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后勤准备2

A+A-

    “估算一下,应该要增加多少粮食储备。”

    “皇上,按照战争的规划情况,前线粮食储备不应少于一百万石。具体大同一带,应该要储备最少六十万石,宣府储备四十万石。这是最基本的储备。为了以防万一,朝廷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储备。”

    军事参议司总参议李钺开口。

    未来几年朝廷最大的事情都会是这场战争。其他一切都是要配合这场战争。所以对于刘天和提出的问题,朱厚熜很重视。立马让杨一清、汪鋐他们制定详细的计划。

    军事参议司就是干参谋的活。

    这个参谋不是人们想象当中那种羽扇纶巾,熟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给人出那种天马行空主意的军师。那都是后来人想象的。就是诸葛亮打仗,那也不是那种情况。打仗可不是孩子玩家家,一个出人意料的主意,就能够获得战场上胜利的。

    真正的参谋,那是要计算所有的一切。

    光是军队行军路线的设计,就不是一条两条,而且会设计好多条行军路线。还要判断敌人的动向,判断敌人的兵力,判断敌人的后勤。可以做参谋的,要把战场上能够出现的各种可能都要考虑到。如果战场上出现参谋没有预料到的情况,那么这就是参谋的失职。制定各种军事方案,然后把这些方案交给军队。里面甚至有遇到紧急情况怎么改变计划。每一场战争之前,参谋都要细致的完成这些东西,供指挥者参考和选择。

    除了这些打仗方面的事情之外,军事参议司还要制定军队后勤方案。打仗需要多少后勤,后勤物资从哪里筹集,什么方式运输,什么路线运输。这都需要详细的计算,详细的规划,最后提供给兵部,提供给前线。

    因此军事参议司立马是计算出了前线大致需要的粮食数量。

    “这么多粮食,准备怎么解决?”

    “皇上,粮食没有问题。这几年朝廷的田赋一直在增加,可调动的粮食是足够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宣府、大同缺乏足够的粮仓,以及运输的问题。”

    总督仓场的张文锦开口。

    因为是关于粮食后勤的问题,所以张文锦才会参加会议。

    张文锦先是给朱厚熜介绍目前边疆地区储备粮食的情况。

    朱厚熜点头。

    张文锦虽然在大同做错了事情,差一点酿成了兵变。但他在大同只是因为急功近利,并不是他的能力就很差。相反有了在大同这样惨痛的教训之后,张文锦做事情是越来越稳,开始有了大将之风。

    对于宣府、大同一带的粮仓,不仅仅是户部粮仓,就连军队卫所粮仓,还有民间社仓的位置都了如指掌。以及他们这些粮仓当中有多少粮食,张文锦都掌握。

    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张文锦却做到了极致。朱厚熜听着,都知道张文锦这是做了很多功课,仓场总督衙门对于全国的粮仓是做了详细的了解。要不然也不可能有如此详细的数据。

    “那你办法。应该怎么在短时间之内增加百万石的粮食储备。”

    “皇上,首先必须要设立几个临时粮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并不需要永久性的粮仓,这些地方也用不上永久性的粮仓。不过就算是临时性的粮仓,也是需要尽快的动员。至于粮仓的位置,大同这边紧挨着前线,不好大张旗鼓。臣认为可以在应州打造临时的粮仓。应州离大同不远,但又不是前线,最适合打造临时粮仓。宣府这边倒是没有多少问题,可设立粮仓的地方不少。”

    “运输呢?”

    “这个大同反而是好解决的。我朝这几年,每年山西的田赋在230万石左右。增加六十万石左右的粮食,对于山西来毫无负担。就是再增加一些,一百万石山西自身也是可以解决的。而且”

    张文锦犹豫了一下。

    不过很快道:“山西上等田大部分都在山西宗藩中,山西粮食产量很大一部分都在山西宗藩中。若朝廷需要,完全可以从宗藩中调配所需要的粮食。就算不从宗藩中调配粮食,只要临时停止宗藩俸禄,也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张文锦是稳重了很多。

    但性格是很难有变化的。

    直接点出了山西宗藩。

    山西宗藩,三大藩王系就是晋王、代王、沈王。这三家亲王府,后来发展出了近百个郡王府,往下又有几百个将军。控制了山西大半的土地,而且都是山西最好的土地。

    山西谁最有钱?

