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陈九畴的安排

A+A-

    陈九畴谎报战功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瞒不住的。

    因为满速儿死没死,一调查很是清楚。土鲁番是一个大部落,他们的部落老大死没死,调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时间都过去了一年半,满速儿并没有隐藏自己在土鲁番的行动,还和其他部落头领见面,完全是公开露面的。都察院派遣及宦去那里调查,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满速儿没死。

    这个在西域不是什么秘密。

    当地所有的部落都知道满速儿没死,因此他们都见过满速儿。那么满速儿死了的战报,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及宦立马开始传唤当事人,开始调查里面的情况。

    很快及宦搞清楚了具体情况。

    肃州保卫战的时候,前线指挥打仗的都指挥使王辅报告陈九畴,满速儿死于大炮。

    陈九畴大喜。

    就上报了这份大捷。

    后来发现错了,发现满速儿还活着,陈九畴却没有跟朝廷解释。因为前线这些人,该得到的奖赏都得到了,再解释就有些不好。反正西北远离京城,京城大佬的目光也从来没有放在西北。甚至很多京城大佬,对于土鲁番都是很陌生的。对于朝廷来,北边的蒙古才是最大的威胁。

    算是抱有一丝侥幸心里。

    可是谁能够想到,满速儿是亲自写信,请求大明朝开市。

    事情就爆了。

    及宦作为都察院派去调查的官员,调查之后,立马就扣下了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陈九畴,扣下了陕西都指挥使王辅。因为扣下了陈九畴和王辅,朝廷任命陕西按察使翟鹏临时担任甘肃巡抚,及宦以都察院巡按御史的身份监督。

    任命宁夏总兵官姜奭(),临时负责前线军队。

    陈九畴和王辅两个人被都察院压到了京城。其实还有一些涉及到的官员,但都是级别比较低,所以这些人扣在了陕西。等着朝廷怎么处理陈九畴和王辅,然后再给这些官员定罪。

    “罪臣陈九畴参见皇上。”

    王辅在都察院监狱里。

    而陈九畴来到了京城之后,朱厚熜很快就召见了陈九畴。

    陈九畴来到乾清宫之后,立马跪下来向皇帝请罪。

    陈九畴五十多岁的年纪,应该年龄不是很大。陈九畴是山东大汉,目测一米八以上的个子,身板很硬,看不出是两榜进士出身,更像是一名武将出身。

    难怪刑部到现在都流传陈九畴的故事。

    当年陈九畴担任刑部主事的时候,刚刚抓到的重要犯人越狱逃跑。因为这个逃跑的不是普通犯人,而是犯了重罪的犯人。一时之间谁也不敢追击。可是陈九畴这个两榜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却提枪追击,最后抓获犯人,押解犯人回来。一个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在刑部以武健闻名,可以想象陈九畴的勇武。

    再看看此次及宦调查之后,对于肃州战役的报告。

    让朱厚熜对于陈九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土鲁番进攻肃州,陈九畴这边迅速得到消息。毕竟土鲁番动员两万多人的部队,动静闹得不,陈九畴当然是得到消息。得到消息之后,陈九畴立马开始安排。联络和大明朝亲近的番邦部落,还有北边的瓦刺部落,大家合作一起对抗土鲁番。等和他们联系,安排好了合作事项之后,陈九畴竟然是趁着夜色,带着人冲进了肃州。

    肃州就是后来的酒泉。

    因为大明朝大部分军队都撤到了嘉峪关以内,所以肃州就有些孤悬在外,就像是一个孤城。被土鲁番大军攻击,肃州城内有些不稳。

    可是陈九畴进入肃州之后,立马就稳定了肃州军心、民心。

    毕竟陈九畴是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陕西军队最高领导,他都进入肃州,要跟肃州生死与共,当然是让肃州军民士气大振。而且陈九畴是亲自上城墙,参与防御。

    甚至及宦写的报告当中,还多有夸张。

    表示陈九畴在城墙上,那可是左右开弓,跟那些武将一样。

    为什么杨一清总是,陈九畴舍身为国,在保卫肃州事情上立下殊勋。就是因为陈九畴敢于去肃州,和肃州共存亡,稳定了肃州。大明朝以文驭武,所以文官领兵打仗不在少数。但大部分文官只是下命令,真正打仗都是让那些武将冲锋陷阵。少有文官跟武将一样,带兵突击的。但陈九畴不一样,以文官之身,却做了武将该做的事情。

