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支持辽东发展

A+A-

    嘉靖十年年末。

    朱厚熜翻阅赵载送上来的辽东的发展计划。

    果然不同官员有不同的施政策略。

    李承勋担任蓟辽总督的时候,他给朝廷的施政方案是筑城,筑边墙。主要目的是利用当时兀良哈万户南下的好会,控制辽河套地区。然后就是吸引人口,增加辽东汉民比例。

    盛应期上任蓟辽总督之后,选择的是改革卫所,打造新军,打击朵颜三卫。

    两个人都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想法。

    赵载不一样。

    他通篇都是如何发展辽东的经济,如何提高辽东的赋税。

    赵载的观念和其他官员不一样。他认为边疆要稳定,必须要让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只有边疆的经济好了,边疆才能够稳定。

    所以他的一切措施,都是从经济方面出发。

    “大家怎么看?”

    “辽东教育发展缓慢,黄宗明作为辽东学政,责任不可推卸。”

    蒋冕很严肃的批评黄宗明。

    赵载除了写了一堆自己的施政方案,还告了黄宗明一状。

    言辞比较激烈。

    赵载认为黄宗明要对于辽东教育的发展问题负主要责任,希望朝廷可以考虑调走黄宗明。起来一个总督弹劾自己底下的官员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弹劾学政这样的国子监下属的官员,却是不多见的。

    蒋冕完,杨一清也是道:“黄宗明的确要负责任。”

    黄宗明给赵载难堪,得罪了很多人。蒋冕他们是讨厌王阳明,连带着也讨厌王学门人。其实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九渊传下来的心学,早期没有那么多的纷争。因为起来理学也好,心学也好,都是儒家学的派系。甚至理学和心学在很多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

    所以虽然理学门人和心学门人之间时常爆发嘴仗,但没有势不两立。

    相反不少理学大家和心学大家,关系是相当好的。

    但王阳明不一样。

    蒋冕他们和王学门人几乎是“不共戴天”。起来这完全不是因为学术问题,是因为政治派系的问题。谁让他们的头头杨廷和跟王阳明的老大王琼是政敌。

    大礼仪之争,大家又成为了敌人。

    杨廷和和王琼,当年几乎就是你死我活。在大礼仪之争当中,王学门人支持皇帝,其实就是想要打倒杨廷和。结果大礼仪之争虽然皇帝赢了,但杨廷和他们却一直在打压王学门人,不给他们入朝的会。甚至在朝的那些王学门人,都未能够迅速升官。

    现在黄宗明这个王学门人自己跳出来,蒋冕怎么可能放过他。至于杨一清是因为恼怒。

    赵载虽然不是自己一提拔的官员,但却是自己给皇帝推荐的官员。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黄宗明也不应该如此不给赵载面子。

    杨一清是不怎么管朝廷的事情。

    但不是,谁都可以不给杨一清面子。杨一清资历深、功劳大,就是内阁首辅费宏都不会跟杨一清争辩。一个的黄宗明,完全不给杨一清面子。杨一清岂能放任不管。

    所以杨一清也站出来,斥责黄宗明。

    “那就让黄宗明回来,去都察院吧。”

    赵载刚去辽东,朱厚熜当然不会让赵载回来。而且赵载的这份辽东发展计划书,朱厚熜还是很欣赏的。

    那就只能是让黄宗明离开辽东。

    “杨师,国子监推荐一名新的辽东学政。”

    “臣推荐陕西按察副使汪文盛担任辽东学政。”

    国子监祭酒杨慎站出来推荐汪文盛。

    朱厚熜微微点头。

    汪文盛,和杨慎是同一科的进士。都是正德六年入仕,到现在入仕二十年时间。不过杨慎推荐汪文盛,倒也不是完全徇私。因为汪文盛在浙江、陕西都担任按察副使,负责浙江和陕西的教育问题。

    吏部正在考察汪文盛,准备让汪文盛去广西担任按察使。

    现在杨慎推荐汪文盛去辽东担任学政,不算是高升。因此朱厚熜点头,道:“那就汪文盛吧。吏部,广西按察使的事情,你们考察其他人。”