    就是这几个宗藩。

    他们本身就有大量的耕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而且每年朝廷还要给他们发放高额的俸禄。所以山西谁有粮食,肯定是山西宗藩。

    张文锦的意思很简单。

    山西是不缺粮食的。一旦朝廷情况紧急,粮食不够前线使用,那就调用山西宗藩的粮食。甚至可以停发俸禄,这样也是一大笔粮食,可以解决前线的问题。

    “这个根据情况来。大同粮食储备,可以从今年的山西田赋当中直接截留。这个兵部和户部协调。宣府那边。”

    朱厚熜虽然一直在打压宗藩,但其实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的介入到核心问题。

    唯一开始触碰宗藩核心利益的,就是桂萼他们在河南清查宗藩土地。其他的宗藩改革,只能是减少宗藩俸禄的一些法而已。

    山西宗藩,嚣张跋扈。

    除了沈王一系,整体上不错之外,晋王和代王那都是山西一大害。不知道多少山西官员弹劾过山西宗藩。但因为山西地处前线,而且离京城太近,因此朝廷对于山西宗藩一向是安抚为主。

    那些弹劾山西宗藩的官员,往往朝廷都会处罚他们。

    就像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友玑。

    就是因为得罪了山西宗藩,最后是降二级使用。虽然都是朱家人,但对于朱厚熜来,这些宗藩只是朝廷的蛀虫而已。皇家哪里有什么亲情。

    不过现在还不是解决这些宗藩的时候。

    朱厚熜还是需要打一场胜仗,一场可以轰动全国的胜仗。声势远远超过蓟州大捷的胜仗。用这种威势,震慑那些不听话的国内势力。这样进行全国的宗藩改革,才能够让这些宗藩老实。

    不过听张文锦的话之后,朱厚熜算是放下了心。

    山西有粮食,问题不大。

    “宣府这边,却是需要京城的支持。四十万石,不是一个数目。朝廷应该从现在开始,调动足够的粮食北上。”

    “这个你来安排。我不管你怎么做,我给你半年时间。半年之内,宣府的粮食储备必须要增加四十万石。能不能做到?”

    “臣定当完成。”

    “好。”

    知错能改就是好事情。

    张文锦虽然做错了事情,但只要改正了,以后好好吸取教训,那就是一名有能力的官员。张文锦还不到五十,还能在朝廷上蹦跶二十年。

    有能力的官员越多,朱厚熜越是满意。

    “马的问题呢?”

    “这个是刘总制(刘天和)对于宣府和大同不了解有关系。”

    杨一清开口。

    对朱厚熜道:“宣府和大同,这几年因为关闭马市,的确是没能够换取到马匹,平常来是缺马的。但其实宣府和大同目前并不缺马。李铎这几年奉命整顿宣大军务,在大同和宣府都在大力训练骑兵部队。因为宣府和大同关闭马市,所以兵部在分配马的问题上,更多的倾斜宣府和大同。因此这几年太仆寺给宣府和大同一万四千匹左右的马,用于他们组建骑兵部队,用于他们后勤运输使用。加上宣府和大同原有的骡马,目前宣府和大同骡马估计不少于两万匹。而且京营部队更是不缺少马,不仅是骑兵用的马,就是后勤用的马,都配备了很多。目前京营拥有两万匹左右的马。因此整体来,宣府、大同,还有京营部队并不缺马。就算是缺马,也不是很严重。”

    “是吗?”

    “是。就算是真的缺马,但短时间之内补充,应该不成问题。”

    “那就好。”

    朱厚熜放下了心。

    这等规模的战争,需要调动的部队太多,要动员的民夫也太多。因此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清楚。现在听到杨一清,马的问题不是大问题,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解决,朱厚熜当然是很高兴。

    现在缺乏运输工具,骡马的数量,决定运输的速度。

    “你们跟刘天和直接联系。刘天和那边有任何需求,都要第一时间满足。必须要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只要时出现,就不要犹豫果断出击。”

    “臣遵旨。”

    “英之兄,税务总司也缺人?”

