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立威

A+A-

    嘉靖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经过十来天的审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对于“彗星”弹劾事件有了最终的结果,把他呈报给了朱厚熜。此事成为了朱厚熜登基之后最严重的政治事件,牵连了大大二十二名官员。

    其中有三个人受到了最严厉的处罚。

    一个是这件事情当中冲锋陷阵的冯恩。作为此次时间当中,一马当先,言辞最激烈的冯恩,罪名也是最严重。其他人弹劾张璁他们,只是止步于弹劾。但冯恩把朝廷重臣都评价了一番,可谓是指点江山,算是最冒头的。朱厚熜给定的调是“上言大臣德政”,一个足以判人死刑的罪名。

    不过最终没有判死罪。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审讯之后,认为冯恩虽然有“上言大臣德政”的事实,但却没有这方面的意图。特别是冯恩重点赞扬的三个人,内阁首辅费宏、内阁次辅蒋冕、内阁阁臣李时,三个人都是大喊冤枉。

    跟我有啥关系啊?

    又不是我们让冯恩“歌颂”我们的。

    他们又不是傻子。

    现在这个时候恨不得不认识冯恩这个人。所以都极力的撇开和冯恩的关系。

    因此三司会审认为冯恩的罪名是无意识的。

    但毕竟有了“上言大臣德政”的事实,因此冯恩被削职为民。不仅如此朱厚熜亲自下发旨意,冯恩此人朝廷永不叙用。冯恩才三十六岁,入仕不过六年时间,就彻底断送了仕途。

    第二个是太仆寺左少卿黄宗明。

    他的罪名是组织科道官员弹劾朝廷重臣。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甚至在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承勋、刑部尚书胡世宁、大理寺卿陈璋等人的眼中,黄宗明的罪责比冯恩更加重。

    冯恩是朱厚熜定的罪名严重。

    但三司会审的时候,李承勋、胡世宁、陈璋他们都对冯恩开脱,在皇帝面前也是为冯恩求情。

    倒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冯恩没罪。

    而是因为他们的想法当中,冯恩有罪,但罪不至死。朱厚熜定的罪名,不适合冯恩。冯恩只不过是一个愣头青而已。只不过冯恩在这一次事情当中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成为了朱厚熜重点打击的对象。所以他们也不好求情太过。

    他们选择求情的方式就是,冯恩有犯罪事实,无犯罪动。

    他并不想歌颂朝廷大臣,只是阴差阳错发生了这种事情。就连张璁、汪鋐、桂萼他们都是一样的看法。他们也认为冯恩只是一个卒,处罚他没什么用。

    但黄宗明和冯恩不一样。

    黄宗明是主动的,是此次事情的组织者。这种人就应该严加惩罚,此次事件就是黄宗明搞出来的。李承勋、胡世宁、陈璋他们三司会审之后,判罚结果是黄宗明不仅削职为民,还要发配戍边。

    不过朱厚熜最终还是没有同意。

    朱厚熜也生气。

    要是黄宗明做的这个事情,真的成功了,把张璁、汪鋐、桂萼驱逐出朝廷。那么朱厚熜主导的改革就会夭折。朱厚熜十年的准备都会付之东流。

    这种人朱厚熜怎么会不生气。

    不仅仅生气,也是失望。

    黄宗明此人也是才华过人。可惜在辽东的时候,就尸位素餐,无视辽东的教育。回京之后,也没用心在工作上,天天就干这种事情。

    不过黄宗明毕竟在大礼仪之争当中支持过自己,对于朱厚熜来也算是有恩。因此朱厚熜把发配戍边的处罚给划了,留下了削职为民。然后加了一句,永不叙用。

    第三个是礼部左侍郎徐缙。

    徐缙本来和这件事情没关系,但他乱出牌,反而把自己给栽进去了。

    他的问题也很严重。

    还是那句话,作为清流出身的清贵大臣,名声毁了之后什么都毁了。一个名声尽毁的清贵大臣,是真正的落魄凤凰不如鸡。徐缙现在在朝中几乎是人人喊打,所有的官员都瞧不起徐缙。

