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官员变动
刘臬没有耽搁,很快就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
把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的写了出来。
刘臬的报告,有喜有忧。
高兴地事情不用了。番薯,有好几个品种。上贡给朱厚熜的,朱厚熜仔细看了。有红薯、有土豆,真正的高产作物来了。春种结果也很好。
亩产十五六担,一千五六百斤。
很好。
现在才刚刚种植,很多方面还是不熟悉。
番薯喜欢什么样的土地,什么样的天气,这都是需要慢慢去了解的。只要了解多了,才能够总结出如何种植番薯。还有就是现在的这些番薯种子,并不是都适合在中国生长。这还需要大明朝百姓一代又一代的挑选优良种子,才能够真正的完成番薯本土化。到时候产量必然会有一个新的飞跃,每亩三四千斤,五六千斤都不是问题。
这个都需要时间。就像是目前种植玉米,随着农民慢慢的熟悉玉米种植,不少地方的玉米亩产量甚至达到四石。
这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朱厚熜相信,只要有朝廷的支持,就算大明朝的百姓不习惯玉米和土豆,但种植面积也会稳步的增长。朱厚熜要用十年到二十年时间,把玉米、土豆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一亿亩左右。
这样朝廷基本上就能够解决粮食问题。
养活两三亿,三四亿人口不成问题。
还有报告当中,广州知府李士翱不停地露脸,让朱厚熜都记住了这个名字。朱厚熜只记得李士翱去巡视盐政,发现了被隐匿的几十万盐税。
因为这份报告,朱厚熜还仔细的看了看李士翱的履历。
能力还真不错。
因为科举成绩不好,派到了地方担任知县。在地方政绩显赫。当然这个年代的地方官员,政绩显赫,第一个就是看他弄出了多少土地,有了多少税收,教育发展如何,案子破的如何。还有就是一些基础建设。这方面来李士翱的政绩都是可圈可点的。
朱厚熜很喜欢这样的地方官员。
也算是意外之喜。
当然也有忧。
葡萄牙已经来到亚洲,控制了印度、马六甲等地,还在影响老挝这些中南半岛的国家。现在又有西班牙人,开始占据苏禄国,还要设立苏禄总督。这就是把菲律宾当成是他们未来的殖民地了。
这个不能不是一个隐患。
毕竟菲律宾这边目前所有的国家,都是大明朝的藩属。西班牙这样控制了苏禄国的地盘,其实就是挑衅大明朝。只不过大明朝没落之后,对于东南亚这些藩属国家早就不怎么关心了。
要不是如此,葡萄牙怎么可能轻松占领马六甲。马六甲国也是大明朝的藩属国家。葡萄牙占领马六甲之后,明武宗命令泰国、缅甸他们出兵支持马六甲王国收复马六甲。但大明朝目前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威慑力大大下降,这些藩属国并不听从命令。所以就是现在的情况。
以后东南亚局势会更加复杂。随着大航海时代继续发展,未来荷兰、英国这些国家会陆陆续续来到亚洲。这是朱厚熜比较忧虑的。当然现在比较好的情况是,全世界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目前的欧洲霸主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大明朝面对他们还不落下风。
虽然有喜有忧,但刘臬的报告还是要批示的。对于西班牙想要在广州成立“代表团”,在京城成立“特别代表团”,朱厚熜全都批示同意。
西班牙实力强大。
最起码未来几十年上百年,西班牙都是欧洲强国。
和西班牙接触是必须的事情。
既然西班牙愿意在京城设立“特别代表团”,朱厚熜当然不会反对。所谓的“特别代表团”,已经开始有现代外交使团的意思。
批示了刘臬的报告之后,朱厚熜要考虑的是京城的官员变动。原工部尚书,现在的内阁阁臣赵璜已经上疏要致仕。赵璜六十九岁,身体不好。
朱厚熜同意赵璜致仕。
这样内阁阁臣就空出一个位置。
朱厚熜准备让吏部尚书高友玑入阁。实在是因为现在的朝廷重臣,有资历入阁的不多。虽然目前翰林学士翟銮担任协办大学士,可是相比起来,高友玑资历最深,担任过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过吏部尚书。
从年龄可以看出。
高友玑已经是七十岁,在目前的朝廷当中,年龄仅次于杨一清。
在他致仕之前,给一个入阁的会,也算是让他的仕途圆满一下。内阁参赞务,处理日常政务,和六部尚书又是不一样的位置。
如果六部尚书这些人是带兵打仗的一线将领,那么内阁就是参谋长。
因此朱厚熜算是给高友玑一个会。
“张璁不好?”