    “非常缺人。要不是缺人,我也不会跟皇上请求让蒋瑶来我税务总司。其实相比起税务总司衙门,目前在各省设立税务司才会大问题。根本找不到足够的人,在各省组建税务司。税务司的建立进展非常不顺利。”

    朱厚熜在和杨一清、汪鋐他们部署北边战争的事情。

    费宏则是在考虑朝廷缺人的事情。

    新成立的部门太多,而且这些部门都要在地方成立直属构。都察院、土地部、市舶总司、税务总司,乃至于鸿胪寺都在地方设立构,可以短时间之内新成立的构太多。出来了这么多新的构,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官员,基层官员还好解决。毕竟实在是没有人,则可以用一些举人充数。包括从原来的一些衙门抽调。

    但高级官员的缺乏,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朝廷哪里有那么多正三品。正四品的官员。因此费宏想了想,最后还是找自己的大将,税务总司的总司长姚镆话。对于费宏来,现在能够讨论这种事情的,也只有姚镆。

    姚镆有能力,而且经验丰富,费宏是颇为倚重姚镆的。

    听到费宏询问,姚镆立马是叫苦。因此姚镆成立的税务总司,可是正二品构。要在每个省都建立省税务司,需要的都是正三品官员。可是到了正三品,就算是地方正三品,那也已经是地方高官。

    也缺人。

    却的厉害。

    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品级高的官员。

    因此税务总司目前在地方上推行,远远比不上都察院和土地部。这些事情让姚镆非常头疼。

    也正是因为如此,姚镆才会跟皇帝要蒋瑶。

    费宏紧皱眉头,道:“皇上让我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我想了很久,这个问题也很难处理。朝廷突然需要这么多的正四品、正三品官员,我从哪里能够找得到。我总不能变出正四品、正三品的官员。英之兄(姚镆),你脑子活泛,帮我想想。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

    姚镆竖起右五根指头,道:“明公,自从税务总司缺人之后,我想了很多,心里的确是有一些想法。我从五个方面想了办法。”

    “五个方面?”

    费宏非常惊讶。

    这段时间费宏自己想了很多办法,但完全是无可奈何。费宏怎么都想不到,应该从哪里找出这么多正四品、正三品的中高级官员。可是姚镆开口就是从五个方面想了办法。这让费宏不知道应该怎么。也就是费宏性格不错,而且也算是从善如流。不会嫉妒自己底下的人聪明。

    要是换一个人在上司面前这么“卖弄”,肯定会被人穿鞋。

    不过费宏倒是很喜欢姚镆这么聪明,这么厉害。

    因此费宏立马道:“英之兄,你快。”

    “明公,第一个就是最简单的。皇上登基之后,虽然召回了大量的老臣,起复臣子也多。但目前还有不少臣子都在野,不在朝。这里面有很多离开朝廷之前是正四品、正三品的官员。朝廷是不是可以适当的斟酌一下,重新起复这些人。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缓解一下目前朝廷缺乏官员的局面,应该是可以的。”

    “召回在野的官员。”

    “是。”

    费宏微微点头。

    从明武宗时期开始,朝廷就不安稳。

    明武宗早期,刘瑾当政,明武宗借着刘瑾的,清洗了大批量的明孝宗时期的老臣。内阁首辅刘健,内阁阁臣谢迁都被迫致仕,就是李东阳也在几年之后离开朝廷。这场政治风波当中,隶属于他们派系的官员被驱逐的不是一个两个。虽然后来刘瑾被诛之后,很多官员重新起复,但也有一些官员并没有回到朝中。

    之后也有大量的官员被明武宗勒令致仕的。

    因为很多官员反对明武宗做的事情,但明武宗是受不得约束的。

    只要劝谏的厉害,明武宗就会动用廷杖。廷杖之后,还不听话,就让他滚蛋。这样离开朝廷的官员非常多。像明武宗要南巡,当时一大堆的官员阻止明武宗。明武宗使用了廷杖,打死十多人,打伤几十人,驱逐出朝的也有几十人。这些可都是京官,不少官员品级还不低。