    大明朝能够保住肃州,陈九畴功劳当属第一。

    “起吧。”

    朱厚熜好一会才开口。

    “谢皇上。”

    “给他个椅子,让他坐下。”

    “罪臣不敢。”

    陈九畴这一路上也是大为受惊。

    谎报战果,这可不是事情。陈九畴多年带兵打仗,比谁都知道这一点。特别是对于皇帝来,本来就忌惮领兵打仗的。不管是武将,还是文官,只要是和军队有关系的人,皇帝都会忌惮。所以涉及到军队的问题上,帝皇一直都很敏感。

    现在谎报战果,皇帝必然震怒。

    而且更大的问题是,现在不是杨廷和当政的时候。如果杨廷和还是内阁首辅,那么杨廷和肯定努力保住自己。但是杨廷和致仕,费宏当内阁首辅,陈九畴一点不认为费宏会保自己。

    陈九畴和费宏可是没有多少交情,或者基本上没有交情。陈九畴是正德年间崛起的官员,但那个时候费宏早就辞官归家,在家里握着。

    陈九畴是在陕西直接被都察院扣下来的。

    从陕西到京城这一路,是都察院派人押解。虽然都察院那边态度还可以,并没有完全把自己当成是罪犯。但这一点没有消除陈九畴心中的惶恐。

    一路上他也听到了朝廷的争论。

    特别是皇帝的宠臣,内阁阁臣王瓒,原兵部尚书,现在的吏部尚书王宪都是主张严格处理自己的。甚至传到陈九畴耳朵当中,就是这些人要求皇帝处死自己。

    听到这些话陈九畴怎么可能不惶恐。

    “让你坐,你就坐。”

    “谢皇上。”

    朱厚熜再看了看陈九畴。

    看起来这段时间陈九畴也是受惊过度,没有好好休息。满脸的疲惫,是溢于言表的。虽然是要见皇帝,所以衣服都是干净的,但依旧是囚服。

    朱厚熜可以想象,陈九畴在肃州城墙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姿。想到这些,朱厚熜就摇摇头,叹息道:“陈九畴啊陈九畴。你,朕应该怎么对你才好。”

    “罪臣辜负皇上信任,罪该万死。”

    陈九畴再次下跪。

    朱厚熜冷哼道:“起来吧,不要动不动跪。朕登基之后,时常有人跟朕,陈九畴知兵,且浑身是胆,是朝廷栋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肃州一战,你打的也很好。你不惧危险,舍身为国,朕很满意。本来朕想,等你稳定了肃州的事情,就把你调回来。可是你,现在这种情况,你让朕该怎么做。你可知道朝中有多少人要求朕处死你。”

    “臣罪该万死。”

    陈九畴没有任何的辩解。

    态度很好。

    面对皇帝就是认错。陈九畴已经想明白了,朝中大臣闹得再怎么热闹,最后决定权还是在皇帝中。朱厚熜这个皇帝,不是耳根子软的皇帝。大臣的话,只能是给皇帝作为参考。如陈九畴这个级别的官员处理,最后还是要看皇帝的想法。

    因此在皇帝面前,陈九畴哪里敢有辩解。

    就是认罪。

    “你有功,但你的错太大,朕不能不罚。你可清楚?”

    “罪臣明白。”

    “肃州之战,朝廷对你一切奖赏全部收回,你可接受?”

    “罪臣接受。”

    陈九畴原来是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甘肃。肃州之战后,朝廷提拔陈九畴为右副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

    因为肃州之战,朝廷对陈九畴其他奖赏也不少。

    撤回这个奖赏,那么陈九畴的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的官职就没了。

    “朕要撤了你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职位,你可接受?”

    “罪臣接受。”

    “真的接受?”

