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任城卫改革2

A+A-

    任城卫改革在兖州进行的轰轰烈烈。

    山东不少人都关注。

    毕竟任城卫刚刚闹出大事情,很多人想看看陈九畴怎么处理任城卫。不过不管外面怎么样,任城卫这边还是很稳。陈九畴把任城卫世袭武官扣押,不让他们出来活动。

    军户能够成为民户,是很多军户都非常满意的事情。

    军户负担重、地位低,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如果能够转为民户,他们当然是赞成。更不用朝廷还给他们分田,普通军户都能够分到三十亩。

    这要是不同意才是傻子。

    改革,改革,有利益受损的阶层,必然要有获得利益的阶层。只有这样改革才有支持的力量,改革才能够成功。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改革当中,名气很大,推行的轰轰烈烈,但最后失败的当属北宋王安石改革。

    失败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安石改革除了让朝廷财政增加之外,全国百姓上上下下都得罪了个遍。从朝中大臣开始,下面的地方大户,连平民百姓都得罪。不管变法的初衷是什么,变法过程当中,的确是上上下下都得罪了。

    这样的情况之下,改革岂能成功。

    陈九畴的任城卫改革,就是打压任城卫世袭武官,让利给基层武官和普通军户,让他们在改革当中获得好处。这样就能够稳住最广大的卫所普通军户,不让改革出现问题。

    这方面陈九畴经验非常丰富。

    陈九畴早年在陕西带兵打仗,后来在大同进行屯田改革。因此比谁都清楚卫所存在的问题,懂得如何把握卫所的问题。

    “参见大老爷。”

    “学生参见陈总制。”

    陈九畴一边登记任城卫军户,一边则是邀请了兖州士绅。

    陈九畴邀请他们,他们没有人敢拒绝。

    陈九畴看着这些人道:“都坐。”

    “谢大老爷。”

    “谢陈总制。”

    陈九畴看着这些人,道:“我来山东才一个多月,就发生了任城卫官兵扣押朝廷命官的事情。这让我很震惊,同时也让我很生气。我没想到任城卫竟然用这种方式欢迎我来到山东。”

    大家都是沉默。

    不知道应该什么。

    这是任城卫的事情,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也有人想到了最近兖州的传闻。任城卫要撤销,朝廷要收回任城卫屯田、牧场,那么这里很多人都有关系。毕竟任城卫屯田被侵占,有不少是地方士绅和卫所世袭军官勾结起来侵吞的。

    陈九畴今天召集他们难道是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这么一想,有些人的脸色变得难看。

    紧张的看着陈九畴。

    “我也不瞒你们,朝廷要撤销任城卫,收回卫所屯田。但我清查任城卫屯田,数量少了一半,且屯田位置也不对。具体怎么回事,我还没开始调查,但我大致也能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具体如何,我并不是很关心。因为我只要收回任城卫的屯田,具体发生过什么事情,我都没有兴趣知道。等开始清查任城卫屯田,我只按照登记的情况收回屯田,而不管这些屯田现在属于谁。我今天和大家见面,就是为了告知大家这个事情。”

    很多士绅都是面面相觑。

    没想到碰到了愣头青。

    任城卫丢掉的屯田规模超过十万亩,兖州不知道多少士绅跟这件事情有关系。陈九畴竟然完全不顾及大家。

    他们有些人想要反对。

    毕竟侵吞规模比较大的大地主,那可是侵吞了屯田几千亩上万亩。但是按照陈九畴的意思,他要把这些全都要回去。这一下损失多少钱。

    特别是屯田位置不对。

    那些士绅和卫所世袭武官联合起来,把好的屯田给了他们,换取了质量不好的田地。可是现在陈九畴要按照登记的情况收回屯田,那么现在的屯田怎么办?

    “陈总制,这个似有不妥。”

    “怎么不妥?”

    “现在到了秋收时节,现在收回这些田地,岂不是会耽搁秋收?而且也会耽搁秋种。陈总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这些。再一旦收回这些土地,那么租田的佃户,不是白干了一年,他们冬天吃什么?”