    “臣遵旨。”

    秦金点头。

    虽然朱厚熜这样直接任命一省学政,一省按察使,不符合吏部的章程。

    但一个学政、按察使,秦金还不想和皇帝争辩。

    “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下面辽东缺人的事情。”

    “皇上,臣认为朝廷应该组织一次人口迁移,给辽东增加几十万人口。”

    原户部尚书秦金开口。

    秦金担任吏部尚书之前是户部尚书。对于户部的情况,应该是对于大明朝整体的情况,他还是很熟悉。

    “怎么迁移?从哪里迁移?”

    “目前可迁移人口的省份,总共有三个省份,分别是山西、江西、福建。这三个省份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但又都是缺乏土地的省份。更重要的是,这三个省份的百姓,历史上迁移情况很多。”

    “江西、福建、山西,他们大约有多少人口?”

    秦金立马道:“根据朝廷之前的统计来,山西大约有九百万人口,福建有一千二百万人口,江西有一千八百万人口。当然这些统计不能是很准确。目前全国来,估计只有张尚书在湖广进行的人口普查算是最为准确的。不过这三个省份具体的人口,比朝廷统计的人口一定是只多不少。山西、江西、福建耕地不多,且耕地都是比较差的。但三省人口在全国属于是非常多的。从这些省份迁移几十万人口,甚至是上百万人口,都完全不会有问题。而且迁移人口,对于现在的大明朝,也没有多少负担。只要规划好他们迁移的路线,中途做好补给,最多也就两三个月之内就能够完成。”

    秦金很有信心。

    朱厚熜登基这十来年,大明朝国力一直在增长。

    迁移几十万人口,上百万人口都是事情。

    只要在沿街做好准备,这都不是问题。这几年朝廷财政很好,特别是田赋非常高。朝廷收的粮食,除了朝廷自己的仓储,还有地方官府拥有的仓储。

    沿途给那些迁移的百姓提供粮食没有任何问题。

    再自从大明朝成立之后,山西、江西、福建百姓迁移到其他省份的非常多。这些省份土地少,人口多,因此没有土地的百姓也不少。如果组织他们去辽东,还给他们分配耕地,找几十万愿意迁移的应该不难。当然朝廷要迁移人口,如果不够人数,甚至下面的官员还会强制性的迁移一些人口。

    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现在辽东需要人口,因此就会太在意一些细节。

    朱厚熜点头。

    简单就好。

    “卿的意思是没问题?”

    “是。”

    “其他人呢?”

    “皇上,臣赞成秦尚书的法。辽东目前不停的吸引草原民族来定居,还有朝鲜、倭国、琉球的百姓也来辽东。不需要十年左右,辽东会有十多万不同民族人口定居。想要保持辽东稳定,包括新成立的热河省,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对于赵总制想要辽东五百万人口的规划,臣非常支持。甚至臣认为辽东、热河两个省的人口可以有八百万左右。因此臣的想法是,既然朝廷要组织迁移人口,不如此次一次性迁移百万人口。可以分三年时间,往辽东迁移人口。一旦多了百万人口,那么辽东开荒种地,发展赵总制的那些行业,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新任户部尚书,也是前蓟辽总督盛应期开口。

    非常支持赵载的请求。

    辽东和热河省,都是人口不足。

    在盛应期看来,最好的情况是辽东有六百万人口,热河省有二百万人口。这样朝廷对于辽东、热河就能够完全控制。还能够彻底压制住朵颜三卫和建州三卫。

    “好。”

    朱厚熜点头。

    道:“辽东的确是需要人口。这样户部做一个计划,然后给山西、江西、福建下通知,同时也要联络沿途官府。辽东那边既然想要人口,就让他们必须要做好接收的准备。别我们给他们迁移人口,他们却没有安置的办法。”

    “遵旨。”

    盛应期躬身接旨。

    朱厚熜继续道:“好,人口迁移的问题,就到这里。大家谈谈辽东那边想要在沈阳开设冶铁厂的问题,还有把铁锅放入马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