    “罪臣有负皇上重托,自知犯了大罪,皇上如何处罚,罪臣都应该接受。”

    “态度还行。”

    朱厚熜冷哼一声。

    要是陈九畴敢跟自己解释,或者敢给自己摆资历、摆功劳,朱厚熜直接就让陈九畴滚蛋。还好陈九畴有自知之明,没有跟朱厚熜扯自己的功劳。

    “你过来。”

    陈九畴很心翼翼的,来到了朱厚熜身旁。看到了朱厚熜前面是一幅地图,正好是陕西的地图。朱厚熜指了指甘肃,又指了指甘肃的河西走廊,对陈九畴道:“既然你也知道自己有罪在身,那么朕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会。看到这里了吗?这是河西走廊,是我朝和西域国家之间的联络通道。现在我们丢失了哈密,河西走廊就不容有失。一旦朝廷连河西走廊都丢了,那么朝廷就彻底丢了西域,甚至整个陕西都很危险。你在西北多年,你西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我朝守不住西域,守不住哈密。为什么我朝不能跟汉唐时期一样,在这里设立西域都护府?”

    “皇上,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成本太大。想要稳住西域,最少需要十万左右的部队。可是这么多的部队,后勤供给就非常困难。这么多军队吃喝,就不是数目。而西域的情况,想要养活这么多军队,必须要得到朝廷的支持,西域本身是养不起这么多军队的。可是想要中原王朝养活这么多军队,会导致朝廷负担大增,除非朝廷实力强大,要不然中原王朝很难在这里立住脚。再者就是这里不同民族太多,汉民太少。朝廷强大的时候没有问题,可是朝廷对于这里的控制力稍微下降,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些臣服于朝廷的部落,都会产生其他想法。对于朝廷的忠心不足,这是从汉唐时期开始一直存在的问题。”

    “嗯。”

    朱厚熜点头。

    西北这里生存条件不好。中原王朝十万人部队驻扎在西域,从哪里弄那么多吃的、喝的,供应这支部队。西域本身就是穷的叮当响,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更何况是这么多军队。

    这就需要朝廷的支持。

    但西域远在千里之外,离中原有四五千里地。这么长的距离,朝廷怎么支持他们。再西北地区交通条件也不是很好,很多物资运输过去,路上消耗的,是送到前线的好几倍。朝廷拿出一百斤粮食,等送到西域,最后能剩下十斤就不错了。其实九十斤都是在路上吃掉的。

    这样的损耗,朝廷接受不了。

    以前朝廷控制河套地区的时候,对于西北还能够支持。可是现在河套地区在鞑靼部落的控制之下。俺答的土默特部落控制的丰州地区,其实就是属于河套地区的。土默特部落就是靠着河套地区特殊的情况,才能够种地,发展部落实力。

    早年间,朝廷用盐引,要求商人给边关送粮食。

    但盐政改革之后,就废除了这一点。所以现在边关军队的粮食问题,变得越来越棘。就连北边的几个重镇都是如此,西北就更不用了。

    “所以朕想了想。真正要支持陕西三边重镇,最重要的还是当地农业要自给自足。”

    “皇上,边关重镇的卫所情况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卫所屯田问题很严重,导致大量的军户逃离。臣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压制屯田出现问题。指望卫所屯田自给自足,是很困难的事情。”

    起西北的情况,陈九畴倒是来了精神。

    立马给朱厚熜明情况。

    朱厚熜点头,道:“朕知道。所以朕的意思是,陕西能够有更多的粮食产量,让朝廷调拨粮食的时候,可以不用从中原调动。”

    “皇上,陕西农业情况并不是很好。朕虽然不管陕西民政,但也对于这些有一定了解。陕西除了关中平原一带,其他地方耕地情况不是很好,粮食产量也非常一般。加上陕西徭役负担很重,因此陕西逃亡流民很多,荒地也是越来越多。”

    “你倒是知道的多。”

    朱厚熜笑了笑。

    陈九畴担任陕西三边军务,果然对于陕西情况是做过了解。

    当然朱厚熜之所以知道陕西的情况,不是从陕西官员那里得到的。朱厚熜是看了张璁的密折,才知道陕西的情况原来是如此的不好。

    张璁给朱厚熜密折当中,对于自己调查的湖广情况简单做了汇报。

    特别是湖广人口结构。

    湖广目前的人口构成,主要是三方面人口组成。一个是湖广本地人口,一个是来自江西的人口,还有一个就是来自陕西的人口。张璁初步调查之后,认为陕西流民进入湖广安家的人口数量,一点都不少于江西。只是陕西那边很多都是流民,所以官府没有统计。

