备强力推动“宗藩改革条例”。
算是给他们一个消化的时间。
可是这一次战争的消息传来,朱厚熜就立马胆气壮了很多。能够一次性灭了土默特3000骑兵,可以想象部队的战斗力。握这样强大的部队,那些宗藩在朱厚熜也眼里一瞬间就变成了渣渣。
当然是要继续推行“宗藩改革条例”。
这可是杨廷和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制定好的条例。杨廷和准备的是五年的计划,利用五年的时间推下去。今年才是第三年,但朱厚熜已经准备推下去。
宗藩每年吃掉朝廷400万石到600万石的俸禄。
杨廷和改革的目标就是,把宗藩的俸禄压缩到200万石到300万石之间。其中继续增加俸禄当中的宝钞比例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接下来朱厚熜就要对袭爵方面开刀。
想要袭爵?
以前很容易,到了年龄就可以袭爵。现在朱厚熜要办宗学,其实以前也有宗学,但不受重视。朱厚熜却是要重视宗学,让这些宗室子弟在宗学好好学习。如果不能合格,就不让他们袭爵。
再有就是控制袭爵年龄。
以前都是十五岁就可以袭爵,但这一次朱厚熜准备直接把这个年龄往后推到二十岁。不要看这五年时间,不知道会省下朝廷多少俸禄。加大袭爵的难度,不定会有不少宗藩选择放弃袭爵。反正就是用各种方法减少宗藩支出。
“内阁和礼部会拿出一份方案。”
“嗯。”
“还有朝廷要准备好。一旦核实此事为真,就要把此事传遍全国,让全国都跟着高兴一下。”
朱厚熜可不是真的要让全国都高兴。
而是要震慑那些地方实力派。让他们看看朝廷现在的实力。只有震慑住了这些地方实力派,很多改革才能够推行下去。军事震慑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震慑力量。
“好了,都去准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