    朱厚熜登基之后,虽然起复了一些人,但还是有不少人并没有回朝。

    还有就是,朱厚熜登基之后,前面一段时间,杨廷和在清理政敌。虽然杨廷和清理的都是一些朝廷重臣,但那些朝廷重臣离开之后,受牵连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官场就是一个,一个朝廷重臣后面有一大堆门生故旧。一个朝廷重臣离开朝廷,牵连的官员会是一大堆。

    就算不是杨廷和亲自动,但没有了靠山之后,下面的官员就已经开始驱逐他们。这两年王瓒他们打击蒋冕,也是驱逐了不少中级官员。

    也就是,在野的官员数量不少。

    虽然不可能完全解决官员缺乏的问题,但临时应急还是可以的。费宏是内阁首辅,统计这些在野官员是很容易的。费宏考虑的更多。

    除了解决官员缺乏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拉拢一些官员为己用,也是不错的事情。

    “有道理。第二呢?”

    “第二,进行地方官职改革。改变现在左右布政使的局面,每个省只设立一个布政使。”

    “这是怎么的?”

    “明公,开国初期每个省都有左右两个布政使,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但现在的情况和开国时候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全国都在推巡抚制度,巡抚不再是跟以前一样,是朝廷派出来,在地方只是短暂的停留,监察地方。而是成为了一个固定形式,巡抚任期一般都跟地方官员任期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巡抚到了地方之后,不再是跟以前一样只是监察地方。而是开始直接插地方民政、军务,甚至是直接负责地方民政和军务。也就是巡抚名义上依旧是朝廷派出去的,隶属于都察院管辖。但其实现在的巡抚,已经成为固定的地方职务。巡抚的存在,代替了不少原来布政使司的工作。这个时候地方还保留左右两个布政使,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完全是浪费的。再地方开始有税务司、土地司,这些以前都是布政使司的工作,但都已经独立出来,布政使司的工作就又少了很多。既然布政使司工作相比起以前少了那么多,那就没有必要继续留着左右两个布政使。全国十四个省,若是取消其中一个布政使,那么就能够多出来十四名地方正二品官员。可以大大缓解朝廷缺乏官员的情况。”

    “有道理。”

    费宏点点头。

    开国时候和现在的情况的确是大为不同。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地方总督、巡抚已经开始慢慢的固定化。不像是刚刚开始的时候,总督、巡抚都是临时差遣的职务。可是现在这些职务,跟地方其他职务没什么区别。

    总督、巡抚到了地方,都是跟地方职务一样。而且不再只是简单的监察,而是直接开始负责地方事物。这样本来地方政务一把的布政使司,却要听命于巡抚。巡抚的功能变成了原来布政使司的功能,一下就大大削弱了布政使司的权力。

    这样的情况之下,布政使的地位大大下降。

    包括事情也大大减少。

    或者巡抚衙门和布政使司衙门之间,很多工作是重叠的。

    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

    现在继续保持两个布政使,的确是没有什么必要。布政使司没有那么多工作,留着两个布政使,还不如只留下一个布政使。到时候一旦砍了其中一个布政使,那么能够多出来十四个地方正二品官员。可以大大补充目前高级官员的不足。

    费宏颇为欣喜。

    自己的第一干将姚镆,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眼光也出众,办法也多。现在的费宏缺的就是姚镆这样有能力、有魄力的干将。如果自己中能有三四个姚镆此等人才,自己这个内阁首辅也不至于跟现在这样憋屈。

    越想费宏就越明白,想要坐稳内阁首辅,需要更多有能力的官员才行。

    就像是姚镆这样的官员。

    所以费宏欣喜道:“这个有道理。这个事情我会给陛下汇报,我想陛下应该会答应的。不过事情太大,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有答案,陛下估计也要考虑。你继续,还有呢?”

    “第三,停止朝廷目前一些没有必要的著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