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大明钱庄

A+A-

    “吴卿,坐吧。”

    “谢皇上。”

    廷议结束之后,朱厚熜单独留下了吴廷举。

    朱厚熜从桌上拿了厚厚的一本奏折,递给吴廷举道:“这个计划书写的很好,钱庄的准备工作也完成的不错,你用心了。我在这里补充两个。”

    吴廷举立马变得很认真。

    这一年来吴廷举都在为要开的钱庄做准备。因为这不是普通的,或者简单的,规模的钱庄。而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的钱庄。

    成立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少资金流入这个钱庄。

    到时候会实力强大。

    因此吴廷举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大意。

    努力了一年,终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大明钱庄的筹备工作完成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朱厚熜批准,然后可以开张。虽然朝廷能够给吴廷举的基础资金有限,如果按照几百年后的银行来,就是注册资金有限。但吴廷举倒是不担心钱的问题。因为只要成立大明钱庄,到时候全国的税收都会存入钱庄当中。

    这是朝廷命令。朝廷可以靠着这个,监管全国的税收情况。

    这就是最多的钱。

    现在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不算其他的,光是白银收入就轻松超过千万两。这么多的资金,足够让大明钱庄在短时间之内成为巨无霸。

    而且以后大明钱庄就算是不跟私人老板做生意,但只要跟官府做生意,钱庄都不会有事情。应该是钱庄利润都是有保障的。

    吴廷举写了厚厚的一本计划书。

    把大明钱庄的构组成,大明钱庄的各种条例,都写的很清楚。

    朱厚熜仔细看了。

    写的还是不错的,各种条例很是缜密。吴廷举没有办过钱庄,所以为了办钱庄,找了很多民间私人钱庄了解情况。看看他们的钱庄是怎么运转的,从中学习了很多。

    而且吴廷举办钱庄的筹备人员当中,有很多都是民间钱庄的掌柜出身。吴廷举是朝廷重臣,调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掌柜轻而易举。吴廷举调他们入京,不仅仅是为了从他们中学习怎么办钱庄,而且还准备在新成立的大明钱庄当中,也给他们安排位置。

    因为他们经验丰富。

    相比起官员,吴廷举更愿意用他们。至于怎么安排他们,怎么用他们,以及给他们什么样的地位,都是吴廷举以后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加入,大明钱庄虽然还没有成立,但各种规章制度还是非常缜密的。

    加上吴廷举本人对于经济有很深的学习,担任了这么多年的户部侍郎,又一负责进行了市舶总司的建立,所以很快就模拟出了如何创建和发展钱庄。

    再大明钱庄是有基础的。

    现在京城最大的典当行、拍卖行,就是朱厚熜内库和商人合作办理的,发展的非常好。朱厚熜准备把这个典当行、拍卖行交给吴廷举,作为大明钱庄的基础。

    而且吴廷举更是做好了吞并不少地方钱庄的准备。

    “第一,要尽快的让大家接受钱庄,要信任钱庄,让大明钱庄成为所有人都愿意合作的钱庄。以此为基础,推行钱庄的票据,最后过渡为纸币。金银虽然比其他东西储存和运输方便,现在慢慢的成为最重要的钱币,但也比不上纸币方便。举个例子,以后朝廷给辽东拨款一百万两。如果真的跟以前一样,那么就要往辽东运输一百万两银子。这么多银子想要运到辽东,需要调动多少人。光是护卫这些银子,就要调动多少军队。但其实这些银子去了辽东又有什么用处。辽东那边拿着这一百万两,还要从关内购买粮食,购买其他东西,那么这些银子还要回流到关内。对于辽东这样的边疆省份来,这样划拨银子弊端太大。一来一去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若是直接用钱庄,那么银子都不需要运输,继续存在钱庄。他们只要用纸币交易,相对应的就是钱庄里面的银子。不需要调动银子,就能够完成交易。这其实就是银本位,也就是以银子相对于的纸币。你看看这个,这是朕这几年考虑纸币的发行,最后总结的。你看看。”

    朱厚熜拿了一本册子。

    字数不多。

    当然字数太多,朱厚熜也写不出来。

    是关于纸币发行的问题。

    在这里朱厚熜第一次非常明确的提出“金本位”、“银本位”的问题。讨论以往纸币发行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你没有抵押品。什么都没有,就想要发行纸币,控制货币,想要用纸币补充财政,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朝廷的确是可以发行信用纸币,但句不客气的话,朝廷的信用值几毛钱。不管是宋朝还是元朝,乃至于现在的大明朝,哪一个在纸币上有信用。朝廷看印纸币太容易,财政稍微有问题的时候,就会大肆印纸币。结果到了最后,纸币大贬值,成为了废纸。

