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辽东文武
“你在辽东多年。给朕介绍一下,一旦和朵颜三卫发生冲突,在辽东能用的武将都有谁?”
“皇上,辽东周围草原部落很多,彼此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因此辽东将门子弟,武艺都是相当不错。前几年的时候,就是辽阳城外,偶尔都有草原部落过来放牧。其他像沈阳地区、辽河套地区,草原部落过来放牧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所以不要是辽东将门子弟,就是一些普通人,都是见过血的。不少草原部落和汉民都是混居在一起,那些汉民也是弓马娴熟。不过如果辽东世袭武职家族来,名气最大,战场表现最好的,当属现在的辽东总兵官杨镇家族。”
“杨镇家族?”
“是。”
李承勋点头。
然后道:“臣为了筑城,和杨镇交往颇多。杨镇此人非一般武人可比。相反杨镇熟读兵书,其他书籍也都有涉猎,所以眼界宽广,不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臣准备在辽东筑城的时候,辽东将门世家当中,杨镇是第一个支持。而且给臣很多主意,包括筑城的位置,新城的防御,都有一套非常好的办法。目前辽西走廊那边的防御工事,都是杨镇这些年亲自主持建造的。臣去辽西走廊那边看过,那些防御要塞建设的非常好,环环相扣,不给任何空隙。朵颜三卫一些部落前几年几次冲击辽西走廊,都没能够成功。杨镇在建设防御要塞,部署防御草原部落,有一套非常好的办法。”
“杨镇的大名朕也听过。听闻他们家祖先官位不高,杨镇完全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是,皇上。杨镇的祖先本来只是普通的军户,是杨镇的高祖父杨德春立下战功,才给家族留下了世袭大宁前屯卫指挥使的军职。之后的杨家也是平平淡淡,都只是世袭大宁前屯卫指挥使之职。一直到了杨镇这一代,杨家人才辈出。杨镇在和朵颜三卫的战斗当中立下大功,前几年被任命为辽东总兵官。杨家从杨镇这一辈开始突然冒出了好几名出色的将军,和朵颜三卫的战争当中立下战功。特别是他的堂弟杨钰,是辽东著名的猛将,人尽皆知。有一次杨钰带着几个人去打猎,碰到了一支六十多人的草原骑兵袭击一个村庄。其他人都跟杨钰,敌人势大,赶紧回去。但杨钰此人一马当先冲进了这股骑兵部队当中,竟然打死了六人,俘虏了八人,轰动辽东。在辽东民间都称呼杨镇家族为辽东‘杨家将’。”
“辽东‘杨家将’,好称呼。”
朱厚熜点头。
对于辽东将门世家,朱厚熜其实了解的不多。因为这个年代的辽东将门世家名气不大,嘉靖年间辽东也没怎么打仗,所以辽东这边并没有出来太有名气的将军。
嘉靖年间的名将,都是出自抗倭战场,西北对抗鞑靼部落的战场,还有就是镇压西南土司的将军。辽东这边开始出现名将,基本上都是从万历年间开始。因此朱厚熜真不清楚辽东目前的将门世家当中有什么出色的。
朱厚熜印象最深的是抗倭名将,像戚继光、俞大猷,以及仅次于他们的汤克宽、卢镗这些人。还有就是西北四大名将,周尚文、马永、王效、梁震,以及号称明中后期最厉害的猛将马芳。
然后是万历时期的“东李西麻”,也就是辽东李成梁家族,西麻就是大同麻家。这两家是大明朝最著名的两个将门世家,出来了一堆名将。
后面明末清初的将领倒是熟悉不少。
现在听到李承勋讲“辽西杨家”,朱厚熜记在了心里。其实朱厚熜不知道的是,“辽西杨家”是明中后期辽东最有影响力的将门世家,出来了一堆名将。而且为了守卫辽西走廊,杨家前前后后为国捐躯几十人,号称“忠义辽东杨家将”。
“还有一人,倒不是辽东世袭武官出身。是出自南京羽林前卫指挥使出身,现在担任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实在是浪费他一身的才华。”
“辽东都指挥同知?谁?”