    从江西来到人,不少都是官府引导,甚至是官府强制性迁移的。他们都是有官府正规的身份。但陕西过来的,并不是官府做的,而是从陕西逃离的流民。

    因此很多人都没有正规的官府身份。

    按照张璁的意思,湖广的人口比官府统计的人口多。

    主要是黑户太多。

    而黑户当中,陕西移民是主流。至于陕西农民为什么流浪到了湖广,就是因为陕西的徭役太严重,农民根本承受不住。所以只能是抛家舍业,来到湖广这里开荒。反正湖广是真正的地多人少,土地非常多,荒地也很多。而且湖广的土地,有很多都非常肥沃,且不缺水。

    但人口少。

    正是这些流民最喜欢的地方。

    接到这些报告,让朱厚熜很无奈。

    朱厚熜非常想要改变这一切,但这不是朱厚熜一句话就能够改变的事情。陕西那么多官员,从布政使司开始拥有最完整的行政构。而且朝廷隔一段时间会往陕西派遣巡按御史。

    且在陕西,除了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陕西总督之外,还有陕西巡抚、延绥巡抚、甘肃巡抚、宁夏巡抚,总共四个巡抚的存在。就是因为大明朝的陕西地理位置太重要,所以光是巡抚就有四个。北直隶和南直隶,都没有安排这么多的巡抚。

    但有什么用。

    不定正是因为这些部门太多了,反而压得陕西情况问题颇多。

    “你可能不清楚。最近朝廷得到了一种新的粮食种子,叫玉米。这是我朝海商从吕宋岛那边拿过来的种子,在福建一带已经种植有段时间。今年朝廷在全国各个省份,都种植一批玉米,看看效果如何。从目前得到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好的。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够收获两石左右,稍微好一点能够收获三石。江南地区一些上等田,甚至可以收获四石产量。因此朕准备让你去陕西,负责在一些产量不好的贫瘠土地上,推广这种新的农作物。怎么样,让你跟农民一样,在地里苦哈哈的推广玉米种植,你愿不愿意接受?”

    “皇上能给罪臣一个戴罪立功的会,罪臣岂敢有异议。”

    陈九畴心中一块大石头算是放下了。

    虽然贬了不知道多少品级,但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

    谎报战果,严重的直接砍头。皇帝或者是朝中重臣抓着不放,那么最少也会是充军。能够有现在的结果,陈九畴对于皇帝是充满了感激。

    因此陈九畴立马道:“臣愿意在陕西推广玉米,增加陕西粮食产量,支持陕西三边重镇,减轻朝廷负担。”

    虽然陈九畴不知道玉米是什么东西。

    但朱厚熜,贫瘠干旱的土地,都可以产出两石,这倒是让陈九畴是相当惊讶的。陈九畴可不是五谷不分的读书人,对于基本的农业情况还是知道的。

    而且陕西、甘肃、宁夏这些地方,耕地其实不算少。这几个地方全都加起来能有上亿亩的耕地。只是这里的耕地比不上江南地区那么好而已。大部分的耕地都是属于干旱贫瘠的耕地,好的耕地都在关中平原一带。

    如果真有粮食,产量这么好,还能够适应贫瘠干旱的土地。那么陕西那边那么多荒地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陈九畴,这是朕给你最后的会。朕希望你能够戴罪立功,以你的年纪,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臣谢皇上圣恩。”

    是啊。

    还有无限可能。

    皇帝这句话,给了陈九畴很大的希望。自己才五十多岁,身体条件也这么好。杨一清七十多岁了,还在内阁活蹦乱跳,自己也能够如此。

    “去吧。几天之后,对你的处罚就会出来。”

    “臣”

    陈九畴本来要告退,但还是鼓起勇气道:“皇上,罪臣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这话。但罪臣还是想要为都指挥使王辅句话。王辅给了罪臣错误的战果,但这是罪臣的错误。是罪臣没有核实,后来知道满速儿活着,也未能跟朝廷汇报。这些都是罪臣的责任。王辅虽然也有错,但他多年保卫宁夏,在肃州之战也是立下大功劳。罪臣恳请皇上,对他从轻处罚。”

    “你自己都自身难保,也敢为其他人求情?”

    “罪臣不敢。”

    “此事朕自有主张,去吧。”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