    有个人还是站了出来。

    当然,他也不是傻子。直接自己反对陈九畴的做法。

    而是拿出秋收、秋种的事情。

    陈九畴摆摆,道:“别跟我扯这些。我一直都在边关重镇带兵打仗,不懂你们这些弯弯绕绕,也不想知道这些。我只知道皇上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明天开始我就要清查任城卫屯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今天就是通知你们,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

    站起来询问的那个人,瞬间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其他士绅更是生气。

    陈九畴看起来完全是油盐不进。

    陈九畴继续道:“还有,我在这里警告大家一句。在我清查屯田的时候,我不希望有任何人过来阻拦。只要有一个人过来阻止,或者过来捣乱,影响我收回屯田。那么我才不管是谁过来捣乱,我就全面清查屯田被侵占问题。到时候不管涉及到谁,只要是侵占屯田的,我让他倾家荡产。要不是皇上仁慈,选择既往不咎。要是按照我的脾气,敢于侵占屯田的,全都应该抄家流放。”

    杀气腾腾。

    陈九畴完全是杀气腾腾。

    弄得这些人都胆战心惊。他们也不是没有见过朝廷大官,可是跟陈九畴这样的官员却不多见。

    谁敢捣乱,我让你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都听清楚了,那就走吧。送客。”

    那些地方士绅都是冷着脸离开。

    看到他们都离开,唐顺之忍不住道:“陈总制,我认为他的还是有道理。现在回收屯田,会影响秋收和秋种。不仅如此,那些佃户的生计也的确是问题。”

    秋收和秋种还好。

    那些佃户呢?

    他们好不容易干了一年活,只要秋收之后,上交赋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粮食。虽然不会很多,但那也是他们一家未来一段时间的口粮。

    可是一旦被朝廷收回去,那么这些佃户就什么都没有了。

    陈九畴摇头。

    明白唐顺之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没有处理过实际问题。不过看在唐顺之真的是大才子的份上,陈九畴还是给他解释道:“治大国如烹鲜,很多事情需要谨慎谨慎又谨慎。皇上乃少有之明君,有一番雄心抱负。但登基之后,不管是面对草原部落,还是关于土地丈量,卫所问题,都是选择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从来不会激进。到现在已经是嘉靖九年年末,依旧是没有全都完成。朝廷虽然一直在推动,皇上一点不着急,就是因为皇上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以后你们不管是领兵打仗,还是坐镇一方,都要知道这一点。”

    唐顺之和罗洪先两个人都是很认真的听。

    他们是刚刚入仕的官员,而陈九畴是入仕近三十年,政绩出色的大佬。朱厚熜让他们两个来山东,也是为了让他们跟陈九畴学习。

    “大方向是如此,但要处理某些具体事情的时候,时间就不能拖。孙子兵法曰:兵贵胜,不贵久。的既是这个。朝廷对草原部落采取的就是长期围困,可是每一次双方军队碰到,采取的都是迅速解决对。去年的几场战争,都是速战速决的模式。卫所改革也是如此,朝廷在全国的卫所改革上很是谨慎,轻易不会进行卫所改革,担心酿起兵变。但是一旦决定在某个地方进行改革的时候,都是采取果断措施,不会拖拖拉拉。因为这种事情拖则生变。”

    “若是今天我因为秋收、秋种,还有佃户的问题,稍微表现出犹豫,他们就会群起而攻,要求我推迟清查屯田。而一旦我推迟屯田,那么他们立马就会找各种关系来阻止我清查屯田。甚至朝廷那边,不知道会有多少弹劾我的折子。一旦如此,这个事情就很难推动下去。我不能给他们任何活动的空间,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把事情都完成了。至于其他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可以重新考虑。包括佃户的问题,我可以返还给他们一定的粮食。但不能影响我清查屯田。只要清查庄田顺利进行,那么其他的事情都是后面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