朱厚熜很好奇。
朱厚熜一个皇帝,当然不可能认识点都指挥同知是谁。
“原江西署都指挥佥事的杨锐。”
“杨锐,杨锐,此人朕有印象。他是不是宁王之乱的时候,和张文锦一起镇守安庆,阻挡宁王几万人马的杨锐?”
“就是此人。”
李承勋点头。
杨锐也是世袭卫指挥使家族出身,但他有过非常高光的时候。
那就是宁王之乱的时候,杨锐和张文锦两个人镇守安庆。宁王几万部队进攻安庆,都被杨锐杀败。张文锦和杨锐就是靠着安庆保卫战,一战成名。
因此朱厚熜对于杨锐也是有点印象。
没想到现在杨锐在辽东都指挥使司担任都指挥同知。
然后给朱厚熜推荐道:“皇上,臣和杨锐也接触过不少次。杨锐此人带兵有方,公正严明,是一员带兵打仗的良将。让他担任都指挥同知,反而束缚了他的才干。他应该训练军队,应该在战场上发挥他的才华。”
朱厚熜点点头。
自从朱厚熜登基之后,地方都指挥使司的权力开始出现很大的变化。
慢慢的不再是插军队事物,甚至连卫所事物,都指挥使司也开始不怎么管了。倒不是他们不相管,而是他们越来越管不了卫所。因为有了总督、巡抚之后,总督、巡抚直接总制军务,直接可以插卫所的事情,不需要通过都指挥使司。
结果都指挥使司更像是一个军队后勤部门。
他们主要是和军队管理后勤的副总兵接洽。所以李承勋才,杨锐这样有才华的将军,不应该在都指挥使司,而应该是去战场。
“这个问题朕会跟兵部商量。”
“谢皇上。其实辽东卫所虽然情况不算很好,但还是有不少熟读兵书,弓马娴熟的后生。臣认为需要的时候,辽东是绝对不会缺少能打仗的兵。”
“嗯。”
现在辽东压力还不算太大。
因为女真部落还没有强大起来,朵颜三卫也比不上巅峰时期。朵颜三卫和女真部落都有过巅峰时期,可是被之前的大明朝都揍过几遍,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
“你再辽东那些官员,特别是那些负责一府一州的官员。朕可是给辽东派遣了不少年轻官员。朕也想知道一下,他们这些人在辽东的情况。”
李承勋这一下有些难办。
这应该怎么。
目前在辽东的那些年轻官员,都是很有能力的。更重要的是,都是有牌面的,背后有大佬支持的。李承勋怎么跟皇帝才好。
“不用有什么顾虑,朕就听听。”
“那臣就大胆了。辽阳知府底蕴,堪称少有全才。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刑名、兵书,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任何一个方面都做的非常好。辽阳虽然一直是辽东最大的城市,但在开省之前,其实人口不多。主要人口是军户,辽阳这边有五个卫所。加上辽阳开马市,来来往往的商人多而已。不过也因为如此,辽阳一直以来都是鱼龙混杂,各方面发展都不如意。辽东都司管理辽阳,又是军队管理的办法,弄得辽阳甚至有些乌烟瘴气。等底蕴担任辽阳知府之后,辽阳地区人口大增,可是底蕴在辽阳安排这些人井井有条。建造房屋、大兴水利、开荒种地、开办官学、规划马市,任何一个都做的很好,没有出现什么骚乱事件。且底蕴严管来往商人,约束不懂律法的草原商人。又专门安排这些草原商人住的地方,做生意的地方,不让他们跟以前一样随意乱窜。现在辽阳面貌焕然一新。臣敢,再过几年底蕴必然是我朝栋梁之材。”
李承勋第一个评价的就是底蕴。
评价高的离谱。
李承勋是真的非常赏识底蕴。底蕴此人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博学多才,很多方面都涉猎。起来底蕴的科举成绩一般,或者在文章方面表现平平。底蕴也是跟张璁一样,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底蕴比张璁稍微好一点,但也是四次会试没有考上。二十岁中了举人,但等他中进士的时候都已经是三十四岁。但相比起他平平无奇的文章,他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出色。经世致用的东西,他懂得比谁都多。
他看的书籍就非常杂。
包含各个方面。很多被正统读书人看不上的书籍,底蕴却很深入的学习。