    信用是什么东西。

    最好的还是要有抵押品。

    你朝廷有多少好东西,就要对照这个发行货币。国库有多少金子,有多少银子,有多少铜币,可以按照这个发行纸币。就算比储备金银发行的多了一些,但只要有了抵押品,那么就不会有太多问题。些许的通货膨胀,不会影响纸币的信用。但大明朝的大明宝钞,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抵押品,乱发的纸币。想怎么印,就怎么印,结果到了现在就成为了完全的废纸。

    吴廷举读了读。

    因为字数不多,所以吴廷举看了大约十分钟左右就看完了。不过看完之后,吴廷举陷入了沉思当中。因为里面很多东西,是吴廷举第一次听到的,但给了吴廷举很多灵感。等想了好一会之后看到朱厚熜坐在那里,立马起身躬身道:“臣失礼。”

    “无妨。”

    朱厚熜摆摆。

    朱厚熜从来没有看过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特别是吴廷举这样的时代精英,朱厚熜更是不敢看。自己唯一比他们厉害的,就是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知识,仅此而已。关于货币也是如此,朱厚熜只是把后世知道的经济常识,当一个搬运工搬到了这里。

    但这已经是朱厚熜的极限。

    朱厚熜又不是专门研究经济的,对于货币理论了解的都是比较粗浅的。都是最简单的常识。

    朱厚熜要做的,就是给吴廷举这些人打开一扇门,让他们的思维能够进入另一个轨道。朱厚熜很相信吴廷举他们这些时代精英,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思路,他们就能够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往下走。而且会比朱厚熜更厉害。

    朱厚熜想的不错。

    吴廷举简单思考了一下之后,道:“皇上,这个册子价值万金,揭示了历史上纸币发行最根本的问题。有了金银铜币作为抵押品,纸币可以随时换取金银铜币,就不用担心纸币出现问题。而且很多大额生意,并不会真的需要大额金银铜币。这样发行的纸币,就算是比抵押的金银铜币多一些,也不会有人发现。臣回去之后,一定制定一份新的计划。从发行大额票据开始,慢慢的发行基于金银铜钱的纸币。”

    吴廷举突然很是兴奋。

    只要确立了纸币的信用,那么在朝廷缺钱的时候,悄悄地多印一些纸币补充朝廷财政。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么很难让人感受出来。

    这对于朝廷是一个杀锏。

    吴廷举有时候真的怀疑,朱厚熜这个皇帝是如何有这么多出色的想法。

    从之前的货币问题,到现在的纸币发行的根本问题。朱厚熜每每都给吴廷举很大的惊喜。关于纸币的问题,吴廷举也是考虑了很多,也有粗略的想法。但从来没有跟朱厚熜写的这么详细和明确。

    但是看完这个册子,吴廷举眼前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大门。之前这个大门一直是模模糊糊的,让吴廷举找不到大门在哪里。但看完这个册子之后,吴廷举自信自己可以打开这个大门。

    而且时间还是太短,吴廷举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册子。

    “嗯。这个从钱庄开始,等所有人都接受之后,就把这个纸币变成朝廷发行的纸币。再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统一全国钱币的问题。这几年王以旂在金源局做的很好,金源局铸造的铜钱流通很好,这是王以旂的功劳。”

    王以旂管理金源局之后,整顿了朝廷控制的所有铸币厂。

    目前主要铸铜钱。

    效果相当好。

    朝廷做生意,是有很多优势的。特别是可以和户部,可以和地方官府合作,获得大量价格低的铜矿。然后铸铜钱,再经过官府把钱撒出去。

    比民间铸币厂实力强大很多。

    不过金源局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铸币程序。王以旂本事很强,强力的整顿了全国的铸币厂,整顿一些铜矿基地,开始大规模的铸铜钱。

    宝源局的铜钱,流通情况很是良好。因为宝源局铸币厂出产的铜钱,分量足、外观精美,比市场上流通的“歪瓜裂枣”好很多。而且定制的价格,也不是很离谱。所以官府收税,或者和官府打交道,官府这边主要认这种精美铜钱。所以宝源局铸造的铜钱流通情况非常良好。

    每年创造的利润也不低。

    这让朱厚熜对于王以旂很是满意。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目前市场上的铜钱,大部分依旧是民间铸币厂控制。朱厚熜如此急迫的想要成立大明钱庄,也是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

    “不过这几年的情况不一样了。开海之后,大量的白银流入我朝。而且‘一条鞭法’在南直隶成果不错,等以后推广到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时候,一定会再一次刺激白银的需求。之前朕想过,朝廷是不是可以铸银币,但因为当时国内缺乏白银,白银价格太高,因此不了了之。王以旂也是反对铸币厂铸银币,可是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朕认为目前时比较成熟。”

    铸铜钱和铸银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铜钱毕竟便宜。

    就算铸铜钱利润不低,但也是有限度的。就像是你制造假币,你就算是制造再多的一块钱,利润也是有限的,不定还会赔钱。现在规定的是一两银子可以换取一千铜币,但这只是规定,并不是市场真实的价格。