“皇上,臣不是张尚书不好,而是觉得张尚书的资历太浅。张尚书入仕不过十二年时间,能够做到礼部尚书已经是皇上圣恩,破格提拔。若是执掌吏部,会有很多风言风语,朝野上下都会议论纷纷。这对于张尚书是不利的。臣为张尚书考虑,他不应该这个时候执掌吏部。”
朱厚熜和内阁首辅费宏单独谈这些问题。
虽然费宏属于是弱势首辅,但有些事情该尊重还是要给与尊重。加上费宏担任内阁首辅时间也长,有些人事任命如果越过他,会有一些问题。
朱厚熜的想法是,高友玑入阁,让张璁去吏部担任吏部尚书。
可是费宏坚决反对。
理由是现成的。
资历不足。
张璁是正德十六年的进士,到现在入仕十二年时间。入仕才十二年,能够走到六部尚书的位置,已经是罕见的事情。要是去执掌吏部,那肯定会有很多人讽刺张璁,批评皇帝。
甚至也会批评内阁首辅未能够规劝皇帝。
朱厚熜皱眉。
这个和朱厚熜考虑的完全不一样。
朱厚熜是真的很想让张璁去吏部,然后主持吏部改革。从王瓒开始,经过高友玑,都在进行吏部改革。张璁在湖广推行的“考成法”,在吏部也是推广。
但还是有很多问题。
朱厚熜需要更强硬的人,去主持吏部改革。
但费宏这样的态度,朱厚熜也不能忽视。费宏当了这么多年的内阁首辅,虽然是弱势首辅,但在朝廷话语权还是很重。加上内阁阁臣当中,蒋冕、毛纪他们肯定都会反对张璁的任命。
这样就很难通过。
当然以朱厚熜现在的权力,完全可以不搭理他们,直接任命张璁为吏部尚书。
但这样对谁都不好。
费宏、蒋冕这些内阁大臣会对朱厚熜这个皇帝不满,在工作上很容易消极怠工。其他大臣则是诟病张璁,认为他是不当得利,完全不应该成为吏部尚书。这样张璁的工作就难以展开。
“张璁真的不合适?”
费宏已经看出朱厚熜是想要任命张璁当吏部尚书。
但费宏是不可能同意的。
虽然之前大家合作还算是比较愉快,但这个事情他是不能同意。张璁在礼部都是这么折腾,如果到了吏部,那怎么办。当然更主要的是,张璁在礼部就已经如此强势,得到皇帝如此的信任,让自己这个内阁首辅都招架不住。如果张璁去了吏部,成为了天官,到时候朝廷上上下下谁能够控制得住张璁。
自己这个内阁首辅怎么办?
虽然费宏知道自己不是杨廷和这种强势首辅,但也不可能允许朝中有大臣压着自己。而且费宏是真的没有把握压制成为吏部尚书的张璁。
张璁绝对不能去吏部。
所以费宏肯定的道:“皇上,为了张璁的前途考虑,他这个时候也不宜去吏部。等两三年之后,有了足够的资历,就可以去吏部。”
“那你认为谁适合?”
“户部尚书秦金。”
“秦金?”
“是。秦尚书资历深,在户部这些年功劳甚大。且秦尚书稳重、严谨,适合担任吏部尚书。”
“兵部汪鋐呢?”
“嘉靖十一年朝廷要有几场大仗,此时不宜调动兵部尚书。”
费宏很是认真的回答。
朱厚熜笑笑。
看看这一本正经的样子。白了就是要压制张璁、汪鋐这些改革派大臣。不过理由都是非常正当的,你都找不出任何的问题。
因此朱厚熜点点头,道:“朕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