因为底蕴科举成绩不好,早年间就在地方当官,结果政绩斐然,因此调入朝廷,担任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作为监督六部的部门,你必须要知道六部的工作。只有知道六部的工作,才能够监督他们。
这对于底蕴的好处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底蕴既有在地方当官的经验,对于地方情况了解,也处理过地方复杂的事情。因此对于农业、水利、刑名,那都是实践过的。然后调到朝廷,又看到了六部的运转,看到了六部是怎么处理朝廷大事的。让底蕴既有基层经验,又有高层视野。
去辽阳担任知府之后,这方面的优势就显现无疑。
辽东开省之后,辽阳作为辽东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城市,涌入了五十多万人口。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面对这样多的人口涌入,早就崩溃了。
但底蕴却丝毫不慌乱,把他们都安排下了。
然后在辽阳开始兴修水利,开荒种地,不让这些人口出现问题。光是能够安排这些人稳定下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底蕴做到了,还开荒种地,让这些人迅速的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朝廷的补贴。
正因为如此,李承勋对于底蕴才如此欣赏。
“底蕴对于刑名也有了解?”
“是。臣在辽阳和底蕴聊过,底蕴对于‘大明律’非常熟悉。甚至为了约束那些草原商人,底蕴还编纂了册子,就是把平时这些草原商人最有可能犯得‘大明律’都记了下来。然后专门派人给草原商人讲解这本册子上的内容,让这些草原商人学习如何遵守律法。目前整个辽阳都稳定很多,那些草原商人也甚少犯事。辽阳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观。”
“能有此等官员,是朝廷幸事,也是朕的幸事。你继续。”
朱厚熜很意外。
底蕴此人,朱厚熜也是知道的。
因为底蕴之前在六科,也是一个比较犀利的言官。只是朱厚熜没想到底蕴在辽阳干的如此出色,得到李承勋如此高的评价。看起来目前在都察院、六科的那些言官,也可以适当的去地方锻炼一下。
李承勋继续道:“锦州知府张璧,刚正耿介,忧国忧民。锦州是辽西走廊最重要的城市,连接北直隶和辽东。锦州稳,辽西走廊就稳。但锦州缺水,时常干旱,影响粮食产量。张璧来到锦州之后,亲自带着人修筑太仓粮库,进行储粮。且担心粮食运输出现问题,开始重新扩建几条重要道路。不仅重修原有的辽西走廊道路,还连接盖州(营口),打通海商粮道。”
“张璧此人,朕是知道的。朕登基之后,他给朕当过经筵讲官,很有文采。是个耿介之士,唯一缺乏的就是,接触具体事情比较少。让他在地方多锻炼一下,未来能有大用。”
“是。”
李承勋在皇帝面前是不会人家坏话的。
毕竟皇帝只是想听听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自己也不好他们有问题。隔墙有耳,就算是跟皇帝话,这些话也有可能传出去。李承勋可不愿意得罪他们。谁知道以后他们能够走到什么位置。
不过虽然没有批评他们的问题,但还是很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张璧这个人脾气耿直,在朝廷的时候,属于是清流。就像是李承勋的那样,张璧有读书人的情怀,喜欢忧国忧民,喜欢直言进谏。
但缺乏的就是工作经验。
听李承勋的评价就知道。李承勋对于张璧在金州的工作,没有多少评价,和底蕴相比简略很多。其实就是不怎么满意他在锦州的工作。不过张璧虽然缺乏经验,但一腔热血是有的。看看李承勋的事情,亲自负责修建太仓粮库,亲自负责扩建道路。既然有这样为国为民之心,就让他在地方多锻炼一下。
“盖州直隶州(营口)知州何鳌,很是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