    其实白银比这个贵多了。

    目前沿海地区,一两银子能够换取一千三四百铜币。到了一些白银缺乏的地区,一两银子可以换取一千五百铜币。

    中国自古缺乏金银,所以白银价格很高。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几两银子就能够生活一年时间。可以看出目前银子的价格。好在这几年开海之后,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内。据市舶总司统计,流入国内的白银已经有一千五百万两以上。加上一些走私流入国内的,这几年估计有两千万两左右的白银流入国内。

    因为大明朝对于白银的需求,因此周围所有国家的白银都流入到中国。像日本多少年的白银储备,还有日本的银矿开采的白银,这几年全都流入了国内。

    还有西班牙商人、葡萄牙商人,他们都从世界上劫掠了大量的白银。

    为了从大明朝购买东西,他们劫掠的白银,都开始流入国内。数量是非常庞大的,甚至大明朝海贸的发达,让那些欧洲商人开始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寻找银矿。

    大量白银的流入,对于压低白银价格影响是很大的。相比起朱厚熜刚刚登基的时候,目前的白银价格是下降了不少的。就是因为白银流入速度太快。

    对于白银需求大,因此国内白银开采也多了起来。

    “朕的看法是,铸银币可以跟铜币一样,分好几个不同档次。大的银币,可以是值二两,或者是一两半。往下可以有值一两的,值八钱,值五钱的。不同价值的银币,可以适合不同的情况,这样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等钱庄立足之后,就支持这种银币。配合银锭,完成我朝钱币的统一。”

    铸银币是朝廷控制货币的第一步。

    只要控制住了白银,那么就能够彻底控制住货币。

    所以铸银币的事情,朱厚熜是想了很久的。只是一直以来时不成熟,所以没有推行下去。但现在有了不错的基础,朱厚熜就再次提起这个事情。

    “皇上,臣回去之后,会找王以旂商量一下。”

    “嗯。王以旂在金源局表现不错,让他同时在新成立的大明钱庄那里挂个职位。钱庄和铸币,是一体的。让王以旂多了解钱庄的运转,也让他更深入的了解钱币的作用。他还年轻,以后还有大用。”

    “臣遵旨。”

    “大明钱庄成立之后,你准备在哪些地区开分行。”

    “开始臣选择四个地方开设钱庄分行。第一个是南京,南直隶一半的白银都在南京。第二个是广州,广州目前是海贸最发达的城市。第三是武昌,宝源局一半的钱币铸造都在湖广。第四是辽东,不过是在辽阳还是沈阳,臣还在评估当中。准备和蓟辽总督、辽东布政使他们确定一下。”

    朱厚熜听着吴廷举的话,连连点头。

    他选择的四个地方,真的是用心良苦。南京不用,在南京成立大钱庄,吸纳南直隶的资金。而且南直隶的税收主要是白银收入,每年大量的银子可以直接在南京存储。除了南直隶之外,经济比较好的浙江、江西的银子,也可以直接存在南京。不需要运输到京城。再南直隶商业活动频繁,这笔钱又可以直接支持南直隶的商业发展。

    广州不用,是目前大明朝海贸最发达的地方。这里的海商,不管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多的数不胜数。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进出。其实很多时候做生意,并不需要现金支付。只要有一个他们双方都信任的钱庄,那么就可以直接划拨资金,不需要大量的银子现场交割。

    非常适合成立大明钱庄的分行。

    武昌倒是没有多少特别的。但目前宝源局最大的铸币厂,就在武昌。可以直接和宝源局合作,钱庄从民间吸收铜钱,紧接着交给宝源局重新融化铸币。这样就能够消灭市场流通的私人铸币。

    特别是等钱庄规模扩大,有了足够的公信力之后,就能够左右铜币的价格。压低私人铸造的铜币,抬高宝源局的铜币价格,就能够迅速的打击私人铸币厂。

    最后一个辽东。

    这是因为辽东的边贸越来越发达,辽东那边也有大量的好东西流入到大明朝。需要很多钱币的流通。但辽东有很严重的钱慌,缺乏金子,缺乏银子。以至于边贸更多的是以货易货这种很原始的方式。

    钱庄设立在这里,可以极大地改善这样的情况。

    “年后,朕就会招林富入京。你做好准备。”

    “市舶总司的事情,只要林富入京,就可以交接完毕。”

    “好。吴卿,此次成立的大明钱庄是钱庄,但又不是钱庄,这是朝廷控制全国钱币,了解全国经济的重要构。以后大明钱庄还要制定大明朝的钱币政策,还要管理全国的钱庄,监督这些钱庄。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臣定不负皇上重托。”

    吴廷举很认真的领命。接着想了想道:“皇上,这本册子,臣能否拿回去看。而且臣建议,这本册子应该尽快的印出来,让更多的官员学习。”

    “可。也用不着强制学习,谁要是感兴趣,谁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