    瞧不起他幼稚愚蠢,瞧不起他平时装腔作势。

    徐缙是自身的罪名不重,但如此出丑,丢尽了自己的脸面,也丢尽了朝廷的脸面。毕竟这可是堂堂的吏部左侍郎,是吏部二把。

    做出这种事情,实在是不知道该什么好。

    最后的结果也很简单。

    削职为民,逐出朝廷。

    这三个人算是最典型的。

    而且都是削职为民,没给任何的会。相比起来,其他的大臣不少还是给了一条出路的。

    礼部右侍郎邹守益,最后的判决是虽然没有组织这一次的事情。但在王学门人聚会的时候,在王学门人大放厥词,抨击朝政,诽谤朝廷重臣之时,对于王学门人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自己亲自参与这种话题,给了王学门人一个坏的榜样,同时也给他们一个错误的信号。导致了这一次的事情。

    当然的不会这么直白,但意思是差不多的。

    就是知情不报,且有纵容之罪。

    其实更多的是牵强附会的罪名。

    邹守益是王阳明心学门派当中隶属于江右王学,也就是王学在江西的流派。而且还是江右王学当中的佼佼者,甚至是扛旗者。这一次的事情的确是跟他没有关系,他也没空参与这种事情。再他是江右王学,黄宗明是浙中王学。两派之间关系其实一点都不好。

    江右王学门人是看不起浙中王学,认为浙中王学是耍嘴皮子的。

    相比起来江右王学,很多都是能做事的。像辽东布政使聂豹,就是江右王学的重要代表。包括张璁器重的徐阶,也跟江右王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起来邹守益跟黄宗明虽然有些联系,但并不亲密。

    但谁让他目标大。

    虽然大家派系不同,但毕竟都是王学门人。平时也会有不少在京城的王学门人过来跟邹守益讨教学问。都是读书人,特别是王阳明这个大才子,本来就是潇洒不羁。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正因为这种潇洒不羁的风格,颇受一些人的诟病。他的学生不少也得到他的真传,话之间可能不注意分寸。三司会审的时候,有些胆的王学门人就把邹守益给咬了出来。

    张璁当然兴奋,就对邹守益穷追猛打。

    才有了现在的情况。

    邹守益连降四级,为正五品。

    不过邹守益是人才,虽然被此事牵连,但朱厚熜也没有想过把他一棒子打死。因此差邹守益署理贵州学政,也就是代理贵州学政。贵州学政,这可是正三品的官职。

    然后是刑部左侍郎闻渊。

    闻渊之前是顺天府尹,之后担任了刑部左侍郎。

    本来没什么关系。

    但闻渊此人有些骄傲,喜欢倚老卖老。闻渊是弘治十八年进士,到现在入仕快三十年。这才爬到了刑部左侍郎的位置。但张璁、汪鋐、桂萼三个人不一样。

    像汪鋐,虽然中进士时间比闻渊早了一届。但汪鋐科举不顺,考中进士的时候三十六岁。闻渊这种少年进士当然是看不起。闻渊入仕之后,一直在京城当官。哪里像是汪鋐那样,只能在地方上摸爬滚打。

    至于张璁和桂萼,那都是字辈。

    桂萼是正德六年的进士,张璁是正德十六年的进士。

    资历这么浅,还能够爬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这让闻渊不能接受。在官场上混,大家最忌讳交浅言深,因此话都会留有余地。不乱话在官场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可惜闻渊骄傲,平时也是口不择言。

    平时多有抨击张璁、汪鋐、桂萼。当然朝廷当中对他们几个人不满意的官员一抓一大把,但大家都心翼翼,不会落人口实,落人把柄。但闻渊就不一样,的次数太多。加上他喜欢倚老卖老,得理不饶人,得罪人也多。

    所以这一次也牵扯了进去。

    有人把闻渊了出来。

    三司会审之后,建议降职处罚。和邹守益一样,闻渊也是连降四级。从刑部侍郎变成了大理寺丞。还有大理寺丞周凤鸣,也牵涉到了这个事情。不过他的情况比较轻,因此只是降两级,去地方担任通判。

    其他主要是科道官员为主。

    朱厚熜也没有直接一棍子打死他们。

    大部分都贬到了外面,担任地方官员。像薛宗铠,朱厚熜让他再次回去担任知县。朱厚熜算是给他们一个会。若是他们能够在地方做得好,以后自然有回京的可能。但是在地方不好好干活,还跟这一次一样只知道耍嘴皮子,那么就要好好算总账了。

    虽然这次事情是“彗星”引起的,但最后的结果是张璁这边获得了大胜利。

    可以张璁刚刚成为吏部尚书,就在朝廷立威成功。